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2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热”是“恐热症”患者的幻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1 21:0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学热”是“恐热症”患者的幻觉


有关“国学热”这个话题已吵吵了好几年,吵到今天,有人说:“太热了,再热下去,炕头热的坐不住人了,锅里的菜也要糊了。”果真如此吗?否也!所谓“国学热”只是“恐热症”患者的一种幻觉。现在的中国还不大可能出现“国学热”。

  “国学”——儒释道三教共炉、融为一体的东方文化圣火,在中国大地燃烧了几千年,其温暖不仅遍布中国,也遍布东亚和南亚,影响着整个世界。但近百年来,几经苍桑,炉膛里的火势渐弱,几乎到了熄灭的程度。但道消之极也是道长之初,时令的运转终于到了“冬至一阳生”的时节,炉心里又慢慢热了起来,先是一丝青烟,继而有了微微的火苗,真可谓,薪已尽,火犹存。就这么一点点火苗儿,“恐热症”患者就吓得不得了啦,大声喊:“太热了,太热了!”

      国学这一点火苗儿,来之不易,如不庄敬以养之,还有复失的危险,但愿国人庄敬而养之、护之、成之,家国之幸,天下之幸也。

      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启功、叶至善九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形式,发出《建立幼儿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呼吁说:“我国文化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了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到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呼吁还说:“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们民族屡经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韧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九位文化老人在风烛残年之际,发出如此的呼吁,犹如九天之惊雷,震撼着每一个尚有些良知的中国人的心灵。紧接其后,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先生在大陆所作的场场讲演,更使一些中国文化人坐卧不宁、寝食不安。九位老人所说的“我们”,包括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有些文化的中国人。王财贵教授说:“即使我是美国人我也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即使我是外星人,我也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种文化太好了。”这样的话,只能从一个对中国文化有至深了解而且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口里才能说的出来。我们中国人有什么理由,让我们这么好的文化在世界消失?难道我们真的就甘心去做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吗?

    许多人在思虑这个严重的问题。历史责任感、文化使命感尚未完全丧失的人们,开始如王财贵教授所说的“小朋友,跟我读”六字真言,给孩子们教古文经典了,消失了近百年之久的古文诵读声,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响了起来。有远见的一些学校负责人,把经典诵读,甚至引进了小学生的课堂。当时的形势确实令人鼓舞,真是“坚冰猝猝化春水,厚土融融续慧根”啊!但是,不久,在学术界就这个问题引发了争论,有人说,让孩子们读经是历史的倒退,是对孩子的摧残,孔老二“五四”就批判过了,文革又批,现在让孩子们读孔老二的书,简直反动透顶了。有的则说,读是可以读,但不是儿时,长大了读怎么说也不迟,还有的说,读是当然可以,要有选择的读,要等把精华、糟粕分开来再读等等。反对者有反对者的理由,支持者有支持者的说法。各执一端,争论不休。当然,最好是精华和糟粕分开,这是人人可以接受的方案,可是,从“五四”吵到现在,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并没有人着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大概一万年之后还没有人着手这个工作,因为凡称经典的书,谁都无法从里面找出“糟粕”来。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动摇了,生怕古文经典里有什么“毒”,毒害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读着读着不读了。有点官职的人,则一方面顾及自己的乌纱帽,怕有什么政治上的风险,避得远远的,一方面忙于应试教育,于是儿童读经又被拒之小学生的课堂之外。在这期间,一些真心实意弘扬民族文化的人们,开始了极其艰难的历程,他们把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义为利,默默地做着奉献。与此同时,一些人看准其中的商机,纷纷成立了儿童经典导读机构,导读是名,赚钱是实,一套书上几百元,各种名堂的版本都有,为了销书,他们组织了强大的促销队伍,到了一地给小学校长花上一点钱,将一班一班小学生,还有小学生的家长聚集起来,进行“精彩”的演讲。出于一时的冲动,许多家庭为孩子们买了书,但把书买回去之后,又不知如何给孩子们教连自己也看不懂的古书,加上报纸上、电视上时不时可以听到看到一些反对者的声音,于是一个个家庭把书置之高阁,孩子们依然泡在紧张的应试考试里,谁还有时间读经典呢?

