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01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天使童书店的精品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23 13: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需要以下图书请来小天使童书店
http://www.etjy.com/forumdisplay.php?f=115
1猜猜我有多爱你
山姆·麦克布雷尼 著
安妮塔·婕朗 图
梅子涵 译
栗色的小兔子想要去睡觉了,它紧紧地抓住栗色的大兔子的长耳朵,它要栗色的大兔子好好地听。它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噢,我大概猜不出来。”栗色的大兔子说。“有这么多。”它伸开双臂,拼命往两边张。栗色的大兔子的手臂更长,它说:“可是,我爱你有这么多。”嗯,是很多,栗色的小兔子想。
   “我爱你,有我够到的那么高。” 栗色的小兔子举起胳膊说。“我爱你,也有我够到的那么高。”大兔子也举起胳膊说。这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有那样的胳膊。
    然后,栗色的小兔子又有了一个好主意,它朝下倒立,把脚往树干上伸。它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够到的地方。”栗色的大兔子说,它把栗色的小兔子高高地抛到了它的头顶上。
    “我爱你,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小兔子哈哈大笑,它跳上又跳下。“可是我爱你,也有我跳得那么高。”栗色的大兔子微微地笑着,它跳得那么高,耳朵都碰到树枝上面了。跳得太高了,栗色的小兔子想,我真希望我也能跳那样高。
    栗色的小兔子大叫:“我爱你,从这条小路一伸到河那边。”“我爱你,过了那条河,再翻过那座山。” 栗色的大兔子说。这实在太远了,栗色的小兔子想。它太困了,实在想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它抬头朝高高的灌木丛上望去,一直望到一大片黑夜。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天空更远了。“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么高。”它说,然后闭上了眼睛。“噢,这真远,” 栗色的大兔子说,“这非常远、非常远。”
    栗色的大兔子把栗色的小兔子轻轻地放到了树叶铺成的床上,低下头来,亲亲它,祝它晚安。然后,它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小声地微笑着说:“我爱你,到月亮那么高,再——绕回来。”

【简评】
    孩子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图画书中的小兔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兔子认真的告诉大兔子“我好爱你”,而大兔子回应小兔子说:“我更爱你!”如此一来,不仅确定大兔子很爱自己,更希望自己的爱能胜过大兔子的爱。牠想尽办法用各种身体动作、看得见的景物来描述自己的爱意,直到牠累得在大兔子的怀中睡着了。
    这本图画书里有一只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只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比较。它们俩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整个作品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小兔子亲切可爱的形象、两只兔子相互较劲的故事构架以及形象、新奇的细节设置都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作者山姆·麦克布雷尼,爱尔兰人,绘图者安妮塔·婕朗,英国人。这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他们的经典作品,在全球销量超过1500万册。


【作者与画者】
山姆·麦克布雷尼 Sam McBratney
    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他在爱尔兰的著名学府都柏林主日学院求学多年原本只是位教师,却在为患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创作故事的同时,喜爱上了故事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陆续创作了数十本童书,包括「JUST ONE!」、「你们都是我的最爱」以及全球销售超过一千五百万本的「猜猜我有多爱你」。

