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2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妈妈,我们家富有吗?”好好的困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2 11:5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 主题:“妈妈,我们家富有吗?”好好的困惑 作者:<font color="#00319c">好好的妈  发表日期:2005-06-20 16:01:13 [url=http://java script&#58; d=document;t=d.selection?(d.selection.type!='None'?d.selection.createRange().text:'') <img src='images/smiles/frown.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d.getSelection?d.getSelection():'');void(vivi=window.open('http://vivi.sina.com.cn/collect/icollect.php?pid=forum.sina.com.cn&title='+escape(d.title)+'&url='+escape(d.location.href)+'&desc='+escape(t),'vivi','scrollbars=no,width=480,height=480,left=75,top=20,status=no,resizable=yes'));vivi.focus();][/url][<font color="#00319c">表状]    昨天晚上,我们欣赏完英国STOMP破铜烂铁打击乐,真是非常地受震撼和感动。出了剧院,好好还在意犹未尽地击掌、跺脚,扭动着身体。忍不防,旁边传来击掌的和应声,抬头一看,也是刚从剧院出来的几个外国小伙子。他们开心地笑着,相互应和着。掌声在安静的夜色中飘散开去。   好好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了,我们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充实啊!人的‘富有’应该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家庭精神和文化啊!”   事出有因。                    (一)   几天前,我们在瑞金医院附近,看着零零散散、在家属的呵护下出来散步的病人,好好问我:“妈妈,你说,我们家富有吗?”   “妈妈不知道。”一下子就问住了我。这个问题,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   好好看起来非常困惑:“妈妈怎么会不知道我们家富有不富有呢?”   “但是,妈妈可以和你一起来讨论讨论,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你说的富有是指的什么呢?”   “富有?当然指的是财产。等等,你认为富有还有其他的?”   “哦,不急,我们慢慢来。你可不可以先告诉妈妈:你为什么想到问这个问题呢?”   “今天,同学们在非常激烈的讨论这件事:因为有的同学说小邬家很有钱,住着有车库和好几层楼的房子,上海是个寸土是金的地方,有那么大的房子,他家一定很有钱;后来小华就说:他家才有钱呢,爸爸妈妈帮他存了好几十万,就是为了将来送他到美国去读书。”   他突然停住。我看看他:“怎么了?”   “是这样,我感觉现在上海的同学和以前的深圳的同学不一样,深圳的同学从来不讨论这些个。但这里的人好像要虚荣一些,好像谁家有钱,谁就可以高人一等,谁就特别的沾沾自喜。有一个没有大钱的女同学是这么说的:‘我每天身上都放着几百块钱,用来买零食,我有资本啊,我吃不胖!’我就对他们说:‘好啦,好啦,都不要这么贪慕虚荣了,拿爸爸妈妈的钱来夸口有什么意思啊,又不代表自己的能力。将来,自己有能力,可以挣很多钱给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孩子用,这才是可以值得开心的事呢!”   “啊?那同学们怎么反应啊?”   “结果呢,我捅了马蜂窝了。他们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是私下却悄悄议论说:‘自己没钱才这么说的呗。’所以,我想问问,我们家富有吗?我就更有说服力啊!”   原来如此啊!   好好,随着一天天慢慢长大,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判断和了解这个世界,困惑、矛盾、烦恼会越来越多围绕着他。真是也为他高兴也为他担心。     好吧,问完了儿子,我该回答他了。   “我要让你失望了,我回答不出来。因为我不知道在钱财的问题上,富有的标准是什么?我不知道标准,我就没有办法把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列到相对应的级别里去。或者,你和你的同学可以给出我这个标准?”   “那倒没有啦!就是他们举那样的例子,来证明他们的富有,或者比较谁更富有啦!”   “比较,就是要放在一个标准上,不放在一个标准上就不是合理化比较。他们举的例子,都是一些支配金钱的习惯或者现象,我倒是从这些现象里读出一些我的理解。但是,这些确实不是一种可以拿来做比较的标准,你思考思考,看看妈妈说得有没有道理。”   好好点头。   “好好读到的信息就是,同学把爸爸妈妈的钱财拿来作为自己可以炫耀的资本;好好是批评这个做法的。对不对?你有这个观点,和我们家有钱没钱没有关系的,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难道没有钱的孩子就不可以有这个观点吗?这是歧视啊!”   好好说:“就是就是啊”。   “所以,你不用因为不知道我们家的财富情况而困扰。你是有志气和追求独立的孩子,妈妈为你感到高兴。但是,你评论小朋友的话太有攻击性啦,妈妈不大敢赞同。”   “为什么?”   “因为,我从他们说的这些现象里理解到的东西和你不一样。比如,小邬家有好大的房子,在上海这个地方,确实是很享受和舒适的,如果我的同学生活得如此幸福,我会为他高兴。小华家为他将来准备了出国的学习费用,是他父母的一片苦心,如果我的同学有如此爱他的父母,我也会为他高兴!你不觉得每一个人生活得幸福如意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可是,妈妈,我感觉他们的态度特别趾高气昂!好象就是对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故意要说一样!”   “我理解你的感受,他们有炫耀的行为当然不合适;但是,从帮助同学的角度来说,你可以有很多方式是吧?是不是就只有当面针锋相对地去揭露这样一种方法呢?打个比方吧,要是我在很多人面前吼你的缺点,甚至是你根本无心的一个过失也帮你放大了、而且往深刻里去说,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哦,妈妈,我明白了。你是觉得我的方法不是很合理,不尊重他们的感受啊。”   如果,我们为别人的财产富有而感到由衷的幸福,愿意去祝福他们,我们自己内心就不会有那么多酸涩。而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是很不容易的。我知道对好好来说,这样要求太高了一点。但是帮助他宽厚地看待周围人、事,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的一项责任。                   (二)   第二天,好好对我说,他的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很开心地告诉他,她在家不用做任何事,全部父母代劳了,到现在粽子也不会剥。   好好说,今天他没有当众去指责这个女孩好吃懒做,但是他还是觉得这是被溺爱的表现,对她独立生活没有什么好处。他真是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有这么多不该炫耀的事要拿来炫耀。   我说:“还是因为她感到了一种被宠爱的幸福,这是她感到富有的和令她骄傲的。可能这种溺爱会带来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但是你不能不允许她有这种被宠爱的富有感。”   我问他:“你记得乐斯文吗?”   “当然记得。”   乐斯文是上海市十佳少先队员。“他有一个双目失明、左手左脚都残废的父亲,虽不曾亲眼见过自己的儿子,但却用他那特有的“眼睛”——右手,认识并熟识着儿子;他还有一个身患绝症的母亲,她虽无法亲自为自己的儿子编织幸福,但却用她那特有的心去关注着儿子的成长。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乐斯文同学,用自己那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羸弱的家;他,是父亲永远的拐杖;他,用孝心回报双亲;他,是全家的开心果……”(这是我引用的文字)   我们常常在一起谈论这位了不起的少年的事迹,他是我们全家学习的榜样。当时想到了他,是因为我想告诉好好,在有人视无边的宠爱为一种富有时,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他视磨难与挫折的成长经历为自己的人生富有。   这就是大千世界,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独特财富。在坚守自己的立场和追求的同时,也要学习尊重他人的富有感。   我们不了解的事,有可能是我们的盲点,不要首先就嘲弄它,应该尝试去了解它,或者我们会更有收获。                   (三)   所以,我们从大剧院出来的时候,好好有了上面的感慨。   “妈妈,我现在感觉到了,我们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充实啊!这个富有里应该还有一个,就是家庭精神和文化啊!”   这一句话让我双眼湿润。   是的,一开始,我就好想告诉他,我对富有的理解:有财富层面、有精神层面、有历练层面、有很多很多……但是,我控制住,没有去这样直白地告诉他。   很多道理,要孩子自己去悟出来,是一个多么痛苦而幸福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6-22 11:53:56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主题:教育体会《小学生的攀比心理》作者:今夜为你流泪  发表日期:2005-06-21 06:22:34  
  

