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85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钢琴教学篇 之 钢琴技术的彻底解决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1 13:1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常有学生家长对我讲,对于现代钢琴教学法的理论是很赞同的,但还是理解不了其中有关技术方面的训练方法,尤其是不训练手型、不进行象现行的钢琴教学法那样的手指训练,孩子的钢琴技术能行吗?没有速度、力度上的训练和要求,孩子在音乐方面能有表现力吗?针对这些问题,我现在把现代钢琴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和效果介绍一下。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刚开始学琴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手型放不好,手指立不住,弹琴没力度,动作不协调、弹琴没速度等等问题。通常钢琴教学首先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下一步的弹琴能力,这就是通常讲的弹琴的基础,如果基础打不好,孩子根本就弹不好琴,也就容易学不下去。给孩子换过老师的家长应该有这样的感触,一个老师一个教法,经常是换一位老师就要从头学一次,每个老师都对"手"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老师比较注意手型、手指方面的训练,有的老师比较注意音乐、兴趣发面的训练。钢琴到底应该怎样教?钢琴应该怎样学?这这个问题不仅是家长、学生困惑的问题,也是许多老师困惑的问题。实际上钢琴训练目的很简单,就是积累钢琴演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随心所欲的演奏各类型乐曲的能力。任何一首乐曲都是通过速度、音色、音符、节奏等最基本的素材来表达音乐内容的,这就需要演奏者必须具备与乐曲相复合的各方面的能力,否则就很难表达乐曲的音乐内容。比如一段通过很快的演奏速度表现急促的情绪的音乐,如果演奏者的演奏速度达不到乐曲的要求就很难表达出作曲家所言表达的意境。一段很优美的音乐如果弹错几个音符、弹错几个节奏音乐的美感也就没有了。所以对学生各方面技术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表达音乐的内容,真实的展现作曲家通过乐曲要表达的感情。所以针对乐曲要求所进行的有关音准、节奏、速度、音色、音乐风格、音乐表现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应该说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技术能力。目前钢琴教师所认同的钢琴教学方法,大多也是比较注意学生在音准、节奏、速度等方面的训练,对学生手指、手型的训练是经过了很多年、很多人逐渐积累的教学经验,这原本是没有错误的,但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严格的、长期的手指训练,严重影响学生弹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技术训练的不同理解造成教师之间不同的教法,互相的否定。结果对学生而言就是没完没了的技术训练、长期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换一位老师就要重新调整一次,弹琴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技术要求,学生对弹琴逐渐没有兴趣,处在又想学琴,有畏惧学琴,又想不学,又不敢不学的处境中。目前大量停学的学生就是证明,虽然学琴的学生很多,但真正能够学到一定程度的却寥寥无几。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种问题?经常有学生家长在选择老师时问我:"给孩子换老师是选择技术上要求严格的老师好,还是选择能让孩子喜欢学琴的老师"。难道技术和兴趣矛盾吗?我觉得出现现在诸多教学问题的原因并不是技术上太严格造成的,问题是出在技术训练的目的不明确、训练的效果较差等方面。从我个人的角度是很赞同对手指、手型等方面训练的,这是弹琴的基础,必须得打好这个基础。但如何进行这些训练?如何能彻底的解决技术的问题?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都受其内在的因素影响,都有其形成的根源。如果找到其根源,即可以使问题得到彻底的根治。我在现代钢琴教学法中所提的不进行手型、手指等技术训练,并不是否定手型手指等技术的重要性,而是要通过找到问题的根源来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效果。像手指、手型等技术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但关键是如何解决。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方法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下面我就对几个基本的技术问题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和说明。一、 关于手型的解决方法1、 产生的问题:很多初学的学生,当把手放到钢琴上时大多会出现手比较僵硬不够自然、手掌关节下沉、五个手指向外伸展、手掌懒散的帖在琴键上等不同的问题。归纳起来分为两类:紧张或者懒散。2、 解决的必要: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手没有形状,比较难看的问题。因为钢琴的技术主要就是体现在弹奏速度、音色、手的控制等方面,手型不好产生的主要问题就是手的不自然,无论是懒散还是紧张都会造成一定的技术问题。手型僵硬弹出声音的音色就比较"硬",即很难表达优美、舒缓的音乐内容,同时也会由于手型的僵硬影响手指的灵活性,也就影响弹奏的速度。这样学生弹起琴来就像一个"壮汉",笨拙、沉重而又缺少灵活性。