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617|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为孩子选择美术班要慎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22 10:5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今儿童美术教育领域里面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称为“传统型”和“自由型”绘画。传统的美术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重视技法学习和美术作品原则。最大的效果就是“视觉冲击”大,“像”件作品。自由绘画型则是以孩子为主导,重视孩子自我的感受和理解。最大的效果不是作品,而是人。  成功学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错了,做得越多错误越多,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美术教学方法对孩子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非常重要。 大多数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美术班的时候,考虑的是“效果”,也就是说,是否能够教孩子把一个东西画出来,让我们可以辨别并感觉到“进步”。因此,传统型的美术教育满足了这个需求。但家长也很少会考虑得更深入些——这样的效果有什么意义,对谁有意义? 选择传统美术班的学习,最大的满足就是我们成人视觉意义上的“愉悦和进步”。 很多的家长也认为孩子学习到了东西,看着孩子的作品每天都色彩斑斓,也可以让我们辨认甚至越来越像越来越复杂和漂亮。心里面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孩子有“艺术天分”。传统型的教育,大部分老师都是让孩子照葫芦画瓢或者找葫芦画葫芦。孩子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着。作品是好了,美观了,形象也像了。孩子得到了一个结果,家长也得到了一个交代。但问题才刚刚开始。 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来体验一下孩子这样绘画的处境,这样很有利于我们理解孩子的处境。拿上一支笔,跟着示范的作品一步步来。我要提醒的是,注意绘画过程中你的大脑的反应和你的思考是如何进行的。现在跟着我画一个人,先画一个形状(圆形),再画上圆形的或者椭圆形的眼睛,加上眉毛。好了,接着,应该画上梯形(或者长方形)的身体,对了,把它的手从两边画上,好了,我们要加上动作,这个人跳起来的时候脚是分开的,我们把它从两边分开,小推要向上弯曲,这样的话,才是跳起来的人。好了吗?好,现在我们要给这个人着颜色,脸是肉色的,我们选择肉色来画,好了,我们再给这个人加上漂亮的衣服,可以画上些小花,这样的画,就很美了。小心,颜色不要涂出框外。——作品完成。总结一下这个过程,您得到了什么?看着您完成的作品,跟我谈谈这些问题:这个人跟您有什么关系/您看到的人是这个样子吗/您喜欢这样的装饰吗/作品中的人不笑吗/她是谁,为什么在这里?您为什么要画她而不是其他的东西?...........这样的结果,不应该是人来做的事情,人是可以思考的,把它交给复印机或者电脑或照相机去就可以了。因为,您在做的事情跟复印机做的事情一模一样,而且效率差太多。 现在再看看过程:您在绘画头的形状的时候,在想什么?我知道这个图形跟您认识到的图形不一样,因为,人的头并不都是圆的。那么您怎么办?相信老师还是相信您自己?一般孩子会选择相信老师,这一点您最清楚。当您在绘画跳起来的人的时候,您本来知道人跳起来的时候,身体是会弯曲的不可能是长方形,而是不规则的动荡的感受。可是范画没有这样表现,您又相信谁?我想,您还是会相信老师,因为,那样子绘画很“漂亮”很“美”。这就是孩子在传统技法教育中的处境。而且,如果您像孩子一样无法画圆(生理成长不够),您将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您还会绘画什么东西,又敢绘画什么东西? 选择自由绘画的教学,最大的收获不在于作品,而是人。其实,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为了孩子。作品是为了孩子,学习是为了孩子。不是拿孩子去换作品。 我们同样来体验一下孩子的处境,我想你可以知道这两者的不同。因为每个孩子的思想不一样,那么从不同的角度来体验也是比较重要的。也同样来绘画一个人和动作《我游泳》。因为没有示范的作品,因此,孩子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忆。当我说到游泳的时候,您的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有个孩子是这样描述的:“我穿着游泳衣(或者没有穿泳衣)跳下去,我开始游泳,潜下深水区,一不小心我喝了一口水,我赶紧吐出来,突然我发现了一个朋友在前面,我想要追上他,于是我扭动手臂,躬起身,准备向箭一样射出去。当我运动的时候,周围的水也开始随着荡漾,并发出声响,我的脚很用力的向后面蹬,以便加速。”(如图)<img src="http://upload.crboo.com/presbyter/GJP112300/upload/2006621418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我在游泳》 10岁 合佰骁 而另外的一个孩子可能不是这样的思考。“我游泳的时候穿了害怕,我太小,水面太大了,我到处只能看到水,周围没有我可以依靠的人,因此,我需要一个救生圈,妈妈在岸上,我还没有学会游泳,我只能站在水中看着其他人自由的游泳.........” 注意这个过程,它远远超越了一件作品承载的信息。孩子可能表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最自由的体会和自己的情感。他没有受到任何的压制。经由这样的思考,孩子可以检查自我的内心体验。而在技巧上,越是有体会的孩子,作品表现得越让人感动。而如果孩子不能绘画出来,那么,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不懂技巧如何表现。 这两种教学的不同,导致了结果和过程的不同。同时,正因为过程和结果的不一致,对孩子来说也就产生了完全不一致的成长。它不仅仅是“作品”美不美那么简单。或者您可以说,没有关系,最多不让它学习美术就行了。其实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影响,不是受到好的影响,势必就是不好的影响。不可能没有任何影响的,尤其是孩子正在吸收的时候。选择尤其关键。 