  
2005年6月20日星期一 天气:雷阵雨
教育体会《小学生的攀比心理》

据传媒报道及平时的观察了解,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

我认为,小学生的攀比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促使学生在物质享受方面向高档次看齐。当这种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有一种挫折感、自卑感。这种心理的存在,必然会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及身心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既扭曲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又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更主要的是攀比心理的存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攀比心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比物质水平
如:比穿着,看谁的衣服是名牌;比学习用品,看谁的铅笔盒高档;比零用钱,看谁带的钱多,花钱大方等。

2、比家庭条件
如:比谁家的房子大、装修档次高、父母当的官大、钱多、车子好;家中生活用品高档等。

3、比外表长相
比长相,比穿着等。

4、比荣誉
比谁在班里当的“官”大,比谁受教师的喜欢等。

那么是什么造成小学生攀比心理的形成呢?
为此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感觉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1、虚荣心、表现欲强。
小学生普遍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炫耀自己,喜欢引人注目,因此,他们一有时尚的衣服、新潮的玩具,就会向同学炫耀;如果看到别人有比自己好的东西不服气,要去买比他更好的。

2、自我认识能力不够。
由于年龄较小,学生还不清楚什么才应该是自己最大的拥有,因此一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由于缺少自信,因此便追求外在的物质方面的满足,以此寻求自己的骄傲资本。

3、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逐渐富裕,一些腐败奢侈之风在媒体中的披露。孩子的心灵无意中受到了污染及负面影响。

