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3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推荐】0-13岁的养正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2 20:1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养 正 教 育         ——谈师道与孝道           悔悟   首先感谢我们的校长,给我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来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问题。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主题是:养正教育。副标题是:谈师道和孝道的问题。 为什么要讲这一个主题呢?前几天我接到校长的一个电话,说我们学校要推广传统美德的教育、《弟子规》的教育。弟子规的教育,在中国的古代教育里面是属于养正的教育,所以今天我就想就这个问题来谈一下我的一些认识。这些认识都不是很成熟的,只是供大家一起来参考和学习。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专家和领导多多指导。 今天大概要讲这么四个问题,一是回顾一下目前的情况和为什么要提出养正教育的一些原因;二是想谈一下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些思考;三是给大家谈一下养正教育的理论和一些方法;四是谈养正教育的基础:师道与孝道。这四个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主题:为什么要进行养正教育,如何进行养正教育。㈠ 我们现在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大部分是源自于西方。对于西方的教育思想,有一个人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他就是法国的贫民思想家卢梭。我读大学的时候很喜欢读卢梭这一位哲学家的书籍,这大概是十几年的事情了。当时我印象很深的是卢梭的一部书叫《爱弥尔》。前几天因为要讲课,我想把这部书重新找来读,很可惜没找着,书柜上《爱弥尔》这部书的上卷不知谁借去了,就剩下卷,我也就懒得看了,就凭我自己的记忆来讲,讲错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卢梭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一个代表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两个:一个是培养自然人;另一个是培养公民。所谓的自然人,就是让他顺乎自然,顺乎他的天性。小孩子顺乎他的天性成长,他有创造力的,他是自由的,渐渐的长大之后,再给他道德的教育,把他培养成公民。卢梭认为一个真正好的教育是把二者能结合起来的。但事实上,卢梭自己也没有办法把爱弥尔培养成一位好的公民。也就是说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一个悖论,即如何培养一个自然人,如何再把他培养成公民,这两者是很难结合的。这也就注定了西方的整个教育,没法结合这二者。他们学校的教育很成功,他培养了自然人,这个人有创造力、有天性,创造力很强,所以他们在科学领域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而关于道德的教育,在学校做得很少,而是把它丢给了教会,让社会去教育,让宗教去教育。那么他们的这一种教育,是不是成功的呢?回答一句:肯定是失败的。 大家很难想象,西方人的教育竟然是失败的。非常的简单,我们讲一件事实就可以知道,如果这一种公民的教育是成功的,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整个社会的资源浪费了有多少?当然,现在的西方社会很发达,物质很丰富,环境很好。但是一定要记住一点,现在这种状况是拿枪炮来建立的,这种叫做不平等的贸易。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是原材料,出口的是资源,他们买了我们的资源进行加工再卖给我们,这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格局。这种不平等的贸易格局是用他们的枪炮,通过几次战争把它解决清楚的。所以他们的这一些环保,优美的环境和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是建立在前一期不平等的贸易、是建立在枪炮的基础上的。因此他们那些教育绝对是失败的。所以他们的富有,是建立在贫困国家的痛苦和环境的破坏上的,能说他们这一个教育是成功吗?他的教育是失败的! 中国有一个思想家叫梁漱溟,早已认识到这点。我个人认为,梁漱溟先生是上一个世纪中国人中最有思想的人,因为他非常有远见。一九三四年,梁漱溟先生在《孔子学说之重光》一文说:现在的西洋人,我敢断定将要失败,我更要讲一句话,现在的西洋人要失败在中国人面前,‘为什么?’大家一定会诧怪发问,就因为西洋人对什么都了解都有办法,天上的电,地下的矿,山上的草木,无所不了解,上穷天际,下极地层,都有办法,西洋人对一切都考察研究过,一切都明白都有办法,可是他就差了一点,少回来了解他自己,体认他自己,对自己没有办法,西洋人诚然发达了许多学术,但对自己尚没有顶亲切而又有用的学问,他对物的问题算有解决,对自己则无办法,这就是我说西洋人非败不可的原因。中国最高学问与印度的最高学问,是让智慧回到自己生命,使生命成了智慧的生命。