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10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拒绝英语 袁鸿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1 11:1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先要感谢刘阳兄的好意,给小女Angella开设一个用英语交流的专栏,鼓励她与其他网友的英语练习和交流。

不过问题也就此引出:一些网友颇有反感。

其实,连续在中国思想教育论坛逗留几个月的网友,都会感觉这个论坛上颇有拒绝学习英语的倾向。可惜这种倾向实在愚蠢。

拒绝学习英语或其他外语,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上的闭关锁国。自晚清起,无论是民间的有识之士,还是官方的同文馆,开始注重外语的学习,实际上也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滥觞。传统中国要与世界文明融汇,睁眼看世界是必要的前提。

时至今日,英语已是这个世界各种主要信息的主要载体,我们既拒绝不了,也不能回避。想不看英语?那就把你的眼睛闭上。想不听英语?那就把你的耳朵捂上。在现今的世界,拒绝英语,无疑是拒绝交流,无疑是倾向自闭,无疑是固守愚昧。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非英语母语的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考虑将英语设为其官方语言,其大力推行英语的国策,值得我们国人认真研究。童大焕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是否会被印度超越》,这确实应是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在思索这问题时,我想,印度已将英语定为其官方语言这一条,显然是不可忽略的。在信息时代,谁最能尽快地和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究竟意味着什么,已是不言自明的。

我想,这个论坛上的拒绝英语倾向,可能与很多网友本身是在学校教中文的老师有关。但强调母语中文的学习,不应该拒绝英语或其他外语。我有个想法,现代汉语的教学,实际上应在着重古汉语的基础上,还要研究与英语的对比,这样才能在文化上既做到传承,也能与世界其他文化融会,并真正能使汉语与时俱进,使汉语成为世界上的强势语言之一。
http://www.chinathink.org/forum/dispbbs...ID=86808&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2-21 11:35:47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在看袁博士的帖子,很是佩服,也很羡慕您的那个小精灵女儿。

对学习英语这件事,我的心里很是矛盾。英语的重要性是没什么可说的,但目前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没有您那样的英语水平,自然无法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英语环境,所以,要让孩子学好英语,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学好,然而对孩子来说,除了英语,仍有其它很多东西同样重要,同样需要去花时间精力学习的。另外,我觉得,学习英语,应该有更好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一些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的人来说,与其痛苦地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不如在学好其它东西的基础之上,多思考一些学习语言的方法,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2-21 23:33:30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 用错网名,已删)此帖由 imsistercat 在 2005-12-21 23:36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1 23:34:31 | 只看该作者
imsistercat+2005-12-21 23:33-->引用:imsistercat @ 2005-12-21 23:33 在英语上,我不大相信真有不花力气而又省时间的学习方法。适合个人情况而又不走弯路,恐怕也就算得上好的方法了。国外有一个权威的外语培训研究机构,曾公布其实践和研究的结论,认为四千小时的时间是学好一门外语所必需的。另外,就学外语来说,我觉得,现在国内的学习条件和手段,与我们小时候的情况简直判若天地。大概唯一忽略的就是没有自幼去抓,认真地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15:13:02 | 只看该作者
古桥先生等网友可能不太同意我的感觉和想法,我愿意进一步探讨。

1 关于英语热
英语学习似乎比以往是热起来了,但是否热过了头?我觉得还差得很远。即便过了四、六级如刘阳先生,是否就能拿英语当工具,如意地阅读、听说和写作?英语的词汇量不过万,要想随意阅读一般的英文书报,没门。英语没有约四千小时(这一指标是国外一权威机构提出的)的认真训练,要想真正过听说关,同样没门。拿这一标准来衡量国内的英语学习热,我们是过了,还是未及?答案显然是后者。