说到最后,选择什么样教学的美术班,完全取决于您需要什么样的结果。如果需要一件好的美术作品或者技法的学习教育,让孩子学习是为了得到一件美术作品的话,传统型教育能满足这个需要。假如,您希望的是孩子的成长,把作品当作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的画,自由型绘画教学可能更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6-22 11:04:30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现在家长热衷于让孩子上这个班子、那个班子,却不去关心那些班子水准如何,以为送了去,就万事大吉了。岂不知孩子打基础的时候,一个谬误,就有可能贻害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6-23 11:18: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可是觉得很难找到那种“自由型的”绘画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6-28 11:57: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听语转的好贴。女儿上了一年传统型美术班,现在我给她停了。因为找不到自由型的美术班,就让她在家自由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6-28 16:15:2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要能两项同时发展,不是更好!我想绘画班上的教法也不是绝对的,我听说我们这儿有一个绘画班,老师只画大概轮廓,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还真是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7-13 11:51:53 | 只看该作者
从前车老师那个绘画贴找过来的,好贴,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7-21 23:17:26 | 只看该作者
像《我在游泳》之类的作品无须到美术班去学,全是儿童自己的东西,任何一个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里画,只是没有很多的小朋友而已。这只是儿童换了一种交流方式(语言换成绘画),有必要到美术班“自由”交流吗?当然家长愿意送钱给“老师”,他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有些人提倡线描画,家长一试就知道,一个没接受过美术“教育”的孩子是画不出那样的线描画的,线描画的线条组织方法仍然是成人的审美观。鄙人认为这种“自由的表现”与创新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方法早就有了,这么多年了成效如何?换句话说,在孩子没到一定发育阶段,无须教师指导。不然,在这样的美术班学了几年,家长会发现孩子的绘画语言并没有长进。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想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7-21 23:25:5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4岁儿童的画: 这是经过教师指导的线描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8-7 17:09:17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应两方面结合,而不是将两种教育方法截然分为两条毫不相干的路.学习绘画并不是学习画一幅画,而是学习绘画的方法技巧及赏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9-14 16:48:09 | 只看该作者
品位生活+2006-07-21 23:17+pid915911-->引用: 品位生活 @ 2006-07-21 23:17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15911">查看原帖[/url]  像《我在游泳》之类的作品无须到美术班去学,全是儿童自己的东西,任何一个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里画,只是没有很多的小朋友而已。这只是儿童换了一种交流方式(语言换成绘画),有必要到美术班“自由”交流吗?当然家长愿意送钱给“老师”,他何乐而不为呢。另外,有些人提倡线描画,家长一试就知道,一个没接受过美术“教育”的孩子是画不出那样的线描画的,线描画的线条组织方法仍然是成人的审美观。鄙人认为这种“自由的表现”与创新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方法早就有了,这么多年了成效如何?换句话说,在孩子没到一定发育阶段,无须教师指导。不然,在这样的美术班学了几年,家长会发现孩子的绘画语言并没有长进。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想想吧!
很有想法!呵 不过,提个问题,为什么绘画一定只能发展创新能力?呵,同时鄙人认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现出来,甚至无法完整的思考。个人认为教师的作用并不是要发展什么绘画语言,而是帮助孩子画出自己要画的东西,并且,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日本育儿专家“鸟居昭美”就提出这样的观念——“涂鸦,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我个人看了,基本的理解很赞同。但同时我也有一点点不同的看法。觉得那样似乎有点点消极。没有了成人的调整作用(不是控制和教育的意思哦 ),他有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每个孩子都很自由健康,每个孩子都有很丰富的视觉和感觉经验。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大的一部分孩子在生活的其他经验的影响下,已经不具备了这个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6 07:12 , Processed in 0.08393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