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8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一游:显陵——烈日下的废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7 00:0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6日去了钟祥明显陵。本来想在长假结束前好好和家人团聚一下,休息一下,说好了让舅舅好好为笑笑拍拍照。但家里几个男人都想既然有车,在家又没什么事,何不出去走走,临时决定去不算太远的钟祥。带着有点不情愿的心情坐上了车。看到高速公路两边绿油油的田地、树林,黄灿灿的小麦,以及点缀其中若隐若现的红瓦房,更想到那儿去走走。
  但是笑笑很开心,因为有哥哥一块儿,才不管去哪儿玩呢。同伴比行程更重要。两人仍然坐在长安车的后座,有说有笑,一会儿玩玩手机游戏,一会儿折腾一下彼此妈妈的长发,一会儿东拉西扯地讲讲所谓的笑话,一会儿吃点点心喝点饮料,一路只听见笑笑哈哈的笑声。
  出了高速路,过了县城,是有点坎坷的小路了。笑笑和哥哥等待着车的每一次颠簸,当做很好玩的游戏,听着笑笑的笑,笑容不知觉地就爬上了我们的嘴角。  
  一直对历史兴趣不大,记不清人物和朝代,古代的人和故事在脑子里完全搅和在一起,似乎知道一点,却跟不知道一样。虽说有时会很有兴趣地听一听,了解一下,甚至沉浸其中,但终究都忘记了。喜欢某段历史,或喜欢某个地方,完全凭着一时的感觉。
  十年前去明十三陵,完全是冲着它的名气,除了记住了青烟缭绕的香炉,苍翠的绿,以及有照片为证的风景外,别的都被记忆过滤没了。出发去显陵前知道显陵是明朝陵墓中很独特的一座,其他就不知道了,因为是临时决定的,事前没有先去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当显陵就在面前时,一点也没有感觉,只感到太热了,太晒了,跟着笑笑走,也顾不上细细欣赏历史建筑古旧的花纹。倒是很臭美地在大太阳下摆出几张到此一游的POS。回家再补做功课吧。
  相比于其他旅游点鼎沸的人声,显陵显得很清静。真正是一座废墟。在正午过后的烈日下,很寂寞的样子。
  ……待续
附件:

[ 本帖最后由 走啊走 于 2007-5-8 22:3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61 金币 +138 收起 理由
一棵开花的树314 + 8 + 8 精品文章!
jsdtmg + 1 + 1 显陵——烈日下的废墟,现在不能叫废墟 ...
klcz2002 + 10 + 10 很好
liumimi + 2 我好喜欢。。。
小小辣椒 + 10 + 10 支持。
水澹澹兮生烟 + 30 + 100 活动参与奖励
行至水穷处 + 5 我好喜欢。。。
20zoo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5-9 00:17:1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不问目的地,她会自己在旅程中寻找快乐。不管是同伴还是其他。
所以诚如笑妈说的,一时的感觉很重要。
烈日废墟,简单却震撼,喜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走啊走 + 2 + 2 你的总结更精辟^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5-9 08:19: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哪里人?开车到显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走啊走 + 2 + 2 当然离显陵不算太远了,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7:52:24 | 只看该作者
忙了一天,好不容易有点时间上来看看,“游记”还没时间继续,先把从网上搜来的显陵介绍贴上来。这种官方内容更具体,细致,唯一缺少一点身临其境的感觉
晚点把乱拍的几张图片贴上来再说。
……
  遗产名称:明显陵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每临皇帝死去,不惜用大量的财力、人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明代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历276年,共建有18座皇帝陵墓。显陵是第12个皇帝陵墓,建于16世纪中叶,1519年至1566年(明正德十四年至嘉靖四十五年),历时46年,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建筑时序属于中期,在明代帝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意义。

  显陵是一座典型的明代皇帝陵墓,因其修建时间长,用工巨大,从而形成了高水平的建筑。显陵在规划布局上,利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将陵区四周的山川水系作为建筑构成的主体要素,“陵制与山水相称”,根据“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将松林山左峰作为依托玄宫(皇帝棺椁停放的地下宫殿)的祖山,左有山脉作为陵区两侧环护的砂山,前沿的天子岗作为陵寝的案山,形成了一个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局部小环境。 在建筑布局上,充分利用松林山间的台地依次安排下马碑、门、亭、望柱、石像生、坊、桥等,顺山山势引导至享殿、明楼和宝城。疏密有间,层层递进,给人以封建礼制的秩序感。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显陵在建筑手法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如一座陵墓二座地下宫殿、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同时,显陵的建造是明中叶重大事件“大礼议”的产物,关联着嘉靖初年的社会思想、 信仰和一些政坛首脑人物的命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月芽城制度