懒散的手型弹出的音色就比较"软" ,很难表达宏伟、刚劲的音乐内容,同时也会由于手型懒散造成手掌比较贴近琴键,造成手指的活动范围减小,影响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力度、速度是钢琴程度的标志之一,速度的加快就意味着程度的提高,力度上丰富的变化就意味着音乐表现的丰满,所以手型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3、 产生的根源:每个人在情绪、性格、心理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每个人对同样事情的不同态度,弹琴时手型僵硬的学生大多是由于心理紧张和情绪急躁造成的。对钢琴的不熟悉造成精神紧张,急于想弹好造成情绪急躁。而情绪和精神的急躁和紧张就造成了手型的僵硬。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单从强调手型放松上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实际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对钢琴的熟悉,心里上的紧张使可以得到一定缓解的,但由于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错误手型,由此可能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正的。另外紧张、急躁的心理情绪状态不解决,不仅在手型上出问题而且还会造成更多的技术问题。 同样懒散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一样的,性格内向、做事糊涂、缺少责任感的学生就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而这种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性格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家庭教育的"溺爱"问题。由于家长家庭教育的问题形成学生性格之外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做事不上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有关"溺爱"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上问题解决的根本就在于解决性格和心理状态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手型的问题自然就会好。4、 解决的办法及效果:性格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判断学生的性格是属于哪一种,然后根据性格的 特征进行具体的调整。具体的方法是固定的,有两个要求:一是慢数拍子弹琴,以每秒至多一个数的速度数拍子弹琴,主要是为了平和急躁的情绪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另一个要求就是数拍子必须大声数,要喊出拍子来。主要的作用是提高练琴时的情绪,解决懒散的问题,同时也可防止学生由于慢数拍子造成的情绪低落、懒散问题。无论什么样性格的学生都必须同时做到大声的、慢速数拍子。只是急躁性格的学生要更注意慢速数拍,性格懒散的学生要更注意大声数拍子。实际上通过这两个要求的练习也可以判断出学生的性格,急躁性格的学生大声数拍子很容易,但很难能慢下来。懒散性格的学生慢数拍子容易,但很难能够大声数拍。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做到这两点。在最开始的练习时并不强调手型,手可以随便的放在琴键上,只要能够弹对琴键就可以。一般来讲通过两至三周这样的练习,当学生可以以比较稳定的状态做到这两项要求时,学生的手型已经逐渐在好转。余下的问题仅仅要求学生以最自然的方式把手放好就可以,学生会很容易的做到最好的手型。例如:让学生保持很放松时手的形状并慢慢放到琴键上,让学生在弹奏断奏动作时保持住手的自然状态。 配合的训练办法:在以上调整的基础上,可以对错误的手型进行直接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手指"收"回,指尖垂直于琴键,二是手腕要放平,同手臂成一条直线。做到这两点界可以完全解决手型的问题了。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一个月之内可以彻底解决手型问题。5、 错误的技术要求 : 老师一般对于解决手型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是大同小异的,就是直接要求把手型放好,并对关节、手心、手掌等作出一定的要求。这样似乎是解决问题了,可这样一来会直接造成整个手型的紧张状态,会严重影响演奏速度、音色、力度等方面的,当发现学生手型过于紧张时老师再要求放松。手一放松手型又出问题了。于是学琴的过程中就不停的出现不是手型的问题,就是放松的问题。总也解决不彻底。所以要注意切不可动手调整学生的手型,不要讲解手掌关节怎么样放、手心什么形状等等。只是要求自然手型,否则学生就会出现手型僵硬的问题。另外技术动作的错误要求也容易造成手型的问题,比如弹奏的力度问题,弹奏前的准备动作问题等等。这些技术动作的要领后面有具体的介绍。 二、 关于手指关节立住问题的解决方法1、 产生的问题:手指关节在触键时有一个向手掌内弯曲的动作,形成手指"紧张"、"弯曲"的触键状态。一般我们还称之为"折指"。2、 解决的必要:出现这种问题,从表面上看仅仅是手指没有保持自然的形状。实际上由于手指关节的"折指",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学琴学生的技术能力和音乐表现来讲都是很致命的。首先"折指"会造成手指的紧张,包括掌关节在内都处于僵硬的状态,这样的结果同手型僵硬的结果很相似。由于触键时有一个折指的动作,这样势必会增加落键的时间,影响演奏的速度。同时由于"折指"的动作使弹琴力量不能直接贯通到琴键上,影响触键的力度。由于"折指"造成的手指紧张,减弱了演奏者指尖触感的灵敏度,从而减弱了对音色力度的控制感。通过以上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折指"问题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折指"问题是必须解决的3、 产生的根源:造成"折指"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手型过于松懈,手指向外伸展,这样当触键时就会造成手指关节的"折指"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演奏者精神过于松懈、懒散。