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8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犹太人的早期家庭教育带给我们的思考----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7 22:2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世纪初,据美国工业管理委员会统计,犹太母亲的就业率大大低于其他民族,她们在家教育子女。他们知道,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即使是在流亡期间,他们仍会相当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事实证明,犹太人的子女入学后很少逃学,不良行为率低,而智力发展和学习习惯比其他民族的子女要好。作为和犹太民族一样重视教育的中华民族,似乎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笔者试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犹太民族独特的、复合型的家庭教育观和经验,希望能给我们的早期教家庭育带来一些启示。         

一、崇尚知识,学习是甜的,求知无止境

犹太人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不但是有用的,而且是给人生带来甜蜜和快乐的。他们把学习当作目的,而不只是手段。犹太人的母亲让婴儿去吻滴过蜂蜜的圣经,让孩子从小就感知书甜如蜂蜜,把书看作良师益友,且书橱只能放在床头以显示对知识的崇敬。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犹太人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至少要读一本书,而犹太人的图书藏书人均达65本以上。甚至是人死后都会在墓前放书以表明求知无止境。其实,犹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我们的老祖宗孔子很一致,他们“为学习而学习,为知识而知识”,而《论语》有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只是我们不知道何时丢掉了“以乐为目的”的学习古训。

当前我国的多数家庭,在社会大气候影响下,抛弃了“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训诫,心绪浮躁,功利心强,读书的兴趣远不能和犹太民族相比。首先,我们大多家长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升官发财,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正因为把读书学习当作手段,难以培养孩子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和兴趣。而一旦达不到目的,我们就容易走向反面,变成读书无用论。其次,我们的父母听说看书就头大,提起学习就摇头,却要求孩子白天上学、晚上看书,周末上兴趣班,暑假参加补习,哪怕是幼儿园的孩子都不例外。这种不平等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一种不平等的教育压迫,导致了大多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小对书都缺乏兴趣。再从国人的年阅读量统计来看,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也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课外阅读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于是,书在书店遭受冷遇,购置家中充其量只是摆设。这和犹太民族那种“嗜书如命”的读书态度和对书的敬畏相比,又怎能实现智慧的流淌呢?

所以,身为父母的国人应向犹太人学习,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像犹太人那样,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

二、重视怀疑的思维方式

犹太人认为,问是一切的发端,问是学习的精髓,科学始于问,也终于问。学习应以思考为基础,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而怀疑则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如同背着很多课本的驴子。”所以,从孩子读幼儿园起,家长回家后不是问孩子学到了什么,而是 “你今天在幼儿园(学校)问了什么?”。这些问题不论对错与怪异,都会得到家长的认可。同时父母也很尊重孩子的思考,不断向孩子发问。几乎每个犹太家庭都会问孩子:“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钱或者钻石之类,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还是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这就促成了孩子主动积极地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了解未知世界,比单纯地接受要丰富的多。犹太人不只限于对知识层面的把握,而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重视孩子的能力建设,尤其是才能结构的建设,这就铸成了犹太族整体的思维方式框架,为这个民族能引领世界文明的快跑奠定了基础。

而在我们周围,不乏听见孩子们探索未知的声音。“我究竟是从哪来的?”“为什么爸爸有胡子而妈妈没有?”“为什么太阳不在晚上出现?”“为什么妈妈叫我是‘小宝贝’,叫奶奶却是‘老东西’?”“为什么小猫和小老鼠不能做朋友?”“为什么1加2就等于3?”“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我们却不会掉下去?”等等,问题涉及生活中的各方面,可是问题就出在我们的老师、父母身上。因为性健康教育的羞于启齿,道德教育的尴尬难言,科学问题的深奥难讲,自然世界的神奇变幻等原由,对这些问题总是一言以避之或者草草应付了之,在家长看来,这些东西等孩子长大自然就明白了。至此,孩子渴望了解未知的兴趣被抹杀了,探索的欲望被抑制了,从此,他们很少再发问,对于课本或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不再去怀疑,对周围的世界不再去深入思考,自然少了很多出“错”的机会。于是,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中规中矩”与“诚惶诚恐”的学生,这是儒家思想的教育核心,却也不能不说是我们早期教育的悲哀。或许我们真该思考一下犹太人“喜欢抽象,喜欢逻辑”的家庭教育的核心思想。

