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8309|回复: 1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扩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7 10:4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家丫丫开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是人教版的。
受坛子里朋友的启发,觉得与其到处给孩子充电,不如把课本学深,学透。
我的初步想法是把每课相关的字、词、常识、传说等扩展一下。
工程很浩大,希望能有志同道合者,一同前行。
每人分担一单元。大约需要八人。
报名者请跟帖。
我负责语文园地一。
部分资料示例如下:
识 字 一
一、字的扩展
(一)宜:(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1适合,适当:适宜、相宜
2、应该,应当:不宜操之过急、不宜如此
3、当然,无怪:宜其无往而不利也。
二、词语扩展
1、一叶知秋  yī yè zhī qiū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2、春兰秋菊    chūn lán qiū jú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三、常识与传说
立秋【释义】立秋在8月7-9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35°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东汉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负责单元:                                         完成时间
1单元-------------丫丫妈妈                      本周
2单元------------ yanyi                             9月15日
3单元------------ssooss                           9月25日
4单元----------- yesina                          10月1日
5单元----------   呆88呆                         10月5日                                 
6单元-----------
7单元-------------
8单元-------------




具体要求:
一、字的扩展:
   每一课生字表一和二的字都要扩展:参考在线新华字典(http://xh.5156edu.com/html3/6249.html
比如宜字:拷贝这些就可以了。


适合,适当:宜人。宜于。合宜。权宜。适宜。相宜。
应该,应当:事不宜迟。
当然,无怪:宜其无往而不利也。
姓。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同本义〖fitting;suitable〗

二、词的扩展:
这个没有明确的词目表,要自己去课文里找。还可以参考教师用书里是否有扩展的词(教师用书电子版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jiaocan/xy2s/
比如第一课我的扩展词语:
山野
灯笼
脸颊
波浪
稻海
翻起
好像
燃烧
高粱
图画
回答
火把
因为有些词我们以为孩子掌握了,其实并没掌握,或者说,没有上到理性认识。
也是到上面的新华字典里找。所查的词是在每页的最上面显示。
然后就词里的每一字的解释也要查到标上。
如:脸颊:脸的两旁部分:红晕的~ㄧ汗珠子顺着~直往下淌。脸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颊,脸的两侧。
再比如:
稻海:稻,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海,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
其中“海”的意思有7种,这样就需要你从中选择一种: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

三、知识的扩展:
比如第一课的扩展是关于中秋节的传说等,植物妈妈有办法,就要把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找出来等。


参与扩展的朋友请把邮箱短信我。

[ 本帖最后由 丫丫妈妈 于 2008-9-2 08:3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一叶小舟 + 10 + 10 很好的提议,有启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8-28 09:48:42 | 只看该作者
丫丫妈,我的女儿和丫丫一样,上小二,学的也是人教版。你这个工程很浩大,我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另外,我们这里二年级已经开始有写作的要求,你准备如何做这个工作?我女儿看了不少的儿童小说,但写东西好象不知如何用词,我在考虑是不是要每天背一小段范文?想听听你的想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见本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8-29 15:30:40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马上也上二年级,他们一年级上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据说这学期要改用人教版教材,有兴趣参与,不知道能否胜任!

