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977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孩子总是被人欺负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9 23:2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儿子今年5岁多了,但是与人交往胆子特别小.被别的孩子欺负了不知道反抗.只知道一味的逃避.但是他的心地又十分善良.我应当如何教育他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30 09:17:0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不是善良不善良的问题,而是如何克服恐惧心理的问题,勇敢绝对不是不善良。
1、平时有目的的讲点勇敢话题的故事,培养孩子的勇气,同时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勇敢的小老虎学习”等等。
2、在适当情况下鼓励孩子反抗,进行矫枉过正锻炼。比如,在家里可以故意让爸爸假装坏孩子,强走孩子正在玩的心爱的玩具,您这时是否可以告诉他“哭闹有什么用!要勇敢,要反抗,去抢回来!”如果孩子有些害怕,您可以给予帮助和鼓励,和他一起去,但一定要他参与,并有所行动,而您要逐步减少帮助的程度。如果不是练习,而是真的实战,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
3、小孩打架很正常,大人对打架的孩子不能一味的批评,而对您家的孩子更应该对他的任何微小的反抗举动进行鼓励和支持。这也是矫枉过正。

  另外,要告诉他在各种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保护自己。在幼儿园,要喊老师,要大声喊,可以在家里练练;有爸爸妈妈在附近的时候,要要大声喊爸爸、妈妈等等。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30 11:52:06 | 只看该作者
说得不错,受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31 12:47:3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谢谢朋友的指点,很有帮助.我会努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31 19:48:3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用心才会赢发表于2004-1-30 09:17 AM:
  个人认为不是善良不善良的问题,而是如何克服恐惧心理的问题,勇敢绝对不是不善良。
1、平时有目的的讲点勇敢话题的故事,培养孩子的勇气,同时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勇敢的小老虎学习”等等。
2、在 ...

我女儿也有这些缺点,可是这种方法在她身上的效果不大,可以请问一下,还有什么别的好方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31 20:37:23 | 只看该作者
社会在变,人在变,环境在变,要求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变,以前的好人满天飞的说教确实不适应当今的社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31 21:45:57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爱打闹需正确引导

http://www.healthoo.com  2003年5月28日 11:2
[关键词] 孩子 行为

健康网讯:     小孩子天性好动,互相嬉笑玩闹是常事,但也有部分孩子性格暴躁,玩着玩着
就演变成了打架。虽然不一定出什么大乱子,但如果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抓
得青一块紫一块,心里当然也不是滋味。于是,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不受欺负,都希
望自己的孩子“身强力壮”,甚至向孩子传授打架的“技巧”。

  最近,幼教专家提醒,这种片面鼓励孩子“打”赢别人、“以暴制暴”的做法
不但不文明,而且还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成人后适应社会非常
不利。而那些喜欢“打架”的儿童,本身就说明他们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
需要家长正确引导。

  孩子遭遇同龄“暴力”

  近日,一位妈妈告诉记者:“下午放学接孩子回家,发现他的小手臂上被人抓
伤了,还留有一道道血痕。追问原因,原来是在游戏过程中和同伴争执,而被班上
号称小“霸王”的某某某抓伤了。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于是,
我便教导他,如果下次他再打你,你一定要加倍还击他,否则就是没出息。”

  没有想到的是,带着这套“制胜绝招”的孩子第二天入园,在游戏过程中主动
挑起事端。两个孩子再次争执、而且越闹越凶,两个人都挂了“彩”,受到老师的
批评教育。

  沟通才能解决“难”题

  上海红星幼儿园园长刘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如今,电视、电影、广
告和动画片等的内容中,包含不少暴力成分,有些孩子的“暴力”倾向往往来源于
此。由于这个时期的儿童没有能力分别是非,一味地模仿这些动作,很容易产生“
暴力倾向”。

  在确认孩子被欺负后,家长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和老师沟通。因为老师可以
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小孩进行教育,同时对班上的每个孩
子也是一种教育,更有利于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对“受伤”的孩子也是
一种安慰。

  老师还可以在今后小朋友的生活学习中,特别“关照”那些喜欢攻击人的孩子
;如果对方“屡教不改”的话,老师也可以和他父母联系,采用“家庭教育”和“
幼儿园教育”双管齐下的方式来杜绝这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适当防卫应对“魔头”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习惯被所有的人宠着,结果导致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欠缺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根据专家的经验,幼儿园里经常被人欺负和经常欺负人的小朋友都是欠缺与人友好交往能力的孩子。
  “以牙还牙”的报复方法当然不可取。因此,刘园长建议,家长还可以适当地
教孩子一些“防卫”的方法,比如:采用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
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等。
  
  [相关链接]从小培养交往能力

  一方面,父母要做到不能对孩子关切过度、事事代为安排,而应该从小就让宝
宝合群,充分发挥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能过于严肃,而应该和蔼友善
地和孩子交流。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变得容易接受别人和被别人接受了
,他在幼儿园里“受伤”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 Last edited by lotusleaf on 2004-1-31 at 09:53 P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31 21:52:09 | 只看该作者
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  

