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转帖]央视《面对面》:童话大王郑渊洁谈教子心得 导视: 他是一个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童话作家 从小就特立独行天马行空 “一天老师又出了一篇作文,叫早起的鸟有虫子吃。我就仗着小学二年级的那次成功,就把这个题目变更了,我就写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9年前,他用童话编写教材, 在自己的家里教育儿子, 引来一片争议 “为什么把这几栋楼房用围墙圈起来,前后左右坐满了同学,老师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里说,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里说就是学校呢?” 9年过去了,他的教育模式是否成功,当年那个小男孩现在还好吗 《面对面》王志专访郑渊洁,探询“童话大王”的教子心得 精彩对白: 王 志:那你为什么会让孩子不上学呢? 郑渊洁:如果学校他上得很开心的话,如果教育很正确的话,很尊重孩子的话,我当然乐得了,我非那劲干什么。 王 志:你会打孩子吗?打过吗? 郑渊洁:没打过,一次都没有。 王 志:你怎么检测自己的教学成果呢? 郑渊洁:“逆向考试”,就是他学完这一门课了以后,他出题考我。 王 志:在你眼里你儿子现在是谁? 郑渊洁:他是老板,我给他打工。 王 志:你会有种试验成功的喜悦吗? 郑渊洁:心里头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现在不会找我算帐了。 人物介绍: 郑渊洁 1955年生于石家庄 1979年 开始童话创作 1985年至今 担任《童话大王》杂志撰稿人 正 片 解说: 郑渊洁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出生在上世纪7、80年代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撰稿的《童话大王》20年来一直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儿童文学期刊。郑渊洁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大灰狼罗克,几乎伴随了中国一代人的成长。 9年前郑渊洁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他把儿子郑亚旗从小学接回家中自行教育。他为儿子写了10部童话教材。儿子18岁那年,郑渊洁又终止了对孩子的一切经济支持。他独特的教育方法引来了众多争论。 2005年1月,郑亚旗创办的名为《皮皮鲁》的连环画册问世,郑渊洁作为撰稿人现在给自己的儿子打工。 2005年5月,《面对面》记者专访了深居简出的郑渊洁,他的儿子郑亚旗也一同出现在了采访现场。 记者:你就不担心孩子将来没有文凭?找工作怎么办? 郑渊洁:我就没文凭。 记者:你自己设身处地,但是你能保证你儿子跟你一样优秀? 郑渊洁:不优秀就扫地,扫地也挺好,自食其力,扫大马路也挺好。 记者:如果你儿子真的去扫地了呢? 郑渊洁:实际上他18岁开始找工作没那么顺利,是找不到的,一填简历,人家一看小学毕业,首先人家就打一个问号,北京户口的人怎么会小学毕业,你是出什么问题了?实际他到超市扛过三个月的鸡蛋,就是到一个超市,五毛钱一箱,这样扛了三个月,然后慢慢才找了这个报社。 记者:但是如果说儿子没有这个本事,他真的扛鸡蛋,一直扛下去,那你做父母的心里会怎么想? 郑渊洁:一直不知道,但是他有一次扛鸡蛋没跟我们说过,回来的时候身上有土,我说干什么去了?他说扛鸡蛋去了,那一刻就是说,跟奥运会升国旗似的,我当时就是这个感觉,我觉得他特有出息,这是迄今为止我觉得他干的最有出息的一件事。 解说: “事实上,从我的儿子出生之日起,我便加入了同其他父亲竞争的行列。我发现人类只有两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和复制性思维。我认定在这个时代只有创造性思维是能够导致孩子日后出人头地的基础。”(摘自《郑渊洁随笔》) 1983年,儿子亚旗出生的时候,郑渊洁已经在童话界小有名气。亚旗享受着自由、宽松而富足的幼年时光。经济上颇为宽裕的郑渊洁时刻准备满足儿子提出的各种要求。 记者:那你怎么管教孩子呢?你会打孩子吗?打过吗? 郑渊洁:没打过,一次都没说过,一次都没说过,你不应该这样做这件事。全是鼓励,你全鼓励了以后,他认为全是优点了,他真的全是优点了。你说走神是缺点吗?精力不集中,想象力丰富的人都是通过走神来完成的,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就是骑自行车,两边的东西往后转,他就发现了相对论。因为他这种优点,你把它变成缺点,还来贬低他。我小时候经常走神以后,老师就说郑渊洁你站起来回答问题,发现走神以后,他不是说,你也别表扬我,比如说你将来有出息,你是童话大王什么的,这也不现实。别让我出丑,站起来站一节课,马上出一个题让我答 记者:老师担心你走神可能耽误学习。 