月芽城是方城与宝顶之间的一个月芽形小院,俗称哑吧院。月芽城是供皇帝行覆土礼而设置的。每年清明节,皇帝要在此向宝顶培置13担净洁的黄土。月芽城制度由孝陵开始,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及显陵一直沿用。

前朝后寝制度

明代帝陵是按前朝后寝的制式而布局,前朝即棱恩门、棱恩殿和左右配殿等组成;后寝即方城、明楼、圣号碑、宝城、宝顶及地下玄宫等组成。前一部分是举行日常祭祀的活动中心,棱恩殿中设有三间暖阁,中间放有神寝即皇帝、皇后的神主牌位;后一部分即墓主人棺椁安寝之所。原则上只有皇帝才能进入这一区域。这一制度为显陵所继承。“陵制当与山水相称,恐难概同。”明世宗崇信道教,显陵在继承“天寿山七陵之制”的基础上,又出现一些新的建置。

新旧宝城与瑶台

在明代帝陵中,显陵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这一变化的出现与墓主人的身份变化密切相关。前宝城建于1520年(正德十五年),是墓主人为藩王时按其规制所建造的亲王坟。后一宝城建于1539年(嘉靖十八年),是墓主人被迫尊为皇帝后所建造的宝城,两座宝城之间以瑶台相连,构成一个相互关连的整体。

独特的排水系统

显陵以一条弯曲的九曲河,将松林山主脉(祖山)流下的水,巧妙地从陵区排除。九曲河上按地势高低设有聚水泄洪的堤坝,分区段保留了明净的水面,净化了陵区的环境。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河,然而显陵御河以其排水体系之完善、体系风水理论之完美,与前七陵形成显著的区别。显陵的前后宝城各有向外悬挑的散水螭首16个,将宝城上的水直接排向城外。此前,天寿山七陵宝城是向内排水的,其后修建的永陵、定陵继承了显陵这一排水方式。}

龙形神道的做法

显陵中轴线上修建有一条弯曲如龙形的神道,其做法是中间铺石板,两侧镶嵌鹅卵石,外边以牙子石收束,俗称龙鳞道,也为明代其他陵寝神路所无。

琉璃影壁的做法

显陵的棱恩门两侧,建有精美的琉璃影壁墙,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是明代帝陵中的孤例。

内外明塘的做法

显陵新红门的右侧,根据地势建有一个圆形的池塘,因处在风水术中明堂的方位,故名外明塘。在棱恩殿前有一个圆形的池塘,名为内明塘。内外明塘的建置也为其他明陵所无。

“金瓶”罗城的做法

显陵作为独立的陵区,其外围建有一条长达约3.5公里的罗城,平面成“金瓶”形状。这一形制也为明陵中所仅见。此前,天寿山七陵只有陵宫区有围墙,并无单独的外罗城。显陵之后,永陵、定陵建有外罗城,这一做法还为清代帝陵所继承。

真实性及完整性

陵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基本上保存着原有风貌,松林山、天子岗、莫愁湖等自然山体和湖泊没有变化,植被保存完好。作为陵区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性没有变化。陵区内的建筑——下马碑、新红门、正红门、睿功圣德碑楼、石望柱、石像生群、 龙风门、龙形神道、内明塘、琉璃照壁、棱恩门、棱恩殿、东西配殿、陵寝门、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两座宝城与瑶台、宝顶、九曲河、五道御河桥、外罗城、紫禁城及内罗城等,都是明代原始建筑,保存了原有的真实性。特别是两座宝顶下“仿九重法宫为之”的地下宫殿,保存完好。

这些建筑中,新红门、正红门、望柱、石像生群、龙风门、九曲河、龙形神道、琉璃照壁、双柱门、方城、两座宝城及瑶台、外罗城、紫禁城、内罗城等重要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真实地展示了明代陵寝规制布局的完整性。