而普通人的智慧都向外用,生命仍是蠢生命。智慧回头用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有办法,此时生命不是蠢生命而是智慧的生命。西洋人虽然会造飞机,上升天空;可是他的生命是蠢的,所以制造无数飞机放炸弹,自己毁灭他自己,自己对自己没办法。自己对自己没办法,则其他办法都不是真办法。中国人对其他办法征服自然一方面还很不够,而回头认识他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有办法,亦没作到好处;做到好处的只有少数圣贤,这是中国人今天失败的原因。可是西洋人对于人类根本地方,少所了解,少有办法,所以我断定他亦要失败。等到西洋人失败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坠绪从新接续,慢慢再发挥光大。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重光于世界。到现在,我们重新认识了孔子的思想。文革,我们把孔子打到,现在重新认识他。这里有一篇来自05年11月20日《参考消息》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儒家思想开始复兴”,作者是托德·克罗韦尔。文章这么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19世纪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主张,亚洲价值观与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不相容。他认为,北欧所信奉的基督教是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唯一道德体系。20世纪初,许多亚洲学者赞同韦伯的观点。当然,历史已经证明韦伯的观点是错误的。现在我们清楚地看到,21世纪伊始,资本主义最积极的实践者在亚洲。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实践者到处在可称之为儒家文化区域的范围之内。毫无疑问,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遵循了自律、社会和谐、强烈的家庭观念以及重视教育等儒家基本教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儒教前所未有的兴趣,而且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儒家思想的复兴问题可能才刚刚开始。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孔子在他的祖国一直受到冷遇。从晚清的改革派到革命的共产党人将中国社会的封建压迫、经济落后等弊端归咎于他的学说。但是,北京的领导人最近开始把孔圣人的思想描绘成能使今日中国受益的国家财富。今年9月的官方祭孔活动是自194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由国家控制的中央电视台9月28日转播了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的盛大庆典活动,活动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包括许多共产党高级干部在内的2500多人祭拜了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出生地。中国奉行的最新路线是:儒家思想可以成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以解决两级分化、盛行的“金钱至上”思想等社会问题。中国领导人力图恢复中国最知名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的地位,这不足为奇。大量的物质诱惑导致了道德空虚的出现,儒家思想正好可以在这个时候为中国提供亟须的道德支柱。的确,儒家文化在中国开始重新复兴。然而按梁漱溟的说法,“复兴”这个词用得不对的。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继承的问题,因为传统己不复存在。所以不存在继承的问题,只存在如何去重建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只得重新从祖先留下来的典籍里面找到一些依据,重新把它建立起来。梁漱溟先生在上一个世纪三十年代就预言西方人必定会失败的,败就败在教育,他们的教育能把一个人培养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自然人,但是他没有办法把他教育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好公民。所以爆发两次世界大战,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又出现所谓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嬉皮士就是那一时代的产物。与此同时,我们国家正处于文革,因此,道德的堕落是一个世界的问题。科技在进步,而人的道德却在堕落,这的确令人费解。实际上西方人也认识到他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其中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哲学家教授汤恩比先生,就正确意识到这一点。