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1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进来看下,你是哪种招人烦妈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0 22:0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个抱着儒家的“儿不嫌母丑”理念,坚定地认为我为孩子付出了生养的辛劳,就有权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而孩子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我的全部的妈妈,请举起手来!!您上“招人烦”名单了。<div><font color="#0000ff"><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总问孩子“阿姨亲,还是妈妈亲?”的妈妈   现在把孩子委托给保姆照看的妈妈越来越多,当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赖保姆时,不免妒火中烧。轻者当着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为,重者非让孩子做出选择:“是妈妈亲,还是阿姨亲?”有一位外企白领因为儿子过分“黏”保姆,接连与四任保姆争抢孩子的“情感所有权”,结果弄得四岁的儿子变得特别胆小、怕黑,没有安全感。<font color="#ff9900"><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7.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弦外之音: </div><div><font color="#ff9900">   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再忙的妈妈都应保证每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此时的妈妈应关掉手机,好好沉浸在孩子为你提供的纯真环境里。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使孩子得益,妈妈也是受益者—它令你体验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乐。</div><div><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0000ff">总说自家孩子不如隔壁小孩的妈妈   十个妈妈八个逃不出攀比的怪圈,从谁的孩子长得白、个儿高,到谁的孩子会背唐诗宋词;从谁的孩子过了钢琴8级,到谁的孩子书法已赴日展览……妈妈们在一起咬完耳朵,回来看到自家怯懦平常的孩子,免不了急火攻心,絮絮叨叨。有这样一件事,一个6岁的宝宝很不高兴妈妈成天夸楼上的“榜样”如何如何弹琴好、唱歌好……一次,妈妈一面对儿子严加督促,一面止不住叹息:我要有个乖巧的女儿就好了。6岁宝宝终于用一句话将唠叨不休的妈妈彻底噎住:“你想要楼上的孩子做女儿,我还想要楼上的妈妈做妈妈呢,人家妈妈比你漂亮,比你有学问!”<font color="#ff9900"><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7.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弦外之音: </div><div><font color="#ff9900">   爱攀比的妈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沉缅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击孩子的习惯,这实际上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小孩最终会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此外,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将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总听妈妈说自己不如邻居及同事的某个小孩,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甚至,他会反讽自己的妈妈“不如某某同学的妈妈漂亮有学问”。此时,作为妈妈,你将如何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div><div><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0000ff">总说“这也不准,那也危险”的妈妈   生性敏感的妈妈特别容易就孩子的安全问题反复提醒、唠叨。妈妈总是以报纸上拐卖儿童或看护不力导致儿童受伤致残的例子来吓唬自己吓唬孩子,在没有自己盯在身边的时候,孩子除了在家玩、看电视外,绝对甭想出去“疯”。所以那些见了陌生的客人连招呼也不打,像老鼠一样蹿进小房间里,半天也不出来的孩子见怪不怪。<font color="#ff9900"><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7.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弦外之音: </div><div><font color="#ff9900">   在为孩子提供过度保护的妈妈眼里,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父母撑起保护伞亦步亦趋。她不会想到她的言行,给孩子造成“世界处处是陷阱”的错觉,最终将使孩子拥有相当极端的性格,一是性情封闭内向,怯懦无比,甚至出现交流障碍;二是部分孩子长成后很可能成为胆大妄为的青少年,你越是说那是禁果,他越觉得可能那是美味。这就相当危险。因此,与其过度保护,不如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或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几点要诀后,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尽可能大的活动范围内尽心体验自由。</div><div><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0000ff">希望我的朋友都是优等生的妈妈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刚上学的孩子这样描绘她的妈妈:“妈妈总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十项全能的优等生,会弹钢琴、会游泳、会打羽毛球、绘画比赛也得过优胜奖……当妈妈发现我最好的朋友只是一个中等生时,她失望极了。”可想而知,如果她的妈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作任何观念上的改变的话,孩子会是什么样子。他会说:“妈妈是个功利心太强的人,所以,我交了什么样的朋友都不会告诉她。”这种沟通大堵塞,难道是妈妈们期待的吗?<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7.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ff9900">弦外之音: </div><div><font color="#ff9900">   功利心较强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样朋友”,认为只有交到的朋友强于孩子,孩子才能从朋友处有所获得。这样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过于狭窄,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学历或仕途上强于你吗?一个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诙谐风趣打动我们,孩子也一样。</div><div><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0000ff">从不蹲下来和我看蚂蚁搬家的妈妈    一位台湾的畅销书作家说:女儿给了我又一次体验童心的机会。她号召妈妈蹲下身来,恢复儿童的本能,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从儿童的视角看过去,这世界有更美妙的细节,这是我们成年人无法体会到的。”所以,不要讥笑某些妈妈与几岁的儿女一样穿卡通套头衫,伏在草丛里捉蚱蜢,或者为风筝的缠绕大呼小叫,这都是童心未泯的表现。