    安妮塔·婕朗 Anita Jeram
    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在曼彻斯特工艺专科学校学习过美术,当她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为孩子们出版了第一本书。主要作品有《亲亲晚安》(《Kiss Good Night》)、《塞姆,你觉得不舒服吗?》(《Don’t You Feel Well,Sam?》)、《小兔,我的甜心》(《Bunny,My Honey》)。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BabyAlbum/BabyAlbum_7142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187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帖由 我爱米菲 在 2005-11-23 13:16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13:14:25 | 只看该作者
2爷爷一定有办法
菲比·吉尔曼 著
菲比·吉尔曼 图
宋珮 译
【故事梗概(作者:梅子涵)】
    这个故事从一条毯子开始。故事写的是爷爷。读完这个故事,我们看见了,原来从一条毯子开始也是可以写出一个了不起的故事的。故事里的毯子不像神话里的毯子飞了起来,毯子可以飞起来,毯子更可以盖,而这个故事里的毯子正是盖在小约瑟身上的。睡在摇篮里的小约瑟,盖着爷爷缝制的这一条蓝颜色的小毯子,那么温暖和舒服,恶梦一个也不会来。
    可是,约瑟渐渐地长大了,奇妙的蓝毯子太小了,也旧了。妈妈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不舍得,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材料还够做……”
    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外套也变得又小又旧了。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外套,太小了,一点儿也不合身,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不同意,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外套,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爷爷用这块材料做了一件奇妙的背心!
    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他好喜欢这件背心。
    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背心也显得小了、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又小又旧,还沾了胶水和颜料,真该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怎么会同意,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用剪刀咯吱咯吱地剪,又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
    哈,爷爷用这块材料做成了一根奇妙的领带。蓝颜色领带!
    你想想,蓝颜色的领带,约瑟戴着,是怎样的一个小酷人!
    不过,约瑟还是在渐渐地长大,奇妙的蓝领带肯定又小了、旧了,而且上面还沾了一大块汤,不用说,妈妈又想把它丢了。
    可是约瑟肯定还是不同意,因为约瑟会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的。
    那么,现在,爷爷用这块材料,用他的咯吱咯吱的剪刀和缝进缝出的针又会给约瑟做出一样什么东西呢?
    做出了一块奇妙的手帕。
    约瑟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小石头,就是用这条奇妙的手帕包得好好的。
    约瑟还是长大,手帕还是变小变旧。照样的,妈妈还是没有能把手帕丢掉,结果,有办法的爷爷用这块材料……为约瑟做出了一颗纽扣。一颗小小的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蓝颜色的!
    可是有一天,妈妈说:“约瑟,你的纽扣呢?”
    约瑟一看,纽扣不见了!焦急的约瑟找啊,寻遍了可能去过的所有的地方,可是没有。
    纽扣没有了,即使是总会有办法的爷爷,现在也不可能有办法了。
    故事写到这儿,怎么往下面写呢?现在检验想像力了。检验写一个故事,你能不能合乎情理、又是异想天开地得到一个结尾。结尾真重要。一个精彩的结尾,给了你最后的惊诧和喜悦的时候,就连同前面的故事一起,完美地搁在了你的记忆里。而结尾平庸,那么前面的精彩也会因此而黯淡,甚至让你连前面的故事一起忘记。
    约瑟没有找到纽扣。有办法的爷爷没有了办法。第二天,约瑟去上学。约瑟拿起笔来,在纸上刷刷地写着:
    “这些材料还够……”
    还够做什么?
    还够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
    这本奇妙的书的书名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简评】
    《爷爷一定有办法》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它原本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作者用重复而富节奏的文字来重述,既温馨又朗朗上口。图画则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不管是人们丰富的表情、家具、物品,都非常的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

【作者介绍】
    菲比·吉尔曼 (Phoebe Gilman )
    生于纽约,曾于纽约、以色列和欧洲学习艺术创作,现定居加拿大。她的书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力,曾获得多次童书的奖项。《爷爷一定有办法》是她出版的第七本书。

【作者自述(阿甲翻译)】
关于这个故事——
    约瑟的爷爷能够修补任何东西。他能将一个破旧的毯子变成一件奇妙的外套,一件背心变成一条安息日领带,一块破手帕变成一粒崭新的纽扣,可是当纽扣也不见了,还能怎么办呢?即使爷爷也没有办法无中生有呀。
    这个故事源自一首古老的犹太民间歌曲,它讲的是一个裁缝将自己的旧大衣变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最后变成了一个扣子。当扣子不见时,他就创作了一首关于它的歌。我想:“这正是我要做的事!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一个故事。”于是我决定将这首歌变成一本图画书。可是图画书是写给孩子们的,而这首歌中却没有一个孩子。“我可以改一改。”我说,“我要将那个裁缝变成一个爷爷。这样他就可以为自己的孙子约瑟做每一件东西。不过,他做的第一样东西应该是一件大人才能穿的大衣吗?不,它应该是一个毯子。”