他在与池田先生的对谈集《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指出:“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是梁漱溟先生说的印度哲学。我们现在谈到佛法,大家都很害怕,因为中国闹****嘛,大家提起都很害怕,其实没这个必要。****是邪教。在中国,佛教是一个正常的宗教,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真正的佛教,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种沦落为迷信的宗教,它跟孔子的思想一样,是一种对人至善至美的教育。大乘佛法在印度已经失传,但却到了中国,所以中国是世界最了不起的国家,拥有这两大精神的财富。这两个东西是解决21世纪世界问题的法宝。这一点汤恩比教授是70年代认识到这点,梁漱溟先生是30年代先提出的。其实梁漱溟是最早认识这个问题的人。就在孔孟学说给打倒的时候,他就毅然地断定:西方人一定会向中国人学习的。的确如此,我在讲《大学》这一部经典的时候,就有外国人来学习。他是一位千里迢迢而来的美国人,他的中文水平很高。在所有的听课的人当中,他学得最认真。我很感动,一个外国人千里迢迢来中国,就为了学习中国文化。他听说我讲中国传统经典,于是千方百计找到我,恳求我让他去听课。所以梁漱溟先生的断言是对的,当西方人感觉到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已经没有办法的时候,他会向我们的老祖宗学习,的确是这样的。因此汤恩比教授还指出: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个中国人的世纪,指的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大家是中国人吗?我们懂我们自己祖先的东西吗?我们并不懂。《易经》我们不知道,四书五经我们不知道,我们凭什么说我们是中国人?所谓的中国人,他的头脑是有中国文化的,那叫中国人。目前真正继承了中国的儒家文化的是韩国人。我们虽然叫中国人,但是我们没有继承我们的文化,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所以21世纪谁领导中国文化,谁就领导世纪的潮流。这几年有一本风靡世界的管理学著作叫《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吉,他在这本书中提出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然而他所运用的思想,就是东方整体的思维观,就是从中国人这里学来的。他在书中的序言中说到:就我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与西方文化略有不同。你们的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点来了解的、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妙的宇宙万有本源所体悟出极高明、精微而深广的古老智慧结晶。在西方文化中,我们倾向于看见的则是由一件件事物所组成的世界;我们深信简单的因果关系,不停的寻找能够解释一切的答案。由于他在管理学中领导了中国文化,所以他领导了整个管理的潮流。彼得圣吉写完《第五项修炼》后,他已经江郎才尽,于是他坐飞机到了香港,向中国的国学大师南怀谨学习,让南怀谨先生给他讲《管子》,重新开启他的智慧。西方人在中国文化面前甘愿做小学生。而我们自己呢,一无所知,这真是可悲。才我们谈到了,西方的整个教育思想,的的确确,它的结果是失败的。因为没有办法把自然人跟公民结合起来。卢梭的思想后来为杜威所继承,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我们现在称之为“儿童中心本位论”。 “儿童中心本位论”就是要求我们办教育的和从事教育的老师,必须要顺乎儿童的天性。我们现在的教育呢,往往就违反这个规律,我们不顺乎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彻底失败的,比不上西方国家。虽然我们有很多学生拿了什么奥数之类的奖,但是在自然科学每一个领域都没有我们中国人一席之地,一席之地都没有,很可悲。所以我们的这个科学的教育是失败的。再讲一点,为什么说我们的科学教育是失败的呢?因为没有人文的精神。科学是讲事实的,是讲实事求是的。如果我们发现,周围的人都喜欢弄虚作假,这就是没有科学的态度。试想没有科学求真的精神,怎么会有科学的成就呢?所以彻底的失败。因为我们违反了整个教育的认知规律,这个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西方人虽然在认识自然、培养有创造力的自然人这方面是很成功的,但是如何进行道德的教育、公民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他们认为要从中国的老祖宗那里去寻找智慧。不仅汤恩比教授这么认为,诺贝尔奖的得主们也是怎样认识的。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巴黎会议议题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会议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发表宣言,强调要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应该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个宣言的确令我们很吃惊,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在“批林批孔”,当时全国只有一个人不批,就是梁漱溟。