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6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的幼儿启蒙教育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26 15:1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url=http://www.qbaobao.com/forums/misc.php?action=viewratings&tid=2308&pid=6643][/url]<font face="Arial"><span class="bold">科学的幼儿启蒙教育法</span>第一章卷 首 语  毫无疑问地,现代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是竭尽能力地给了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是不是给对了?孩子是不是真的更快乐?却令人怀疑!  否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不会遇到许多实实在在棘手的问题──孩子蛮横地哭闹耍脾气;强制性地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过分依赖父母、无独立性;破坏性较强(如破坏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以及注意不集中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更多的问题纷至沓来─不专心功课、厌恶读书;逃学、逃家;懒散、空虚;更有打架、偷盗、杀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与人格问题有关  其实,我们追根究底来看,问题的来源,都与父母、老师对孩子养育管教的观念、态度和方法有关。因为它们影响着孩子个人的习性和人格形成,尤其是父母。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ldquo;三岁定终生&rdquo;的这段时间里,同孩子日夜相处的是父母和家里的亲人。但他们都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因此能顷孩子未出生之前,就下定决心:&ldquo;没有准备绝不生他&rdquo;,同时也能认真地下功夫,看些现代育儿丛书。一方面先努力把自己的不良习惯改掉,准备好一份虔敬的心,迎接这个延续命脉的新生命;并筹设出适合他生活、发展的环境──不一定有华责的地毯、亮责、安祥为布置原则,加上你们小俩口的和谐和爱心,就是一个不错的环境了!  假若你肯再学点科学的幼教理论和方法,应乎需要地买点适合他发展用的材料(商店的玩具很多都有缺点),用你的爱心、智慧、耐性再加上&ldquo;帮他&rdquo;(而非教他)自己去成长,这孩子就是未来的&ldquo;可造之材&rdquo;,绝不会没出息,让你操心,或为非作歹,要你一辈子伤心!  进一步说,一个能够重视孩子教养,而且知道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父母,就会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性,让他拥有健全的性格,不仅能够&ldquo;独立&rdquo;,不会人云亦云;也能主动适应环境,自动自发地探索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然而,一个人&ldquo;人格&rdquo;的形成绝非凭空飞来,它是受环境尤其是父母态度的影响,从小点点滴滴累积,逐渐形成的。往昔孟母和岳母对孩子的苦心,就是最好的例子。  近二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脑生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了蒙特梭利所说:&ldquo;人到三岁在智力和性格上已经定型了60%&rdquo;的道理,也知道了她为什么说&ldquo;两岁以前更重要&rdquo;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孩子的童年,假如不培养健全的人格,又怎能期待他长大后能够拥有健康成熟的处事态度呢?了 解 你 的 孩 子  有一件事实,是您不得不正视的:您把一切最好的给他,有没有考虑过所给的,是不是目前他需要的?所安排的,又究竟是不是他喜欢,而且能接受的?这些对于他的心性、头脑又有什么帮助呢?&ldquo;孩子需要些什么?&rdquo;的问题,实在值得您一再地探索呀!你可能在他未出世前就看过一些书,懂得某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一般发展情况。但,这些原则和你宝宝发展的情况能完全相符吗?而您又该如何来帮助孩子呢?  &ldquo;小孩子的潜力无穷,愈早开始愈好!&rdquo;这句话倒真的说出了两件事实:&ldquo;小孩子的潜力的确深不可测&rdquo;;&ldquo;学习是愈早愈好,不能耽搁孩子的智力成长。&rdquo;得当心的是:两句话合在一起,并不意味着可以倾箩筐似地拼命灌输。恨不能把你二、三十年的知识和对他的期望,一下子全灌到孩子的骨子里去。这样的作法,只不过反应出父母急功近利的心态,最容易造成孩子只会死背死记、不能思想的结果。弄不好,十个就有八个孩子,被这种作法逼得&ldquo;怕上课,怕上学&rdquo;,如果这时候父母还不警觉,甚至于加上&ldquo;打骂教育&rdquo;,弄得孩子逐渐变成怕父母、怕老师,厌恶学习、讨厌书本,那就糟了!  为了使孩子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大人实在应该细心地直捣孩子的内心深处,探索出他们需要什么?喜爱的又是什么?尤其你的宝宝他能接受的又是什么?