图画的背后——
    如果你不看图画,只读文字,会感觉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当我开始为故事绘图时,我才决定要将故事的背景放在古老的日子里,在一个犹太人的小村庄里,就像那首歌中唱的那样。于是,这本书在我的眼前呈现了一幅全新的景象。它让我想起了爷爷奶奶在世时的情景。
    书中所画的那些在街道上和市场上的人们,就是过去住在犹太村落里的人们的形象。
    我的曾祖父就是一位贫穷的犹太裁缝。
    当我在画这个故事时,纽扣丢失的那段情节一直困扰着我。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其实并不是真的很在乎它是否能变成一个故事。那个孩子总想知道纽扣到底去了哪里。这使我不得不在图画的故事里添加了老鼠,它们生活在地板下,所以可以找到那颗纽扣。
    约瑟的妹妹长得很像我女儿英格丽婴儿时的样子。爷爷也为她做了一个奇妙的毯子。但当约瑟丢失了他的纽扣时,她只是给了他自己的布娃娃而不是那个特别的毯子。
    还有个好消息,这个故事已经被Portfolio娱乐公司制作成了一个特别的动画片。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加拿大克力斯提先生书奖、露丝·史瓦兹奖、维基·麦卡夫奖
    入选台湾《中国时报》开卷版好书榜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8191.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13:14:45 | 只看该作者
3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五味太郎 著
台北上谊文化编辑部 译
一条鳄鱼患了蛀牙,去看牙医: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而诊所里的牙医也在想: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
    鳄鱼看到牙医吓得叫出了声:啊!牙医看到鳄鱼吓得叫出了声:啊!鳄鱼看着椅子:我一定得去吗?牙医看着鳄鱼:我一定得去吗?鳄鱼坐到了椅子上:我好害怕。牙医拿起了牙钻:我好害怕。鳄鱼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勇敢。牙医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勇敢。鳄鱼张大了嘴巴: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牙医把手伸进了鳄鱼的嘴巴:我做好最坏的打算了。鳄鱼被牙钻钻痛了:哎哟!牙医的手被鳄鱼的嘴咬痛了:哎哟!鳄鱼捂着嘴巴: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牙医捂着手腕: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鳄鱼又张大了嘴巴:不用太久……牙医又把手伸进了鳄鱼的嘴巴:不用太久……
    总算是补好了,鳄鱼“唷”了一声,牙医“唷”了一声。
    鳄鱼给牙医行了个礼:多谢您啦!明年再见。牙医给鳄鱼还了个礼:多谢您啦!明年再见。 可走出诊所的鳄鱼却在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见到他……牙医在窗口看着鳄鱼也在想:我明年真的不想再见到他……
    鳄鱼说: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牙医说: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讲的是一场鳄鱼和牙医之间的心理较量,用简单、反复的语句刻画了鳄鱼和牙医每时每刻戏剧性的心理变化。他们相互惧怕,可是那颗蛀牙把他们凑到了一起。凶恶的鳄鱼只得乖乖听牙医的摆弄,而红脸的牙医也只能壮着胆子上。这种反差不禁让人开怀大笑。鳄鱼都知道该刷牙,小朋友就更应该自觉了。这是一种快乐的略带讽刺意味的生活教育。作者五味太郎是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他绘画选择近似真实的风格以便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至今已出版了三百多本创意独特的图画书。

