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40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俗物与天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9 09:3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塞得兹博士写的这本书非常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发布读书笔记,算是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吧!

l        总体心得
  塞得兹博士在生活中对儿子非常的关注,能够随时洞察孩子的情绪,从而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与兴趣,及时解决,及时引导,及时教育,时机把握的特别好。
  塞得兹博士非常善于与儿子交谈,在与儿子的交流中,非常有技巧非常认真细致。无论是教育说理还是传授知识,都做得非常好,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塞得兹博士非常善于利用儿子好奇心和刨根问底的求知欲,来及时深入潜出地传授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很多游戏,在愉快的游戏中传授了很多有用的知识。真是用心良苦啊!


    教育思想归纳

l        不要对孩子过于严格
  俗物是管出来的,天才是教出来的。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因循守旧。用一成不变的习惯或规矩等来约束孩子、束缚孩子,用自己的思维定式去限制孩子,只会埋没孩子的潜能和天才,培养出一个守规矩的平庸的人。
  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卫生习惯,这也不能摸那也不能动,却无视孩子的潜能被压抑被埋没,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其实,多给孩子洗几件衣服也没什么大不了啊!
  不要用纪律来扼杀孩子的天才!
  每个家长都要求孩子“听话”,可是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剥夺孩子的思维权利,扼杀孩子潜在的能力。无论什么事,只要“听大人的话”就行了,将来上学“听老师的话”,工作“听领导的话”,这样的人只能是平庸的蠢材。所以,  不要过分地要求孩子“听话”。
  孩子“脏”点、“淘气”点是正常的,否则就不是孩子了。没有必要因此而过分限制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那样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要善于引导。
无论在教育上或者是在指导上,都坚决不能用不准反驳的权威去压抑孩子。很多父母都曾经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这不对,要……”“不应该……”“不许……”,以为这是在管教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

l        如何引导与教育孩子
  孩子宛如一张白纸,教给孩子经过精心选择和认真斟酌的知识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些父母把孩子的头脑当成知识的垃圾桶,胡乱给孩子灌输各种术语和公式,把大量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知识毫不犹豫地灌输给孩子,结果当然是令人目不忍睹的。
  人人都具有潜能,越早开发越容易发挥出来,如果一直不训练,就会丧失掉。要诱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潜能,最佳的方式就是精心设计的、有一定训练目的的游戏。
  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必须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因为游戏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才都回一一激发出来。所以,要利用孩子对游戏的兴趣,针对孩子的各种潜能,为他们设计各种游戏,使孩子们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锻炼能力,尽可能使孩子的潜能无一遗漏地发挥出来。
  要想办法让孩子尝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有兴趣的学习才能培养出天才。简单生硬地硬逼着孩子学习是非常粗暴的、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只会毁了孩子。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抓住最有利的时机顺其自然地引导孩子学习知识。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往往不教育孩子去正视社会上的坏事,反而教他们视而不见,只会盲目的赞美社会上好的一面。这种欺骗将会使孩子们陶醉在虚假的幻觉中,从而丧失对真伪善恶的判断能力,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只有了解生活的苦难,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才能成为坚强的人。

l        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
  两三岁的孩子整天缠着大人问这问那,这意味着孩子的究理精神开始产生了。孩子这时提出的问题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十分头痛,但这时正是传知识、讲授道理的关键时刻,万万不可因为孩子烦人的没完没了的问题而训斥他、让他闭嘴,那样的话只会抹杀孩子的求知欲望以及他那可贵的究理精神。
  现在许多父母都讨厌孩子问问题,他们嫌麻烦,不认真回答,应付了事,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愚蠢的做法虽然能换来片刻的宁静,但在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更为严重的是抹煞了孩子最可贵的究理精神。
  孩子天生就是好学的,应该好好珍惜。应该认真解答孩子的各种问题,而且尽可能使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话,并诱导孩子对问题做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培养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孩子尝到获得知识的快乐,真正地热爱上知识这一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l        不要批评孩子
  孩子对于父母给他的评价非常敏感。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那些自以为对孩子关爱之极的父母总会对他们予以“纠正”。他们会对孩子说“你错了”、“你总是捣乱”,甚至还有人大声责骂“你是个坏蛋”、“你是个笨蛋蠢材”……,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孩子陷入消极的心态之中。一个总认为自己是个笨蛋的孩子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有的父母总是对孩子“善意”地说“你又错了”“你可真笨”等等的评价,在这样的状态下能够成为一个有独特见解的人那才是奇迹呢。
无论在教育上或者是在指导上,都坚决不能用不准反驳的权威去压抑孩子。很多父母都曾经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这不对,要……”“不应该……”“不许……”,以为这是在管教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
  小孩子非常脆弱,他们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打击。有的父母责骂孩子,打孩子,以为这是在帮助孩子。殊不知,正是这种所谓的管教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父母由于工作上、生活上的压力,往往有心情不佳的时候,这时要千万注意不要把怒气、火气、怨气发泄到孩子头上。因为人在发怒的时候往往做出不可理喻的事,这种沉重的打击是孩子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的,对孩子心灵的伤害也是难以挽回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不合理的管教与打击。