另一种原因是由于落键过于用力,落键后没有及时放松造成手指"扒键"的状态形成"折指",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演奏者用力过度造成的,而用力的原因一方面是演奏者急躁的心态,另一方面是对弹奏力度的错误理解造成的。4、 解决的办法及效果:"折指"问题的解决是比较简单的,首先要解决学生手型的问题,方法同上,这样手指伸展的问题就不会出现。这样当作到自然手型时,手指是垂直于琴键的,这样"落键"就不会产生"折指"的现象。而力量的问题要先用慢速练习来平和学生的情绪,取得"静心"的效果,再练习均匀的抬落指和抬落手的动作,也就是教学法上说的动作标准练习。具体方法详见《现代钢琴教学法技术训练》一文,一般在一个月内就可以解决"折指"的问题,而且只要保持手型和动作的准确,"折指"问题就不会出现。配合的训练办法:在以上调整的基础上,再配合一定的手指要求。一是无论断奏还是连奏,必须保持指尖同琴键垂直的状态。二是注意坐姿要端正,手腕要放平。5、 错误的技术要求:"折指"问题表面上看是手型问题,所以老师一般都采用:要求学生放好手型,勾回手指,这样似乎是解决的问题。但实际上由于勾指会造成手指更加的紧张,从而影响速度、灵活性等整体的技术能力。实际上是解决了"折指"的同时却造成了更多的问题,所以解决"折指"问题切不可直接强调勾回手指,那样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此帖由 annete 在 2005-08-11 01:23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8-11 13:31:15 | 只看该作者
三、 关于手的力度和放松问题 1、 产生的问题:目前通过力度的变化达到表现音乐内容的方式是钢琴教学中普遍认可的。其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学生演奏强、弱、渐强、渐弱等感情标记的训练达到音乐表现的目的。而要做好这些强弱变化,不仅需要学生对手较强的控制能力,同时还需要通过练习力度来加大学生对强弱的表现范围。所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要经历一个训练力度的过程。由于目前训练力度的主要方式实际上就是用力弹琴,即使快速的放松下来,也还是有一个用力的过程。而在要求力量的同时,由于用力就会造成手型、手指一定的紧张,而紧张的手型、手指就会产生影响演奏速度等一系列的问题,于是"放松"做为钢琴的另一个技术训练将要同"力度"一起伴随学生很多年。2、 解决的必要:弹琴的技术涉及到的主要是速度、音色、音乐表现这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同力度和放松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任何事物都是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尺度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力度和放松问题也是这样。力度用过了就"僵",放松用过了就"懈",力度和放松是一种对应的关系,学琴的过程也是寻求力度和放松平衡关系的过程。速度上:状态太 "懈"弹不快,状态太"僵"也弹不快。音色上:力量太大就是"砸"琴,放松太多就是"摸"琴。至于音乐上就更是如此,丰富的音乐变化最表面的就是音量的变化,也就是力度和放松的变化。所以力度和放松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3、 产生的根源: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解决技术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一点:合理的表现音乐内容。音乐需要快就能快,音乐有什么样的变化都能准确的表现,多复杂的乐曲都能准确演奏等等,都是练习技术的目的。的确,所谓力度就是弹琴力量的大小。表面上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很简单的,"僵"了就放松,"懈"了就用力。但实际上人在弹琴过程中的状态是随时在变化的,衡量"僵"或者"懈"的标准也在变化。而且力度和放松同人的情绪是有一定关系的,情绪急躁时弹琴就容易用力,情绪松懈时弹琴就容易懒散。也就是说虽然理论上讲"僵"了就放松,"懈"了就用力这种办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实际应用的效果是无法控制的,尤其是比较对于性格偏向感性的学生,其特点就是情绪起伏大,情绪控制能力弱。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合格的做到力度和放松是很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常年的存在力度和放松的问题的主要原因。4、 解决的办法及效果:解决力度和放松的办法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动作标准训练提高学生情绪的控制能力,从而达到稳定个人状态的作用。这个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来讲性格偏理性的学生半年就可以形成控制,性格偏感性的学生大概需要一年左右可以形成控制。二是解决弹琴中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技术动作问题。学生在弹奏跨度较大、音符较多、速度较快的乐曲时,由于心理的紧张情绪会造成技术动作上的问题。比如:弹奏跨度大的音时提前张开手指的问题;速度快时手指动作僵硬、动作反应较慢、贴键按琴等现象。像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心理紧张造成的动作问题,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种,还有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心理松懈动作懒散等问题。实际上无论有多少个问题,其根源主要是情绪和心理问题。解决的办法:以不变应万变,钢琴技术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保持自然的状态不变。这个自然状态主要是指前面提到的自然手型。无论跨度有多大,都不要伸开手指,而是在自然的手位准备,然后快速的张开手指弹奏。