他说,批林,批林彪可以,批孔子,不干。所以七个月之内斗了他100次。最后问他:“你的感觉怎样?”他就一句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为什么他有如此坚定的信心?因为他深深地认识到孔子的思想是人类所必须的。我们离开了孔子的智慧,人就不能称之为人。因为孔子所有的学说概括为一个字,仁。夫子的学说就是仁学,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人的。如果我们失去了孔子的智慧,人也就不能再成为人了。近百年来我们摒弃了孔子,孔子也就出国了。我们中国人不喜欢他,所以他就跑到了西方国家去。由于汤恩比教授提出要向孔子学习,所以70年代以后,西方的各国高度的重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言论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我认识的几位外教,其中有一位外教可以用英文背诵《论语》。同学们告诉我,我很吃惊,所以我让学生去向这位老太太学英语。她已经60多岁了,到中国来教书纯属是晚年的一种爱好,她身体很健康。我让学生们向她学英文,就是英文版《论语》做教材。英文版的《论语》写得非常优美。你看,一个外国人可以用英文把《论语》背诵出来,你就可以想象,他们是多么的重视。后来我们问她,他们是什么时候学的,她说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估计就是汤恩比教授提出这一问题后,他们的政府重视,就开始学了。所以我们中国人把自己的祖宗赶出去,他就跑到了国外,在国外扎根,把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让中国文化重光于世界。二、中国古代教育的思考古代的学校及教学  西方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是成问题的。所以向中国的老祖宗学习。那么我们中国老祖宗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接着给大家汇报的是第二点:中国古代教育的思考。我用了一个思考问题,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大家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我只是谈一些思考。  我们先了解一下在《礼记 · 学记》里面的一段话:     《礼记 · 学记》云: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小学:童蒙养正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教学内容:道德教学效果:高度文明(人文、科技)  就是说在古代,在民间街道当中,有私塾;在一乡党或乡村有庠、有序等这些乡村的学校;在国家有学,"学"就是太学,就是现在所讲的大学。这是古代的教育机构。  除了教育机构之外,在中国古代,有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宋代大教育学家朱熹在《大学章句·序》用短短的几百个字,已把中国的教育制度总结得淋漓尽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音俯)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朱熹《大学章句·序》  短短的一段话,把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教育理论,已经讲得淋漓尽致,只不过我们很少能注意这一段话。朱熹说,在古代的教育,人,大概七八岁就开始入小学,入小学的人不仅仅是王亲国戚的子女,包括贫民百姓的子弟。进入小学主要教的是什么呢?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就教一些儿童的礼仪,如何扫地,洒扫、应对,有人到家里面应当如何应对,进退如何,这些基本的做人的最根本的儿童礼节,在小的时候就要完成(按:这些連目前的大学生都未必能做得好,在大学里最脏乱是厕所,其次就是大学生的宿舍内务,不堪入目)。还要教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教这些礼、教音乐、教射箭、教驾马车(相当现代所谓汽车)、再教书数、写字,再教这个数,算数等等。大概就是八岁到十五岁,这一个阶段叫小学阶段。这个小学阶段完成的就是童蒙养正,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养正教育即童蒙养正。后面我们再给大家进一步的解释童蒙养正的源头和其所用的方法教学的衰败及现状  但是卢梭不知道,人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因为人是社会里面的人,既然在社会里面,他就会受到社会的污染。我们的老祖宗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提出养正,只有通过对孩子行为举止一个正确的引导,他才不会偏失,不然这个小孩就会偏失,以后再给他进行道德的教育,就需化相当大的气力转化甚至而无效果。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比卢梭就高明很多倍。而且卢梭还有一点不懂的,就是对社会的道德认识。在中国的老祖宗里面,认为整个社会的公共道德其本身就是人性所指的,就是我们人性的体现,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东西。正因如此,所以我们老祖宗的教育,是能完整的培养一个自然人,也能完整的培养出一个好的公民。  