4、家庭教育的不当。
现在不少家长溺爱之风很盛,不愿孩子受一点委曲,只要孩子开口,他们都会无条件地满足,而且千方百计地在物质上想比人家的孩子好。无意中流露出了互相攀比的思想与行为,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的形成。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小学生攀比心理负面影响呢?我想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具体可行的方法我想可以有以下几点:

1、故事教育、榜样引导

低年级学生普遍爱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心理需要的特点,用讲故事来引导学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骄傲的孔雀》这篇童话,主要讲一只孔雀以为自己很美丽,到处与人比美丽,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功夫也没有心思与它比美丽,它很伤心,老马告诉它一个人只有外表美是不行的,要做对人们有用的人,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富有趣味的情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达到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攀比的效果。这篇童话,让许多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哪些东西才是值得我们去比的。

2、班会活动、寓教于乐

班主任在班会中可利用班队会进行教育的好处是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的教育往往是最生动、最有效果的,记忆也最为深刻。曾有这样一位教师就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师节的礼物》、《夸夸妈妈和爸爸》、《我跟同学比什么》等主题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我跟同学比什么》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互相攀比物质享受、长相外表之类东西的弊端,懂得要互相比学习、比进步。活动第一步,讲班上一个女同学,她来自农村,父母花了很多钱让她到城里学习,她却无心读书,每天与同学比衣服、比零食,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可她仍然不知悔改,每天向父母要钱,父母不给时竟偷拿别人的钱物。第二步,组织同学讨论:这位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她错在哪里?第三步,每个同学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行为或想法。第四步,再次讨论,我们同学之间应该比什么?最后小结。通过这次活动,全班同学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了盲目攀比的坏处,明白了同学之间应该比学习、比进步、比能力、比努力,这才是有意义的。

3、学科渗透、潜移默化

学科教学是小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科教学中特别在班队课与思想品德课中,应该努力渗透适时引导,以达到潜移默化之功效。

4、心理教育、个别辅导

攀比心理的引导与教育,应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针对班里盲目跟随社会上互相攀比名牌的不良风气,曾看到一位教师上了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名牌的书包能给我带来什么》。活动过程如下:第一步,请同学们说说书包的作用。第二步,教师从同学中拿出两种书包,一个是一百多元的名牌书包,另一个是二十多元的普通书包,然后从学习的角度问学生这两种书包有什么区别。第三步,请这两个书包的主人说一说不同价格的书包分别带给他们什么,特别是那个拥有名牌书包的学生,让他说说用这个书包是不是比其他同学多学到知识。第四步,引导同学们讨论:我们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是名牌的书包,还是努力的学习;是高档消费,还是优异成绩。最后,让同学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得到的感想、体会。这堂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学生明白了名牌书包和普通书包,在学习成绩的获取上,作用基本相同;优秀的学习成绩与书包的价格没有很大关系,而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

有些同学存在的攀比心理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如一位女同学,长得很漂亮,经常得到大人的夸奖,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便逐渐注重起穿着打扮,并常以自己的美丽为骄傲,渐渐地学习上不求上进的苗头出现了。我及时发现了这一现象,对她进行了一次个别辅导。先以聊天的方式,逐渐把话题引到主题上;然后讲了一个“社会见闻”:有两个学生,一个长得很漂亮,穿衣服也很好看,但学习很懒,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因此成绩很差。另一个则相反,她家庭条件不怎么好,平时总是穿着很朴素的衣服,长相一般,但她学习十分刻苦,工作积极主动,由于品学兼优,深受教师和同学的喜欢。最后问这位女同学: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她一下子就脸红了,明白了教师找她谈话的目的,于是很快认识了自己平时的不足,明白了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谈话结束时教师说:“真才实学能让你更美丽更可爱。”她很高兴地离去,辅导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5、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攀比心理在当今社会中,成人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家长们彼此就曾出现过攀比谁的房子好,谁的车豪华,谁的孩子棒等,这些无形中对小学生的心理也有跗面的影响,因此从家长做起,应该给孩子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孩子怎样通过努力而获得更好的环境和成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6-22 14:07:4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教育孩子 正确价值观的好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6-22 17:42:0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这样的攀比风到处都是
似乎评价贫穷与富有的标准只有物质财富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天平倾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6-22 20:03:28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是现在社会的导向发生了偏差,导致整个社会都变成了金钱至上的社会,这也增添了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竖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富有标准等等的难度,很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6-22 23:35:02 | 只看该作者
很受启发 支持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6-24 16:18:33 | 只看该作者
学校的确存在这些现象,只是得引导孩子如何去正确看待就要靠父母们了。07
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14 18:27:50 | 只看该作者
家长和孩子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14 20:06:29 | 只看该作者
孩子需要引导,攀比的另一面也是上进的动力, 如果连最起码的对物质的热爱都没有,那还活着的滋味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14 23:58:11 | 只看该作者
x写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05:14 , Processed in 0.14912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