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88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两国关于义务教育的比较(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7 16: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美两国关于义务教育的比较美国公立学校大学以前的教育是义务的,免费的。美国的公共教育制度规定,凡是在美国合法居留的人,都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里所指的义务教育当然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的公立学校,私里学校是要收费的,这里暂且不谈。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的过程包括:儿童从十足年龄满五周岁开始,就开始接受义务的kindergarten(幼儿园) 学前教育。上幼儿园的孩子享受的义务教育为半天制,从周一至周五,一般是上午 的四个小时。每天家长在规定时间把孩子送到住家附近的校车站,由学校的校车(黄狗车) 把孩子接走,四个小时以后又由黄狗车把孩子送回来。在中国,一直说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加起来正九年。据说现在高中三年也要义务教育了。就那相应延长,变成十二年了。美国的孩子们享受义务教育的时间要长几年。他们幼儿园一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前后加起来要上十三年学,因此他们的义务教育也是十三年。中国的教育制度说是义务教育,但是如果真的都实行了义务教育,还要希望工程干什么呢?看起来,那个义务是要打折扣的。对很多居住在城市的孩子来说,上学可以免交学费,算是义务的,但是学杂费是免不了的,还不包括学校方面自立名目的各种辅导费、资料费、项目繁多的赞助费等,所以,在中国家长心目里,孩子上学需要很大一笔开销,这笔开销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附加出来的,同时也是不必要的。美国大学以前的公立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孩子们上学除了不交学费,学杂费也一律全免,甚至连课本都不必买!因为所有的美国中、小学校都为就学的孩子提供免费课本,每个在学校就读的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学校图书馆借阅课本。那些课本印制得精美而牢固,孩子们使用起来也比较爱惜,因此,多半课本可以由一届学生传给下一届学生,一传就传下去,直到不能使用为止。除了课本不用买,学生们的练习本,作业本也都不要自己买,都是学校发的。每次做功课、做练习以后,把练习本交给老师批改,下次又发来使用。学生们需要自己掏钱买的也就是一些学习用品,象铅笔,彩笔,橡皮,活页夹计算器之类,仅此而已。中国的义务教育是提供给那些持中国身份证的、有户口的儿童的,且对受教育对象有严格的区分,什么城市、什么地区、什么具体居住环境的儿童上什么学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能跨地区上学,不能跨城市上学,更不能随便转学、插班。城市里的孩子不能到农村上学,而农村的孩子也不能到城市上学。适龄儿童报名上学,要由母亲的户口所在地决定,如果母亲是农业人口,那么孩子就是农业人口,因此,也不能因为孩子父亲是城市人口而获得优待,要想打破惯例,可以,要给学校交一大笔赞助费,等于要拿钱买教育,所以那个义务就有了水份。在电视节目中,就有涉及边缘人的题材,其中就有残疾人孩子上学的问题。有的残疾人家庭,因母亲是农村户口,按照中国户籍制度规定,这个家庭生的孩子便跟随母亲成为农村户口,无法跟随父亲的城市户口变成城市居民,这样的孩子在城市里上学,常因户口问题被学校拒之门外,或者要被迫交付数字多少不等的赞助费。残疾人家庭一般都有经济困难,拿不出那些钱,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找各种机构出面协调,做家长的本来因身体有障碍,出行就不太方便,为了孩子上学的问题,往往要跑断腿。还有那些从农村到城市的打工人员,他们孩子的上学问题也很令人困惑。父母的身份属于流动人口,自然没有固定的城市户口,因此,他们的孩子就不能享受所谓的义务教育,大部份失学儿童都是这类孩子。美国也有身份管理制度,但是这种管理制度跟中国的户籍制度无法等同。美国人工作流动性很大,人们的生活往往要跟着工作走,也往往跟着人们的兴趣爱好走。工作更换了,就卖房子搬家,换到另外一个州,另外一个城市居住;在城市里住腻了,住烦了,也卯不准搬到乡村,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找找田园风光的感觉;在乡村住厌了,没准举家迁居大城市去住公寓;讨厌东部冬天的漫天大雪,那就搬家到西部;受不了西部的气候,搬家到佛罗里达就是了;孩子长大了房子不够住了,卖房子搬家,搬到大房子住住;孩子又长大了,都出去上大学了,父母觉得房子太大,照顾麻烦,好,又卖房子搬家,换个小房子。这就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习惯搬来搬去。美国人的教育制度在制定的时候,充份考虑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美国的公立义务教育在落实到个人的时候,在表现形式上要来得自然简单得多。给孩子报名上学,家长只需出示有照片的、有效的身份证明,比如护照或者驾驶执照之类,带上孩子的护照和出生证就可以了。家长的证件是为了证实你的合法监护人的身份和你的具体居住地点,以及其它必须的资讯;孩子的身份证件是为了核实孩子的年龄、性别以及其它各项必要资料。证件带齐,填表登记,签字署名,学校办公室会给你一大堆资料,各种注意事项和要求,学校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家长联谊会时间表,校车接送时间表和地点,学生午餐时间和菜单等等,一切手续办全,交代清楚,就OK了!到时候就送孩子上黄狗车好了,有不明白的?可以随时打电话找学校办公室问讯,人家会笑容可拘地耐心解释,直到你弄懂为止。美国的义务教育对于受教育对象的要求也不那么苛刻,凡是适龄儿童,不管需要就学的儿童其父母是公民还是非公民,是长期居留者(绿卡) 还是短期访问者(B1),是持留学生身份的(F1) 还是持访问学 者身份的(J1) ,或者是持工作签证的外国劳工(H1) ,甚至包括非法居留者,全收!美国的教育制度也有强制措施,那就是,当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能按照法律规定把孩子送到学校,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时候,社会儿童保障机构就要出面干预了,孩子一定会被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而大人没准会被以虐待罪判刑,当然因此就失去儿童监护权。