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41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在沟通中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 15:3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这种沟通不是非得讲大道理,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你不妨试一试.
●安排一些只属于你和孩子的时间
除了吃饭的时间以外,你可以利用其他时间,比如利用做家务的时间,与孩子亲切地交谈,让孩子把最近所发生的事情,遇到的困难和成就告诉你.
●从事你和孩子都喜欢的活动
孩子会从你的神情里得知你喜不喜欢某项活动,因此选择一个你真正喜欢的活动和孩子一起玩,不必勉强自己迁就孩子的兴趣.
●当你疲倦时,就让孩子代劳
请孩子帮你做些他一直想做的事,例如:帮你梳头发,帮 擦皮鞋,可以让孩子获得"能帮爸爸妈妈做些事"的成就感和乐趣.
●把"温馨时刻"当做奖励
孩子没做完该做的事时,不妨告诉孩子:"如果你收拾好玩具,我们就再玩一个游戏."鼓励孩子尽快完成工作.
●孩子生病时,要特别关注
孩子生病时,你应该尽可能留在家里陪着他.如果的确有困难,也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真希望能留下来陪你".你不妨允许孩子"盖爸爸(妈妈)的棉被",或是买一些特别的小礼物,让他觉得即使你不在家,心里还是惦记着他.
●"在孩子身边"就是温馨
不一定要带孩子去儿童乐园才能拥有温馨的时刻,像放一段音乐和孩子一起运动;或是请孩子帮你叠衣服,摆碗筷,顺便听他说幼儿园里的事情,都能使孩子感觉亲情的温馨.

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被允许表达意见,不仅仅是谈可接受的,安全的话题,而且要允许讨论,争论.这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建立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自信心,让他知道一个小孩说的话和做的事都不是无关紧要的.就社交谈话而言.他可以体会到小孩子的权利是什么,社会允许的限度又是什么.

孩子再长大一些,就会质疑你的判断,挑战你的逻辑,无畏于提出相反的观点,并且不发脾气地进入真正的成人式讨论.在孩子改换角色,进入社会之前,让她在充满爱心的家庭中安全而保险地学习这一切非常重要.

你必须先于任何一位老师让孩子明白:能够自己思考是有益的.但不要因此而奖励正确的回答,惩罚错误的回答.好的父母亲并不急于在孩子一犯错误的时候就指出并纠正他们.如果你这么做,孩子自我检查和自我纠错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也无法获得充分的自信.

成年人喜欢有礼貌地反驳别人,这同样适用于父母与孩子间的任何交往.你可以用这些方法帮助你的孩子形成看法,强化逻辑,教给他如何真正地,自信地发问.你可以允许你的儿子在友好的气氛中阐明他的想法,反驳你的观点.好的父母亲会为孩子智力和自信的成长感到自豪,并且不惧怕孩子的异议.

让孩子养成"如果……"的思考习惯是件好事,这样她才能在同一时刻考虑几种不同的选择.当孩子冲动地建议一项不太合适的举动时,制止她,让她考虑一下如果那么做会发生什么,让她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那样做不合适.这样,当你不在身边或是周围没有人帮忙的时候,她就会三思而后行.

所有这些都鼓励你的孩子要预先多作思考,因此,要勉励孩子不要自我满足,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判断力和交际能力.克制下意识的欲望的能力标志着情感的成熟.