无论速度多快、乐曲多难,都要严格的按动作标准弹奏,如果能做到保持手型和保持动作标准这两项要求,技术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三是以情带力,技术最终的目的就是表现内心的情感,单从力度上的变化并不是真正的音乐变化。这一点需要教师较高的艺术修养,通过对音乐语言的讲解,语气变化的要求,使学生从感情的角度来弹奏乐曲,只要音乐的情绪表达的正确,力度就没有问题。音乐就是演奏者情感的表现过程。而弹琴时情感的起伏必然会引起音量上的变化,如果我们不从音乐的角度解决,反而从力度的角度来模仿,就是"造假",就是"伪音乐"。5、 错误的技术要求:训练力度上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老师片面强调用力弹琴,甚至为了追求大音量把弹琴变成砸琴。结果由于用力过多造成音色难听、手指僵硬,造成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放松训练上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表面化,老师错误的认为做出放松的动作就等于放松,。于是教学生以一种手腕扭动的方式来弹琴,结果不是动作过于松懈,就是做了一个"僵硬"的手腕放松动作。四、关于弹奏速度的问题1、 产生的问题:演奏速度是钢琴技术能力的主要体现,钢琴程度的主要衡量标志之一。速度是音乐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表达和塑造音乐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演奏者只有在技术能力有保证的情况下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来顾及到音乐内容,所以只有达到乐曲要求的演奏速度才能够完美表现乐曲的音乐内容。一首音乐作品一定有其明确的速度要求,演奏只有在达到或接近要求的速度时,才能更准确的演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钢琴的演奏速度实际上就是体现在手指运动的快慢上。2、解决的必要:速度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无法按照规定速度演奏。二是即使达到演奏速度但很勉强,并且以影响其他技术为代价。常见的如:速度达到要求,但音的清晰度、颗粒性都受到影响,手的动作僵硬或勉强达到速度要求,但情绪紧张无法顾及音乐表现等问题。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速度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学生必须具有与其音乐表现、技术能力想符合的演奏速度。 3、 产生的根源:表面上看速度的问题就是弹奏快慢的问题,弹不快怎么办?大多数的老师会采用练习快速的办法,认为逐渐提高演奏速度就可以达到练习速度的目的。如果真是这样问题就简单了。我们先分析一下不能快速弹奏的原因吧。影响演奏速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因素影响:实际上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受到一定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前面我们介绍了心理因素对手型的影响,同样心理因素也会对演奏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紧张的心理会造成肌肉的紧张,从而影响手指的运动速度。这种心理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有的学生平时练习时速度没有问题,到考试或比赛时由于心理紧张手指就弹不快了。还有的慢弹时一切都很好,可一加速就紧张,手就僵硬,速度也就受影响,诸如这种问题还有很多。 2) 技术能力影响:技术的问题主要就是体现在力度上,我们前面也提到当练习力度方法不对时就会产生手型、手指僵硬的问题,而僵硬的手型、手指是一定弹不快的。我见过许多学生在弹奏时,只要速度一快,手指就像被"陷"在琴键上一样,越用力"陷"的越深,就越弹不快。就象人在沙地上跑步一样。越想跑得快就越跑步快。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用力造成手部肌肉的紧张,造成手指动作的"笨拙"。3) 情绪影响:情绪对速度的影响是很大的,而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就像一个无精打采的人跑步,是很难跑快的。但一个人情绪兴奋、激昂的时候,就会跑出意想不到的速度,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常说的"狗急跳墙"。所以提高学生弹琴的情绪也会对提高速度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忽视情绪的影响,仅仅依靠对手的技术动作训练,是很难达到提速的目的的。 4、 解决的办法及效果:技术问题的解决主要体现在力度的要求上,具体办法在力度与 放松一节有说明。主要需要通过慢速的练习来放松肌肉的紧张,是动作协调。心理问题解决主要依靠训练慢速练习来平和情绪,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学生"习惯"和记住稳定情绪的状态,当加速时要注意保持慢速时的情绪状态,另外也可在动作上入手。心理的变化一定会造成弹奏动作的变化。所以练习动作标准的主要目的就是稳定情绪和心理状态,在练习动作标准时要注意用慢速做很准确的动作,并争取每一个动作都是同样的幅度和速度。如果学生坚持一段时间的动作标准训练,并在提速时注意保持动作的标准,就可以解决加速时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的解决主要在家长的辅导和调整,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提高孩子弹琴时情绪的兴奋状态,就可以达到提高演奏速度的效果。另外多注意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区表现音乐,情绪的问题和心理的问题就都不会发生,也就不需要我们去调整和训练。5、 错误的技术要求:速度训练的常见问题就是通过快速练习来解决提速的问题。