2 关于中文与英文
一般经过基础教育的学生,其现今达到的中文水平,好的确实不多。主要问题是写作不过关,或者阅读太少。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何在?是课时太少?是国人不够重视?或者是教育方式有问题?或许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决不会是课时太少。很多问题要从教学上去找。接触古文太少肯定是个重要原因。用重英文、轻中文来解释,也说不通。首先英文未见超过了中文,其次,英文真的好了,如果教学方法得法,也会反过来促进母语的中文。所以我在前文曾谈到:“我有个想法,现代汉语的教学,实际上应在着重古汉语的基础上,还要研究与英语的对比,这样才能在文化上既做到传承,也能与世界其他文化融汇,并真正能使汉语与时俱进,使汉语成为世界上的强势语言之一。”


附:

古桥:

这里没有谁拒绝英语,而只是因为现在有许多人只强调英语的重要,放弃母语的学习,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英语十分重要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汉语吧。现在的中学与大学都重视外语,却不重视母语,这个问题确实有点过头了。
http://www.chinathink.org/forum/dispbbs...08&star=1#868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1:40:26 | 只看该作者
古桥:

据《文汇报》(2005.12.13)报道,最近,在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中心举行的一次高级口译(汉译英)考试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因为中文功底太差,而出尽洋相。
据记者披露,有的考生在翻译“血肉长城”时,不仅不知“长城”的专用名词,竟然还出现了“猪肉”的单词;有的考生翻译不出“八年抗战”,居然误译作“反战运动”;有的考生对“富贵不能淫”这一句古语不理解,不知如何翻译,只是照字面译成了“要富有,不要性感”;有的考生将“人之初,性本善”译作了“人之初,性都是很美好的”。等等,怪不得前不久,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汉语知识大赛上,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硬生生地输给了外国留学生们。中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竟然不及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应该有点说服力。


内蒙古大草原:

我觉得不能把极个别的现象拿出来说事。“有的考生对“富贵不能淫”这一句古语不理解,不知如何翻译,只是照字面译成了“要富有,不要性感”;有的考生将“人之初,性本善”译作了“人之初,性都是很美好的”。”这些都是个别的,要是这还代表着一个群体的话,那中国就玩完了。而个别的事情,放到哪里都是可以理解的,至少不必要兴师动众地讨伐。
而我国学生现在的英语学习的确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就像现在的汉语学习一样。我一直就认为,现在学校的语文和英语的教学,从根本上讲,都是错误的。(我想,天下的语文课和英语课,即使有什么不同,其区别也大不到哪里去。)拿我本人而言,我初一开始,中学六年就没有认真听过语文课,初二之后的英语课,我也几乎就没有认真听过。
对语文,我觉得,作为一个在中文环境下成长的中国人,潜移默化中就应该灵活自如地运用汉语,这是一种熏陶,不需要手把手教的,尤其是小学后期之后。中学的语文课应该干什么?不是教拼音,错别字,还有那些僵化的所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是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文化品位的提升。怎么提升?找经典的好文来让学生读。就是“读”,慢慢读,品味。文化这种东西是急不来的,要有一种提升必然需要一定的悟性,而悟性,是需要环境的渲染的。中学语文老师就是要在学生自己“读”和“悟”的过程中,起到点拨的作用。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很有氛围的事情,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学生老师都是很匆匆的,缺少耐性。
英语,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工具,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学到“工具”的一面,文学性,只是其中的佐料,实在不行,不加也罢。而我们中学阶段,甚至包括以后的大学本科阶段,这种工具性的功能掌握程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英语,最重要的是开口,我觉得有很多单词也好,语法也好,讲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根本不需要隔三岔五翻来覆去地死背。而我们学英语,除了老师教,就是整天埋头做练习,做卷子。这样除了把人的脑子越搞越僵以外,别无它用。
就语文和英语做一个类比,我觉得现今的教育都忽视了“读”。而两者的“读”又是不一样的。语文的读,是一种用“心”的读,是一种理解式的,品味式的“读”;英语的读,是一种张开嘴式的“读”,也可以说是“讲”,讲到讲不下去了,就停下来学学,学什么?学那让你讲不下去的知识点,然后继续讲。
重视了“读”,语文和英语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


拿语文来说,一个学生如果有足够的文化素养,还会不认识拼音,改不出错别字?整天做这种拼音和字词的练习有什么意义?
就英语来说,一个学生如果能自如地用英语听和讲,还怕掌握不了基本的语法和单词?整天做这种练习又有何意义?