    ●日本国际级图画书大师的心理图画书经典之作
    ●入选日本《妈妈选择的128本图画书》
    ●入选日本精选世界447本童书的《图画书·儿童书总解说》

关于作者——五味太郎
    1945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桑泽设计研究所工业设计科。曾从事过工业设计、印刷美术图案设计,二十七岁时开始创作图画书,至今已出版了300多本创意独特的图画书。《谁吃掉的》(《たべたのだあれ》)《谁藏起来的》(《かくしたのだあれ》)获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小牛的春天》(《仔牛の春》)获意大利波罗尼亚那国际图画书原画展奖,《时而少年》(《ときどきの少年》)获路傍之石奖。他的图画书已有几十本被译成外文,是日本在海外知名度最高的图画书作家。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819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1877.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13:15:02 | 只看该作者
4子儿,吐吐
李瑾伦 著
这是一本美妙精致的图画书。
    故事很简单,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小猪“胖脸儿”吃起东西来总是又快又多——这一次,他把木瓜吃得一干二净,连半粒子儿也没吐出来。
作者的取材十分巧妙。吃瓜不吐子儿违背生活常识,可通常也无甚大碍;缺乏生活知识的幼儿就很容易犯下这样的小小的错儿。这是一个富有张力的取材,它一头联系着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日常经验,另一头则悄悄打开了文学创造中奇特有趣的想像空间。
    吞下子儿会怎么样?在孩子们看来,子儿埋到土里会发芽,那么,把子儿吞进肚子里和埋到土里当然也一样啰。小猪们一致认为,胖脸儿的身上将会长出一棵木瓜树!
    作品围绕这一有趣的事件,生动地描绘了胖脸儿对“吞子长树”这一推断的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先是想像着自己头上长树的样子,他陷入了沮丧、担忧和哭泣之中,接着是坦然的释怀和热切的期待,“我得赶快回家,让树好好的长出来才行。”最后是意外的发现:“我的木瓜子怎么都在便便里啦?”伴随着一点点的失望,胖脸儿又一次给了自己积极的暗示和安慰:“也好,万一长出来的木瓜不好吃,反而糟糕咧!”
    在有限的故事长度里,作者显示出了很高的艺术才情。一是成功地塑造了胖脸儿这样一个质朴、憨厚而又不乏善良和纯真的图画书人物形象。二是充分发掘和描绘了人物丰富的心理世界及其活动过程。胖脸儿从震惊、恐惧到释怀、期待,从失望、无奈到自我安慰、乐观解脱的心理过程,一波三折而又合情合理,自然可信。三是作品中充满了儿童图画书特有的诙谐和幽默感。比如一棵会走路的树,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想像和设计!比如胖脸儿“怕树长不直,连床都换头睡了呢”!读这部作品,你一定会为故事中不时闪现的稚拙、纯真的幽默和诙谐而捧腹大笑的。
    《子儿,吐吐》的文字和图画创作者李瑾伦是台湾著名的图画书作者。在谈到这部作品的创作时,她曾说过:“这本书在构想之时,图像与文字是一起出现在脑海里的,时而走文时而走图。我想这也是图画故事书最大的特色与魅力所在:图文并重,而且图往往影响故事的走向。”
    所以,这本图画书的文字故事和绘图呈现(包括印刷文字的呈现方式),都达到了自然融合、浑然一体的状态。作者在绘画时综合采用了版画手抄纸、水性颜料、彩色铅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了水墨画渲染的效果。小猪的造型拙朴生动,表情丰富;画面分割和整体设计灵活而不凌乱。在印刷文字的呈现上,作者也颇为用心。她通过字形大小的变化来表现小猪们不同反应和七嘴八舌的情态;通过句子的反复和交替来表现人物纷乱和焦虑的心情。因此可以说,《子儿,吐吐》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图画书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
    最后要特别提一下“信谊幼儿文学奖”,这是由信谊基金会1987年创设的台湾第一个为幼儿文学设立的奖项,迄今已举办17届,出版了52本得奖图画书。这些作品中有多本入选台湾年度最佳童书、意大利波隆那书展插画奖、美国出版者周刊年度最佳童书,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发行。《子儿,吐吐》一书就是第六届“信谊幼儿文学奖”主题图画书的首奖作品,已出版有韩文及日文版。

