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593|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幼儿读经识字教育实务----一位教读经五年老师的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30 09:1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自古确实是早教上重要的内容,这是不用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孩子在同等条件下读经,是应该高度重视"识字"的问题.包括识字的理念.工具.方法.识字的问题如果得到重视,可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孩子读经的量增加一倍.牢固程度增加一倍.本人亲自教过一个2岁半的男孩.状态最佳时,两个小时识得100字,当然还没有加固.

方法与工具:

1.当前通用的读经教材.对于小小孩,没有识字基础的孩子是不适用的.原因之一是字小.古代的先生会写毛笔字.也给孩子做字块.当然了孩子在家里都是开过文字蒙.也可以说,2,3岁的孩子识得2,3千字是极其平常的.并且是递增的.我们现代人很少有人会写,书店里买的字卡,有的不能用,因为是商家研制的.能将就用的字量仅有200个字,太少了.听说有人正在研制最人性话的字卡.塑封膜的.光滑.防水.不怕折.字量接近3500字.也可增加到7000.或者更多.
        
2.前人编写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教材有几个很深的道理.用意也有好几个.我根据我个人的实践认为:上述蒙学教材与论语不是先背什么的问题,蒙学教材是古代孩子的读物,是用来复习学过的字用的.我们今人让小孩子把上述蒙学教材听会了.无形中丧失了该教材的使用功能.今人倡导第一本书先背论语,本人不敢苟同.涉嫌躐等.论语尽管重要.
      
3正常的小孩子.一个月 认1,2千字应是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识字本身不难.难在独生子女这种孩子难教.我心目中的识字标准.2岁时认2000字.三岁时认3000字.四岁认4000.依次类推,推到哪里呢?随能力,条件而定.
      
一个月认1000字以上的方法:

1.在成语词典里,挑成语,1000个.或更多.字重复的越少越好.或者是把常用的字组成成语.(百度搜索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个字,通用字表7000个字.十三经集字我还没有找到.)为了避免重复字,可以用400个音节做个表,把同音节的字归到一起,逐个筛选.(很麻烦,工作量大,但会意外收获)

2.找一家印刷厂,用250克的白板纸.用墩的方法(大概就是磨切)做7公分见方的纸板块,四角为圆的.给孩子写字块用.单字用来认字.成语用来复习.每天花1个小时或者多些,识30个字,每天至少复习一遍,再用自己设计的阅读教材(含认过的字)让孩子加固.我自己设计了一个盒子,带活动的格子,按音节把字分开,用哪个字,到里就可拿到.

3.孩子背过的书,我挑了4645个字,与常用字表重复的字有2486个还剩2159个字.顺便给您推荐一本字典名曰<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徐复等编.定价112元.将来能用的上.

4.或者孩子玩的时候,在地板上放一堆字卡.


我手中的教具还没做好!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阅重要书目:

一、家塾教学法(清 唐彪 辑著)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3Ddigest&page=1(全文)

请注意下卷第二段:(二)童子最重认字并认字法

唐彪曰:凡教童蒙,清晨不可即上书,须先令认字;认不清切,须令再认,不必急急上书也。何也?凡书必仅学生自己多读,然后能背。苟字不能认,虽读而不能;读且未能,乌能背也?初入学半年,不令读书,专令认字,尤为妙法。

唐彪曰:先生教读书,不过五六遍,至多不过十馀遍止矣。而童蒙心散,不会用心,先生教彼时,彼心已不在书,不过随先生之口,述而念之。资性钝者,既到案头,不句且不记,任先生催促,彼终不读,非不欲读也,不识字也。在童蒙,幼稚无知,但畏书之难读,疾书如仇,而不知由于不识字之故;在先生,更不深思,但咎学谓方枘(榫)圆凿(孔)两不相入也。若先教令认字,字既能认,虽教三遍四遍,彼到案头亦能按字口诵。读至百遍外,虽甚拙者,亦能记能背矣。

唐彪曰:余子正心,自六岁入学,因书不能成诵,三岁历三师,至四年无可如何,不复易矣。其岁,则甲寅(1674年)也。因兵乱,避居山中,适有朱两生设帐其地,因令就学。从游至五月,所读新书,不减于前三载,且于前三载不成诵之书,无不极熟。彪敬问其故,答曰:“吾无他术,惟令认字清切而已。令郎非钝资,止因一二句中,字认不清,不敢放心读去,则此一二句便不熟;因一二句不熟,通体皆不成诵矣。又尝试验之,童蒙苟非先生强令之认字,必不肯认;认过而仍忘者,苟非强令之来问,必不肯问。止皆先生所当知者也。”彪思:读书在认字,甚为浅近,何以前三师见不及此?乃知甚明之理,未经人指现,未易知也。

