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38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钢琴启蒙阶段的三种弹奏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0 16:3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钢琴启蒙阶段的三种弹奏方法

    钢琴启蒙阶段的奏法基本可以归结为三种:断奏、连奏、跳奏。从技术上讲,奏法的核心是学会如何按照要求正确运用手指力量的问题。断奏主要讲落下,连奏主要讲转移,跳奏主要讲抓起。每种奏法都有相应的严格的手法要求,而正确的手法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弹奏姿势和弹奏手型的基础上。
       1
、断奏手法
    在声音方面,断奏要求达到珠落玉盘的效果,要不噪不虚,结实通透。在如何用力方面,应在指尖集中的前提下体会和做好手腕的呼吸。初学断奏,要在提手腕的同时辅以小臂的配合,即弹出大断奏的效果;基本功逐渐巩固后,随着弹奏速度的稍稍加快,动作幅度明显变小,主要依靠手腕的呼吸弹好小断奏。自始至终,指尖一直是永远下垂和坚定站立的。一个完整的断奏动作的连续。即提起手腕,即放下手腕,即手位落到距琴键一半距离的时候适当抬起触键的手指,即在准确的音位上落下和坚定地站好手指。总之,断奏要做到感觉上放松,动作上美观,用力上自然,声音上结实。

       2、连奏手法
    与断奏珠落玉盘效果相比,连奏更像串起的珠子,主要做好指法的支撑和手腕的稳定,从而通过依靠掌关节发力的抬指动作,将弹奏重力从一个手指转移到另一个手指上去。
连奏动作主要有两种,即高抬指连奏法重力分配法。初学连奏,可适当放低手腕,采用高抬指连奏法。弹奏重力的转移动作必须肯定明确,站好前一音,再抬后一音,切勿含混不清,做到用谁抬谁。弹奏质量确立后,可逐渐运用快连奏即重力分配法,将一次手腕呼吸动作产生的重力平均分配给两个甚至多个手指等不同情况去弹奏,这才能适应和满足乐曲速度加快、难度增加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在重力分配法快速弹奏中,整个手的手指尖集中整齐和手腕的绝对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严格遵守。

       3、跳奏手法

    跳奏的声音效果是短促、跳跃、轻快,用力的感觉一定是抓起而不是砸下。在发出声音之前的一瞬间,指尖是贴实琴键的,而不是抬离琴键的。其实只要突出两点:一是抓起的动作,二是向上的力量。
同样,跳奏手法的学习也可分为两个阶段-----大跳小跳。手法上的大跳,主要应抓实琴键迅速提起手腕,而小臂要同时提起配合,也可叫做声音上的慢跳;手法上的小跳,主要应稳定手腕而依靠掌关节迅速提起抓着琴键的手指弹奏,也可叫做声音上的快跳
在跳奏手法的学习中,首先让指尖抓实琴键一定不能有半距离,坚持指尖永远保持下垂,用迅速提起手腕瞬间产生在指尖上反作用力自琴键最底部抓出声音,真正学会用指尖弹奏,感觉是向上的力量弹出声音,这是跳奏手法的实质。许多小朋友往往弹出声音的一瞬间动了手腕或手指,造成指尖离键,就成为向下的力量拍下或砸下琴键而完全错了。
断奏、连奏、跳奏这3种基本奏法,前一种始终是后一种的基础;而每一种基本奏法内部又都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则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在技术学习方面,一定要遵循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粗枝大叶。这样,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尹雯妈 于 2007-7-30 16:4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45:42 | 只看该作者