晓歌
      
  幼儿园里运来一车沙子。下午,被家长接出教室的孩子们一见这大堆的沙子,顿时兴奋起来。挖山洞、堆沙丘、建城堡、做模型,大一点的孩子则三步两步爬上沙堆顶上,从上往下滑,用沙子当人造滑梯……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抓了一把沙子,随手放进了旁边一个比自己大点的女孩的脖子里,女孩被吓哭了,女孩的爷爷一下子急了:“是谁弄的?”女孩哭着指了指身边的另一个男孩。女孩的爷爷顿时转向男孩和他的妈妈大喊:“看弄我们一身的沙子,怎么这么讨厌!”男孩的妈妈小声说:“不是我们撒的。”随即把孩子带走了。女孩的爷爷一边帮孙女掸粘在内衣上的沙子,一边继续嚷嚷:“是谁给我们弄的?是谁给我们弄的?”其实,扔沙子男孩的妈妈一直站在那里,她明明看见了自己儿子的行为,却没有制止,也不要求儿子向小朋友道歉;而是环顾左右,佯装这事和自己的孩子无关。在她无言的怂恿下,她的儿子又将一把沙子朝另一个女孩的脸上扔,幸亏那个女孩的妈妈及时抱走,沙子才没进到女孩眼里。而男孩的妈妈依然什么也不说。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父母:只要自己的宝宝不吃亏、不受欺负,即便他对小朋友做出挑衅性行为,也不予干涉,甚至有的家长还教孩子怎么打小朋友。对宝宝无原则的袒护,导致孩子“失教”,最终会培养出一个自私、蛮横的小霸王,于宝宝的身心成长都没有好处。年幼的孩子往往对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没有明确的概念,做出某些“过激”行为、“侵犯”行为是很自然的。这就需要成人的解释和引导,“爱”孩子,不等于一味地放任、迁就,而是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懂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尊重他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具体到文中的那个孩子,他妈妈有责任要他对女孩说:“对不起”、用自己的小手帮助女孩拍掉身上的沙子、劝女孩别哭了;而且,应该告诉孩子,不能拿沙子往人身上扔,那样小朋友会不舒服,如果弄到眼睛里很危险。还可以问宝宝:“如果小姐姐把沙子放到你脖子里,你愿意吗?”孩子会说:“不愿意。

”用直观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自己也不要对别人做。

  所谓规则意识,就是教宝宝明白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比如,怎么和小朋友相处、怎么在游戏中遵守一定之规、过十字路口不能闯红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地下通道、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到公园游玩时不攀摘花木、不践踏草坪、注意保护环境……

  教宝宝懂得规则,不一定事事家长都参与到孩子的争执、纠纷和矛盾中来,由孩子自己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便孩子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一次女儿在幼儿园荡秋千,荡了一会儿她想换个方向坐继续荡,正当她转身的时候,一个大点的女孩迅速地坐上了秋千,女儿吓得跑到我身边,说:“妈妈让她下来!”“等姐姐玩一会儿你再玩。”“不行,就让她下来。”“你自己跟姐姐商量,看她能不能答应你。”“妈妈跟她说。”“妈妈不能说,你得自己想办法。”“不!”女儿大哭起来。“你是等一会儿再玩,还是自己去跟姐姐说?”“都不去。你就让她下来!”“那咱们回家。”女儿从幼儿园哭到家。看着眼泪哗哗的女儿,我也很心疼,但还是告诉她:“幼儿园的玩具是给小孩玩的,你想玩别人正玩着的东西,要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如果你说服不了小朋友,只好不玩这种,换其他的玩。爸爸妈妈不能代劳,因为爸爸妈妈比小朋友大很多,这样要求人家不公平。”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此后,她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也碰了不少钉子,现在多数情况下能和小伙伴和平相处了。父母要做的是,及时给予鼓励,哪怕是孩子一点点的进步。

  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家长都会遇到自己的孩子和小伙伴发生争执。有的父母十分干脆地为孩子们“明辨”是非,把架劝开了事;或指明你该怎样,他该怎样,却没有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孩子们的世界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并能在不断的冲突中形成一些他们自己的交往“规则”。懂规则、守规则者受小朋友欢迎,而“不知”者则能在争吵和被拒绝中学会规则,有助于提高其交往能力。在大人的引导和协助下,让孩子们自行解决,以体现友好,学会合作,不伤害自尊心为原则。

    如何在幼小的心灵培植“规则”概念:

  身教胜于言教。家长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儿童教育家孙敬修先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电子计算机。”他打这个比喻是要求家长必须注意身教。不能两层皮:说一套、做一套。否则,孩子会无所适从。

