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76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聊天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0 17: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虽然现在义务教育取消了升初中的考试,但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基础将严重影响到中学阶段的学习,孩子还是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参与挤高考独木桥的大潮。同时,现代社会生活信息化程度越来越发达,孩子们尤其是城市孩子,接受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广泛又通畅,耳闻目睹,影响较大。此外,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情况看,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孩子们的生理发育越来越早,已开始出现生理变化。但是由于年龄关系,其心理尚处于稚嫩、朦胧状态,孩子与异性交往增多,如果家长未能及时给予孩子们以合理、恰当的指导和关爱,很容易使孩子们出现“情感转移”。个别甚至出现了早恋,很多家长往往如临大敌,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关注孩子的异性交往,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净化孩子们的学习空间,为他们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人生道路,值得广大家长和教师高度重视和共同关注。父母多与儿女沟通,关注早恋。治与防、堵与疏同样重要。

欢迎你积极参与六年级聊天室的讨论。在讨论中学习,分享,当孩子在成长中的发生困惑时能从容解惑。
  

[ 本帖最后由 平凡 于 2006-11-7 20:3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5 23:46:35 | 只看该作者
异性关注≠早恋(转帖) “别轻易给自己戴上‘早恋’的帽子!”当青春期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好感时,不少人都会暗自想着“我是不是早恋了”?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却认为不少自认为‘早恋’的青少年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恋爱,他们只是处于‘异性关注’阶段而已,专家提醒青少年不要轻易为自己“扣帽子”。 人们一提到“早恋”一词,马上作出的是“坏学生”、“品德败坏”、“问题少年”等带有负面意义的联想。一些老师和家长对于“早恋”学生采取生硬的批评、讥讽甚至打骂的方式进行制止,不少青少年学生也都自觉地认为“早恋”就是代表了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一旦青少年发生“早恋”,不但周围舆论给予他们很大的压力,他们自身也会因自责、愧疚等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以致影响学习甚至正常生活。“其实不少人对于‘早恋’的认知是有偏差,青春期少年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行为,并不一定是‘早恋’,而只是‘异性关注’。”专家介绍说,由于心理成长和生理的发育,不少中学生会逐步进入“异性关注”阶段,即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异性关注到成熟的恋爱之间应该经历一个异性交往的泛化过程,也就是说青少年有互相对异性产生好感和趋向的愿望。对于青少年来说,与异性伙伴进行正常交往是有益的,只有超出年龄阶段的模仿成人行为才是有害的。 与孩子谈谈“恋爱” 认为关注异性就是“不道德的坏学生”,通常会给处于异性关注阶段的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误导,有时甚至还会更加激起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反而使他们更留心去寻找所谓“恋爱”的感觉,强化了他们与异性接触中的关心与体验。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对异性的关注,而应该进行客观引导。 青少年学生有了独立的意识和人格,建议老师和父母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之进行沟通。可以把孩子对异性关注问题摆在“桌面上”来谈,像解答一道普通的作业题一样探讨它的原因、过程和特点,用科学、自然的态度让孩子明白产生异性关注的客观性,使他们凝聚在心底的困惑和烦恼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释放;另外,教孩子一些与异性正常相处的方法,引导孩子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中去,为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例如像小英,可以将心里的想法大胆与妈妈面对面交流,母女间建立起一定的理解和默契,相信会增加双方的信任,而小英也可以踏实、轻松地备战中考! 平常心看待“异性关注” 青涩少年时代对异性关注的朦胧感觉成为不少成年人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在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后才知道,只有对各种性格类型的异性有了接触和了解之后,才能逐渐明白和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恋爱。其实,大部分青少年在对待异性的问题上都可以有理性的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日常交往也是很正常的行为,“处心积虑”地制止和“恐吓”也许适得其反。只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锻炼社交能力,大方自然地与异性交往,使心理恢复平衡,生活也就恢复了平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5 23:50:51 | 只看该作者
专家建议多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比如一些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或是初中以上年级的孩子,家长大可不必接送上下学,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走。   从某种角度讲,这样的放松可以让孩子有更多接触外界的空间,时间长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明白该如何为人处世,哪怕是有一些小的磕绊,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都未必是坏事。   心理专家也希望家长能独立让孩子处理一些事情。当孩子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时,家长不应该马上帮助他们,应该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出面解决,自己出面找老师,找同学,自行把问题解决。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也能锻炼他们面对问题时的应变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15:55:57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黑体" size="5">别把孩子比来比去行吗? <p class="MsoBody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7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5.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FONT-SIZE: 1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黑体"></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汉仪太极体简">保定市中华路小学六(二)班<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华文行楷">刘钰颖<span lang="EN-US"></span></span><p class="MsoBody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3.6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1.97;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经典宋体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现在,好多的学生家长有一个通习:喜欢在别人面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来比去。或许家长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想让自己的孩子向别人学习来取长补短,但是在家长的不知不觉中,已经伤了孩子的自尊心。<span lang="EN-US"></span></span><p class="MsoBody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3.6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1.97;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经典宋体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从小,我就喜欢和妈妈一起去串亲戚,亲戚家中的小孩也有很多,有品学兼优的,有性情顽劣的,有多才多艺的还有朴实憨厚的。所以,大人们在聊天之余总免不了把我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span lang="EN-US"></span></span><p class="MsoBody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3.6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1.97;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经典宋体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那一天,我们又去了姑姥姥家。吃完饭以后,我们这些孩子又成了他们谈论的焦点了。大人们表扬了我,我自然高兴,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心情或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于是我努力把我自己想像成拿来和我比较的另一个女孩,想着那些刺耳的言语“你看看人家处处都比你强……”我想,那感受一定很痛苦。<span lang="EN-US"></span></span><p class="MsoBody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3.6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1.97;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经典宋体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我从想像中走出来,走进了她的房间,对她说:“不要伤心了,努力就好了嘛。”她笑了笑,对我点点头。但我仍能感受到她内心的不快。<span lang="EN-US"></span></span><p class="MsoBody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1.7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98;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经典宋体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回家后,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潜在意识里觉得家长的这种做法实在是不够妥当。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给孩子一些动力,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但是这种动力是不能和挫伤自信心齐头并进的。况且给孩子加动力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呀!不一定把孩子比来比去就会达到家长想要的效果,相反处理不当还会适得其反。<span lang="EN-US"></span></span><p class="MsoBody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3.6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1.97;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经典宋体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曾经,有一个女孩,自尊心非常强,在“盼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她的妈妈抓住了她自尊心强这一特点,频频与别人相比较,希望自己的女儿努力学习别人向上走。然而,在与别人做一番比较后,女儿却认为不如别人而意志消沉。她的妈妈没有理会女儿的伤心,相反更加变本加厉地说:“看了吧,人家比你强百倍,将来该怎么样,你自己看着办吧。”她的女儿更加伤心了,每天琢磨着妈妈下一次会拿谁来和她作比较。这个女孩经过一次次的自尊心受创,从此心灰意冷,最终一事无成。<span lang="EN-US"></span></span><p class="MsoBodyTex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3.65pt; LINE-HEIGHT: 24pt; mso-char-indent-count: 1.97;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经典宋体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别把孩子比来比去行吗?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孩子也应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span lang="EN-US"></span></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01:41 , Processed in 0.07886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