                       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主任)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819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187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13:15:26 | 只看该作者
5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美)劳拉·乔菲·努梅罗夫 著
费利西亚·邦德 图
任溶溶 译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电视教育节目叫做“阅读彩虹”(Reading Rainbow),挑选一些特别有创意的书向孩子们介绍,介绍的方式同样非常有创意,因此深受孩子和大人的喜爱。“阅读彩虹”节目为《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专门做过一期,它的导引是这样的:主持人首先带大家参观一个保龄球馆,扔出保龄球后,摄像机的镜头就跟着这个球做一次小小的旅行,沿球道击中球瓶后进入后台的输送系统,最后球又滚回了前台的球架。这次小小的旅行向我们很直观地展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事件常常是一个接一个发生的,前面的事件与后面的事件存在着某种关联。这恰好是《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传达的重要信息。在那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甚至带孩子们去参观了保龄球工厂的运作。
    当然,如果仅仅用前后关联现象、因果关系来诠释这本书将会很无趣。孩子们痴迷于这种简单得出奇又搞笑得出奇的故事自有他们的道理。在逻辑上,它类似那个“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的古老故事,一直可以循环往复地讲下去。但是它的细节更丰富,而且将孩子和大人的角色进行了微妙的转变,小读者从老鼠身上看到了自己,大读者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
    这是一本可以用来做各种游戏的书。至少可以来做一个模仿讲故事、故事接龙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在故事的结尾必须回到故事的开头。孩子们对此非常着迷。作家与画家这一对组合,他们自己都迷上了这种游戏,他们又陆续创作了:《要是你给驼鹿吃松饼》(If You Give a Moose a Muffin)《要是你给猪吃煎饼》(If You Give a Pig a Pancake)《如果你带老鼠去上学》(If You Take a Mouse to chool)。
    儿童文学作家、理论家彭懿先生在即将出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一书中有一篇详尽的导读,如下:


【内容简介】
    一只穿着背带牛仔裤、背着绿色小书包的小老鼠,走近一个坐在院子里吃饼干、看图画书的小男孩。
    这时如果他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会发生什么事呢?
    如果你请老鼠吃饼干,他就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你给他牛奶,他一定会跟你要吸管。
    喝完牛奶,他就会要手巾。抹过了嘴,他就要照镜子,看看嘴上有没有留下牛奶胡子。一照镜子,他就会说头发也该剪了。他一定会跟你要一把剪指甲的小剪子。
    他给自己剪过头发,就会开口要扫帚扫地。他会认真地扫起地来,会越扫越起劲,把所有的房间都扫过,还会卖力地拖地板。
    干完了,他一定会想睡个觉。你就得替他弄个小盒子当小床,还得有枕头,有小被子。他会爬上他的床,看看怎么躺才舒服,还会一遍又一遍地拍松他的小枕头。他一定会叫你念个故事给听。
    你依他的意思,给他念你的一本图画书,他就会叫你让他看里面的插图。他一看插图,高兴起来,就会说自己也想画一幅。他会跟你要纸、要蜡笔。他会认真地画一幅图画。画完了,他要签名,就会跟你要一支钢笔。
    签完名,他就会说想把他的图画挂在你的冰箱上。他的意思是叫你帮他找透明胶带。他贴好了图画,就会退后几步,站着欣赏。他看着冰箱,就会想起——他有点口渴。当然啦,他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他一开口要牛奶,八九不离十,一定还会要一块饼干,好让他就着牛奶一起吃。