在小学的童蒙养正教育培养好以后,就开始进入大学,大学所学,就是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把它概括为三纲八目。主要的集中体现,就是《大学》这一部书,我们都会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是三纲。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是八目。通过小学童蒙养正,把善性保留好,到大学的时候再把善性打开,用他的天性,用他的善性。由于善性养得好,这一个用,不是自私自利的,他是为国为民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他把他的创造力用来为整个人类去服务,为整个人类去奉献,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所以在中国古代,其整个教学内容就两个字,"道德"。他的教学的效果是成功的。所以在中国的古代,我们创造了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这个教育制度被打散并破坏掉了,才落后的。中国原来的这个教育制度,培养了无数的人才。正如朱熹所说,中国古代的教育,特别是三代时期,就是夏、商、周三代,是我们后世无法与其相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20:24:27 | 只看该作者
最严重的是西方对我们国家一直进行和平演变,我们不可能从他身上得到更多什么好的东西。因为我们走苏联这一块是搞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西方搞资本主义,所以两大政营的对垒。当时跟中国打了几次仗,美国都输了,一个是朝鲜战争,他打败了,接着越南战争,他又被打败了。他觉得这个中华民族很难战胜,所以要战胜这个民族,不能在这一代人,要在他的下一代进行,所以他们就研究了这个和平演变,瓦解中国的下一代,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一群年轻人。我们来看一下:                美国中央情报局机密文件        (机密手册中,对付中国之十条戒令--初撰于1951年,现已解密) ⒈尽量用物资来引诱败坏他们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教条。替他们制造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的刻苦耐劳的精神。(这个现在可以打90分。)    ⒉一定要尽一切可能作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美国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就是我们成功的一半。(这个现在也可以打90分。)  ⒊一定要把他们(中国)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音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这个音乐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使人颓靡或暴躁的。这个也可以打90分。)   ⒋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是要在少数民族里找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这一点他没怎么做成功的。)⒌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台词攻击他们自己。⒍在任何情形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是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与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一定相信我们说的话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就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⒎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地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控制,他们在人们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⒏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动乱。 ⒐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这个提了两次,刻苦耐劳的精神提了两次,一定要摧毁他。) ⒑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这一些和平演变,最成功的就是对青年人思想的侵蚀,这个我们是一点察觉都没有,他已经深入进去了,很可悲!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里他讲过一个故事,叫&quot;煮青蛙的故事&quot;,在80度的水,我们把青蛙丢下去,它马上会跳出来,它不会死掉的,但是我们把它放到冷水里面,然后再不断慢慢的加温,当温度加到80度的时候它死掉了。