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17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推荐】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9 18: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脑
  ——日本“脑科学与教育”项目初步成果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蒋志峰

  当前,日本的“脑科学与教育”项目发展进度之快,让人吃惊,上述议题中的所有项目都在迅速研究过程之中。这些研究通过脑科学与教育的合作进行,猛烈地冲击了教育学原来的研究方法体系。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可以判断,日本的教育将会因立足于充分的实证研究基础而获得强劲的发展,并可能在先期学习、接受西方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日本本土化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方法体系,它们将更加有效。

  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以来,日本很多大学相继开设“儿童专业”。日本文部科学省负责人说,目前日本共有9所私立大学开设了“儿童学系”、“儿童文化专业”等以“儿童学”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系和专业。他说,2003年11月,日本成立了一个“日本儿童学会”,参加该学会的很多人都是少儿医学、灵长类学、进化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该学会将儿童的“身”和“心”这两种过去分属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截然不同的研究课题融合起来,旨在建立“儿童科学”的理论。

  脑与教育研究的一项目前基本完成的成果,对当前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文部科学省最近决定,日本的中小学从2005年4月开始,将2001年刚开始使用的新教材统一更换,使用修改后的新教材。

  导致此项大动作的直接原因是,日本新一轮课程改革按照西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等,在强调个性和创造力培养的同时,设置了综合学习时间,减少了学科课程教学时间,并较大幅度地降低了教材难度,削减了教学内容。这引起了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担忧,很多强调基础学力的学者和家长对此表示反对,近年来又发现学生的基础学力显著下降。尽管不少教育学者表示反对,但他们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和讨论又缺乏有效的论证。恰在此时,川岛隆太在文部科学省的“脑科学与教育”项目研究中,及时而有效地进行了名为“读、写、算与儿童大脑发育和脑功能发展”的研究,并发表了研究结果。

  川岛隆太通过研究发现,读、写、算对老年痴呆患者有显著的脑开发和脑康复效果。他进而又对儿童的学习和教育进行研究并发现,孩子每天坚持基础学习,会对脑有显著的开发作用。并且,他通过对脑的读、写、算的研究发现,读、写、算是脑的全面运动,而其最主要的工作脑区是人脑前额叶,学习后的复习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这些脑区的活动是与创造力的脑区活动密切关联的。

  他认为,这些基础学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本身就是对以前额叶为主的脑功能的提高和开发过程,而前额叶是人脑的司令部,这些基础学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对思考力、交流能力和创造力等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人脑前额叶要到20多岁才能成熟,因此至少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不能削弱基础学力的。脑研究也发现,课后练习能强有力地促进脑功能提高和脑的发展。至于在提高基础学力过程中,如何使教育教学成为让孩子高兴的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是教育学最重要的研究任务了。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本来就是很高兴的事,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心智发展,学习的程度至少要达到熟练掌握读、写、算,而不是离开计算器就算不准数的程度。

  鉴于这样的认识,川岛隆太提出疑问:日本新的教育目标对吗?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教学,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脑的教育,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脑。从婴幼儿开始,正是教育使人得以正常发展,如果不教育,孩子的脑就会发展得很慢。

  与此同时,广岛县尾道市立土堂小学阴山英男校长看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学,总是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强调问题的可探究性。一些孩子能明白,自然对学习感兴趣,而不明白的孩子,则可能永远也不明白,孩子之间的学习差距越来越大,不少孩子还因此而厌学。因此,他进行了“读、写、算反复练习”的教育实验,良好的效果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需要看到的是,这不同于我国以往强调的“题海战术”,而是针对日本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过于弱化基础学力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也强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这个研究还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以往对教学内容及其难易程度、练习强度、掌握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是有局限的,脑科学与教育的结合研究,为相关课程教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作者单位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6-30 06:58:04 | 只看该作者
edu.我思考doman方法不是从大脑方面吗?怎么你就那么批判我的努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08:08:24 | 只看该作者
dyly+-->引用:dyly edu.我思考doman方法不是从大脑方面吗?怎么你就那么批判我的努力呢?