古桥:

这也已经不那么“个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21:40:53 | 只看该作者
类似《文汇报》(2005.12.13)那样的报道,已屡屡见诸媒体,我同意古桥先生的判断: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这说明基础中文教育的某种失败。这确实要认真分析一下情况、寻找一下原因。是不是应当把它归结为“热英文而冷中文”的缘故呢?我看也不见得。因为,全面地判断的话,实际的状况是中英文都没学好。

如同意我以上的判断,当然也就不会同意需要降温“英语热”来弥补的论调。我主张改进现在的中文教学,同时也应当加强英语的教学。从海外华人的中英双语教学来说,香港和新加坡的教育就值得我们关注,应有一定的可比性。至少这两地的英文教育都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受重视,但也未见影响他们的中文学习。从中文来看,文言的学习量太不够,肯定是国内语文教育的问题。而英语学得太晚,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英文程度太低,也显然是国内的不足。教法和师资质量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忽视。重理轻文的指导思想更是祸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3 09:46:5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古桥 在2005-12-23 8:21:20的发言:

先生的话有道理,我同意你的观点,语文不学好不能全怪英语,学生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作业应该是最根本的原因。他们没有时间去关注母语读物,没有时间去阅读名著,语文自然下滑。我只是说,母语与英语比较,学生更重视英语,因为出国留学等非常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是舍语文而取英语了。这股风,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跟上来了,其实有些人是很盲目的,也许他们多学点语文更有用。不知袁先生看法如何?



因想出国而更重视英语的学生有多少、以及盲目跟风的学生又有多少,我不在学校,不敢遽作结论。但我相信在第一线的古桥老师,此两类学生应不是少数。但对此现象当作分析。我就想到几点。

1 现在的学生学英语因为太晚,也因为实际生活的语境,都需要用母语中文作桥梁来学习英语。一方面中文的程度会制约英语学习的进程和境界,另一方面,反过来,也可以说英语的提高也有利于对中文的提进。毕竟是语言,尽管这两种东西方语言差异甚大,彼此都还有各种联系和同一性。因此,除了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尚需适当安排外,两种语言的并举和互相促进,至少在理念上是正确的。

2 鉴于上述前提,我一开始就提出,现在的语文教学应当改进。两条路,一是增加文言的学习量;二是将中英文对比着教。对于一,文言本是现代语言的根,无须赘言。关于二,想多说几句。我说的语言对比,不仅仅从字面上,甚至不仅从语言结构上,而且还应当深入到文化、思维方式这样的层面上。总之,认真研究双语教育,打通中英文的教与学,应当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须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顺便捎一句,在本论坛上曾看到,有的中文老师大叫,他是教中文的,有何必要学英文考英文?这在我看来,实在就是拒绝英文,有点愚昧了。我还要捎一句,古桥老师也许不同意本人的意见,但我们之间的交换看法,应是彼此都开心的,至少我这么感觉。谢古桥老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5 23:46:3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此问题的另一则讨论,请阅:http://cache.baidu.com/c?word=huge57&ur...a=64&user=baid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1-16 17:51:53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以为还是现代的教育有问题。其实,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根本不需教,因为我们就置身在这种母语环境中。在这一点上,我同意袁先生的提法,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古文基础,这是我们的根之所在,这百年的动荡造成了太多的隔断,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这是至关重要的,可是,我们的教育啊。。。。。。。。。。。英语对于一般人来说我觉得可以交流就很好了。但是,我们的现代教育培养出了多少会畅快地交流的人?结果,国文一塌糊涂,英语又是哑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21:23 , Processed in 0.10087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