因为温度慢慢上升它没有感觉的,当温度到了80度,他已经没有能力了。所以西方人就用这种方法,在你不知不觉之中,一点一点渗透到你里头去。渗透得最严重的就是高校,最严重的就是清华北大这种学校。不断的渗进去,让你们的学者不断的在讲西方的东西,把你们的青年人全部都给毁灭掉。中国的青年都以进入清华北大这两所高校为荣,最后学完之后不爱自己的国家,跑到国外去。清华北大的学生百分之七八十全在国外的,为他人而服务,所以中国最优秀的青年全部跑到美国去为别人服务,成功!!!《孙子兵法》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上上策。   当中国人都以讲英语为荣,都以吃西餐为美的时候,这个民族就不叫中国人了。我们就成为美国人的奴隶,他不费一枪一炮,他就这么干的。这个是他的和平演变。邓小平已经讲到,我们丧失了警惕性。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他们就是通过大量的电影、电视、书籍,把这些垃圾不断的灌输到我们的青年学生、小朋友的头脑里面去,这个是很可悲的。他们自己的青年堕落了,就要把我们的也搞堕落下去,不然他们会失败的,这就是他的方法。所以我们现在看现在的学生,为什么那么难教,道理就在这里。<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height="400" cellspacing="0" width="100%"><tr><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130: " valign="top"><span id="post23"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000000">因此我很愿意到小学来教,来给大家演讲。我觉得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无可救药,看不到一点希望。我在大学里边教书,我觉得这个青年大学生无可救药,除了谈恋爱,他在大学不干什么好事的。就是谈恋爱、玩,颓废的一代!在我教书这么多年,十年前我没有看见哪个男孩子耳朵带耳环的,现在我逐步的发现了,而且越来越多,全部都是从港台电影电视模仿而来的。你是一个堂堂的大学生,却一点文化素养都没有,这个是很可悲的!!这种局面再持续下去,我都想辞职不教了。你没法教的,当我们上课的时候,发现下面座的都是那些时髦的青年,戴着耳环,甚至还戴鼻环的,你说怎么办?怎么教嘛?再观察他们平时所谈的都是什么东西,这些都是西方人干的。港台,特别是香港,就是一个文化的大垃圾场,全部都甩到中国大陆来,就是为了挣钱,最后还说我们大陆人素质低。他们要认这笔帐的!!  所以这些现象我们要好好去想,我们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教育这么难,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堕落下去,其实跟西方的和平演变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有一点,只要我们的传统不丢失,他再怎么演变,他没有用的。就是由于我们的传统丢失,很容易给他攻击。如果没有传统,没有做人的标准,我们刻苦耐劳的精神被摧毁掉了,就真正危险了。  所以要挽救我们的国家,必须要从人文道德的教育开始。因此在十六大的报告里面指出: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span></td><td width="16"></td></tr><tr><td>这个话说得很好,但是,根基在小朋友那里。所以直言不讳地讲,我在大学教书,基本上是混饭吃的,因为很难教。在大学上课,我说:&quot;上课!&quot;叫同学们起立,同学们还跟我讨价还价,&quot;上课干吗要起立呀?&quot;本来尊师重道,这是最基本的礼节,老师上课,大家起立给老师鞠躬,就这一点我跟学生讲了很久,调教了一个学期,那些学生才象点样。我觉得小朋友还很可爱,你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给他好的他就是好的,给他坏的,他就是坏的。大学生会跟你讨价还价的。连让他叫个老师好,他都跟你讨价还价,老师在上面上课,他在下面吃瓜子,我经常跟他们讲&quot;你们看耍猴的,是吗?&quot;,这种现象太可悲了。连一些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你说怎么教?   这样的大学生毕业出去,他能就业吗?为什么那么多单位不愿意要大学生?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中专生比大学生好分,为什么?中专生还没受那么严重的污染,没那么傲慢,还懂点礼貌。那个大学生真的很难啊!!我们来看一下,如果我们再不强调这种道德的教育,会出现无数个马家爵的。云南出现云南马家爵,后来个个地方相继的出现,然后进行了一个调查,在网络上,大学生们居然把马家爵当作他们的偶像,尊称马家爵为爵爷,说他有个性,帅!你说这个怎么办?   所以十六大报告讲得很好的,必须要重新地振奋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靠什么?就得靠道德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要从哪里抓起?从小孩抓起。就是从养正教育抓起。所以我们接着要讲养正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面我们谈了两点,第一个给大家讲到西方的教育思想和他的教育理论、他的实践,通过事实证明他是失败的。我们还用了两位思想家,梁漱溟的认识和汤恩比教授的认识,我们可以确切的感知到,只有中国老祖宗的教育才能拯救人世间,只有我们中国老祖宗的教育才是一种正确的至善至美的教育。  