思考是一回事,这个我全力支持,实践是另外一回事,我全力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6-30 10:13:22 | 只看该作者
完全不能认同:教育就是培养脑。
教育首先是培养做人,其次才是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提高,训练脑,不过是提高技能而已,脑再好,如果不会做人,教育也是失败的。坏人的脑不知有多么聪明了!
把教育的所有目的定位为培养脑,真是无法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6-30 10:55:41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思考是一回事,这个我全力支持,实践是另外一回事,我全力反对。

所有的思考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否则一切都是空语。任何教育方法可能都有他的弊端,这样的话我们给孩子关在白屋子里。怪不得有父母说你:站着说话不要疼。不做父母的和做父母的来讨论教育是大不同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是很大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6-30 11:32:20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好像和edu先生一贯倡导的不一致了。真的在推荐教育就是教育脑?
那和doman及七田真有什么本质不同?在思考/学习/对比中。
找到一些相关的帖子转贴如下。
感觉好像殊途同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6-30 11:33:3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脑功能开发综合活动》(蒋志峰主编)
主要实验范围:河南、内蒙、吉林省的一些小学约18000名小学生参加实验。主要实验特色>>此实验是为了深入探索课程教学中更有效地促进儿童脑基础功能的提高而作的前期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期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在多学科中得以迁移运用,使课程教学能更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实验是基于多年来与国内外脑科学专家的合作研究,并按照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特点而设计的。其特点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1.实验体系是以脑的解剖学、生理学、发育神经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和课程论等学科研究成果为科学依据,遵循大脑本身的发育和脑功能发展的规律,按照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要求和育人的要求,而进行的旨在能有效开发和提高小学生大脑基础功能的活动类课程设计,通过学生自主进行的各种情境化和趣味性的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态度,与活动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大脑功能及其共同构成的脑的基本功能系统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2. 该实验目标主要体现为通过非学科、非知识类的六种特殊专项活动,对小学生的相关脑功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它注重于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正在进行着社会化过程的人的个体生物成熟过程中的人脑功能的有效开发,通过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功能,提高儿童的内在素质,促进儿童的更好发展。实验已有的效果和严格的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测试研究均已初步表明,这些专向活动可以有效而显著地提高儿童的脑功能,提高儿童学习和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必要的脑生理素质,消除多种学习和发展中的障碍,并开发儿童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多种潜能。

  3.实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儿童的脑功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儿童发展的潜能,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脑功能开发实验有认知和非认知两方面的内涵。

  认知方面的脑功能及开发的作用是:

(1)继时性信息加工功能。这是人脑两种基本信息处理模式之一。继时性信息加工功能的开发对小学生的言语、逻辑推理以及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有显著的脑功能开发意义。

(2)同时性信息加工功能。这是人脑的第二种信息处理模式。同时性信息加工功能的开发,使学生对由视觉输入大脑的、具有结构等特点的信息的大脑加工功能得以有效开发,对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由显著的脑开发意义。

(3)左右脑协同功能。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功能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左右大脑半球的优势得以有效发挥,使学生的脑功能得以总体提高,人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视-运动反应功能。通俗地讲,就是由看到的信息引发有效的大脑思维活动,并做出相应的运动反应。视-运动反应功能的开发,涉及人脑的多个不同区域并促进区域间的广泛联系,对处于儿童期的学生的神经网络的完善和健全及全方位脑功能开发有重要意义。

(5)听-运动反应功能。通俗地说,就是由听到的信息引发有效的大脑思维活动,并做出相应的运动反应。听-运动反应与视-运动反应相配合,通过视觉与听觉这两个信息输入人脑的最主要信息通道,实现跨通路的脑开发,这正是全方位脑开发的重要内容。这两种功能的提高与儿童多种智力品质的提高密切相关。

(6)表象操作功能。表象操作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一个核心内容。没有有效的表象操作,思维过程就难以顺利进行。对大脑表象操作功能的开发,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而发展学生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更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有助于处于儿童期的学生消除当前和未来相关的学习障碍,并开发更多的人脑潜能。

