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孩子在家在校性格差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29 19:1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的孩子在家调皮任性、为所欲为不服管教,在校却文静守纪、表现较好;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外向,在校却沉静内向;有的孩子在家热情开放,在校却孤独自卑……目前,在我国的独生子女中,存在诸如此类的在家在校两种截然不同表现的孩子较为普遍,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家庭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备受关爱。到学校后,孩子由家庭的核心变成了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失去了特别的关心和照顾,一部分孩子心理调试与平衡能力较差,便出现了这种在家在校截然不同的性格差异。对此,家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家庭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家长若过分溺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众星捧月的家庭关系,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导致孩子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家长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孩子要爱严相济,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支配地位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的地位。这种平等健康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较快地适应由个体家庭环境向集体环境的过渡。

  其次,家庭与学校应建立一个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不够,以致老师和家长彼此都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中的各种习性和表现。在与老师加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采取积极态度,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和人际关系等等,如发现孩子在校、在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就应立即与老师配合,努力探寻孩子的两种不同表现产生的原因,积极地帮助孩子调试心理,使孩子的两种不同表现接近并最终接轨融合。

  其三,培养孩子的心理调试与平衡能力,帮助孩子度过接轨期。对于表现出自卑、孤僻、抑郁、任性、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孩子,父母应积极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使孩子有条件与同步龄人交往、游戏,以此来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区别对待,该拒绝的应以适当方式加以拒绝,并说明理由,以免孩子产生优越感,养成任性、倔强的习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听语漫步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10-30 15:52:52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有道理,这不是个小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10-30 16:57:1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小小的孩子
小小的两面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11-4 20:34:19 | 只看该作者
严重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7:05 , Processed in 0.07504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