怎样和孩子沟通
●邱香
许多家长觉得很难和自己的孩子沟通0家长和孩子之间隔着一层厚屏壁.如果家长注意以下几点0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高墙将会消失0
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0作为家长0要摈弃旧的传统思想0不要极力营造太浓厚的"家长制"的家庭氛围0孩子只有服从0不能说一个"不字"0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0
要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孩子的学业0这是关系到能否成功消除孩子与父母之间隔阂的关键0家长在询问孩子的学习时0不妨使用一些较艺术的语言0并且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肯定0因为孩子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取得的.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令人满意时0切忌说一些过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0尽最大可能挤出时间0多陪孩子.如星期六,天0和孩子一起去爬山,郊游,逛公园0等等0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0增长孩子的课外知识0还可以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离0闲暇之时0多和孩子一起看看报纸和电视0并且和孩子一起讨论报纸和电视的有关内容0这样家长可以及时矫正孩子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0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0孩子也把自己父母当成朋友0
关注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足球0业余之时0家长可以陪孩子踢踢球,参加一些有益的健身活动0要经常和孩子交谈0谈话时0要和蔼可亲.谈话的内容要能引起孩子的兴趣0这样才能激起孩子的说话欲0达到和孩子交流的目的.
今天,你学会和孩子沟通了吗
25%的父母对孩子学习以外的事关心太少;58%的孩子认为父母与自己沟通不够
看到这些发自孩子们心底的呼唤,可能有些家长会感到吃惊.据一项数据调查,我国有25%的父母对孩子学习以外的事关心极少,58%的孩子认为家长与自己沟通太少,而只有42%的孩子对家长管教态度满意,大多数孩子都认为父母管得太多太不近人情.你觉得你对孩子倾注了很多爱,但孩子就是不听你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沟通.作为家长,你是否经常和孩子交流情感 你学会和孩子沟通了吗 带着这个问题,本月4日,记者与杭州市朝晖二小的学生家长进行了座谈.一些平常与孩子沟通较好的家长谈了沟通技巧.
先做朋友后做父母
周文林(儿子周意闻五年级):我的家庭算是比较民主的家庭,我们会经常和孩子一块探讨一些问题,从中和孩子沟通.例如,我与孩子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孩子提出一种新的看法,即食物链断绝说,我觉得很新奇,就虚心向他请教.我认为,涉及到孩子的学习,生活的一些决策,一定要征求他的意见,父母绝不可擅自做主,让他从小就有一种主人意识,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孩子的判断力毕竟有限,所以,父母还是要加以引导的.父母一旦和孩子成为朋友,就没有什么不好沟通的了.
尊重孩子讲究技巧
许薇(女儿翁珊珊,六年级):我和女儿间的沟通方式很特别,我们除了平时口头上的交流外,更侧重于用书信来沟通,许多不好当面直说的话都可写在纸上.有一次,我干了一天的家务活,累极了,女儿回家后,我就向她倾诉了,没想到她的第一句话是:谁让你是下岗工人.我当时非常伤心,就给她写了一封信,对她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因为我只会爱你,而没有教你怎样去爱别人.女儿看后很感动,也回了一封信,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现在,书信交流成了我们母女间沟通的重要方式.
出去郊游营造气氛
沈洪(儿子赵之聪一年级):我觉得做父母的,一定要争取与孩子在一块,不管你多少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可以一起出来看电影或是一场球赛,也可以去郊游,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自然就顺畅了.如果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都没有,那沟通自然没法谈了.另外,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是用事实来教育她,身教总是要重于言教的.
理解孩子主动认错
王玲(女儿王0五年级):女儿能力较强,也很有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她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知道现在当小孩有多累吗 你不要整天就知道对我指手划脚的,你也来当一天小孩看看.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很累,而这时女儿想对我说什么,我没理她,她很生气.事后,她做了一张很漂亮的贺卡给我,不过贺卡上写的是要求我就那件事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这时,我才明白自己疏忽了女儿.我也做了一张贺卡给她,向她解释清楚.以后,我与女儿一旦有了矛盾,我们都用这样的形式积极沟通,效果很好.
由此看来,沟通是一门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方式都要考虑到,比如一些家长觉得口头表露情感困难时,可以以书面的形式交流,把要表达的意见写在信,卡片上,这样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功的家庭沟通,应注重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赖和尊重.
因此,我们建议,现代家庭应建立一种平等对话式的沟通关系,应改变父母是决策人,孩子是接受者这样传统化的家庭角色的分配.彼此面对差异时,可共同理解地讨论,积极地沟通,不必视孩子的意见是对家长"权威"和"面子"的挑战,而孩子也应坦然表达需要和意见,多理解和尊重家长.
题图:现场教育邹进画
最近杭州市朝晖二小搞了一次题为"妈妈,我想对你说"的活动,让孩子们给妈妈写信,结果发现,许多孩子的信中反映了同一个问题―――沟通不畅.以下是部分摘录.
世上没有一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是每一个妈妈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呢 妈妈您了解我吗
您总是放心不下我,总觉得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您知道吗 这样不但会使我做事情时自信心不足,同时也会使我们之间产生距离.虽然我也有不少缺点,但我也有上进的一面……
―――四(1)班胡天甲
"妈妈,或许我在您的眼里不是最优秀的,可是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达到您的要求."
在这里,我想给您提几点意见:第一,我希望您不要对我那么凶,甚至为一些小事而吹胡子,瞪眼睛.您知道吗,这样会很伤我的自尊心的,虽然我也知道您是为我好,可我不怎么喜欢您这种方式;第二,我希望您能满足我的一些合理要求,例如,在作业做完的情况下,让我看一会电视,到户外郊游等等.
……―――五(2)班黄虔菲
妈妈,我想对您说,不要老是在我面前摆着那副凶脸好吗 每当我想看课外书的时候,您总是说:"想看课外书吗 等你考进了重点中学,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周末,小伙伴打电话来找我玩.您却对他们说:"我家莲莲不能像你们这样疯疯傻傻地整天玩."还有一些小伙伴到家里来找我玩,看到您那张板得紧紧的脸,吓得赶紧跑.从此,小伙伴们老避着我.
妈妈,我知道您想"望女成凤",可我还是一个13岁的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啊!您能理解我吗