【作品解读】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然,劳拉·乔菲·努梅罗夫和费利西亚·邦德这对黄金搭档就不会又一鼓作气地推出它的续篇《要是你给驼鹿吃松饼》(If You Give a Moose a Muffin)《要是你给猪吃煎饼》(If You Give a Pig a Pancake)……了。
    “If You Give a……”系列来势凶猛,难怪有人惊呼:“‘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孩子们是它狂热的追捧者。
    一位美国的母亲在Amazon网站上毫不吝啬地给这本书打了五颗星,还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十七个月大的儿子从他的一大堆书中发现了这本书。每当我试着给他别的书想让他妥协时,总是遭到他的抗议。他太喜爱这个故事了,知道什么时候该翻到下一页,而且不可取代。我曾经把它藏了起来,好让我能够为他读新的书,可是他总能把它找出来,拿到楼下,坚持让我放下一切事情来回想什么是他最喜爱的故事。”
    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它呢?
    首先是因为劳拉·乔菲·努梅罗夫创作的这个逻辑古怪的“If You Give a……”的故事太好玩了。
    其实,书里的小男孩不过是随手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可谁会想到就此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呢!这个穿着一条又肥又大的牛仔裤的啮齿动物实在是太得寸进尺了,你给他一块饼干,他就要一杯牛奶;你给他一杯牛奶,他就要一根吸管……于是,这个圈子就开始无休无止地兜了下去,麻烦来了,你再也摆脱不掉他的纠缠了,到最后,家里一片狼籍,变成了一个乱糟糟的垃圾场,精力旺盛的小男孩终于被比他更加精力旺盛的小老鼠累趴下了,精疲力尽地睡着了,而老鼠却又精神头十足地吃起了饼干。
    兜了一个大圈子,又兜了回来。
    在这本书里,因果关系真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环环相扣,一块饼干,既是故事的结尾也是它的开始。哇,接下来可怕的一幕又要重演了,这太可怕了!孩子们一定会咯咯地笑出声音,一定会缠着大人重读这一页,因为他们知道老鼠又要说什么了。孩子们喜欢老鼠这个一刻也不停的小捣蛋鬼,更乐意看到那个被老鼠玩弄得头昏脑胀的男孩的样子。只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从男孩的身上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不过,他们的父母却一定会从这只小老鼠的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我们再来看费利西亚·邦德的插图。
    有人形容她把插图画得兴高采烈,确实,她那一幅幅用颜色和钢笔画出来的简简单单的图,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无厘头、更加好笑了——你看,老鼠说要一把小剪子剪头发时,他头顶上只有短短的一根头发,可是在下一页,他却在镜子前面咔嚓咔嚓地剪下那么多头发!还有,老鼠拖着扫帚,竟会从地板上扫出一堆堆小沙丘一般高的灰尘!你再看老鼠画的那张一家人手拉手的画,他的妈妈和姐妹穿得多么新潮啊……费利西亚·邦德真是画活了这只顽皮、好动而又急不可待的小老鼠。
你说,孩子们怎么能不喜欢这样一本好玩的书呢?
    劳拉·乔菲·努梅罗夫说这本书的灵感是来自于一次让她昏昏欲睡的长途汽车的旅行。她说她实在是太无聊了,就幻想动物们在吃她喜欢的食物,先是一只猩猩在吃皮萨,接着是一匹斑马在吃西瓜,然后是一只小老鼠啃吃巧克力饼干的画面!可是恐怕不会有人想到吧,她的这个故事在被HarperCollins 出版社买下之前,曾经遭到了九家出版社的拒绝。
    因为这本书使用了“如果你给……”这样一个句型,所以有人设计了如下这样一种延伸阅读的方法——
    ●利用故事的结构。阅读了开头几页之后停顿一下,让你的孩子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等到第二次阅读时,他或是她在每翻一页之前把单词大声地读出来。
    ●让你的孩子依据连锁反应来编故事。故事的开始可以这样说:“要是你给__一个__……”
    ●小老鼠画了一幅它的家人的画,让你的孩子画一幅他或她的家人的画。
    ●为你的小老鼠做饼干!