实际上长时间的快速练习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在紧张的动作如果长时间的练习,由于人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心理和情绪的紧张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使肌肉得到一定放松,也达到了提速的作用。但这样的练习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稳定性也较差。每换一首乐曲、每提高一个速度都需要大量的练习。所以一定要注意产生速度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心理和情绪上,不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长期的提速练习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理论思想分析:任何事情的都有一定的基本原则,任何事情在表面现象的后面都有其产生的根源。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只注意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解决,不注意解决事物的根源就等于时治标不治本,就很难彻底解决的问题。所有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没有找到根源造成的,真正的解决问题一定是在根源上彻底的解决。钢琴的技术上也是如此,在手型、手指等技术动作的背后还有情绪、性格、心理、注意力等影响技术能力的根源。如果我们只注意训练学生表面技术动作,而不注意学生情绪、性格、心理、注意力等方面的调整和训练,学生的技术问题就会永远解决不完,就会经常反复的出现技术问题。我们现有的教学问题也正在此处。长期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琴的乐趣,累倒在学琴途中。学生经常反复的技术问题,使许多的老师愁眉不展。长期艰苦的训练和辅导,使众多的家长失去了自由支配时间和家庭和睦的气氛。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就是由于我们长期对钢琴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忽视。情绪、性格、心理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情绪、性格、心理、注意力做为背景。但由于情绪、性格、心理和注意力这些感性因素方面方面的看不见、摸不着,使得我们长期忽视钢琴教学中这些感性因素对弹琴的影响,也长期忽视对这些方面的训练,我们对这些感性方面的训练几乎是个空白。希望通过对现代钢琴教学法的介绍,使我们的老师、学生能够重视钢琴演奏中的感性因素,达到彻底解决钢琴教学问题的目的。写这篇文章我是很头痛的,实际上原本不用这样费事的去分析问题,直接告诉大家正确的训练不就行了吗?我也试图去这样做,但由于现有的许多钢琴教学理论和思想已经在大家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了,即使有许多不合理的方面,但绝大部分的老师、学生还是没有怀疑整个教法的问题,而是把问题归于自己教学方法不精、学习不得要领。在这里我有必要说明的是:现代钢琴教学法不是全盘否定传统钢琴教学法,只是调整和训练的方式不同。传统钢琴教学法技术训练主要是对肌肉运动的训练。而现代钢琴教学法技术训练主要通过对注意力、情绪、心理的训练达到更好的对肌肉运动训练的效果。比如象手型和手指立住的问题,如果直接要求手的摆放姿势,当时可能解决了问题,但由于根源没有解决,问题就会反复的出现。所以才要进行情绪等方面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动作要求,结果就会很稳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钢琴教学法教学的结果,同传统钢琴教学的结果是一样的,只是解决问题更彻底、更快速。在说明具体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也存在如何说明那些感性的因素(例如对注意力、情绪性格等因素),所以我将陆续的介绍和说明钢琴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我们会逐渐了解和掌握钢琴教学中涉及到的感性因素的训练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4-25 11:03: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读过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4-25 20:29: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非常有用呀!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5-22 09:13:35 | 只看该作者
认真拜读后,感觉非常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5-14 12:59:14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好好学习.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5-21 14:48:30 | 只看该作者
是要好好学习,儿子在学琴中也都出现了这样 问题,折指,还有手臂上下晃动,唉呀,晃得我的眼都发晕,特别是在做《拜厄》的时候 ,特别明显。几乎每天弹琴都要指出: 不要晃啊,手要稳啊,手指要站住啊。其实儿子学琴的兴趣还是蛮高的。自己觉得弹出的曲子很好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0-23 15:51: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太厉害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7-23 11:54:5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很多文章写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4:51 , Processed in 0.08171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