合理练琴的方法

钢琴学习是一个枯燥而又复杂的过程,尤其对几岁的琴童来说,这个过程就显得更加艰难。所以,作为家长的您,为了能使孩子在学琴道路上持之以恒,不断进步,我认为以下几点方法可供您参考:
    一、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据心理学家研究,三四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仅有5到10分钟,5岁孩子最多不超过30分钟。孩子在老师那里练琴的时候,大多数表现较好,老师也会适当地给以休息时间,但往往在家自行练习时,在规定的一个小时里,喝水、洗手等状况百出。一个小时下来,能安定安稳地练上20分钟已是万幸。家长如何和教师配合,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每天固定一小时的练习时间,练习半个小时后,能有5到10分钟的休息,不管其中孩子中间会“磨蹭”掉多少时间,总之一小时必须保证。几个月下来,孩子就会渐渐明白练琴是需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才会逐渐提高的。久而久之,也会养成每天定时练习的好习惯,进步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坚持鼓励教育。
      初学阶段的新鲜与兴趣过后,就是枯燥而乏味的基础训练与练习曲了。在练习半年左右,孩子会出现畏难情绪,总觉得每天练这些枯燥的“哈农”、音阶、练习曲,却远远没有电视里的演奏优美,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似乎越来越大。这段时期,教师和家长就应多鼓励,告诉孩子,要学会任何一项本领都要付出代价。没有任何事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同时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表演,如在亲友、朋友、同学面前表演,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毅力。
三、科学的练琴方法
      练琴最终能否得到完美的演奏,取决于练习的质量,而练习质量又取决于良好的练琴习惯。有的孩子每天花了不少时间练,却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虽然练习很刻苦,但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练琴方法的不科学。因此,在练习时必须同时做到:
      1、读清谱面。对初学钢琴的孩子,在教学中,我尤其强调读谱。因为读谱是器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正确地演奏乐器应该从认真地读谱开始。读谱包括识谱、视奏的过程。同时,读谱又区别于识谱与视奏,识谱是初级阶段的任务,而读谱应彻贯穿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拿到曲子后,先看清调号、拍号、速度,对难以分清的地方先做好标记,如升降音、手腕的呼吸、反复等。
      2、分手练,再合手。有的孩子喜欢一拿到曲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双手“蒙弹”,效果往往事与愿违,最终达不到教师规定的要求。拿到曲子后,应适当地先分手把单个声部的旋律弹熟,再合手慢速弹奏,方可有好的效果。
      3、难处练习法。任何一首乐曲在技术上都有共性的地方,都存在着难点。要将个别有难点的地方找出来,重点练习,待把难点练熟了。确实有把握后再从头至尾地练习。
      4、慢速练习。开始练习一首曲子时,一定要慢慢地认真练习。一些学生在练习一首新的作品时,一开始就练得很快,以至于节拍、音准、句子、奏法上都有很多错误,待熟练后再改就难了,同时也浪费很多时间。只有养成从慢到快的练琴习惯,才能得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孩子慢慢地成长,相信我们也在一起成长,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46:44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正确读谱

如何正确读谱?
    一、 磨刀不误砍柴功
    在拿到一个新谱子时,不要急着弹。先大致看一下,找出主要的节奏型。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找出主要的节奏也就找到了主题,可以先唱一下,感受一下乐曲的韵律,这对于以后的弹奏是很有益的。一些带有民族特点的乐曲都有它独特的节奏,先浏览一下唱一唱,好对整体有一个把握,在没有弹奏的情况下,不容易出错。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但却很重要。

    二、 找出相同的地方
    有一些同学在拿到新谱子时容易被长长的篇幅吓倒。其实大可不必,主要的节奏与旋律经常会反复出现,在开始弹奏前就把它们找出来。有的同学开始不注意,等弹了老半天才恍然大悟和前面某处一样。发现原来篇幅并不长,信心才大增。恐慌源于未知!但要注意一点,有时看似相同但稍加了改动,这一点要切记。

    养成一个正确的读谱习惯,犹如短跑比赛中的起跑,对于结果的作用可想而知。那么,正确的读谱要做到什么呢?
    三、分句弹、分段弹
    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弹,几乎是所有同学的通病。你在通篇弹奏时对于节奏与旋律一无所知,并且当你从第一小节弹到最后一小节时,前面的你几乎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是事倍功半的方法。应该一段一段地弹、反复弹,直到弹熟再进行下一乐段,依次类推。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加快你的读谱速度,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四、注意指法
    正确的指法可以使手指的弹奏有逻辑、有规律、不忙乱。正确的指法在手指跑动中可以使音乐句子更流畅,可减少手指的跳跃,从而提高跑动的速度,它还可以正确地表达好乐句的语气,还可以帮助背谱。例如肖邦、巴赫的曲子只能用他们特定的指法,否则就无法弹奏。所以指法在读谱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五、音乐术语
    谱子中有大量的音乐术语。它包括表情、速度、力度等等。这些符号是音乐家留在谱子上的路标,它提醒你如何把握音乐家的创作意图与走向,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往往一首乐曲的灵魂就体现在这些符号当中。演奏者是否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他的弹奏是否有亮点,就在于他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作家的创作意图。所以,这也是读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上5点都是学习任何乐器的琴童在读谱时需要重视的,如果你能在读谱过程中做到细心、认真,相信你后面的演奏练习会轻松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47:58 | 只看该作者