接着我们回顾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我们这里把它分为小学、大学。小学就是养正的教育,大学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在大学教书,我感觉大学生非常的难教,为什么难教?就是由于他的根没有扎好,所以,搞教育的,最根本是从幼儿园开始。再根本是从哪里开始?从胎教开始,是最根本的。  文王之所以成为文王,就是文王的母亲懂得胎教。文王的母亲太任、文王的奶奶太姜、文王的妻子太姒,三位都是女中的圣人,所以就称为三太。所以我们称呼&quot;太太&quot;是这么来的。这也就告诉我们,女性应当向谁学习呢?向三太学习。三太当中,德行最好的是文王的妻子,文王之所以成为文王,就是两位女性奠定了他,一位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懂得胎教的,文王的母亲怀文王的时候,庄严肃穆,所以产下的儿子是圣子,而且生下来一点痛苦都没有,很顺利就出生了。文王很聪明,孔子有一位学生叫颜回,能闻一以知十,夫子很赞叹他;文王是闻一以知百,天生的圣人,听一个他知道一百个,这是胎教教育得好。所以文王之所以为文王,是因为母亲懂得胎教。中国人的老祖宗聪明!西方人的胎教理论什么时候才有呀?文王那是什么年代?那是三千多年前!我们中国老祖宗就懂得胎教的道理。所以这一些方法是养正的教育。从胎教就开始,胎教、幼儿园,那个讲得太远了,我们现在开始从小学讲起更现实一些。胎教是讲先天,从娘胎一出来就是后天了,先天不好,可以通过后天补,先天太好,后天没教育好,同样不行的。所以圣人都要学,圣人不学,最后他也没法成圣人的,因此后天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后天的养正教育又是更为重要,养正教育就是给小孩子一个行为的养正,给他一个心灵的养正教育,大了以后就很难,非常难。  但我们讲养正教育,也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小朋友而言,也包括我们的大人,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建国以后出生的,我们都没有受过传统的这一种养正教育,这很可悲。学校没有讲,但是我们回顾我们的父母,无形当中都有这种养正的教育,后面我们要讲的《弟子规》,就属于童蒙养正最好的一部书,我看了《弟子规》里面的内容,其中百分之七十多我母亲在小的时候都教过我们,而且是用鞭子教的,不听就打,是这样教的,所以我终生感谢我的母亲。我们的父辈,都有这种养正教育的知识,所以都这样教。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由于没有文化的根基,就往往不懂。所以养正,我们得从自己做起,不做不行的。朱熹在《大学章句.序》里面也谈到,我们很多人错过了养正教育的时期,长大了怎么办呢?朱熹说必须补这个课,怎么补?别人用一分的力气,我们必须用十分;别人用十分,我们必须用百分;别人用百分的力气,我们必须用千分的力气。要用回天之力,才能把成人的养正培养好,我们做为老师,就该用这个力气!什么叫师?身正为范,艺高为师。我们要给所有的学生做表率,所以必须要用回天之力,我们要补这个课的给大家谈一下:养正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养正教育就是童蒙养正的教育,童蒙养正的教育是出自于《易经》。*《易经 · 蒙 》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就是在儿童之时,他的心灵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就给他以正确的教育。这个是圣人教育的事情,圣人才做这样的教育,一个圣人能培养出来,也得靠这种教育。没有这种养正的教育,一生要成为圣贤或把人做好是不可能的。所以,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个讲得很对,它出自于中国的《易经》,但是很少人注意到。一直到宋代的时候,才为一个人所重视和提倡,他就是张载,宋代理学的一个开山鼻祖。他就倡导童蒙养正,后来二程都倡导,一直到朱熹,非常的强调,所以宋明理学在这一点的功劳是相当之大的。《易经》是中国经中之经,科学之中的科学,哲学当中的哲学,非常了不起,是整个人类社会最高的智慧结晶。它把整个人类的智慧浓缩为八个符号,一切东西以它为演变,这个太了不起了。   蒙以养正,圣功也,出自于《易经》,就它最根本的理论,我引用大家很熟悉的一段话,就是《三字经》里面讲的&quot;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quot;,这就是童蒙养正的基础和理论所在。我们先看第一个,&quot;人之初,性本善&quot;,什么叫&quot;人之初,性本善&quot;呢?首先搞清楚这个&quot;性本善&quot;这个&quot;性&quot;, 这个&quot;性&quot;就是禀赋之性;&quot;性相近,习相远&quot;,后面这一个&quot;性相近&quot;的&quot;性&quot;是气质之性;&quot;习相远&quot;指的是后天的染习,就是我们讲的性情,也可以成为性情之性。&quot;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quot;,前面那个性跟后面这个性不是同一个概念。&quot;人之初,性本善&quot;,用了一个&quot;本&quot;,我们平时所说的善是跟恶对立的,有善就有恶,而这个&quot;本善&quot;不是善恶对立的善,而是本来就如此的。在善恶还没有出现之前,本来就这样的,是纯善。这种纯善是禀赋之性,是上天赋予的,我们把他称之为五常。