《写给世纪父母》是一本令广大家长爱不释手的好书,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育方法,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的语言艺术,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充满哲学思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令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写给世纪父母》的魅力在于它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孩子的教育问题,从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角度分析孩子的成长过程,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儿童观.它告诉我们,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人,是成长过程中的人,是终将独立生活的人.作为家长就要努力更新观念,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创造体验的机会,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孩子的生活充满理想之光,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
《写给世纪父母》的魅力在于它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人才观,教会我们怎样才能成为新世纪合格的父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我们要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可贵的积极因素,发扬这些积极因素就一定有助于克服消极因素;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要热情鼓励孩子树立自信,把这种自信看作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抵御不良诱惑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育孩子的爱心,帮助孩子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我们要树立"人的正确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的观念,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增长才干,得到体验,愉快成长.
《写给世纪父母》的魅力还在于它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教我们全新的教育方法:孩子渴求现代父母,父母渴求现代家教,社会渴求现代人才,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丢掉补偿心,找回平常心;丢掉反常心,找回正常心;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丢掉惧怕心,找回保护心.家长要掌握施爱的艺术,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家长要以比孩子只大一岁的心理年龄,让孩子倾诉--坐下来听;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给孩子写信--巧妙表达;替孩子着想--留点面子;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家长要以赏识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发现的力量,评价的力量,合作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帮助孩子打开我能行的大门,帮助孩子开发会思考的头脑,会观察的眼睛,会倾听的耳朵,会说话的嘴巴,会操作的双手,会走路的双脚.
读完《写给世纪父母》,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孩子方面唯我独尊,独断专横的家长作风,一味溺爱,包办代替的娇惯行为都是传统家教的误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社会中,孩子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孩子的要求了,我们家长就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爱护孩子,善待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必须从孩子的个性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我以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以"出类拔萃"来要求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反而让孩子屡次陷入失败的阴影,几乎丧失自信.读了《写给世纪父母》,对照自己的家教行为,我懂得了教育孩子必须立足实际,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及学业和人格上的长处和短处,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自信,促进孩子的成功.
三,家长必须从自身做起,做世纪父母,才能培养好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要求孩子之前,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家长要有现代的观念和眼光,善于学习新知识,有正确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播种观念,收获成功.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学习现代教育方法,以孩子值得尊敬和信赖的朋友的身份去教育孩子,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庭和谐靠沟通,亲子之间应该从小建立坦承开放的双向沟通,和孩子沟通时别忘了下面几点:
1.注意声调,语气,时间,场合.
2.对儿童讲话要简明,具体,和清楚.
3.坦诚信赖,言必有信.
4.给予适当的承诺及合理的选择.
5.鼓励孩子表达,并且倾听别人说话.
6.多引导与规劝,少批评与责备.
7.接纳并体会孩子的感受及想法.
8.问答的方式尽量使用「问答题」方式,避免「是非题」.
9.言行一致,当孩子的好榜样.
10.亲子争吵时,别一时冲动,可以冷静想想办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欢迎新朋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5-4 16:30:53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学习一下,顺便坐一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5-4 21:04:3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前半部分。。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5-5 08:51:0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5-5 10:34:51 | 只看该作者
和孩子沟通,这个通~好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5-5 10:59:39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01:48 , Processed in 0.092782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