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作《14棵槐树》教学小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29 06:3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习作《14棵槐树》教学小结
王凤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几篇很好的写景的文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讲完了这几篇文章之后,学生们对摹景作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使他们对这一文体有更多的理解,我产生了让学生们写篇摹景作文的欲望。写什么呢?我在思索着。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唤醒,挖掘学生的作文潜能。因此我认真观察,在我们校园中有14棵槐树,这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呀。于是,就决定写这14棵槐树。在《14棵槐树》的作文习作中我就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带孩子们走出户外,在实践中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的难题。我和学生们到校园中实地的观察槐树。在学生亲自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辅导。写景作文重在观察,如何观察?我教他们用“观察六字令”(眼、耳、鼻、舌、身、心)去观察,在观察中融入“思维七点法”(从时空的纵横范围,对要写的人、事、景、物等,进行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的点、线、面、体的集成思考),让把所观察的景同四季联系起来,同周围的人事景物联系起来,同自己联系起来。
在观察中我先问孩子们我们要观察的槐树它的干、花、叶、果实是什么颜色?有什么特点?之后,我又问学生这14棵槐树周围还有什么?孩子们说:“树下有各种各样的花,离它不远的西南上有柏树,东北面还有挺拔的杨树,”我就点拨他们让孩子们注意这些景物的特点,花很鲜艳,杨树高大挺拔等等这些和槐树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写作的时候这些景物就能起到衬托的作用。我们观察的时候已经是深秋季节了,我又问孩子们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槐树在其他季节的情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能!”那么它们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又是怎样的呢?在长长的春旱中,在炎炎的夏日里,在萧萧的秋风下,在冷冷的冬天时……它们和我们的校园是什么关系,和校园里的学生是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观察、联想和想象可以写的就太多了。
进行了认真观察后回到教室再进行集中的写法辅导。在收集到的材料的基础上,提炼什么样的主题?大家进行集中讨论,孩子们说:从我们来到这个学校到今天才注意到它,说明它很平淡。我及时进行点拨,和人联系起来是不是和人追求平和的心态和淡泊明志相符合?想想它对水土的要求,和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是不是和索取少贡献多相符合?……经过一番讨论主题有了。如何构思?巧妙运用构思秘诀:抓准一条线儿,(主题)接着砍几块儿(段落),把块削成片儿(层次),最后穿成串儿(结尾)。然后讨论怎么开头?讨论结果一致认为用开门见山法比较好。中间段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根据自己观察的顺序来决定描写的顺序:先总写再细部,一部分一部分的写,抓住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结尾段抒情法、点题法、议论法都是比较可取的。
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了。这次作文习作参加人数是67人,在50分钟之内陆续有55人完成习作,而且有张立昌、王娜、刘阳3位同学的佳作产生。刘佳、张汝焘、许叶、武彦宏、李思雨、刘欣乐等10位同学的习作是好作文,17篇中等作文,差点的作文有15篇。值得欣慰的是,通过这次实践教学课,学生对摹景作文的写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就连平时些记叙文都比较弱的学生也知道按自己观察的顺序来写,想象景物四季的景色。而且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写景上,不论主题是否深、新,是否准确,起码也懂得要点题抒情。
通过这次作文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写景作文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摹景作文,就要有景可写,就要实地的去进行观察,否则写景作文无从写起,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写不出逼真生动的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的作文。
2、在实践中辅导非常重要。初学写景文章的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辅导也尤为重要。面对观察对象辅导学生怎么样运用“观察六字令”“思维七点法”。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观察后辅导写法,学生趁热打铁完成作文。这种在实践中进行教、学、辅导、完成习作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作规律和教学规律。
3、写摹景作文要符合自然规律。让学生到实践中亲身体验,杰出的写景文章无不是在作者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诞生的。
4、写景的作文不能把景物看成是孤立的景物,要用心和景物交流对话,要考虑到景物和人和物的联系,描写景物时必须渗透着自己的情感,做到物我两忘。情景交融,这样才能写出浑然一体生动感人的文章。
5、把教材中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随机选题设计作文课,及时进行训练效果很好。
6、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育人功能,在主题的挖掘上要关注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培养,实现作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多重价值。
总之,作文教学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指导教学,通过实践认识不足,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附:张立昌、王娜两位同学的习作:
槐 树
                         张立昌
校园的林荫路边有十四棵槐树。
这十四棵槐树很是平淡,艳不过红花,高不过翠柳。不过它总是枝繁叶茂的,小而嫩的叶子水灵灵的,仿佛那淡淡的绿,会滴滴答答的流下来,河水一样荡漾在路人的心扉。     淡淡的槐花香,恋恋不舍地送走了春天。 秋天来了,它们会结出一穗穗诱人的青色果实,宛如一个个笑眯眯的孩子,在阳光下相互挑逗着玩儿。树干虽粗不过人的拳头,头顶的大伞却能严严实实罩住七八个人,所以它们身边总聚拢着欢声笑语。清风拂过,枝条轻轻摇曳,微微梳理迷人的阳光,撒下的金币一闪一闪,明晃晃刺着你的眼睛。槐树总是淡淡笑着,温柔地呵护着疏影中娇滴滴的花朵。它们不求比花儿更鲜艳,只是默默的奉献,撒下一片片阴凉,拂去一滴滴汗水,伞下溢出的“雨水”,柔柔的抚摸着花儿的脸庞。夜深人静,阵阵清风总会把迷人的小夜曲和花香传进人们的笑谈,让劳累一天的人们舒舒服服地走进美梦之中。     这树群虽然淡淡无奇,可它们在我的心里却是万分的美丽。它竭尽所能地报答人们的知遇之恩,尽管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暴露在燥热的阳光中,却能阻挡猛烈的狂风骤雨。      一棵棵绿意淡淡的槐树尚有感恩之心,那么享受天高地厚般恩泽的他们呢?
(评语)这篇习作文风朴实自然,立意深邃优美是这篇散文的特色。尤其是文中用淡淡的绿、淡淡的香、淡淡笑,活脱脱地描绘出了槐树的魂,更是十分可贵。最值得称道的是,小作者清醒地跳出了为写景而写景的藩篱,由树及人的深入挖掘,不但拓展了情境,而且升华了主题,是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槐树精神
内蒙古巴市杭锦后旗第五中学0610班王娜
槐树,一身的平淡无奇,默默地站在校园甬道两旁,是那么不起眼。不过,有时也挺吸引人的:翠绿的叶子,长满树枝,细细的枝干撑起树冠,淡雅的黄色小花点缀于树叶之间,饱满的果实垂帘与枝干之下。一切,都是那么平凡,却又那么独特。
它,不与百花争春,也不与松柏比韧,总是那么静静的默默的。春日送来缕缕清香,炎炎夏日给我们挡风遮阳。且不说它那默默无闻的精神,光看它不求名利的品质,就令人肃然起敬!
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名利,抛妻弃女;有的人为了它,谋财害命;有的人为了它,丧尽天良。而槐树,它不求名,不求利,默默地奉献着,直到倒下。作为万物之灵的人,面对平平淡淡真真实实一生的槐树,应该时时警醒。
槐树,永远那么淡泊名利,永远那么平淡无奇,永远那么默默无闻,永远那么……愿槐树精神永远伴着我。
(评语)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是这篇短文的特色。观树化人,联想思辨、过度自然、主题深刻显现了小作者长足的进步。
                                   指导教师:王凤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22:24 , Processed in 0.07388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