     就在这时,于丹在《百家讲坛》开始讲《于丹<论语>心得》,一下子在中国的大地上又掀起了一个《论语》热,可是,没过多少日子,于丹遭到了十分猛烈的攻击,有人说于丹最反动、无耻,于是学术界又掀起了一股讨伐孔子的逆流,孔子这个被批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老人又一次被押上了审判台,有人向全国发了通告,他要审判孔子,并给孔子列了许许多多“莫须有”的罪名。近乎人身攻击的谩骂,充斥了一些全国著名的网站,充斥了一些报纸。谩骂了那么久,而且谩骂者向当代的大儒们下了战表,可是没有一个人跃马出阵接招,谩骂者横枪跃马,如入无人之境,想骂什么就骂什么。在铺天盖地谩骂孔子声中,骂中国古文化声中,有些家长迷茫了,读经的孩子自然越来越少。

     当代的大儒干什么去了?也许他们觉得不值得和那些蛮不讲理的人对话,表现出了如弥勒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大肚量,不屑一顾。也许当代就根本没有儒了。中国的寺院各地还有,道观也不少,惟独孔庙少得可怜,传承儒家经典文化的书院,早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现代出现的这书院、那书院,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书院,真正的儒从那里来?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个儒。可是,继《于丹<论语>心得》之后,到书店看看,张心得,李心得,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心得”。看来,中国并不是没有儒,说出来,一下子就冒出了那么多的经典著作注释者。古人“专一书,转通数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释卷,尚不敢轻言”,现在的人胆大,看“卖点”,只要“卖点”好,连明达夜的写,很快就能使一本新注上市。当然,在新上市的注书中,也有用自己一生的心血浇灌出来的力作,但为数不多。至于如孔子那样,孟子那样,集天下英才而教之者,没有几个。大都“学而”都谈不上,“时习之”者就更谈不上了。然而,国学最可贵的就在“时习之”上,古人把这叫做笃行。

      国学不像开电灯开关那么简单,发明电灯也许经过了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电灯一但发明,安在千家万户家里,三岁小孩都可以使用。而国学是由一个个心灵去体认的学问,孔子提出了仁,并说:“吾欲仁,仁至。”就这么简单。可有谁敢说他就会了仁?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说:“仁者,德之总相也。开而为二,曰仁智、仁义,开而为三,曰智、仁、勇,开而为四,曰仁、义、礼、智,开而为五,则益之以信,开而为六,曰智、仁、圣、义、中、和。如是广说,可名万德,皆统于仁。学者当知,有性德,有修德,性德虽是本具,不因修则不能显,故因修显性,即是笃行为进德之要。”


     看看,孔子的学问学起来是多么的难啊!恐热症患者,大可不必那么的紧张,以为“国学热”很快就会烧了你的屋子。更何况,今天最奇缺的是国学大师,我所说的国学大师,不是说写了几本书,或者能在电视屏幕上多露几次脸的大师,而是能升堂讲说的如孔子那样能“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大师。没有孔子那样的大师,有如白鹿书院、睢阳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主讲那样的大师亦可,再求其次如复性书院马一浮先生那样的主讲也行,再求其次,如我们佳县山城张南轩先生那样的儒者也成。可惜,现在就如张南轩先生那样有学养功夫的儒者也很难找到了,“国学热”从何说起呢?

     现在,唯一能做到的是让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把《四书》、《老子》、《诗经》、《易经》熟读,背下来,就很不错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许才会出现真正的“国学热”。

     其实,“恐热症”患者也不一定真有“恐热症”。也许,也是“卖点”在作祟,骂孔子也能骂出钱来,骂中国的古人,骂中国文化,骂的越刁钻,越古怪,越是容易走红。总而言之,都是在打“钱”的主意,“德先生”、“赛先生”,还有孔老夫子都成了两军阵前飞过来、飞过去的“炮弹”,是钞票热,而不是“国学热”。只要有钱,谁还在乎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不过,“冬至一阳生”这倒是真的,既生之,就会长。时代呼唤“德先生”、“赛先生”,也呼唤孔老夫子。未来的中国文化一定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的结合。有良知的中国人,还是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吧,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转自国学论坛       作者 燕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9-12 09:31:2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国学真的热起来了嘛?我看未必,中国人刚刚学习一点自己的文化,就说热起来了,真不知道反国学的都是些什么人,但凡有点中国人的良心,应该反思一下,到底国学碍着你们什么了……
学习国学是大趋势,谁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12 21:07:50 | 只看该作者
复卦:一阳来复,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9-13 15:04:31 | 只看该作者
哪能算热,身边没有一个人在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1-19 10:42:05 | 只看该作者
从我做起,每天学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5:01 , Processed in 0.07451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