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52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与家长们共同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8 13: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孩子──“请跟我来”之一
亲爱的家长:
您好!
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走到了一起。初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老师将会尽全力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生活热情。然而,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进 入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当然,你也可以举出文盲父母“培养出”优秀子弟的例子来反驳我。但你不要忘记,物以稀为贵,之所以文盲之家的才俊可以名噪一时,恰是因为那样的情况太少啊。书香门第出学者──谁会为此而惊讶呢?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
“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今后,关于孩子的读书,关 于家长的读书,以及教学教育中的其他问题,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向您提出建议,仅仅是建议。如果您愿意,如果你真的很爱你的孩子──请跟我来。
今日建议:
一、在孩子的书包里装一本轻便的课外书,他作业完成的时候可以看。
二、给孩子买《新编365夜儿歌》。在汉语拼音学完之后,我们要将它列入课外阅读书目。一定要是正版。不着急,两三个星期内买到都行。
三、每次给孩子买书的时候,您也给自己买一本。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老等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9-28 13:39:59 | 只看该作者
给孩子学习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主要是家长言传身教地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13:42:07 | 只看该作者
梦想──“请跟我来”之二
亲爱的家长:
感谢您的配合。
拼音教学还没有结束,我知道,我们班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开始和孩子共同读书了。我相信,这些走在前面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也必定会走在全班同学的前面。负责任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决不止是孩子生活所需要的衣、食和漂亮的玩具,而是能留给孩子──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家长也许有读过《傅雷家书》的,如果没有,建议你一读。傅雷先生是一代宗师,治学严谨,治家也不例外。这本书收集了傅雷写给儿子的180多封家信,洋洋洒洒数万字,字字爱意涌动。每一个读过的人,无不为傅雷先生爱子、教子情之深切所感动。傅雷的儿子傅聪在70岁的时候说,他不敢看家书,因为每一次看都要太激动,太动感情,整天都没办法工作。
我们每—个做父母的,能不能也留给孩子这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我们不可能像傅雷那样,写出传世之作。但是,有一样我们和傅雷是相通的,那就是一颗爱子之心。因此,在第一周部分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上,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计划:每个学期,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编写一本书,记录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小学五年,每个孩子就有了独属于自己和爸爸、妈妈的10本书。这10本书,必将把您带入教育的美丽殿堂,让您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享受教育的芬芳;这10本书,也必将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快乐,感受亲情的圣洁。
我们把这套书命名为《热爱生命系列丛书》,为什么呢?教育,就是要让人越来越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学校、家庭、社会,处处都有。在第一封信里我就说,真正决定孩子将来的,在于家庭。这也是我希望家长共同参与的原因。至于书的体例,我想主要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家长记录孩子成长的文字,一部分是孩子自己的文章。家长的文章随时写,随时夹在里面。如果你愿意,可以让孩子带到学校,合适的,我会读给孩子听。拼音学习结束了,我们就可以让孩子用拼音来写话,写儿歌,也请家长一并收藏好。用文字,留住我们和孩子共同走过的童年。这是我的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13:45:58 | 只看该作者
定能生慧──“请跟我来”之三
亲爱的家长: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这些古语告诉我们: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就是向世界汲取生命的能量。人们常用“海绵吸水”来形容一个人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而海绵,恰是柔软无声的。
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聪明”──耳聪目明,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的听觉、视觉习惯性地处于聆听和搜寻的状态。
聪明的孩子是很容易辨识的。根本不待考试,你只要注意他在人群中听人说话的神情就知道了──至于上课,他的专心致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家长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跟孩子说话。
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
一个问题: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原因在哪里呢?大约因为你说的是老一套,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说不定,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而脏话,最容易污染灵魂,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宁静和清洁。
都说孩子服教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语言相对丰富,能以其内容的新鲜吸引孩子。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何处?
是读书──日不间断的读书。除此而外,别无他法。
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逼迫自己: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如果觉得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
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
更多时候,不需要你有意去培养──你津津有味的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诱惑和示范。读书需要静心,读书也能培养静心。
试试看吧。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
今日建议:
一、如果你家电视,音响声音一向很大,请立刻拧小。噪音是儿童智力最凶恶的杀手。
二、如果想跟孩子讲什么道理,试着用小故事、儿歌来说明。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伶云儿 + 2 + 2 我很赞同。
freesunny99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0-31 15:07:05 | 只看该作者
和自己的孩子共同读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0-31 15:14:4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想跟孩子讲什么道理,试着用小故事、儿歌来说明.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0-31 15:32:37 | 只看该作者
以静传静,尽量做到吧,每次对女儿讲道理时第一遍是平心静气的,第二遍就耐不住性子了,五六岁的孩子讲些简单易懂的道理她一样知道,只是有时做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1-26 22:57:3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1-26 23:10:41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不错,检讨下自己的态度才行了,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1-26 23:11:2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不错,检讨下自己的态度才行了,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7:52 , Processed in 0.086823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