l        要鼓励孩子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在孩子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说一句“你真棒!”
  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成长极为重要,而鼓励正是让他建立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可以说,有效的鼓励能够造就天才。
  鼓励孩子的真正意义是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宽容,而这种宽容的直接表现就是多给孩子一次机会。多给孩子一次机会就意味着他多了一份成功的可能。如果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每次都劝他放弃,那么他还会有什么进步呢?他们还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吗?
  鼓励并非仅仅说一两句赞扬的话,要充满爱心地时刻关注孩子,要真心地为孩子每一点小小的进步而加油助威。

l        不要过分保护和帮助孩子
  不要对孩子过多的保护,那会剥夺孩子锻炼、磨练自己的机会。一个在安乐窝里长大的孩子,一旦失去了保护将会是什么样啊!
  决不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忙于其他事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父母当然不值得推崇,但那些过分呵护孩子的父母更加糟糕。帮助孩子或者说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不仅对他的积极性有所打击,而且会伤害他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会严重地损坏他的独立人格。每当孩子提出让大人帮助做事的时候,都不要轻易答应,必要时还要毫不客气地拒绝。不仅父母要这样做,还要要求家里的其他人也这么做。
  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因为劳动成果会产生满足感,满足感会唤起一个人的自信心。

l        关于环境
  孩子从生下来起,就开始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包括品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他接触优秀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优秀;接触低劣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低劣。成人的基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在小时侯形成的。
  一方面,要注意孩子周围亲友,尤其是做父母的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要即使发现孩子沾染上的不良品质,及时纠正。
  只要孩子感兴趣事,就尽量提供充分的条件与环境。当然,在孩子1、2岁的时候,只要喜欢并且能全身心投入就足够了,不必考虑成材成家的事。

l        其他
  不要轻易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那种相互竞争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父母们常常将全部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体上,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长。当孩子告诉父母“我感到难受”,“我很失望”时,粗心的父母往往会一笑了之。
  大多家长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令人痛心的是,往往正是这些小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良好的精神卫生决定着孩子能否成为快乐的人。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人们总会认为神话和传说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但如果不注意挑选的话,那些违背科学和不合情理的故事将会对孩子造成难以想象的恶劣影响。
与众不同并不意味着孤僻。
  培养孩子自学的习惯,学会从挑战中获得快乐。
让孩子不必拘泥于小节。
  对孩子的音乐教育很重要。



第一章 俗物与天才各自是如何产生的
俗物是管出来的,天才是教出来的。
孩子“脏”点、“淘气”点是正常的,否则就不是孩子了。没有必要因此而过分限制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那样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要善于引导。

第二章 最初的教育决定孩子能否成材
两三岁的孩子整天缠着大人问这问那,这意味着孩子的究理精神开始产生了。孩子这时提出的问题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十分头痛,但这时正是传知识、讲授道理的关键时刻,万万不可因为孩子烦人的没完没了的问题而训斥他、让他闭嘴,那样的话只会抹杀孩子的求知欲望以及他那可贵的究理精神。
只要孩子感兴趣事,就尽量提供充分的条件。当然,在孩子1、2岁的时候,只要喜欢并且能全身心投入就足够了,不必考虑成材成家的事。
音乐教育很重要。
要想办法让孩子尝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有兴趣的学习才能培养出天才。简单生硬地硬逼着孩子学习是非常粗暴的、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只会毁了孩子。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抓住最有利的时机顺其自然地引导孩子学习知识。

