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3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分享】你懂宝宝的心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16 17:3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width="100%" bgcolor="#fafafa"><font color="#000000" size="3">随着宝宝渐渐长大,年轻的父母常常感到孩子越来越难带了。多动、耍赖发火、到处搞破坏,甚至小小年纪似乎就有了心理问题……和宝宝讲清道理几乎是“对牛弹琴”,教训、强制也不是好办法,爸爸妈妈们真有点无计可施了。  关键,是要了解宝宝的心理,然后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  问题:儿子已2岁了,可一分钟坐不住,除了看电视,没有停的时候,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短。是不是有多动症?  ——好动、好奇、注意专注时间短,是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以被动注意为主,主动注意力发展较差,只有他感兴趣的事才能吸引他,即使这样,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最多也只有5~10分钟。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注意能力,必须从他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入手。  父母不了解宝宝的特点,常把好动认为是多动。如父母要求宝宝学认字或做游戏,宝宝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周围有趣的事情吸引了他,宝宝不配合父母的要求,父母就认为孩子多动。  宝宝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样样事情感兴趣。父母认为是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其实这恰是小宝宝的天性,好奇心强,爱探索,任何东西都想尝试。  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不可能坐着一动不动,你会发现即使他安安静静坐着,手也一定在动;宝宝能坐定看电视,因为电视是动态的。  通常,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作多动症的判断,除非有着与其年龄发育水平不相适应的多动现象或注意缺陷的表现。如果有这种表现,仍以行为矫正为主,不用药物治疗。不要轻易对孩子下多动的结论。如果觉得孩子的表现与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因为孩子的“多动”,也可能与其发育落后有关。  问题:2岁多的宝宝简直是个淘气包,拿到任何东西都要往地上扔,还爱发脾气。我用尽各种方法:讲道理、训斥、打……都不起作用,请问该怎么办?  ——首先你应弄清宝宝究竟为什么扔东西。可能是你理解有误,将宝宝正常的玩耍认为是淘气。宝宝往地上扔东西,很可能是在玩、在游戏,而并不是故意破坏,不同的东西落地的声音、远近等满足了他探索的欲望。宝宝不会意识到东西会摔坏、声音太响会影响他人等,因此大人不让他扔、阻止他探索,正常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宝宝自然要发脾气。  你应寻找恰当的方法将你不赞成的方式转换,如将易摔坏、会发出很大响声的东西收起来,不让他看见,让他扔可以扔的东西(如各种球、布制玩具等),这既满足了宝宝的正常要求,也在你的许可范围里。如果宝宝的正常要求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心理受到压抑,行为和心理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对于宝宝爱发脾气,你应仔细观察孩子发脾气的原委:是受到挫折、委曲、要求得不到满足后发脾气还是通过发脾气来要挟你。不同的情况你应区别对待:   一、宣泄。如弄疼了、心爱的玩具被损坏了等,父母应理解宝宝,让他有一个发泄的渠道,及时给予安慰(在未大发脾气前,而不是在大发脾气时)。  二、要求未被满足。如果你觉得宝宝的要求有道理,那就尽早满足他,不要起先不满足,等到他大发脾气了再满足,这等于告诉孩子大发脾气可以达到目的;如他用不恰当的方法(如跺脚、耍赖)表达,父母可以简单地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讲道理(这个年龄的孩子听不进道理),如果孩子不听劝告,最好的办法是不理睬他,等他不耍赖、不跺脚,你可适时地去关心他,你的行动使他明白跺脚、耍赖是不可行的。  三、要挟。不理睬他,即便他脾气越发越大,你应抱定宗旨坚持到底,如出现伤害性行为,应及时予以控制,如夹住双臂,几次后他就会明白,发再大的脾气也是没用的。  问题:平时宝宝有点怕生,为了让他合群,一到2岁,我就送他进了托儿所。可他老是一个人待着,从不和小朋友玩。我和先生都是很开朗的人,儿子的性格怎么会这样?有办法改变吗?  ——现在的父母很重视孩子的交往能力,可是在宝宝幼时却无意间“培养”了孩子的不合群。如担心孩子生病,限制了他的室外活动和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一切父母包办,孩子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家里都是成人喂饭,到了幼儿园需自己吃),孩子自己不会,就觉得周围环境不安全;家里一切顺着他,在幼儿园没有特别的呵护,觉得自己的能力差,不敢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在家里游戏,都是以父母为主,一旦没有父母的要求,就不知自己该如何做;没有与小朋友交往的经验,不会与小朋友玩。  建议:尽量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学会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技能;尽量为之创造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起初可带着他与小朋友一起玩,以后慢慢、逐步脱离,可以在旁边看着,让他有安全感,但对他的活动、行为不可干涉;在与小朋友玩耍中,如有弄痛别人或被人弄痛,成人都不要表现得过于强烈;在活动时,衣着要宽松、不要太热,如果穿着不舒服,他也会不爱活动。  如果上述努力后,孩子仍然不能与小朋友交往,应带孩子到医生处检查,因为有些孩子不合群是发育障碍的一部分。 </td><td width="16" background="images/15165/center_r.gif"></td></tr><tr><td width="14" background="images/15165/center_l.gif"></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8-26 00:25:2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道理。大人常常忽视孩子的心理状况,想当然的以己度人。实际上,儿童跟大人是不一样的。作为长辈,我们一定得关注孩子的变化,想尽办法真正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holdo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MOVIE][/MOV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2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6 14:15 , Processed in 0.07585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