  做个细心的家长。每个宝宝都会无意中做错一些事,或者有不好的行为,父母应及时发现这些苗头,制止宝宝,给宝宝讲明道理。如果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别人,父母问明原由,教育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应采取非暴力方式解决,不得使用进攻性的言词或行为。要求宝宝给小朋友赔礼、给“受伤”的部位吹一吹、揉一揉,问问:“还疼吗?”劝他别伤心了:“我下次不这样了,咱们和好吧。”当发现孩子有所改善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明白你除了不喜欢他那种欺负人的行为以外,还是挺爱他的,必要时应与幼儿园老师取得联系。

  保持理智。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了,父母怂恿孩子与人打斗是不明智的。教育孩子用严肃的目光盯着对方严厉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然后走开。如果怕挨打,告诉孩子去找老师或其他小朋友。孩子多交朋友,参加集体活动会避免挨人欺负。

  给宝宝提供交往的机会。经常带宝宝到有孩子的朋友家里去,或鼓励宝宝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给孩子们提供在一起玩的机会,这时成人最好不去关注他们。尽管孩子之间不时会发生磕碰,但恰恰是彼此之间的冲突,使孩子们懂得了哪样做是行得通的,哪样做是行不通的。不要低估了他们在社交方面的自愈能力,他们将在吵闹声中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1-31 22:07:3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孩子時常回家對媽媽說:「我不想要去幼稚園了,小朋友都不跟我玩,有些還常常欺負我。」聽了孩子的心聲後,媽媽感到很擔心,該直接向幼稚園反應嗎? 幼稚園是孩子脫離家庭生活後,加入的第一個小團體。在這個小團體中,有許多事情必須學習,人際關係就是其中的課程之一,到底哪些原因使得孩子經常被同學排斥、欺負呢?做父母的又該如何幫助孩子,讓他能和其他小朋友相處融洽?

了解背後原因
學齡前的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很真且直接,喜、怒、哀、樂十分明顯,想和誰玩、不想和誰做朋友,都毫不掩飾的表達出來。有的小孩可能因為受到一、兩個小朋友的拒絕,情感上受到傷害,以為小朋友都排斥他、不喜歡跟他玩,而感到很傷心。

天主教光仁文教基金會助理執行長林怡君表示,幼兒第一次接觸團體生活,通常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所以當孩子回家告訴媽媽:「我不想去幼稚園了,都沒有人跟我玩,而且還會被欺負」,家長其實不必太過恐慌,先判斷孩子被朋友疏遠、欺負原因,然後再想解決之策。
一般在幼稚園會遭同伴欺負、排斥的孩子,多半由於下面一些因素:
1.協調性有問題
2.個性上的缺點
3.性情內向、害羞

協助孩子增進人際關係
經常同伴欺負排斥的幼兒,容易對自己沒信心,做任何事情都會感到悲觀,由於在團體中不受到認同,久而久之,行為會由消極逐漸轉為反抗、搗蛋。 因此,想辦法找出孩子受同伴排斥、欺負的原因,對症下藥,且協助孩子增進與人相處的能力,才能解除孩子的人際關係困擾。

以下一些解決方法可提供父母參考:
(一)先安慰孩子
選擇幼兒情緒穩定時,和他做一次溝通,以了解他對朋友的看法,如果問題只是小孩子之間的日常糾紛而已,可以先不去和老師商談,但應坦承的指出孩子個性上的缺點和錯誤,並告訴他如何與人融洽相處。例如:要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增進友誼;被人欺負時,要說:「請不要再欺負我,不然我要告訴老師。」
(二)拜訪老師
如果孩子經常被某些幼兒故意欺負,找個時間拜訪老師,訴說這種情形,了解原因及解決辦法,通常老師會做比較正確又合於教育的處理方式。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去找欺負人的那位孩子家長理論,有時反而愈弄愈糟,甚至又得罪了那位家長,且問題仍是沒有解決。
(三)建立自信心
想使幼兒不成為其他小朋友欺負的對象,父母一定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並養成他採取積極性的生活態度。多讓孩子養成遇事自己處理的習慣,父母僅可能只站在協助的立場,久而久之,孩子處事的信心和能力,自然就大大增加,如此,對他的人際關係無形之中也有幫助。
(四)培養表達能力
(五)增加人際交往
(六)從自我要求做起

讓孩子愉快上學去
林怡君老師表示,不論是何種原因,孩子遭到同伴欺負、排斥時,是否也在提醒父母,自己在教養孩子的過程和方法上,也許有些地方需要調整步伐。如果是人際關係的社會技巧不足,就教他必備人與人相處的技巧;如果是個性上太嬌嫩、內向,就設法擴展其人際關係,讓他活潑開朗些;如果是性情暴躁、喜歡欺負其他小朋友,找出引起他不滿、不安的原因。
當孩子受到幼稚園小朋友欺負時,家長先別驚慌、忙著向園長反映,找出孩子為什麼被欺負的原因,設法解決,讓孩子能夠快快樂樂去上學,並與同學相處融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1-31 22:38:02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3:57 , Processed in 0.08205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