第三章 潜能的发掘充分就能造就天才
人人都具有潜能,越早开发越容易发挥出来。如果一直不训练,就会丧失掉。在教育孩子上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各种术语和公式,而是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潜能。而最佳的诱导方式就是精心设计的、有一定训练目的的游戏。
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必须要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因为游戏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才都回一一激发出来。所以,要利用孩子对游戏的兴趣,针对孩子的各种潜能,为他们设计各种游戏,使孩子们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锻炼能力,尽可能使孩子的潜能无一遗漏地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因循守旧。用一成不变的习惯或规矩等来约束孩子、束缚孩子,用自己的思维定式去限制孩子,只会埋没孩子的潜能和天才,培养出一个守规矩的平庸的人。
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卫生习惯,这也不能摸那也不能动,却无视孩子的潜能被压抑被埋没,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其实,多给孩子洗几件衣服也没什么大不了啊!
不要用纪律来扼杀孩子的天才!
每个家长都要求孩子“听话”,可是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剥夺孩子的思维权利,扼杀孩子潜在的能力。无论什么事,只要“听大人的话”就行了,将来上学“听老师的话”,工作“听领导的话”,这样的人只能是平庸的蠢材。所以,不要过分地要求孩子“听话”。

第四章 天才有能力辨别出人间的好坏真伪,俗物却不能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往往不教育孩子去正视社会上的坏事,反而教他们视而不见,只会盲目的赞美社会上好的一面。这种欺骗将会使孩子们陶醉在虚假的幻觉中,从而丧失对真伪善恶的判断能力,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只有了解生活的苦难,才能勇敢地面对生活,才能成为坚强的人。

第五章 一个人的品质取决于幼年时期的教育
孩子从生下来起,就开始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包括品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他接触优秀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优秀;接触低劣品质的人,就会变得低劣。成人的基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在小时侯形成的。
所以一方面,要注意孩子周围亲友,尤其是做父母的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要即使发现孩子沾染上的不良品质,及时纠正。

第六章 使孩子一生下来就优秀
孩子宛如一张白纸,教给孩子经过精心选择和认真斟酌的知识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些父母把孩子的头脑当成知识的垃圾桶,把大量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知识毫不犹豫地灌输给孩子,结果当然是令人目不忍睹的。
人们总会认为神话和传说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但如果不注意挑选的话,那些违背科学和不合情理的故事将会对孩子造成难以想象的恶劣影响。
大多家长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令人痛心的是,往往正是这些小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七章 所谓教育,就是要为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
总是对孩子“善意”地说“你又错了”“你可真笨”等等的评价,在这样的状态下能够成为一个有独特见解的人那才是奇迹呢。
无论在教育上或者是在指导上,都坚决不能用不准反驳的权威去压抑孩子。很多父母都曾经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这不对,要……”“不应该……”“不许……”,以为这是在管教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
现在许多父母都讨厌孩子问问题,他们嫌麻烦,不认真回答,应付了事,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愚蠢的做法虽然能换来片刻的宁静,但在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更为严重的是抹煞了孩子最可贵的究理精神。
孩子天生就是好学的,应该好好珍惜。应该认真解答孩子的各种问题,而且尽可能使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话,并诱导孩子对问题做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培养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孩子尝到获得知识的快乐,真正地热爱上知识这一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孩子对于父母给他的评价非常敏感。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那些自以为对孩子关爱之极的父母总会对他们予以“纠正”。他们会对孩子说“你错了”、“你总是捣乱”,甚至还有人大声责骂“你是个坏蛋”、“你是个笨蛋蠢材”……,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孩子陷入消极的心态之中。一个总认为自己是个笨蛋的孩子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不要对孩子过多的保护,那会剥夺孩子锻炼、磨练自己的机会。一个在安乐窝里长大的孩子,一旦失去了保护将会是什么样啊!

第八章 不能让孩子在追求知识上遭到任何损失

第九章 建立孩子的自信是成为天才的重要途径
决不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忙于其他事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父母当然不值得推崇,但那些过分呵护孩子的父母更加糟糕。
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因为劳动成果会产生满足感,满足感会唤起一个人的自信心。
帮助孩子或者说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不仅对他的积极性有所打击,而且会伤害他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会严重地损坏他的独立人格。
每当孩子提出让大人帮助做事的时候,都不要轻易答应,必要时还要毫不客气地拒绝。不仅父母要这样做,还要要求家里的其他人也这么做。
不要轻易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那种相互竞争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父母们常常将全部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体上,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长。当孩子告诉父母“我感到难受”,“我很失望”时,粗心的父母往往会一笑了之。
小孩子非常脆弱,他们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打击。有的父母责骂孩子,打孩子,以为这是在帮助孩子。殊不知,正是这种所谓的管教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在孩子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说一句“你真棒!”