郑渊洁:老师小时候教我们的知识现在都过时了,没有用,知识更新是非常快,走神是非常关键的事,人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只有走神的人才会有想象力。 解说:在儿子受到了一次关黑屋子的处罚之后,郑渊洁就再也没有把孩子往幼儿园送。1990年, 亚旗 7岁的时候,他还是和同龄的小朋友一样进入了小学。但孩子的教育问题却始终让郑渊洁担忧。 “自幼生活在无拘无束环境中的亚旗,上学后如果不对僵化的语文教学产生顽强的抵触,那只能说明我的教育是失败的。生怕孩子被八股作文毁了的我,认定自己免疫力强,于是奋不顾身为他写作文。” ( 《郑渊洁》随笔) 记者:你说的教育艺术包括替儿子写作文吗? 郑渊洁:对,因为我觉得所有事,他上小学的时候,我告诉他所有的事在课堂上完成,听懂了就行,回家不用写作业。小学生回家写什么作业,回家就是玩。当然他留了作业了,作文作业,我说我帮你写可以。 记者:写的什么题目? 郑渊洁:第一次是写一个下雪的事,我说我来给你写,我也是一种虚荣心,很想在他的班上,让儿子扬眉吐气一回,我想我写的应该是范文,就写了。写完以后儿子当时看完以后说不行,说郑渊洁你这个在老师那儿肯定通不过,我说怎么可能,我是谁呀,写一个小学二年级的作文,他说真的不行,我们还打了一个赌,果然第二天老师就打了一个*,作文怎么可以这样写。因为老师有一个标准,他就是说必须都一样,大家写的,他给大家有一个三段论,编的教材,我都看不懂,我看了那些教参以后,教学生怎么写作文,老师有一种教参的东西,是吧,怎么教孩子,叫什么三段论,我看完以后俩月写不出一个字。 记者:你这样做担不担心孩子会认为我父亲在帮我弄虚作假。 郑渊洁:不是弄虚作假,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父爱。后来保姆给他写的作文,每篇都是范文。 记者:保姆写的东西得到表扬,得到范文,也不意味着他写的不好? 郑渊洁:那她写得就是不好,我都看过,写的肯定是不好,没特色,千篇一律,写的是八股文章。八股文章是好的吗?比如说第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下雪,老师要求描写雪景,打雪仗,我就知道写东西的诀窍就是别人怎么写我不怎么写,我就写我的玩具没地儿放,太多了。然后由于一下雪,家里冷,家里人把羽绒服从衣柜里拿出来了,我就把玩具放在衣柜里面去了,这些玩具从来没有房子,到了衣柜以后这些玩具很高兴,就聊天,实际上通过这个角度来说明下雪了,天冷了,衣柜空了,你觉得行吗?没写雪,一点打雪仗、雪球都没有,我就不提雪。 记者:你的是好,但是老师一定错了吗? 郑渊洁:那也不一定,反正起码这个老师现在没写《童话大王》写20年。 记者:你想儿子重复你的经历? 郑渊洁:那倒不是,因为我觉得这种作文对他如果是一种,在写作上不是一种正确的引导方向的话,那我就应该是往正确的方法引导。在写作方面老师对他的教育,会有我对他的教育到位吗,准确吗?还有一个,老师怎么可能对每一个孩子,能因地制宜吗?能吗?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他的特点的。 隔 断 解说:上世纪90年代初,童话产业的成功让郑渊洁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郑渊洁曾经积极筹备办学校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的学校开门了,而学生却只有郑亚旗一个人。 记者:你为什么会让孩子不上学呢? 郑渊洁:最典型的事也是我不放心的一个事,就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它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你以为看升国旗、读一本政治教材就是品德教育吗? 记者:那不算吗? 郑渊洁:什么是品德教育?就是尊重每一个孩子,无条件地爱和尊重每一个孩子,不因为你考试不好我就不爱你了,不因为你长得不好,不因为你有什么缺陷,你性格上有什么问题,你不合群,你爱走神,不因为这个,而是无条件地让每一个孩子活得堂堂正正有尊严,每天老师干的事就是滋养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自尊和自信,听他说的一些事,包括我回来以后也很担忧,就是老师挖苦差生,比如说因为一个同学迟到了一会儿,老师就能把他的铅笔盒拿起来砸在地上,这个还是重点学校。 记者:你把孩子领回家的时候,决定不让他上学的时候你就没有一点担心吗,我孩子将来不能升学,工作怎么办? 郑渊洁:我是这么想的,万一他什么工作都找不到,他还有一招可以做,就是他可以沦落成作家,作家,你想让人家买你的书,你就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这个作家拥有人身上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钱,不是名声,就是他的经历,人的经历是他的一笔最大的财富,如果拥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就是拥有了金子的经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