【关于作者与画者】
劳拉·乔菲·努梅罗夫
    195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她的父亲是纽约一家著名报社的艺术版编辑,母亲是一间初级中学的教师,她在艺术、音乐和书籍的氛围中长大。9岁时,她就开始自己编写故事,画插图,甚至还做了封面,并写上出版商的名字。15岁时,受二姐艾米丽的影响,她希望成为一位时装设计师,于是进了布鲁克林的普莱克学院,但她很快就厌倦了时装设计课程。最后一个学年她决定选修如何为孩子们创作图画书的课程,她立刻喜欢上了这门课,并且创作了她的第一本书,甚至成功地签下了她的第一份出版合同! 从此她开始为孩子们创作,出版了16本书,其中包括最畅销的“要是你给……”(If You Give a……)系列,这个系列获得了出版界的盛誉,并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费利西亚·邦德
    1954年出生于日本横滨,她的父母都是美国人。自奥斯丁的得克萨斯大学毕业之后,她先是从事植物学的插图,后来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儿童书的插图上,并很快就成为《纽约时报》排行榜上畅销的插图画家。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100本最佳童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师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孩子们推荐的100本书”
●入选美国收录12部最伟大的图画书的《经典图画书宝库》
●入选美国“彩虹阅读好书榜”
●1988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童书奖
●1988年美国乔治亚州儿童图画书奖
(1988 Georgia Children's Picture Story Book Award)
●1989年美国俄亥俄州七叶树童书奖
(1989 Buckeye Children's Book Award)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820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1875.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13:15:48 | 只看该作者
6逃家小兔
玛格莉特·怀兹·布朗 著
克雷门·赫德 图
黄迺毓 译
爱 的“捉 迷 藏”

   不要小看了这本出版于1942年的图画书,它的作者可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玛格莉特和克莱门特!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把它评为“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书”,还附上了一段推荐词:“在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不朽的幼儿读物的经典。”
     事实上,在此之前,它就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了。
    六十多年过去了,它一版再版,2002年美国还推出了封面上贴着一个金黄色大奖章的“六十周年纪念版”。
    今天,《逃家小兔》已经成为了童书中的古典。
    玛格莉特有自己的创作理念,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就像她曾经说过的那样,是“写一本简单的书……让孩子们能有一小会儿从系鞋带一类的生活琐事的烦恼中解脱……来到一个永恒的童话世界。”
    这回,她讲叙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
    这个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
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说他要“跑走了”——尽管后来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屈,他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但我们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妈妈,她没有惊诧,甚至没有问一个为什么,而是欲擒故纵地说:“你要是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紧接着,一场在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就开始了。小兔子上天入地,可不管他扮成小河里的一条鱼、花园里的一朵花、一块高山上的石头,还是一只小鸟,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逃了,于是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爱的胡萝卜。
    正如一篇书评所评价的那样:《逃家小兔》总是能让年幼的小读者感到一种安祥宁静的愉快。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巴尼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个小兔子的经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
    《逃家小兔》让一代又一代的家长,在孩子们睡前为他们阅读这个让他们倍感温暖的可爱的故事,还因为克莱门特画的那些画。
    克莱门把一大一小两只兔子画得既写实又浪漫,对画面的衔接和处理也很有创意。你看,当小兔子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时,分别是两张黑白钢笔画,而紧随其后的两页,则合二为一,是一张全景似的横长的彩色跨页,没有对白,只有一幅色彩浓烈的想像的画面——小兔子变成了河里的一条鱼,妈妈穿着黑色的长靴,一只手拿着一个渔篓,一只手用力把渔竿甩了出去,逗人发笑的是鱼钩上拴的竟是一根鲜红的胡萝卜。这样的穿插,不仅一次又一次把故事推向高潮,而且把孩子们的想像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必须承认,这是一本无可逃剔的图画书。