第十章 有效的鼓励能够造就天才,不断的打击只能制造俗物
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成长极为重要,而鼓励正是让他建立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可以说,有效的鼓励能够造就天才。
鼓励孩子的真正意义是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宽容,而这种宽容的直接表现就是多给孩子一次机会。多给孩子一次机会就意味着他多了一份成功的可能。如果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每次都劝他放弃,那么他还会有什么进步呢?他们还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吗?
鼓励并非仅仅说一两句赞扬的话,要充满爱心地时刻关注孩子,要真心地为孩子每一点小小的进步而加油助威。
父母由于工作上、生活上的压力,往往有心情不佳的时候,这时要千万注意不要把怒气、火气、怨气发泄到孩子头上。因为人在发怒的时候往往做出不可理喻的事,这种沉重的打击是孩子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的,对孩子心灵的伤害也是难以挽回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不合理的管教与打击。

第十一章 让儿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天才
与众不同并不意味着孤僻。
培养孩子自学的习惯,学会从挑战中获得快乐。
不必拘泥于小节。
良好的精神卫生决定着孩子能否成为快乐的人。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以上内容是从WORD文档贴过来的,在排版的格式上有些问题。不知如何才能插入word文档,有需要原文件的,可以与我联系。[ Last edited by 用心才会赢 on 2004-1-29 at 12:36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30 09:13: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向书也向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09:22:50 | 只看该作者
我可没啥好学习的,您这么说,我可真是很不好意思。
您觉得书还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30 09:35:24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我通过您的读书笔记我感觉我已经不必看这本书了,我已经了解了这本书想说的内容,非常感谢您!!
您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很好,所以我感觉值得我学习。
这本书说的很好,观点我都很赞同。但是拿到现实中就有些东西模棱两可,让我无所适从,我多说几句,如果您有时间很愿意听您的意见:
比如我的宝宝现在7个月,很喜欢书,拿到书她不是咬就是撕,我该怎么办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09:58:1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都撕书,这很正常,给他一些没用的各种厚薄各种类型的纸,让他撕。他是在探索这个世界啊,要鼓励,要协助,发什么愁啊。孩子撕纸还有助于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对大脑发育有好处。
  看书要选择字大的书,注意用指读的方法教孩子认字。我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好。
  另外,我还贴过一个笔记(http://www.clickzones.com/kids/viewthread.php?tid=5615),对您也许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30 11:15:06 | 只看该作者
我对指读的方法颇有置疑:
怕孩子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今后影响它的阅读速度。
您怎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1-30 14:56:1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xinyue8349发表于2004-1-30 11:15 AM:
我对指读的方法颇有置疑:
怕孩子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今后影响它的阅读速度。
您怎么看?

呵呵~~

  我只是认为指读是教孩子认字的有效方法,至于这种方法是否会养成孩子不良的阅读习惯的问题,没有深入研究过。
  窃以为,先认了字再说,至于阅读习惯与方法的事,等孩子大点、能够进行一般阅读后再说。(好象有些不负责任哈~~)

  看看其他朋友有什么好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30 23:49:23 | 只看该作者
笔记不错,我也看过这本书,看了笔记就省得看第二遍了,哈哈,感谢楼主啦
关于指读,能不能这样,大人来指,小孩就不会养成指读的习惯,对以后的阅读影响不会很大吧(没有实践经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2-9 13:20:4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diname发表于2004-1-30 11:49 PM:
关于指读,能不能这样,大人来指,小孩就不会养成指读的习惯,对以后的阅读影响不会很大吧(没有实践经验啊)

我的实践经验,我指,孩子不指,对孩子的阅读没有影响。(孩子不到1岁就开始阅读)
现在孩子快5岁了,可以自己阅读(不用手指),不认识的字就问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4-2-10 10:11:46 | 只看该作者
天才的孩子,看来得有天才的父母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3 22:50 , Processed in 0.10982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