也是,学校上学又不要钱,你做家长的还不让孩子接受教育,你不是失职,不是脑袋有毛病,不是虐待是什么呢?至于象中国常有的情况那样那样,有人说“我家里穷,供不起孩子上学” ,在这里就要说不通了,谁要你供 了?义务教育是国家供的,纳税人供的。在美国上学的孩子,除了kindergarten(幼儿园) 是半天制的,其它的一律是全天制的。全天上学的孩子中午需要在学校午餐,午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在学校餐厅买。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自然不会顾虑午餐费的问题,对于那些家庭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来说,孩子的午餐费就是一笔额外的开销了。然而,这样的家庭也不必发愁,因为美国教育部门有规定,凡是家庭收入底于当地贫困线的,孩子上学可以享受免费午餐。因此,很多留学生的孩子上学的时候,都享受过学校的免费午餐。关于教育,我们中国流行一句口号,叫: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但是当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以后,有时候就不得不苦了孩子了。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那些孩子多的、负担重的家庭里的孩子,那些计划生育外出生的孩子,那些大人有病有灾的孩子,那些父母离异无人照顾的孩子,那些流动人口的孩子,那些残疾人的孩子,那些街头流浪的孩子,对生活的第一认识恐怕就是个苦字。我们经常在报纸或者媒体上看到类似的一些报道,说为了让弟弟上学姐姐只好退学,或者因为家里经济状况差,再不能让孩子上学了,或者说某儿童因为父亲有病,家庭困难,只好休学在家等,著名的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大眼睛> 里的那个女孩 大概就是类似情形吧!关于教育,美国从来没有流行过什么口号,但是,它以制度的方式保障了孩子的合法权益。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几乎没有文盲,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个国家里,有25%的人口能够大学毕业,更有5%的人口拿到硕士学位。关于私立学校:大多数社区都有私立学校。在美国,大约由10%的学生是在私立学校读书。这些学校的经费并非由税款支付;相反地,学生的父母必须缴交一年的学费。有些私立学校是经过认证机构鉴定的合格学校,有些则不是,因此确定教师是否合格是相当重要的。有的私立学校是“大学预科”学府,而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会进入大学。有80%的私立学校或多或少和宗教团体有关系,并且会以某种形式的宗教教育作为其课程的组成部分。其他的是军事院校,而其课程则包含了某种形式的军事训练。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把教育和医疗作为商品。我们也不想享受类似美国的义务教育,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没达到那样的经济水平,我们只希望我们的政府不要把受教者当做榨取暴利的对象,把我们的学生家长当作搜刮的对象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8-17 16:20:21 | 只看该作者
[quote=孔晓蕾的爸爸,2005-08-17 16:08]我们只希望我们的政府不要把受教者当做榨取暴利的对象,把我们的学生家长当作搜刮的对象就好了 [/quot谈何容易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8-19 10:08:1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把教育和医疗作为商品。我们也不想享受类似美国的义务教育,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没达到那样的经济水平,我们只希望我们的政府不要把受教者当做榨取暴利的对象,把我们的学生家长当作搜刮的对象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8-19 10:46:19 | 只看该作者
很向往小时侯的上学!学杂费都没有。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成了待宰的羔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8-19 12:45:49 | 只看该作者
實在該反省我們的教育制度了!不知道中同的義務教育,義務二字何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8-19 13:00:35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8-19 23:12:1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教育产业化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成了教育部门生财的百宝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8-21 09:49:1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最好赚的就是孩子的钱只要涉及到教育,涉及到孩子,哪个家长不是大开绿灯的好多人为了挣孩子的钱,真是挖空心思,无所不用其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8-23 11:03:2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交纳高额的学杂费,希望在若干年后,那些农村的孩子上学,不要变成人们的一种奢侈品。那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8-23 12:55:02 | 只看该作者
有钱还是要去美国移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9 21:20 , Processed in 0.08369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