    另外,还要对儿童的兴趣、意志、自主意识、顽强的性格等非认知方面的基础脑功能进行早期诱发,随着年龄的增长,进而诱发学生的理想、志向、抱负、胸怀、毅力等更高水平的非认知方面的脑功能。根据脑科学研究成果,这些都是脑的重要功能。尽早诱发出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中隐藏着的这些非认知方面的高级功能,也是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经验。

    上述的基本脑功能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并共同构成了一个基本功能系统,通过《综合活动》实验,以期在提高大脑相关功能的同时,提高大脑的综合功能,以有助于学生综合智能素质的提高。在验证实验的理论和方法效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如何迁移运用到多学科的课程教学之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6-30 11:35:0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再用“川岛隆太”在google上搜一下,也可以看到他的书主要是成人脑功能开发的。内容就不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6-30 11:4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6-30 11:45:2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日期:2005年4月13日   出处:教育部《世界教育信息》    作者:蒋志峰   已经有292位读者读过此文



我们只使用了10%的脑吗?

-----蒋志峰

原载于:教育部《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3月

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个说法,即我们只使用了脑的10%,我们还有90%的脑潜能等待开发。如1956年媒体对《你的头脑的神奇能量》一书所做的广告:“去发现隐藏在你脑中的占9/10的尚未被开垦的资源,由此你可以获得新的成功和人生快乐,你能从一个漂洗工享受到富裕的生活”;又如另一则广告:“据说我们仅仅使用了10%的脑功能”。如此等等,大量的事例表明,广告商相信它,流行的媒体宣传它,这不由的使人要问,我们真地只使用了我们脑的一部分吗?如果真是这样,就应允许我们为了实现脑的最大工作效率而将未被使用的那部分脑的能量释放出来。问题是,我们真地只使用了我们自己10%的脑吗?让我们来检查和分析有关脑的著作,以试着找出这一神话背后的真实情况。



一、10%的说法是从哪里开始的



关于我们只使用了脑的一小部分的说法的起源并不清楚,也许这个说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脑研究争论,一些人认为脑功能可以在具体的脑区定位,另一些人则认为脑是一个整体。争论的代表人物是弗郎茨·约瑟夫·高尔(1757~1828)。高尔认为,特殊的人类行为和特性能通过头骨的形状和大小推测出来,但今天没有人同意高尔的见解。麦立·吉恩·皮埃尔·弗罗仑斯(1794~1867)是一个对颅相学坦率直言的批评家,认为尽管大脑皮层、小脑和脑干都有各自的功能,但每一个区域在发挥功能时脑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弗罗仑斯以实验支持其理论,他把鸽子脑中的一块区域切除,随着脑切除面积的增大,鸽子动作的问题越来越多。尽管古斯福特·弗瑞斯(1838~1927)艾德·希特斯(1838~1907)保罗·布罗卡(1824~1888)和卡尔·威尼克(1848~1904)等人在19世纪后期有力的反驳了均势理论,但一些科学家在20世纪初期再一次支持并提出脑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推动均势理论和行动电位理论的是著名的研究者卡尔·斯宾塞·拉什利(1890~1958)。拉什利认为记忆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任何特定部位,并且,失去的记忆与所切除的大脑皮层是成比例的。他的实验表明,鼠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如走迷宫和视觉分辨任务,是与大脑皮层损害程度无关的,而与皮层存留的数量相关。例如,1939年,拉什利报告了鼠只用2%的视觉皮层就能完成视觉分辨任务,他甚至估计此行为只需要700个神经元。在1935年的另一个实验中,拉什利发现切除高达58%的大脑皮层仍不会影响某些特定的学习。可能正是对这些资料的不够合理的解释和夸大,导致了关于我们只用了一部分脑的认识。例如,尽管拉什利的切除了部分脑组织的鼠能完成简单的任务,但拉什利并未测试也不知道被切除的那些脑组织是否已经在任务中被使用过。此外,拉什利主要对大脑皮层感兴趣,而未涉及脑的其他区域。因此,这些资料不能用来推断脑的所有部分。