                                          彭 懿(作家、图画书研究者)

作者简介:
玛格莉特·怀兹·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

1910年出生于纽约。“怀兹”是英文“聪明”的音译。玛格莉特正是一位绝顶聪明、才华横溢的传奇女子。她不但为孩子写了100多本童书,更与一群好友一起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创作与出版开拓出影响深远的天地。虽然她从来没有结过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对孩子,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的心理、情绪和兴趣有着深刻的认识。她擅长用精简、游戏性、有韵的优美文字来铺陈故事,不但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心,更能开发孩子的想像力,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诗文。1952年,42岁的玛格莉特在法国旅行途中突然逝世。

克莱门特·赫德(Clement Hurd)

1908年出生于纽约。耶鲁大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了两年现代绘画,回国后成了一名装饰画家。后来他结识了玛格莉特等儿童文学工作者,并且和其中的一位作家艾达结婚。玛格莉特在看到了他的两幅作品之后,就极力劝说他为图画书画插图,并特意为他写了一个儿童故事《大象和小甲虫》,让他做一次插图上的尝试。他后来和玛格莉特合作的两本睡前故事书——《逃家小兔》《月亮,晚安》,都成了图画书的经典之作。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1966–1978年度最佳精品儿童图书(&quot;Best of the Best&quot; Children's Books(SLJ))附:推荐词:“在兔子妈妈和小兔子之间富于韵味的奇妙对话,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这本小书可能会成为不朽的幼儿读物的经典。”(Library Journal)

《纽约时报》1972年度优秀儿童图书(Outstanding Children's Books of 1972 (NYT) )

美国《奥本海姆玩具包评测手册》白金级推荐(Oppenheim Toy Portfolio Platinum Award 1994 )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00本最佳童书推荐(100 Best Books for Children(NEA))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1999年度向教师推荐的100本最佳儿童读物(Teachers' Top 100 Books(NEA))

《AB书商周刊》评选出的二十世纪100本最佳读物(100 Best Books of the 20th Century,AB Bookman's Weekly)

蒙哥玛利市公共图书馆2004年度向父母推荐的50本优秀儿童读物(SUGGESTIONS FOR YOUR READING PLEASURE(MCPL))

美国康涅狄格州达仁图书馆向讲故事的人推荐的3~4岁幼儿最佳读物(Storyteller's Choice Best Books for 3 and 4 Year Olds at the Darien Library )

美国幼儿教育家杰西德芙推荐的最佳幼儿读物(Best books for children to read and have read to them,by jessiedove, teacher & former nanny )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820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1880.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1879.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3 13:16:05 | 只看该作者
7极地特快
(美)克里斯·范·艾尔斯伯格著
克里斯·范·艾尔斯伯格 图
王东风 彭勇穗 译


译林出版 2005年01月 出版

作者简介:
艾尔斯伯格(Chris Van Allsburg)
    1949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他曾在密歇根大学及罗得岛设计学院学习雕塑,并获得了学位。毕业后,还在惠特尼美术馆、近代美术馆展示过作品。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成为了一位图画书的作家。他1979年发表的处女作《阿卜杜勒·盖萨兹的花园》(《The Garden of Abdul Gasazi》),一鸣惊人,获得了1980年的凯迪克银奖。另一部作品《勇敢者的游戏》(《Jumanji》),不仅摘取了1982年凯迪克金奖的桂冠,还被被改编成了一部广受欢迎的电影。如果再加上这部《北极快车》,他一共获得过三次凯迪克奖。他为孩子们绘制了数不清的图画书,并因此在1982年获得了女王终身成就奖(The Regina Medal)。他现今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居住在罗得岛。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8206.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img src="http://vcity.goodbaby.com/Pic_File/HomeAlbum/HomeAlbum_201882.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8 14:10 , Processed in 0.10918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