看到LZ这么细心,称职的妈妈,深感惭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见本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8-30 08:50:14 | 只看该作者
我来报名,想参加,应该做些什么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见本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8-30 11:08:20 | 只看该作者
丫丫妈妈,我报个名,是按你写的这些做么?我家也是开学二年级,需要我负责那个单元短消息告诉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见本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8-31 15:31:48 | 只看该作者
丫丫妈的这个主意很不错,可惜偶太忙了,不能胜任这个事。但我坚定地认为这是个非常浩大而又有价值的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8-31 17:28:54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观点也是这样,万变不离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08:54:29 | 只看该作者
识字一贴在这:识 字 一
一、字的扩展
(一)宜:(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1适合,适当:适宜、相宜
2、应该,应当:不已操之过急、不宜如此
3、当然,无怪:宜其无往而不利也。
(二)色:(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1、颜色,有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二产生得印象:日光有起色、红色
2、脸色,脸上表现出得神奇、样子:和颜悦色、喜形于色
3、情景、景象:行色匆匆、
4、种类:各色用品、货色齐全
5、成色、品质、质量:足色纹银、这货成色很好
6、妇女容貌:姿色
7、情欲:色情
Shai用于一些口语词:掉色、不变色
(三)谷: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
    1、山谷,两山中间的水道。又指两山之间:万丈深渊
2、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谷
3、一种禾本科植物,子实碾去皮以后就成小米,供食用,茎可喂牲口。
Yu:吐谷浑: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四)尽(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1、完毕:用尽力气、说不尽的好处(引)达到极端:尽善尽美、尽头。自尽。
     2、全部用出:尽心、尽力、仁至义尽、(引)竭力做到:尽职
     3、都,去啊:到会的尽是战斗英雄。
Jin (三声) 1、极、最:尽底下、尽里头、尽先录用
     2、有多少用多少:尽量、尽着力气做、
     3、放在最先:先尽着旧衣服穿。
(五)丰:(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1、容貌、姿态美好:风采、风姿
     2、盛、多:丰盛、丰年、丰衣足食
     3、大:丰功伟绩
(六)实:(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1、充满:虚实、实心的铁球、实足年龄
2、真,真诚,跟“虚”相反:实心实意、实话实说、实事求是
     3、种子,果子:开花结果
(七)华:(会意。从芔,从芌(xū)。“華”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本义:花)
     1、美丽有光彩的:华灯、灯光。敬辞:华诞(生日)
     2、繁荣昌盛:繁华
     3、食物最好的部分:精华、英华
4、指时光,岁月:韶华、似水年华
5、指中华民族货中国:华夏、华侨、华北
Hua(四声)华山:五岳中的西岳,在陕西省。
(八)金:(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1、一种金属元素,符号Au,通称“金子”。黄赤色,质软,是一种贵重的金属。
     2、金属,指金、银、铜、铁等,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五金、合金
     3、钱:现金、奖金、基金
(九)层:(形声。从尸,尸者象屋形,从屋省。本义:楼房)
     1、重复,重叠:层出不穷、层峦叠翠
层次:事物的次序:层次分明
     2、量词,重:二层楼、三层院子、絮两层棉花、还有一层意思
(十)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1、健壮,有力:壮士、年轻力壮、庄稼长得很壮
         壮年:习惯指人三四十岁的时期。
      2、雄伟,有气魄:壮观、壮志凌云
      3、增加勇气或力量:壮一壮胆子
      壮族:我国少数民族。
(十一)爽 shuǎng (会意。甲骨文字形,像人左右腋下有火,表示明亮(从于省吾说)。本义:明亮;亮)
      1、明朗,清亮:爽目。
      2、轻松,利落:清爽。凉爽。爽口。
      3、痛快,率(shu刬 )直:爽朗。爽快。爽利。豪爽。直爽。
      4、差失,违背:爽信。爽约(失约)。毫厘不爽。屡试不爽。
      5、干脆,索性:爽性。
      6、舒服:爽心。爽意。爽适。身体不爽。
(十二)染 rǎn (形声。从水,杂声。一说从木、从水、从九。会意。古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本义:使布帛等物着色)
      1、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染料。染色。染坊。染缸。印染。
      2、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染病。感染。传染。沾染。一尘不染。
(十三)登 dēng (象形。本义:上车)
1、上,升:登山。登车。登门。登天。登台。登场(ch僴g )。登高。登攀。登临。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2、踩,践踏,脚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3、记载:登记。登报。登载。
4、谷物成熟:登岁(丰年)。五谷丰登。
5、立刻:登时。“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6、进:登崇(近用推崇)。
7、方言,穿:登上靴子。
(十四)叠 dié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1、重复,累积:重(ch巒g )叠。层见叠出。叠罗汉。叠韵。叠嶂。叠翠。
      2、折:折叠。铺床叠被。
      3、乐曲的重复演奏:阳关三叠。
(十五)翠 cuì(形声。从羽,卒声。本义:翠鸟)
1、绿色:翠绿。苍翠。翠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2、〔翠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
3、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宝翠钻。
二、词语扩展