儒家把它称之为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quot;仁、义、礼、智、信&quot;就是孟子说的善性,这个善性就是禀赋之性,它是禀天而生的。  为什么说它是禀天而生的呢?宋代的理学家用阴阳五行来解释。五行的理论,中国人都普遍的接受,就是整个万事万物是由最基本的五种元素构成,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它都具有它的特性,由于我们人也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我们就一定会有金、木、水、火、土的禀性。那么&quot;木&quot;的禀性是什么呢?是生长。&quot;木&quot;的四时是在春天,春天万物生长,所以&quot;木&quot;的禀性就是仁爱,它能让事物生长。人有木这种物质构成,所以人会有仁爱之心,是人的本性。因为我们就象木一样,事物象&quot;木&quot;这种物体,它就有一种生长,我们人也是由五行构成的,其中有&quot;树&quot;,我们就会有树的一种精神,就是仁爱,能够喜欢万事万物生长,我们在钢筋水泥的屋子里面呆,会觉得不舒适,你觉得到哪里很舒适啊?到树林里面,太好了,为什么?你的本性嘛。我们人本来就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所以你一到了树木那里,就感到很亲切,就这个道理。你看到那个假的塑料的树,你就感到不亲切,真的树才亲切,才舒服,因为我们人本身就由它的一个元素构成的。  &quot;金&quot;,四季春夏秋冬,&quot;金&quot;是在秋天,秋天是肃杀之气,所以中国人经常讲&quot;秋后算帐&quot;、&quot;秋后论斩&quot;,秋天才用刑罚,因为秋天是肃杀之气。春天万物生长,秋天有肃杀,就是说你做得不对要惩罚你,要主持道义,所以&quot;金&quot;代表的就是道义。  &quot;火&quot;, &quot;火&quot;的四时是在夏天, &quot;火&quot;把黑暗照亮,让我们把事情分得清清楚楚的,这个也是一种禀性,人有火这种物质构成,他必定会有火这一种性质,这一种属性,所以人就会有礼,有了礼就可以把人与人分清,事和事分清,就像老师上课,有学生,有老师,学生站起来给老师鞠躬,老师说&quot;同学们好,请坐&quot;,就把老师跟学生分清楚。有了礼,就把领导跟被领导分清楚;有了礼,就把父亲跟小孩分清楚;有了礼,就把夫妇分清楚。人与人的关系就能协调好,不乱,这个就是礼,这个就是火的属性。  人也是由水构成的,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由水构成的,但是随着年龄大小水的多少不一样。水最重要的一种属性就是智慧,所以老子说&quot;上善若水&quot;,水很有智慧的,水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形状,容器是什么形状它就可以变成什么形状,千变万化,它虽然很温柔,但是它的力量无穷,火,我们可以用水来灭,但是如果有水灾,你用什么办法?水灾的时候用抽水机把它抽走,抽到另一个地方可能同样水灾,所以大禹有智慧,那个智慧是天下少有的,到了顶峰啊。大禹治水时,那个水患不是一条江,整个中国都发生了水患,大禹治水是把水导入大海,所以中国目前的山川河流就是大禹奠定下来的。顺其自然而做到了。所以大禹的智慧,能了解水,能战胜水,他的智慧绝对是相当之高的,大禹能战胜水,是顺了水的本性,水的本性讲智慧,所以他很有智慧,能把水患治好。孔子也很喜欢水,做为古代的君子,常常是比德于水,拿水来比自己的道德。水是有智慧的,而人是由水构成,所以我们肯定要有智慧。水的另一种禀性是讲信用,因为水很清澈,它不欺骗人,清澈见底,所以水在人身上,人就会讲信用。  最后一个是土。金、木、水、火都是由土来承载的,所以土也代表智慧,也代表诚信,因为土,万事万物都由它而生,没有做不到的,土就像无穷的宝藏,取之不竭。前几天我去猫耳山,那里全都是竹子,那些竹子种下去三年就可以长出来砍了,所以那里的农民很富裕,他们不耕田,每个农民一年都有两三万的收入,光种竹子就得了,所以我说那个地方的老百姓有福报,土地给他们带来的。你砍掉了它又能长出来,怎么能长出来的?土地让它出来的。这是智慧,也是诚信呀。种下去它就长,如果我们把种子种到土地里面,它不长出东西来,那土地不讲诚信啊,就完蛋了。所以土它讲诚信,人是由土而构成,所以人也会有智慧,有诚信。因此人的道德---仁、义、礼、智、信,它是人性,是由于我们人也是禀天地阴阳而成的人形,所以一定会有仁、义、礼、智、信。人有阴阳二气,阳的本性就是健,《易经》讲&quot;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quot;。 阳的特性是健,健就是仁和义,阴的禀气是顺,顺就是智和礼,有智慧的人懂得顺呼自然,象大禹治水,他懂得顺呼水的本性,水的禀性是在下,在下位流,所以他顺呼水的禀性就在下,就把水给治好了。他知道中国的地形是西边高,东边低,所以把水导入大海,他奠定了整个中国的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3-3 22:20:41 | 只看该作者
真长,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3-27 10:39:26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smil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强烈要求班主置顶,好好宣扬中国文化.辛苦楼主.表示谢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17:21 , Processed in 0.08240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