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6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遗尿症纠正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24 15:3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洋洋是个5岁的小男孩,可到现在还常在夜里尿床。平时在生活中胆子小、易害羞及敏感。每晚尿床2-3次,首次尿床大多在夜里11点左右,疲劳、兴奋时,尿床次数也会增加。每次尿床以后,有时能自己醒来,但大多情况下照常熟睡。妈咪晚上叫洋洋排尿时,每次都需反复推拉他,才能迷迷糊糊醒来。由于尿床常挨妈咪的训斥,因此洋洋在睡觉前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尿湿被褥后又要挨训,心里经常有既害羞又自卑的感觉,常把尿湿的被褥放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妈咪听说尿床可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于是带洋洋来到心理门诊求治。
心理医生对洋洋进行了详尽的检查,洋洋的生长发育都很正常,精神状态及智力都处于良好状态。只是了解到他的父亲年幼时也尿床至10岁。最终,洋洋被心理医生确认为遗尿症。

医生解析:

遗尿症是指儿童在5岁以后,仍然不能控制排尿的现象。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为:5-6岁每月至少尿床2次,6岁以上每月至少尿床 1次者。

遗尿症可分为夜间尿床、白天尿裤、夜间尿床+白天尿裤三种,其中以夜间尿床最为多见。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尿床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尿床者约占5%,15岁时仍尿床者只占2%。本症多见于男孩,多数能在发病后数年内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部分儿童由于未进行治疗,症状持续到成年。

遗尿症的病因

1.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有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44%;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无遗尿者,子女发病率约只有15%。

2.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同时膀胱的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的50%。

3. 心理因素

亲人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另外,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4. 睡眠过深

遗尿的宝宝夜间睡眠都较深,不易被唤醒。即使被唤醒之后,也迷迷糊糊的,因此夜间唤醒宝宝排尿,相对比较困难。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5. 排尿训练不当

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6.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专家认为,儿童遗尿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育不完全有关。

遗尿症性格特征

迄今,尚无足够证据说明,遗尿与儿童的性格之间有明确的关系。但是,遗尿的儿童大多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特点。此外,遗尿的宝宝可由于遗尿而感到不光彩,不愿让别人知道。不喜欢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逐渐形成羞怯、自卑、孤独、内向的性格。

遗尿症矫正对策

医生从治疗起,就应以关心爱护的态度,向患儿及其父母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同时,注意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居家采取如下措施。

对策一 调整饮食

每天下午4点后,让宝宝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对策二 建立合理生活制度

使宝宝的生活、饮食起居建立起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妈咪唤醒。

对策三 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

养成按时睡眠,睡前不可逗宝宝,不可让宝宝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免使宝宝过度兴奋。

对策四 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

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对策五 更换尿湿的被褥和衣裤

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宝宝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对策六 遗尿可使宝宝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妈咪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宝宝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对策六 行为治疗

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日程表,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宝宝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及晚餐中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宝宝没有尿床时,把一颗星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对策七 建立条件反射

从治疗开始起,要求父母在宝宝夜晚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将宝宝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宝宝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条件反射建立,宝宝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鼓励宝宝自己去厕所排尿,使他们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对策八 膀胱功能锻炼

督促宝宝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间隔的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宝宝在排尿中间故意中断排尿,从数1至10,然后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对策九 药物治疗

服用氯丙咪嗪,每天临睡前服用一次,剂量遵从医嘱,一般在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用同样的剂量每两天睡前服用一次,持续3个月,总疗程6个月。氯丙咪嗪对膀胱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使膀胱的容量扩大,并可刺激大脑皮层,使宝宝容易惊醒,起床排尿。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个别宝宝在治疗一开始,如出现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及容易兴奋的现象,一般不用处理,大约1-2周就可自行消失。

对策十 经验认为

宝宝的遗尿现象一旦好转,千万不可中断训练。否则,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以致前功尽弃。这一点也提示,遗尿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5-27 21:59:55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也五岁多,每天晚上需要我们叫醒才能排尿,否则孩子自已醒不来,会尿床,不知这算不算遗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6-4 16:46:17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三岁,晚上睡觉前非要闹着喝一大瓶牛奶才能睡觉,否则就饿的睡不着,这样经常就会尿床。不过只要在他入睡后一个小时左右将他唤醒,尿床的机率下降了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6-5 19:08:4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也有个朋友的小孩也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6-22 15:36:48 | 只看该作者
我孩子4岁了,我每天晚上都要醒来三四次叫她尿尿的,现在找到了个规律,虽然快尿床时她没有醒,但已经睡的不塌实了,总在翻身或做其他动作,这时候就得快把她尿尿了,要不一会就水淹七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6-22 15:38:4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小孩晚上不肯撒尿,那个哭啊,他一岁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5 20:45 , Processed in 0.07628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