儿童心目中最无趣的妈妈,就是你唤她来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来看搬家的蚂蚁军团,她瞄一眼,就很淡漠地说:“你怎么老关注这种没意思的东西?你的钢琴弹了没有?英语磁带听了没有?”<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7.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ff9900">弦外之音: </div><div><font color="#ff9900">   童心已泯的妈妈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真心奖赏—往往,是你跟孩子趴在草丛里玩累了以后,孩子会带你去看一个他的“秘密花园”,一个只有他和几个小伙伴知道的地方。他们,常常来这里互诉烦恼和心事。他把妈妈带到这里,表明他已将你视作最贴心的“哥们”,他愿意对你说一说“私房话”了。与孩子在一起尽兴玩耍,是做妈妈的打开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径,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你念对“咒语”,孩子的心门才会訇然而开。</div><div><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0000ff">太喜欢看长篇电视肥皂剧的妈妈    通常的情况是,妈妈看肥皂剧,一看上瘾就不跟孩子玩了,甚至为了看剧,千方百计哄骗孩子,“有一次我们去嘉年华主题游乐园,玩到晚上七点钟我还不肯走,妈妈就大发脾气。等我答应马上回家,妈妈又主动说要送我两个漂亮的陶瓷娃娃做礼物。我知道,妈妈转怒为喜,不过是她马上又可以回去看连续剧罢了。我真的很伤心,难道妈妈把看电视看得比我还重要?”这是一个朋友的孩子跟我说的,她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家里停电:“上次停电两小时,妈妈不得不点蜡烛,教我们在墙上玩手影游戏。”蓓蓓从此希望“再停一次电”,令她失望的是,停电的机会却再也不来了。<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7.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ff9900">弦外之音: </div><div><font color="#ff9900">   超级电视迷妈妈总以为自己在家呆的时间够长,对孩子的起居照料也够多,然而,除此之外呢?妈妈对着电视度过居家的分分秒秒,对孩子而言,她等于人在心不在。因此,专家的建议是:一家人每周至少应设置两天“关电视日”,一家人共同阅读、交谈或游戏;平日开电视时,最好只开一台电视机,“妈妈应选择电视节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带孩子看马戏、魔术、音乐类的电视,与孩子交流对电视节目的看法,从而把看电视的活动演化为亲子沟通的平台。</div><div><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0000ff">绝对不肯吃一点点亏的妈妈    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有些无心的“口舌之争”或者“肢体接触”。一般老师们会轮番找“肇事”的小朋友谈话,目的是让小朋友认识到危险或错误。特别是孩子之间因为无意的“伤害”造成擦破皮儿、“流血事件”后。一些从不肯吃亏的妈妈就对本是一场虚惊的事件“讨个说法”。一边是非要“肇事方”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全身检查,一边是已经和好如初的两个孩子,横眉立目、不依不饶的妈妈如果再加上几句类似:“这个时候不检查,以后出了毛病谁负责?”“摔了我的宝贝,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完事啦?”的话,呵呵,还真够不给孩子“面子”。孩子的不堪最终要化成抱怨:“妈妈你真丢人!”<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7.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font color="#ff9900">弦外之音: </div><div><font color="#ff9900">   在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我中心、越来越不懂得“宽忍”二字的时候,我们先要检讨自己:作为妈妈,我们给予孩子“有容为大”的身教了么?很多妈妈,从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让”,要“得理不饶人”,从根本上说,是将“敢于竞争”与利益上的争抢相混淆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孩子,将来即便有一技之长,因为人的刻薄自私,也很难获得团队的认可,最终也难有大的出息。为何不对孩子间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处理伙伴间的矛盾,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有莫大的益处。</div><div><font color="#0000ff"><img src="http://blog.sina.com.cn/images/face/03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8-21 10:40:08 | 只看该作者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烦人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8-21 12:23:14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做此类妈妈好多年,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4:55:32 | 只看该作者
话虽如此,我也尽量避免找孩子烦,可是还是有做的不对的时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8-21 15:08:06 | 只看该作者
我从现在开始准备做不烦人的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8-21 17:40:35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royalblue">  还好,我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8:47:54 | 只看该作者
hq1966+2006-08-21 17:40+pid946164-->引用: hq1966 @ 2006-08-21 17:40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46164">查看原帖[/url]  <font color="#4169e1">  还好,我不是。
你要是妈妈就糟了。。。有没有招人烦就不清楚。。。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8-21 21:10:28 | 只看该作者
复制啦,给老婆看看,借鉴学习。其实有些爸爸也适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21:19:59 | 只看该作者
大海天空+2006-08-21 21:10+pid946321-->引用: 大海天空 @ 2006-08-21 21:10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46321">查看原帖[/url]  复制啦,给老婆看看,借鉴学习。其实有些爸爸也适用。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holdo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好爸爸!做父母的真的要注意呢,有些小小的问题,大人是说者无意,孩子听来却是听者有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8-21 23:49:28 | 只看该作者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招人烦的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22:33 , Processed in 0.08323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