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7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民工的尴尬性事:看黄色书刊不是俺的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7 20:2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看的什么书啊”?  
  “……”一个农民工有点不好意思的望着我笑笑,他手上正翻着一本杂志,映入我眼帘的标题是“色诱老乡”。  
  “你们平时都爱看这类书吗?  
  “看,怎么不看!这书便宜,又刺激。”  
  “那不看别的书吗,比如知识类的?”  
  “有些看不懂!现在书也太贵了,就挣那点儿钱哪敢买书!再说,也没有什么我们喜欢的书,只有看这些书了,让你见笑了哦!”  
  我默然。  

这是前不久晚上出去散步时,碰到几个民工坐在路灯下围成一团正看一本黄色杂志,然后和他们产生了对话。笔者所住周围这几年不断有新建筑施工,晚上出去散步时就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工喜欢逛临时的地摊书,这些旧书或盗版书价格便宜,很适合农民工消费。摊主也投其所好,卖的多是一些非法出版的与“性”有关的书,或是算命看相类书,甚至还有微型的所谓“人体艺术”手册。很多农民工去了就蹲下来翻这些书,或是坐在地上看,看到喜欢的了就和摊主讨价还价买下来。  

农民工看不看书?要看!答案是肯定的。通过笔者接触的民工来看,占80%以上的农民工都有阅读能力,他们和其他人一样,都对知识充满了渴求。据一份调查显示,占50%的农民工会在业余时间里看书看报,其中的70%会看黄色书籍。当然,在枯燥单一的业余时间里,没有可看之书时,看带有淫秽图文的黄色书就会成为他们消遣的必然选择。  
  因“性压抑”,加上无更多的选择而促使农民工去看黄色书籍是老问题了。一分为二来看,撇开“性压抑”的话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民工为什么爱看黄色书籍。  
  首先我们不能把农民工看黄色书籍看成是坏事,当然也不是好事。不是坏事是因为,农民工有对知识的需求,有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不好的是,他们没有选择余地的会看这些书。  
  一是新华书店他们不敢去,书价惊人。随便拿一本书的价格足以让他们惊讶不已,对他们来说书店的门槛儿太高。不要说农民工敢不敢进书店,就我这个也算老白领的也很少上大书店,因为一本书足以抵销我多日的生活口粮。书价高是众所皆知的事,不赘述。  
  二是没有可读之书,需求错位。现在的出版物多是立足于中上层次的消费人群,对于文化层次和理解能力不高的农民工来说,这些内容丰富、装饰精美的书就是一部“无字天书”,不适合他们阅读。虽然也有很多针对农民工出版的书籍,但一看内容,很多都是空洞而不实际,一般都是价格不菲的技能或农业科技等内容。真正贴近农民工城市生活、城市生存需求和“买得起”的书几乎没有。造成这种局面与现在的出版市场有很大关系,说白了就是这类书“无利可图”,因为农民工对阅读物的消费水平是有限的,谁愿投资做亏本买卖?所以,看廉价的黄色书籍顺理成章成了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  
  三是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的知识有需求但很茫然。农民工来城市工作久了,适应了城市生活,其思想认识和追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作为被排挤和忽略的“边缘人”,他们很难与城市人有交流机会,也缺乏对城市了解的有效工具,城市概念对他们是很茫然迷惑的,因此书籍就成了他们对城市事物和城市生活重要的沟通渠道。在缺乏这类阅读工具时,他们只能想到那些廉价的黄色书籍或算命看相的书籍。因此,对于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来说,对城市的认识和融入方面的知识更加需求。前不久江苏做过一次调查显示,40.5%的农民工表示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29.1%的农民工认为比较适应,有27%的农民工感觉一般,只有3.4%的农民工不太适应和不适应。从这个数据上看,高达近七成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产生了兴趣并渴求生活在城市。既然有这么多农民工愿意生活在城市,自然他们就想拥有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和需求。问题是,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让他们融入城市?与城市和谐并存?  
  四是社会关注点不到位。很多人首先给农民工定位在“没文化”、“他们会看书吗”等一些偏见之上,把农民工这个群体划分到“无知”的意识里去了,没有想过让农民工这个群体如何融入到主流社会中来。在一些社会精英中,为农民工呼吁呐喊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把关注点过度地集中到了“维权”、“讨薪”这些方面,而忽略了农民工的生活及融入社会的需求(综合素质提升)。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帮他们维权上,而要教他们怎样维权,产生维权意识。“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要想让农民工在城市里“如鱼得水”,那就要教会他们游泳的本领。  
  五是政府服务深度不够。这些年很多地方政府也在关注农民工的读书问题,如成立“民工阅览室”、“民工读书室”及图书馆免费对民工开放借阅等,但不管用何种方式,还是我前面说的,只不过是为农民工开放了一个“无字天书馆”,因为里面缺少他们迫切需要的读物。再则,这些场所多是在若大城市的某一角落,要想去看免费书,除了“挤”时间(不知包工头让不让“挤”时间?),还得乘车跑腿兜一大圈。有花这时间和乘车费,倒还不如就近用乘车钱就可以买一本廉价的黄色书看了。所以,这些“民工读书室”大多冷冷清清,最后无疾而终。  
  因此,我们不能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农民工看黄色书,而是要产生更多的自责,要尽可能去想“他们为什么会看黄色书籍”。归根结底,农民工是因为缺乏他们想读的书才不得不去看黄色读物。他们需要了解城市,接近城市并融入城市,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如果有这方面的书可看,而且也消费得起,我想,送他们黄色书籍看可能也没多大“性”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23:14 , Processed in 0.07596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