    一些公开的说法也提到只使用了10%的脑,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908年写到:“我们只使用了很少一部分智力资源”;一些未受过神经科学训练的名人,如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及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都说过关于人只使用了脑的一小部分的话。

    无论这句话是如何起源的,关于我们只使用了我们脑的10%的说法,媒体已经宣传多年了,甚至很多广告客户已经靠突出这句话来卖其产品了。按照这些广告的说法,我们若是买其产品、设备或项目,我们将能利用未被使用的脑的功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富足。

“你只使用了脑的10%”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意味着在任何时候只有10%的脑神经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吗?如果是,它又是怎样被测定的呢?此说法是指在同一时间只有10%的脑产生行动电位吗?如果它是真的,那么行动电位就不仅是神经细胞的功能了。但事实是,神经细胞从其他神经细胞接受信号,这导致突触后的电位,突触后的电位并不总是导致行动电位的产生,而这些神经细胞在产生行动电位时却恰好是活跃的。



二、从脑的兴奋和抑制并存的特性看



如果脑的所有神经细胞在同一时间产生行动电位,就很可能导致功能紊乱。事实上,一些神经递质,如伽马氨基丁酸,承担着抑制神经细胞活跃的任务,并减少行动电位产生的概率。如果大脑皮层中的神经细胞受到重大刺激,就可能导致癫痫病的发生。抑制神经细胞的活跃性是脑的一个正常的重要的功能。换言之,脑的一些区域兴奋时另一些区域就要安静。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估计人脑中约有1000亿个以上的神经细胞,另有10~50倍的胶质细胞,但脑神经细胞不只一种类型。胶质细胞不产生动作电位。胶质细胞的功能是:使轴突绝缘、清除神经细胞周围的神经碎片、控制细胞外的化学成分等。没有900亿的神经细胞和更多数量的胶质细胞,我们的行为能正常吗?去除我们90%的脑后,人类还能杰出吗?如果以人脑的平均重量按1400克计算,去除90%后剩下的脑组织是140克,这大致上只是羊脑的重量。而临床证据表明,即使只损伤脑的一小部分,例如一次敲击所造成的损伤,就可以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一些神经紊乱症,如帕金森症,也只是侵害了脑的一小部分特殊的区域,而远不用损害90%的任何特别的脑区域,就能造成残疾。切除一小部分脑实质区域都可以造成严重的功能损害,因此外科医生在针对癫痫病人或脑瘤患者设计手术方案时,都要精心绘制脑图。

三、从脑成像看

    脑成像技术明确否定了我们只用了10%的脑的观点,例如用正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术(pet)扫描显示,在不同的测试中,闹的各个区域都是活跃的,这些图像也显示了在不同的单独作业时的脑的不同区域活跃性的差异。



四、从进化和发展的观点看



脑要消耗身体很大一部分的能量,从进化的角度看,90%的未被使用的脑能发展到今天是不可能的。脑成像显示,在所有的脑功能中,即使在呼吸中,脑也是活跃的,只不过是处于一个不同的活跃状态。

从发展的观点看,只使用了10%的脑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用进废退”的格言对神经细胞同样也是使用的。在人出生后,很多突触在人的发展中消失了,神经细胞的发展和消失是神经系统发展中的必然调整。诺贝尔将获得者大卫·胡伯和托斯顿·威赛尔在研究视觉系统时发现,在早期发展中如果几乎完全阻断视觉信息就会导致失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真有90%的脑未被使用,则人的神经系统就会退化。

     另外,从脑的可塑性来看,脑的可塑性很强并有能力在受损后逐渐修复。当一部分脑受损后,剩余的神经组织能大致接管并补偿失去的功能。但脑修复受损功能的能力并不表明被损坏的脑组织没有功能障碍,脑的可塑性是脑自身的能力。以上都说明并没有未被使用的隐藏着的脑的能量仓库,我们使用了全部的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15:09 , Processed in 0.10688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