能够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能够知道应该如何给,如何爱,才不会由于您给得&ldquo;多&rdquo;了,爱得&ldquo;过&rdquo;了,反把他逼出问题来。这就是本书呈献给您最重要的目的。大人与孩子不同  至于如何去了解?应该掌握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大人与孩子不同。  蒙特梭利坚信儿童期绝不是进入成年期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不仅不是尚未完成的&ldquo;小大人&rdquo;,大人与小孩之间根本就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也就是说,虽为同一个人,存在形式与心智状态却完全不同。其间最明显的差别就在大人已经发育完全,变动性已经非常微小,各种发展潜力已经固定,智力增长的速度也逐渐低落,真可用&ldquo;夕阳有限好&rdquo;来形容了!而孩子却处于旺盛的成长过程中,正继续不断地变化,迅速地增长,潜力无穷哩!  正因为孩子还是一个充满着多变性的个体,自然的体型、行动、认知与精神发展上,都和已经定型的&ldquo;大人&rdquo;不同;既然二者无法站在同一的情况上,大人又怎能不经细察,就枉自以自己已经定型的标准与头脑,来否定孩子的奥秘,自作主张地判决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呢?  再者,想要了解孩子,就必须以多观察,来了解他成长的法则。我们当然无法以横切树木的方式剖析儿童,更不能将他像小老鼠一样关在实验室里作试验。但是可以经由多方的观察处显行为,发现孩子的生长法则,推敲出他的真正需要;然后更进一步地针对发现的结果与孩子的需要,研讨出&ldquo;对症下药&rdquo;的教育方法,用最适当的安排,满足孩子内心的需要,自动地产生&ldquo;去尝试&rdquo;的喜悦,和大人所谓的&ldquo;学习意愿&rdquo;。为什么选择蒙特梭利教学法  父母对孩子在幼儿阶段中基础性格的培养,是否合理?是否得法?是关系到孩子一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孩子的品格一旦定型,就一辈子无法重来了。蒙特梭利教学法,虽然来自外国,所依据的教学观却是一个迄今不变的原理。它重视孩子的童年阶段,更以&ldquo;先观察&rdquo;的科学方法入手教育孩子:(1)从观察中发现孩子生命的真正需要, 再针对这些成长的需要,设计出适合孩子需要的环境。(2)根据有效的科学程序,研究出可行、 易作的教育方法。(3)并且进一步地配合科学程序,研究出可行、 易作的教育方法。效而闻名遐迩的&ldquo;教育材料&rdquo;──蒙特梭利教具。孩子在教具的操作中,不但能&ldquo;玩&rdquo;的有兴趣,&ldquo;玩&rdquo;出自己可以开窍的头脑,自然而然形成有步骤、有次序的做事方法,甚至于孩子可以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她真可以就是近代科学幼教学者中,最卓然有成,也最能知行合一的科学幼教大师了。  她虽然已经去世了三十多年,全世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都仍在热烈地发展也的理论、方法和教具。而且由于科技的进步,蒙氏的理论,不仅向下成功地应用在&ldquo;胎教&rdquo;的教育领域,更向上推动了高中以上学校的教学改革。  我希望我的同胞都是孩子的也导师,我们的民族才有前途。我希望中华儿女的导师们,都懂得种瓜有种瓜的方法,种豆有种豆的道理,不但要真&ldquo;懂&rdquo;,而且真&ldquo;行&rdquo;,不可有错,也不能耽误。否则,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前途,以及建设的希望都会受到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我很着急而且不揣简陋地,把我最近专心了六年的学习心得,大胆地向中国的伟大母亲们提出初步的报告,分享大家,也请大家指教。</td></tr></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0-26 18:40:17 | 只看该作者
正该如此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0-27 11:24:2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先顶一段时间,让大家都有机会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0-27 11:51:20 | 只看该作者
收藏,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0-27 12:46: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已收藏,慢慢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0-27 22:26: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0-31 09:13:4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非常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10-31 12:38: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10-31 22:14: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11-1 08:17: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07:36 , Processed in 0.080872 second(s), 2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