1、一叶知秋  yī yè zhī qiū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2、春兰秋菊    chūn lán qiū jú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成语故事: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大举进攻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只会吟诗作词,被宋朝打败,投降后被封为违命侯。李煜感慨地作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秋风过耳qiū fēng guò ěr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在意。
成语典故 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二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其中季札品德浑厚,吴王很喜欢他。
  公元561年,吴王病重,把季札叫来,要把王位传他。季札不受,说:“按理是长子即位,父王请不要对我有什么偏爱!”吴王就将王位传了长子诸樊,要他好好照顾季札。
  诸樊当了吴王后,和两个弟弟商量:王位以后兄弟依次相袭,最后让季札为王。三个兄弟相继当了吴王。季札都忠诚地辅佐他们,因此贤名远扬。
  后来余昧临终要将王位传给季札,季札坚决推脱,说:“我早就说过不要王位。做人只求为人正派,品德高尚。至于荣华富贵,不过象耳边吹过的秋风,我是不关心的。”他离开了京城,直到僚被立为吴王,才回来,继续辅佐僚治理国家。
5、秋高气爽: qiū gāo qì shuǎng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6、五谷丰登:wǔ gǔ fēng dēng 丰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里指丰收。登:本义:上车,后又指古代祭器名,这里指成熟。五谷丰登是指年成好,粮食丰收。。“五谷”指五种谷物。古代说法不同,有的说是稻、黍、稷、麦、菽;有的说是稻、稷、麦、豆、麻。总之是指几种主要的农作物。“丰登”谓丰年之意。白居易诗:“岂伊循良化,赖此幸登年”。五谷丰登,预祝农业丰收,以表现人们在生活上的美好愿望。宋代以来,在锦缎上创造了一种“灯笼锦”,或叫“庆丰年”。灯笼的主体,多被组成莲花、如意,或嵌以寿字;灯笼悬结谷穗,作为流苏;两个蜜蜂围着灯笼飞舞。以蜂谐“丰”音,灯谐“登”音,加之谷穗,组成“五谷丰登”吉祥图案。民间常用于刺绣、挑花,饰于桌围椅靠、围裙、头巾等
谜语:五谷丰登打一字:移
7、春华秋实chūn huá qiū shí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chūn shēng xià zhǎng, qiū shōu dōng cáng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9、金秋时节:秋天。
10、景色宜人:风景看起来让人很舒服。
11、层林尽染:层层叠叠的树林都被染上了(秋色)。
12、叠翠流金:翠,本义:翠鸟)鸟名,翠鸟,又专指雌性的翠鸟。青、绿、碧之类的颜色。。金,本义:金属。指金黄色色。流,流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08:55:47 | 只看该作者
13、瓜果飘香:
14、山河壮美:壮,壮观,美,美丽。
15、秋风萧瑟:萧,艾蒿草木本义。瑟,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征位),萧瑟,指被秋风吹袭的声音,形容寂寞凄凉。
16、秋雨绵绵:绵,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绵绵,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17、秋收:秋季收获农作物。也指秋天所收获的农作物
18、天高云淡:天,本义:人的头顶;高,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云,本义:云彩,淡,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这里是指稀薄。
19、大雁南飞:大雁飞向南方。常指秋天。
20、春种秋收: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21、秋色宜人:秋色,秋天的景色。宜,适宜。
22、秋菜:qiūcài:秋季收获的萝卜、大白菜等类菜蔬。
23、秋老虎:指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24秋风扫落叶:qiūfēngsǎoluòyè秋风刮走落叶。喻强大的势力清除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
25秋毫:qiūháo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26秋毫无犯:qiūháo-wúfàn秋毫:动物入秋新换的绒毛,比喻纤细之物。丝毫不侵犯。喻指军纪严明。
27秋后算帐:qiūhòu-suànzhàng原义是指秋收以后结清欠帐,现在常用来比喻等待时机进行报复,有贬义。例如:我们一不抓辫子,二不打棍子,又不搞什么秋后算帐之类的玩意。
28秋水:qiūshuǐ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29望穿秋水: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例如;望穿秋水,不见儿子回家。
三、常识与传说
立秋【释义】立秋在8月7-9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35°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节气)以后,秋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东汉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 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南方地区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华南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
  立秋以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华南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华南,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中秋节
中秋简介
[编辑本段]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如果家里有孕妇,就要多切一份。
       拜月不是指祭月时的拜月。这种风俗源于北宋京师。当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许多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
[编辑本段]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传说
[编辑本段]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玉兔入月宫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08:56:4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3:30 , Processed in 0.14154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