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合理引导
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学基本环节之一的阅读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那么阅读教学应该怎么开展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从激发兴趣入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积极的课外活动对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课外活动的这一作用更加显著。
多媒体教学有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而且在内容展现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比如电影、电视、录相和目前使用的课件,把人、事、物、景等,通过声、光、色、形的谐和,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知识和道理易于被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这些电教媒体应用于课外活动,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培养听说读写和欣赏、鉴别语文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狱中联欢》这篇课文之前,布置学生看电影或电视《红岩》,看后组织学生讨论,谈看法,谈感想,谈收获,把自己的体会写成文章,在同学中阅读。这样既使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又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引导学生阅读
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就要合理的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坐不住,就会积极的投入。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哪些内容呢?我觉得应该从经典入手、联系入手、反思入手。
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也许经典的阅读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扶助,其实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选文不够精美,即使选择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简化或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为了小学生更好理解。但是许多改变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灵韵,名家作品原汁原味的存在于小学教材中的又有多少?
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不是他的信息储存“从无到有”的简单过程,而是“从有到新”的复杂的综合加工的过程,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愈多,创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阅读教学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文本”解读的过程,在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文本提升和升华了经验世界的无意识,使它自觉纳入学习者的有意识的规律性的认知领域。同时阅读者也可以发现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唤醒再学习、再积累的需要。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阅读中的反思可以提升对文本的认识水平。阅读中的反思可以把阅读者个性化的感悟与思考融入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阅读反思中孩子们可以学会生活反思,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已有的结论,用敏锐的目光、批判的精神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在反思中获得高质量的人生。但是反思并不是可以自觉获得的,有意识的培养也是必要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都是阅读教学中可提倡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多问几个为什么,用平视的姿态把握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学生缺乏解读文本的基本能力,缺乏基本的语感,怎么能与文本平等对话?阅读教学一定要教会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技能必须纯熟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这其间确实不免必要的知识性的艰苦而略显枯燥的训练,苦学和乐学就是这样融为一体,学生智力增进的快感也是艰苦学习的深层快乐。不能怕批评意见就放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训练是方法,训练是过程,训练是阅读教学手段的一部分,不要夸大也不要贬低它的作用。适度、适当应该是原则。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缺乏必要的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这些阅读的必要能力,一定是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学习的。
(三)注重指导阅读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例如:(1)做记号。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钩划以加深印象。(2)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3)写体会。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撰写提纲。有些文章篇幅较长,语言文字相对平淡,但结构独具匠心,大家在理解其内容后整理出提纲来,从中可学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办法,供日后参考。(5)精读与浏览。阅读材料,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开展阅读教学的方法很多,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培养、引导和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