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单单从意义上说,是孩子的早期教育,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话,看起来很有道理——“是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具体怎样实施教育,没多讲。其实也没法多讲,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教育方式自然也不该尽然相同。
因为计划生育,孩子都变成了家庭的唯一,个个金贵着。一点都不像我们当年,父母苦于生计,把我们放养放养就长大了。这样,倒是有了一个自由且还算快乐的童年。现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搞不好,以后就没办法立足于这个高速发展的多元化的社会。于是,新一代的父母们诚惶诚恐,从胎儿期就忙里忙外,电视、书本、网络,……唯恐错过了任何的学习机会,唯恐耽误的自家孩儿。于是乎,好多好多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读书,从会说话起就开始认字(很多人都用字卡),三岁能唱儿歌,背诗歌。幼儿园开始上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周末排得满满 …… 身边就看到好多这样的,早教模式基本一样,这好像变成了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家都开始重视早教本是好事,可是,如果早教要剥削孩子的玩乐时间,早教若成为了孩子和父母共同的负担,我不禁要问,父母需不需要如此大费气力,如此早开始让孩子学习知识?孩子们到底愿意不愿意学这些所谓的知识?童年乐趣又何在?意义又何在?
如今,早教网遍地开花,早教中心、早教园随处可见,早教课程多得数都数不清,五花八门。早教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什么蒙氏(蒙特梭利教育)、冯氏(冯氏立体教育)、杜曼、七田真、**氏,**教育。与早教相关联、相挂钩的商业机构更是比比皆是。这,开发智力;那,情感发展。……这早教,那早教,好似什么都非要打上早教的烙印,才会有市场,有出路。是教育需要?是商业手段?还是别的?
说实话,我还真的有些糊涂。因为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早教才是好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各家之言都各有道理,但可是真理?各种早教方式也许对有些孩子管用,但能适合所有?所有的所有,最让我迷惑的,还是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教?
胎儿期,很多人,很多书就说,要经常抚摸胎儿,与胎儿交流。胎儿四五个月的时候,听力发育完善,就要音乐胎教。儿歌、阅读统统都要。刚准备要进行胎教的时候,又听到或看到,有一些人,一些书说了,最好的胎教,就是母亲要吃好、睡好、心情愉快。至于所有音乐胎教,其实都是噪音,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使得孩子受噪音干扰,闹乱情绪。于是,乱了方寸。于是,胎教基本没教(除了偶尔听下歌,是我听。偶尔唱下儿歌。偶尔跟宝宝说说话,抚摸还是很多的),就是吃、喝、睡、上班,照常过着日子,等来了孩子。
婴儿时期,倒是经常跟她说话,逗她笑,跟她玩,经常带出去散步。但纯粹出于本能,出于母爱,就是希望她健康、开心,别无其他。至于听歌就随意了,儿歌童谣更是少之又少。
现在,我的陌宝一岁四个多月了。我也没进行什么更多的早教。亲子阅读也是在近一两月才开始的。也没有坚持天天读,也没有什么规律,什么时候宝宝心情好,就顺便拿书来看看。慢慢地,宝宝自己会有时想看书,拿着书让我读,我就跟她读上一阵(语气和动作做到生动)。唱唱儿歌也是逗逗宝宝开心,她现在知道跟着学动作,可好玩。亲子游戏都是自创,感觉啥好玩就玩玩,宝宝通常也喜欢,笑得咯咯响。至于认字,从来没有刻意教,目前仅限于认识1和2.。物呢,都在生活中随处教,有些不教自通,倒是灵光。也许相对于很多孩子认识几十上百的汉字,甚至多少的英文单词;能区分很多的颜色、形状;唱多少的儿歌童谣;背多少的唐诗宋词经书;等等这些,我的陌陌肯定比不来。但是,我知道,陌陌是有学习能力的(小小的她分得清绝大多数家里的物品是做何用的,知冷暖。什么东西,都愿意亲手摸一摸,动手摆弄摆弄。动手不是说是孩子最好最容易学到东西的学习方法吗?),我只是不想这样早就教她学到这么多具体的知识。不想花费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气力让她进行所谓的“学习”,更多的时间,我们都是跟她一起玩,一起游戏,一起笑。周末都是带她出去玩儿,多多接触大自然,多多接触一下这个社会和各色各样的人。我觉得这样我们更开心,于我而言,这样增进亲子感情;于宝宝而言,让她更爱笑、更开朗大方(每每在外面碰到小孩子,陌陌都很喜欢,要走过去。让她跟人家打招呼,她就摇摇手say“Hi”,让她跟人家握握手她就大方地去握人家的手。碰到害羞的孩子,她还主动去抓人家的手一定要握握。在外面通常很爱说爱笑,逗得很多人看她,说她好可爱);总体而言,感觉更有意义。不是说,游戏也是孩子很好的学习方式么?
再以后,等陌陌上幼儿园了。能让她玩的,我想更多的还是让她游戏,让她玩。据说美国的法律规定幼儿园的孩子有玩的自由,他们更注重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多鼓励动手,而并非早早教授知识。让玩吧,玩中学更好。至于以后的兴趣班,我想,假如她真的有兴趣学某样东西,我是会支持的。若没有,那就拉倒。至于课本学习,要引导,更要保护学习兴趣。这个到了时间再说。我听说同事的儿子,四岁,上的幼儿园中班(深圳这边幼儿园都是双语),不仅学英语,数学都开始学连加连减了。家庭作业已经都用校讯通发到父母的手机上了。不禁为孩子们感叹,这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多难!孩子们能有兴趣学这个么?父母又得花费多少的时间来陪同作业和辅导?!而且,这些小学要学的东西幼儿园都学了,那小学又学什么?难道又“炒剩饭”?!这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再以后,小学了。恐怕除了学习知识,自理能力也要加强了。
再以后中学了,恐怕绝大多数都要靠自己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自己、自律,自理是必要的。
再以后,……
恐怕想太多了!以后是什么情况,无可预知。
早教到底要教多少呢?怎么教呢?
或许“最多的爱心、最大的耐心、最少的帮助”才是早教真谛。
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吗?
——为什么不给呢?!
[ 本帖最后由 小小辣椒 于 2008-11-13 14:38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