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自古确实是早教上重要的内容,这是不用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孩子在同等条件下读经,是应该高度重视"识字"的问题.包括识字的理念.工具.方法.识字的问题如果得到重视,可在现有的条件下.让孩子读经的量增加一倍.牢固程度增加一倍.本人亲自教过一个2岁半的男孩.状态最佳时,两个小时识得100字,当然还没有加固.
方法与工具:
1.当前通用的读经教材.对于小小孩,没有识字基础的孩子是不适用的.原因之一是字小.古代的先生会写毛笔字.也给孩子做字块.当然了孩子在家里都是开过文字蒙.也可以说,2,3岁的孩子识得2,3千字是极其平常的.并且是递增的.我们现代人很少有人会写,书店里买的字卡,有的不能用,因为是商家研制的.能将就用的字量仅有200个字,太少了.听说有人正在研制最人性话的字卡.塑封膜的.光滑.防水.不怕折.字量接近3500字.也可增加到7000.或者更多.
2.前人编写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教材有几个很深的道理.用意也有好几个.我根据我个人的实践认为:上述蒙学教材与论语不是先背什么的问题,蒙学教材是古代孩子的读物,是用来复习学过的字用的.我们今人让小孩子把上述蒙学教材听会了.无形中丧失了该教材的使用功能.今人倡导第一本书先背论语,本人不敢苟同.涉嫌躐等.论语尽管重要.
3正常的小孩子.一个月 认1,2千字应是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识字本身不难.难在独生子女这种孩子难教.我心目中的识字标准.2岁时认2000字.三岁时认3000字.四岁认4000.依次类推,推到哪里呢?随能力,条件而定.
一个月认1000字以上的方法:
1.在成语词典里,挑成语,1000个.或更多.字重复的越少越好.或者是把常用的字组成成语.(百度搜索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个字,通用字表7000个字.十三经集字我还没有找到.)为了避免重复字,可以用400个音节做个表,把同音节的字归到一起,逐个筛选.(很麻烦,工作量大,但会意外收获)
2.找一家印刷厂,用250克的白板纸.用墩的方法(大概就是磨切)做7公分见方的纸板块,四角为圆的.给孩子写字块用.单字用来认字.成语用来复习.每天花1个小时或者多些,识30个字,每天至少复习一遍,再用自己设计的阅读教材(含认过的字)让孩子加固.我自己设计了一个盒子,带活动的格子,按音节把字分开,用哪个字,到里就可拿到.
3.孩子背过的书,我挑了4645个字,与常用字表重复的字有2486个还剩2159个字.顺便给您推荐一本字典名曰<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徐复等编.定价112元.将来能用的上.
4.或者孩子玩的时候,在地板上放一堆字卡.
我手中的教具还没做好!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阅重要书目:
一、家塾教学法(清 唐彪 辑著)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3Ddigest&page=1(全文)
请注意下卷第二段:(二)童子最重认字并认字法
唐彪曰:凡教童蒙,清晨不可即上书,须先令认字;认不清切,须令再认,不必急急上书也。何也?凡书必仅学生自己多读,然后能背。苟字不能认,虽读而不能;读且未能,乌能背也?初入学半年,不令读书,专令认字,尤为妙法。
唐彪曰:先生教读书,不过五六遍,至多不过十馀遍止矣。而童蒙心散,不会用心,先生教彼时,彼心已不在书,不过随先生之口,述而念之。资性钝者,既到案头,不句且不记,任先生催促,彼终不读,非不欲读也,不识字也。在童蒙,幼稚无知,但畏书之难读,疾书如仇,而不知由于不识字之故;在先生,更不深思,但咎学谓方枘(榫)圆凿(孔)两不相入也。若先教令认字,字既能认,虽教三遍四遍,彼到案头亦能按字口诵。读至百遍外,虽甚拙者,亦能记能背矣。
唐彪曰:余子正心,自六岁入学,因书不能成诵,三岁历三师,至四年无可如何,不复易矣。其岁,则甲寅(1674年)也。因兵乱,避居山中,适有朱两生设帐其地,因令就学。从游至五月,所读新书,不减于前三载,且于前三载不成诵之书,无不极熟。彪敬问其故,答曰:“吾无他术,惟令认字清切而已。令郎非钝资,止因一二句中,字认不清,不敢放心读去,则此一二句便不熟;因一二句不熟,通体皆不成诵矣。又尝试验之,童蒙苟非先生强令之认字,必不肯认;认过而仍忘者,苟非强令之来问,必不肯问。止皆先生所当知者也。”彪思:读书在认字,甚为浅近,何以前三师见不及此?乃知甚明之理,未经人指现,未易知也。
唐彪曰:教童蒙泛然令之认字,不能记也。凡相似而难辨者,宜拆开分别教之。凡见易混淆之字,即当引其相似者证之,日:此宜分别熟记者也。如此,始能记忆,无讹误遗忘之患矣。此教认字之法。更有令彼覆认之法:将认过之字,难记者,以厚纸钻小隙露其字,令认之;或写于他处令认之。倘十不能认六者,薄惩以示儆,庶可令其用心记忆云。
二、《印光大师文钞》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婴幼儿识字理念方法都有。(未找到文本,希望能有朋友提供)。
三、《发现母亲》有一章标题叫抽好人生陀螺的第一鞭.里面详细谈到古人读书识字的问题,可以借鉴。
(果行注:感谢这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提供这么宝贵的经验!此乃是本网的“留待后人评”老师。本网能聚集这样的贤人,乃孩子们的福气。古人之法不可忽视,代家长和孩子给您致敬!果行自家孩子不是从读经开始识字,故这方面经验缺乏,不过也感觉单纯指读效果不佳。读书需从识字始,不能躐等,这位老师方法始解我心头疑惑,感恩!可谓真用心在教孩子,值得敬重,有这样的读经老师,文化传承才有希望。不比那些与拿着理念当方法的热闹叫嚣。)
此帖申请加精,利益更多孩子。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