明楼屋面为1990年修复。
龙风门夹楼为1997年修复。
睿功圣德碑楼屋面及碑受到损坏,其他保存完好。
五道石桥桥身基本完好,桥栏板、望柱散失。
祛恩门、棱恩殿、东西配殿明末毁于兵燹,基础和祟台基本保存完整。
神宫监仅存遗址。
神库、神厨等保存着原有的部分宫墙。
纯德山碑亭、山曲碑碑亭、御制祭文碑亭、御制溢册志文碑亭、纯德山祭告文碑亭、祭瑞文碑亭等,亭已毁,碑座、碑身、碑文等保存尚好。

……看了这个介绍,大概很让人向往的。可惜我先前没有看到,现在倒后悔当初没有多拍几张好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23:00:15 | 只看该作者
借用我镜头里的这位摄影师的照片来点视觉效果

以下是他的作品了,有侵权之嫌,嘻嘻




















只是因为不是自己拍的,也分不太清哪儿是哪儿了。

[ 本帖最后由 走啊走 于 2007-5-9 23: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水澹澹兮生烟 + 10 + 10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00:07:54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按照自己的图片和步伐,边回忆边记载吧。随意拍的,所以没有镜头感,一点印象而已。

  新红门。新红门的右侧,根据地势建有一个圆形的池塘,因处在风水术中明堂的方位,故名外明塘。因为池塘中浮着现代的彩色船,我第一眼的感觉是象公园而不是古迹。


新红门的两侧各立着这样一块碑,即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汉白玉下马碑”。村民似的一群人在旁边的树阴里乘凉,很是悠闲。

穿过新红门,踏上的这条青石板(应该是青石板吧,没有考证。称做神道砖)“神道”,怎么一点也找不到过去的辉煌?

正红门,斑驳的红色,是否是历史的遗留?就象武当山上的红,分不清是原本的还是后来维修的。



远处的御碑楼很荒凉、破败。一看就是古迹。



近看。







远处的望柱照的太小了。





没想到可以这样亲近古迹,没有用钢筋栅栏给圈起来。

经过懈貂。传说好人可以通过,坏人不能通过。

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

武将

文臣


……真慢呀,因为不熟悉,只能凭印象与文字说明联系起来,明天继续……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35 金币 +35 收起 理由
小小辣椒 + 10 + 10 真好哇!
klcz2002 + 10 + 10 感兴趣
水澹澹兮生烟 + 10 + 10 我好喜欢。。。
一袋子宁静 + 5 + 5 特喜欢照片上这小姑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5-10 09:3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走啊走 的帖子

真好哇,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23:52:04 | 只看该作者
透过龙风门的其中一门回望石像生群,静静地伫立,几百年来风雨中。


龙风门。龙风门夹楼为1997年修复。黄灿灿的完整着,一看就是新鲜的痕迹



回望远处完整的龙风门及眼前起伏的龙形神道



内明塘。听说这池塘水旱季不干,涝季不溢,很神奇。我们的伞被一阵轻风吹进了水里,漂浮在水面上,换来几声惊叫,但马上放下心来,风吹着它徐徐地漂向彼岸。没有一丝波澜。



破损的琉璃照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水澹澹兮生烟 + 10 + 10 这一辑感觉很好呢,凝重肃穆,自成风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00:14:01 | 只看该作者
棱恩门、棱恩殿、东西配殿明末毁于兵燹,基础和祟台基本保存完整。






到这儿,实在分不清哪儿哪儿了,只知道这一块统称为棱恩殿遗址。这样的地方,似乎只适合阴阴的天,冷冷的风,细细的雨,萧索的意。在这样强烈的阳光下恍恍的不真实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5-11 00:40:12 | 只看该作者
方城明楼


明楼内供“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圣号碑


另一个角度的明楼


这个墙大概属于宝城的一部分,有琉璃的平台即瑶台吧,不确定。





明楼建在方城上,方城墙边的笑笑



嘿嘿,这组照片有点粗糙,到此一游。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一棵开花的树314 + 10 + 10 好喜欢
水澹澹兮生烟 + 10 + 10 好喜欢最后一张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0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4 22:20 , Processed in 0.093335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