唐彪曰:教童蒙泛然令之认字,不能记也。凡相似而难辨者,宜拆开分别教之。凡见易混淆之字,即当引其相似者证之,日:此宜分别熟记者也。如此,始能记忆,无讹误遗忘之患矣。此教认字之法。更有令彼覆认之法:将认过之字,难记者,以厚纸钻小隙露其字,令认之;或写于他处令认之。倘十不能认六者,薄惩以示儆,庶可令其用心记忆云。


二、《印光大师文钞》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婴幼儿识字理念方法都有。(未找到文本,希望能有朋友提供)。

三、《发现母亲》有一章标题叫抽好人生陀螺的第一鞭.里面详细谈到古人读书识字的问题,可以借鉴。



(果行注:感谢这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提供这么宝贵的经验!此乃是本网的“留待后人评”老师。本网能聚集这样的贤人,乃孩子们的福气。古人之法不可忽视,代家长和孩子给您致敬!果行自家孩子不是从读经开始识字,故这方面经验缺乏,不过也感觉单纯指读效果不佳。读书需从识字始,不能躐等,这位老师方法始解我心头疑惑,感恩!可谓真用心在教孩子,值得敬重,有这样的读经老师,文化传承才有希望。不比那些与拿着理念当方法的热闹叫嚣。)

此帖申请加精,利益更多孩子。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snowfall2001 + 2 + 2 精品文章!
清泉潭水 + 1 + 1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8-30 10:24:12 | 只看该作者
好象和杜曼的方法有点相似。杜曼在识字方面以字——词——阅读带动孩子走向独立阅读,不过他独特的方法是闪卡,据说这样能开右脑,孩子能够达到快速阅读的效果,最佳效果论坛有一些家长介绍过,有点象黄蓉的母亲。
全球读经网上,0-3岁版那里同时也有介绍杜曼的方法。
这里好象是在背过的书里挑字,然后结合成语,即是词,“再用自己设计的阅读教材(含认过的字)让孩子加固.”好象就是指书吧。
这样的方法,需要家长有较多的精力投入准备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8-30 11:49:22 | 只看该作者
感恩。

多谢“留待后人评”老师的经验,多谢果行慧眼推荐。

就我在本地教周末读经班快两年的经验来看,赞同“留待后人评”老师的意见。

期待“留待后人评”老师常来论坛,也期待更多老师父母都多多分享心得。

预先谢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8-30 14:53: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8-8-30 09:10 发表
二、《印光大师文钞》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婴幼儿识字理念方法都有。(未找到文本,希望能有朋友提供)。 ...





印光大师关于家庭教育之开示摘录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虽志在成就子弟,而不知子弟之成,唯在家教。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弟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而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倘自幼任性而惯。且无论无天姿无善教。即有天姿有善教,亦只成得个文字工人,儒门败类而已。世有才高北斗,学富五车,而其所作所为,皆仗此聪明,以毒害生灵,毁灭道义者。其原皆由初无 家教以为之肇也。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与大学欲治天下国家者,必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起,同一臭味。此儒门教人希圣希贤之无上秘诀。捨
而求,皆其末耳。
为今 之计,子女当能言语知人事时,即于家庭先令认字块。(女子虽不必令其造大学问,断不可不识字,不通文理。母尚宜胎教。若识字通文理,则所生子女,便易为学矣。)每一块纸方,只写一字,不可两面俱写。若两面写,则便同记口歌矣。日限几字,每日将认过熟字,又须遍认一二过。不上年余,便认许多。后读书时,凡读 过者,通皆认得,不致有只记口歌之弊。

凡彼力能为者,必须令其常做以习勤。(如洒扫执侍等)凡饮食衣服,勿令华美。但凡抛撒五谷及损坏什物,无论物之贵贱轻重,必须告其来处不易,及折福损寿等义。倘再如此,定遭扑责,决不放过。如此则自能俭约,断不至奢侈暴殄。
及能读书,即将阴骘文,感应篇,令其熟读,为其顺字面讲演之。其日用行为,合于善者,则指其二书之善者而奖之。合于不善者,则指其二书之不善者而责之。 (彭二林居士家,科甲冠于江浙,历代以来,遵行二书,其家状元甚多,然皆终身守此不替。)如金入模,如水有堤。岂有不能成器,仍旧横流之理乎。人之为人,其基在此。此而不讲,欲成全人,除非孟子以上之天姿则可矣。
然读书之时,不可即入现设学校。宜合数家请一文行兼优深信因果之师,令其先读四书及五经耳。待其学已有几分,举凡文字道理,皆不被邪说俗论所惑。然后令其入现学校,以开其眼界,识其校事。不致动与时乖,无由上进矣。能如是,则有天姿者,自能有为。无天姿者,亦为良善。独善兼善,自利利他,实不外此老僧常谈 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清泉潭水 + 1 + 1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8-30 16:52:36 | 只看该作者
2.找一家印刷厂,用250克的白板纸.用墩的方法(大概就是磨切)做7公分见方的纸板块,四角为圆的.给孩子写字块用.单字用来认字.成语用来复习.每天花1个小时或者多些,识30个字,每天至少复习一遍,再用自己设计的阅读教材(含认过的字)让孩子加固.我自己设计了一个盒子,带活动的格子,按音节把字分开,用哪个字,到里就可拿到.


