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6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快速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4 01:4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信诚作者:潘厚霖 郑滢轩    我们已经了解到,快速阅读是时代创新的迫切需要,而且人人都有快读速记的巨大潜能。可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阅读的快读呢?        说起前进的障碍,通常有两类:一是思想障碍,二是习惯障碍。现在,你要开始学习对付一群顽固的“敌人”——不利于你快读的旧思想和坏习惯。这群“敌人”是如此险恶,它们怂恿你的懒散,消磨你的锐气,浪费你的时间,降低你的效率、阻碍你眼脑巨大潜能的发挥。它们又是如此隐蔽,如果不对你阅读思想和习惯的“隐患”作一番全面侦察,你或许还不能把它们一一揪出。    1、发声朗读    当我们进行阅读启蒙教育的时候,为了培养语感,强化对文字作品的感受和体验,历来要求“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也就是阅读过程经历“眼看——口诵——耳听——心想”的曲折,中间有两个“语音转录”的环节。完成文字信息“语音转录”的传统读法就是采用发声的朗读、诵读和背诵。对于精读法来说,朗读是基本的有效的很好的阅读方式;对于实行“眼脑直映”的快读法来说,朗读却成了阻碍文字信息传导速度的不良的阅读方式。按照三大读法训练的程序,通常是在学会精读(朗读)的基础上学快读(视读),而朗读这种“有声阅读”的好习惯,对“无声阅读”训练又变成了“坏习惯”,变成了“死敌”,简直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所以,在学习快速阅读、扭转“音读”习惯的初期,“发声朗读”是必须打倒的“头号敌人”。麻烦的是,从“阅读方法链”来看,“朗读”是“视读”的“大哥”,应该情同手足。一个高明的读者应熟练“视读”和“朗读”两种技能,该“有声阅读”的时候能轻松地放弃“视读”,该“无声阅读”的时候又能完全地暂时放弃发声“朗读”。    2、潜音默读    我们很多人以为“读书”就是在头脑里“读”出一个个字的音。不发出声音读,就在心里“默读”。长期以来,读者群体有一种错觉:朗读属于“有声阅读”,默读属于“无声阅读”。其实,前半句对头,后半句大错。据检测,默读时嘴唇、舌头和喉头等其他发音器官从外表看似乎是静止的,从实里看却处于一种潜动状态,有一种“内听”现象,仍然属于“音读”的范畴。“潜音默读”的速度比“发声朗读”的速度快一些,但又快不了多少。默读在250—300字/分钟到分钟500——1600字/分钟之间,即使加快,用说“绕口令”那样的速度默读,一分钟也很难超过1000字。默读时要经历的环节:    眼(搜索文字的图形信息)    ↓    脑(根据文字的图形信息判断文字的读音)    ↓    发音器官(把文字的发音默读出来)    ↓    听觉器官    ↓    脑(以文字的声音信息为依据,对文字进行判断、分析、综合等)    而快速阅读者往往只经历眼一脑两个环节:    眼(搜索文字的图形信息)    ↓    脑(以文字图形为依据,对文字进行判断、分析、综合等)    当然是近路快啦!而且你的发音器官、听觉系统的灵敏程度、传输速度,比眼、脑差多了。默读不仅绕了弯,还是个大大的弯!值得特别提醒的是,自觉从“默读”转换成“视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研究中我们发现,人群中有一部分天生就能无声阅读的人,他们大部分属于比较聪明的那一类,多数比默读者读得快,个别的总体速度也不快,那是受其它几方面因素的干扰。    3、指字阅读    有人在快读训练时,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笔杆、尺子逐字或逐行指着文篇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地阅读。这种方法对初学者或许有用,可能见效,但是对正常的独立阅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种方法在由线式阅读向面式阅读过渡时会成为遮挡视线的障碍,不但降低了阅读速度,而且会分散注意力。任何一个独立阅读者,其眼睛一定能够不借助手指或尺子来阅读。手指导读惯了,还会产生对手指的依赖,削弱视觉机能的主动积极性。    4、移头阅读    有的人在阅读文章时,随着眼睛注视位置的不同,或随着手指导引方向的变化,头部也跟随着移动。当从左到右阅读一行文字时,其头也会从左到右移动;当从上行末尾转左向下一行开头时,头部也转回向下。这种头部移动随眼动移位的读法,容易产生疲劳,降低速度。事实上,人的眼部肌肉完全能让视线从一个字移向另一个字,从一行左移向一行右,而不用颈部肌肉的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往往对自己在阅读时头部移动的坏习惯意识不到,这需要教师及时提醒。    5、视野狭小    所谓视野就是看书时目光一次所控制的接收面。视野大,眼睛接收的信息量就大,多数普通阅读者,因为受音读的影响,一次只能看到两三个字,而善于阅读的人目光撒下去所接触到的往往是几行、甚至一整页文字。视野狭小不仅目光一次性吸收的信息量小,还不利于理解。    