三、无情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犹太人的无情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生存只能靠自己。“孩子5岁时是你的主人,10岁时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也就不再有孩子之说了。”这是犹太法典上的教育之道,也是犹太人的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教育理念。孩子4-5岁时,犹太父母就让孩子从茶几上跳到自己的怀里,紧紧地抱住他。这样重复几次后,突然父母不再伸手,孩子摔在地上号啕大哭。父母会对孩子说“孩子,记得不要依靠任何人,一切只能靠自己。”这种教育里,孩子以痛苦是去感受,他们不再产生依赖心理,促使了独立自主的性格的产生。哪怕是自己的零用钱,也要靠劳动去赚取,绝不不劳而获。

    诸如犹太人对子女的无情教育,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天然地产生对他们的安全、幸福负全部责任的使命感,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满足孩子的要求,“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因为怕孩子摔跤,该学爬时不让爬,该学步时还不让走”,就更别说实施犹太民族的无情教育了。过分的溺爱、娇惯, 助长了小孩“惟我独尊”的倾向, 逐渐产生自私自利、懒散、好享乐、蛮横无理等性格上的缺陷。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倚赖性强、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爱惹人,中小学后表现更加明显。最终,孩子越来越多地缺乏独立意识,对后期的发展和成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四、尽早实施财商教育,实现1+1>2

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财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和基本的理财技巧。

犹太人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就如中国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从3岁开始教孩子识别硬币和纸币;5岁让孩子知道钱是怎样来的,钱可以购物;7岁可以看懂价格标签,培养“钱能换物”的理念;8岁可以通过工作赚钱,有自己的帐户,懂得储蓄;10-12岁懂得制定开销计划,并发现商机。他们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实现了孩子创造财富过程中的1+1>2。于是,犹太人才能在美国的前400名富豪中,占据100位。

犹太人的财商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所谓延后享受,就是指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这几乎是犹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犹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你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你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这是延后享受的最基本的例子。

在我国,也许是受了“君子言义,小人言利”的影响,目前基础教育所设立的各门学科中,从没有对孩子们进行过财商教育。从3岁对幼儿进行财商教育,人们更认为是无稽之谈。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离金钱越远越好;至于理财能力,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乱花钱,会“剥夺”孩子们掌控钱的机会。孩子要买什么东西,统统向父母伸手要,孩子们得到的压岁钱,家长们也会说:“压岁钱由父母来帮你保管”,全数地将压岁钱收回去。至于让孩子通过额外劳动赚取零花钱更是让国内的父母很难接受。他们认为,这种作法缺少人情味,或者还会导致孩子会很贪婪,不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

事实上,此种教育思想导致了很难从小就培养孩子量入为出的理财意识,在进行消费的同时,根本不会考虑到自己未来的花销和长期的规划,而养成要花钱就伸手,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时间长了,孩子就很难象犹太孩子一样在工作中体味到回报与付出成比例的道理,并了解赚钱的规则、财富流转的规则,从而失去了能给他们人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东西。我们并不奢望每个中国的孩子都能成长为百万富翁,但是中国家长对子女的理财教育似乎真该考虑慎重地思考了。

总的来说,隐藏在犹太人的财富荣耀背后的是他们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的独特、成功让这个弱小的民族赢得了世人的惊叹。当然很多优点在我们中国人身上也并非没有,但与犹太人相比,我们的每个亮点亮度够不够?换言之,我们做得到不到位?坚持得如何?实际效果又怎么样?客观地说,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有道是见贤思齐,而要“思齐”,首先就要正视差距,同时再取其精华,弃其糟泊,真正促成中华民族的教育腾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4-8 13:41:5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很受启发,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4-8 16:43:1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4-11 15:57: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38 , Processed in 0.07452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