手腕的作用

手腕的功能
    弹钢琴钢琴依靠的不仅是手指,而是全身运动的结果,手腕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正常情况下,手腕作为手臂至指尖的力量流通过程中的一个关节,无论对音色的变化,力度的对比,以及手指的灵活性等方面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每一个喜欢弹钢琴的琴童小朋友,如果都能够细心地观察,注意到它的功能和作用,你的琴技一定会有较大的进步,你的音色表现力也会有新的突破。那么,在钢琴弹奏中,手腕在什么情况下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将其探讨一下:
    一、“弹簧”作用。这是在手腕纵向运动(即上下运动)时的一个基本功能。在用断奏或半连奏的触键方法弹奏单音、双音或和弦时,手腕就要像“弹簧”一样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以减少触键时由上至下的冲力使琴声僵硬而产生撞击的效果。弹钢琴的“弹”及“弹簧”的“弹”,“弹性”的“弹”,整个弹钢琴的过程最能体现弹性特征的关节,就是手腕,这也是最能使人理解和体会的,否则可能弹钢琴就可以称为“打”或“拍”钢琴了,因为其它关节的弹性特征都不如手腕那么清晰可见。在不同的力度或表情时,手腕的“弹簧”作用可以自如地调节,如强奏,或音乐形象十分严肃、迅猛时,手腕就不能过分柔软。弱奏,或音乐需要表现柔美如月的意境时,手腕也不能用力过大,而影响手臂力量的自然通畅。用简结的语言来说,在上下运动的弹奏过程中,手腕既不能松垮,也不能僵硬,要根据力度的需要自如调节。
    二、“引领”作用。这是在弹奏音阶、琶音或上下行的分解和弦时的一个重要功能。它主要表现在弹奏过程中的横向运动(即左右运动)时,其作用是“引导”、“领航”。和“弹簧”作用的对比或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并不是消极或被动的。在一些速度稍快的横向弹奏时,手指的灵活性经常受到手腕的的制约而难以发挥,断而“卡壳”和出现手臂僵硬的情况,大都和手腕的“引领”不够主动有关。但是,这种积极与主动通常又是悄悄的,默默的,不能过分夸张,使用时必须保持在适度与自然的范围之内,因此又常常不易被发现。例如弹奏上下行的分解八度,这一技巧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就十分常见,手腕就必须保持积极的引领作用,但如果过分夸张,将影响速度与手指的灵活,效果非但不好,反而更糟。
    琴童小朋友,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手腕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很多,比如每个乐句弹奏完毕时,手腕在手臂的带动下,离开琴键时手腕起到“呼吸”作用,在弹奏每个乐句歌唱起伏的感觉变化时,手腕要起到“水龙头”(自来水的龙头)作用,以控制表情的微妙变化;为了使手指在弹奏时准确无误地触键、发力,手腕必须保持的“平稳”作用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在练琴、弹奏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醒自己,耐心体会,积极发挥无处不在的手腕的功能和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8-3 08:41:44 | 只看该作者
很受启发,尤其赞成先读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8-3 08:51:2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偶读谱较费劲

然后小家伙还蒙我,气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8-6 16:55:54 | 只看该作者
我家宝宝学了4个月拉,现在已经知道每天晚上练琴是必须的拉。

很自觉,也很认真。

当然这需要家长的引导,老师只是上课,练琴还是家长的事,现在时不时还动动手

看来钢琴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拉,他也很自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8-13 13:58:0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8:58 , Processed in 0.07777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