小/明/喜/欢/在/村/头/那/棵/老/柳/树/下/乘/凉。    小明/喜欢/在村头/那棵/老柳树下/乘凉。    小明喜欢/在村头那棵老柳树下/乘凉。    小明喜欢在村头那棵老柳树下乘凉。    大家很容易理解到,我们的视野越宽越容易快速把握词句所要表达的内容。    6、回视过多    回视,作为阅读时眼动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其中的选择性回视,并非完全错误,遇到生字难词和费解、误解处以及内容重点,返回再读,是必要的和难免的。但是,在快读中回视过多,特别是后退式回视和前进式回视,却是一种普遍的缺点。据我们观察,很多读者常常对已读过的某些词句无意识地、机械地重复阅读。有的读者在读一段一百字的文章时,重复现象会出现十几次。不言而喻,目光如此频繁地来回移动势必会影响阅读速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出现了新思想或需要加深理解而对已读过的文章进行重复的阅读,我们叫做“再获取”,这是一种有意识、有根据的重读,不同于上述无意识、机械式的重复。    快读高手往往是在一次读完后,再进行“再获取”式的阅读。    7、心猿意马    快速阅读要求高度专注,最忌注意力不集中。那种心猿意马,阅读周边环境稍有动静就走神,就旁骛,是绝对妨碍速度、破坏理解、干扰记忆的。    想想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情形——拿起书马上又想到别的事情,思想不集中,读书兴趣自然下降,虽然看起来读了一大片,实际上书中的思想并没有理解多少。    8、歪姿阅读    快速阅读要求全身心的投人,为了使大脑、小脑、脑干协调合作,还得注重阅读的正确姿势。    青少年读书应该做到“两个一”:挺直腰杆,前胸距离桌边“一拳”;两肩平展,两肘对称,头微前倾,两眼距离书本“一尺”。快速阅读为扩大视知野,使焦点稍远,可比正常视距适当拉长。    假如你歪着姿势阅读,躺在床上,佝偻着身子趴在桌子上,斜靠在沙发上还跷起了二郎腿——你觉得这样更舒服?告诉你,不仅降低阅读效率,还易患上身心疾病。据报道,我国中小学生患颈椎病和视力不佳的人数正逐年增加,这都是忽视阅读姿态造成的恶果。    影响我们快速阅读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视距过近,盲无目标,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6-24 09:49: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应该讲一讲如何快速阅读,或者如何训练出快速阅读的本事。

我的一些体会如下,可能会对阅读活动研究者有启发:
1、我读汉语文章时,容易默读,大概因为汉字对我来来易认易读易发音;读英语时能够只看不读,大概因为英语单词不好读(太长),读出来也不会增加理解度(我不是在有声环境中学习的英语);读数学书时,绝对只能看,不能读,大概因为数学概念更不依靠“字音”来表意,而是其自成系统的一种语言(我一直认为数学是思维的语言);

2、我认为快读很大程度是--字形字义熟练、知识积累丰富、积极思维、及一些快读技巧结合的成果。每个能够快读的人都具有以上特点。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文字材料快读,如对于他不了解的东西(对于读者而言有较大的信息量)需要慢慢地读(花较长时间),对于他很熟悉的内容(对于读者而言信息量很小)却可以一目十行(很快读完)。最简单的快读技巧就是跳读、略读等。运用阅读技巧的目标就是--把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信息量较大的地方,而对于信息量较少的地方则只需花较少的精力与时间,这样就从整体上提高了阅读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8-1 23:56:15 | 只看该作者
字形字义熟练、知识积累丰富、积极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8-1 23:56:28 | 只看该作者
字形字义熟练、知识积累丰富、积极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8-1 23:56:35 | 只看该作者
字形字义熟练、知识积累丰富、积极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8-2 11:24:30 | 只看该作者
  抢个位置先。待会再加内容。  主要应该是注意力和眼力的问题。  条件具备时,快读是一种本能。此帖由 hq1966 在 2005-08-02 11:34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1-21 10:18:03 | 只看该作者
快速阅读有10几种方法,大家可以找找这方面的资料来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1-24 14:14:17 | 只看该作者
我倒认为快速与理解倒有一段距离.对孩子的阅读要求,不要过分要求速度,着重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14:45 , Processed in 0.07997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