这个方法合适的话,大伙可以一起找印刷厂做啊,呵呵,估计量大成本会低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8-30 21:19:21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困惑的是,两三岁是否太早了?古代童蒙,也是这么早开始的吗?

我相信四岁识4000字并不夸张,因为好多家长都提起孩子的识字敏感器在三岁多。可是2岁识2000字,要求是不是过高了? 即使孩子能掌握这么多字,会不会损害大脑发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8-30 21:37:34 | 只看该作者
唐彪曰:先生教读书,不过五六遍,至多不过十馀遍止矣。而童蒙心散,不会用心,先生教彼时,彼心已不在书,不过随先生之口,述而念之。资性钝者,既到案头,不句且不记,任先生催促,彼终不读,非不欲读也,不识字也。在童蒙,幼稚无知,但畏书之难读,疾书如仇,而不知由于不识字之故;在先生,更不深思,但咎学谓方枘(榫)圆凿(孔)两不相入也。若先教令认字,字既能认,虽教三遍四遍,彼到案头亦能按字口诵。读至百遍外,虽甚拙者,亦能记能背矣。

唐彪曰:余子正心,自六岁入学,因书不能成诵,三岁历三师,至四年无可如何,不复易矣。其岁,则甲寅(1674年)也。因兵乱,避居山中,适有朱两生设帐其地,因令就学。从游至五月,所读新书,不减于前三载,且于前三载不成诵之书,无不极熟。彪敬问其故,答曰:“吾无他术,惟令认字清切而已。令郎非钝资,止因一二句中,字认不清,不敢放心读去,则此一二句便不熟;因一二句不熟,通体皆不成诵矣。


这些话很有道理,我会反复思考。

只是我想,古代与现代,毕竟还有区别。古代没有录音机、CD机这些东西,光靠先生带读,次数有限,所以识字成为必须,这样孩子才能在无人带领的情况下自己诵读。可是现在有录音机CD机,每天可以24小时播放不停,这种情况下,孩子即使不识字,也可靠不断地聆听达到背诵的效果。既然这样,识字还是不是低幼时期的必须呢?

当然,如果只背不看,可能也有别的问题。好几年前看到记者去采访一家读经的幼儿园,问小朋友知不知道“苟不教,性乃迁”是什么意思,小朋友答“就是大狗小狗不叫”的意思。虽说这种理解很快会纠正过来,但要是在字字落实之前,对一部经典有几十处完全错误的理解,是不是也太离谱呢?

我以前看过一篇反对杜曼的文章,从脑部构造讲起,意思是大脑的构造是大自然的结晶,人类如果人工干预,过分刺激了其中一项器官的发展(即右脑的一些器官),可能会造成另一些器官的严重损害。我承认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很大,我到现在还战战兢兢的,经常犹豫不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清泉潭水 + 1 + 1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8-30 22:09:49 | 只看该作者
看得很详细,也大致理清一个思路了。我准备把孩子读过的书中开始找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做成字卡。现在几问想和大家一起讨论:
1、通假字的问题。在古文中的很多通假字,该怎么和孩子讲明白。比如,弟通悌。本来已认识弟(di),可是现在要念成(ti)是不是会造成混淆啊。
2、卡片的问题。在纸品市场买的硬纸,即一般论文封皮用纸,较厚,有各种颜色可选,我选的黄绿色。一张A4的裁成八张方形卡片,比较好看。
3、字的问题。是自己手写的,因为打印机不能放如此厚的纸,同时就有耽心了,主要是自己的字不如名家的字贴好看,就想着把字贴剪下贴在字卡上。(这是mayavati的好主意哦,谢谢!)目前还没买到合适的字贴,正在寻觅中。希望大家把能买到的合适字贴共享一下封皮和部分内页照片,以方便去购买。最好是当当上有的哦,买起来方便。
4、自己的好办法。现在也采用便利贴,这种贴很好用,有粘性还不脏,小孩子很喜欢。把写好字的便利贴贴在墙上。有事没事就念一下,同时也对墙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哦。人家挂照片,我家便利贴,很是壮观呢!
渴望老师们给我解答问题,也希望各位妈妈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经验哦。一切为了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8-31 08:54:13 | 只看该作者
回阳光妈妈:

你在当当、淘宝这种网站上输入“集字”,就会有很多字帖出来,都是集字成唐诗、名句之类的书法大家的作品。不过记得每种要买两本,因为正反面不可能同时利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9-4 22:27:0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用便利贴写字,我觉的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1:53 , Processed in 0.083124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