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关键性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8 14:4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是关键期教养?
明明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小男孩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叔叔阿姨都很喜欢他,两岁半的时候家长决定送他去幼儿园,可谁知入园仅仅两天,就被老师退了回来,因为明明不能跟小伙伴一起活动,他一刻都坐不住,成了班里的捣蛋鬼。以后家长接连送明明去过5个幼儿园,每一次都是不超过3天就被婉言劝退了。经过医生的诊断,证明孩子患了“感觉统合失调症”和智力发育迟缓,跟关键期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有关,需要进行治疗和训练。
     宝宝的成长决不是简单的连续不断的量变过程,他们的成长道路就象是在蹬山,经过一点一点的努力蹬上一个台阶,表现出飞跃性的划阶段的发展和进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接下来再一点一点的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宝宝又将到达另一个新的高度。宝宝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是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如果前一段路没走好,下面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麻烦。
    那么,宝宝单单凭借自己的力量能不能蹬上关键的台阶呢?他们是不是一定需要家长的帮助呢?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发展需要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先天的本能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又需要家长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必要的帮助,作为宝宝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否则,内在动力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般而言,家长会自然而然地为宝宝提供成长的必要条件,除了让宝宝吃饱穿暖,还会提供玩具跟宝宝游戏,但家长往往是凭着感觉做事,经常抓不到重点,自己做了很多工作,效果却不明显。其实,如果抓住了关键阶段的关键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养宝宝会变得更轻松、更成功;假如错过了关键期,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难,起码也是事倍功半,闹不好还会走很多弯路。
抓住关键,步步为”赢”
奥地利习性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劳伦斯最早发现了印刻现象。他观察到出生后几个小时的小鸭、小鹅会追随它们第一次见到的移动物体,无论那是母鸭、母鹅还是劳伦斯本人,但如果生后最初的1~2天没有遇到追随对象,它们就丧失了这个能力,再也不会去追随谁了。 劳伦斯拒此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人类婴幼儿同样存在类似的关键期现象,也就是很多能力必须在特定时期得到环境帮助而获得发展,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会影响发展的水平,甚至失去发展的可能,就像大家曾经听说过的“狼孩儿”、“猪孩儿”的故事。美国学者盖塞尔曾提出婴幼儿发展的八个关键年龄,他发现婴幼儿在这些关键年龄会有一些特殊的跳跃式进步,其变化是其他年龄阶段所不具有的,并确定了一系列测查和诊断标准,用来评价孩子的发育水平。
      美国学者伯顿怀特主持的“作为教师的新父母”研究项目通过对数千个家庭进行定期随访,根据孩子成长和家长教养职能的特点,把生命最初三年分成七个阶段,他们先后在美国42个州及其它一些国家培训专业人员和家长参加父母作为教师的婴幼儿早期发展计划,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果。
      瑞士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自己三个孩子的跟踪观察研究,创建了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把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标定0-2岁宝宝发展的感觉运动阶段又进一步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反射活动、动作重复、偶然目的活动、目的—手段协调、尝试—错误反应和心理表象操作—思维开端等,并阐释了各个阶段独特的本质特点。
      30多年以来大量的研究和教养实践一再证明:婴幼儿的成长决不是简单的连续不断的量变过程,他们的成长道路就象是在蹬山,经过一点一点的努力蹬上一个台阶,表现出飞跃性的划阶段的发展和进步,然后再向下一个高度进军。尽管各个阶段相互间有一定交叉,但每个阶段的进步都是下个阶段发展的基础,如果前一段路没走好,下面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麻烦。
      1996年我们开始了“育儿指导服务的研究计划”,通过对近千名婴幼儿家长的调查访问,发现在0-3岁婴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遇到的问题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重复性特征,无论是对于孩子健康的担心,日常照顾中的困惑和麻烦,还是教育交流中的问题和矛盾,相同月龄孩子的家长会不约而同地提出类似的问题,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分阶段对家长进行系统的育儿咨询和指导是可为的并应该是非常有效。
      经过1997-1998年的试验,我们从98年中期开始对0-3岁的婴幼儿家庭进行科学育儿跟踪指导服务——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传授早期教养知识和方法,设立咨询热线记录和回答家长的问题,在关键期对孩子的发育水平进行测查评价,分阶段对家长进行具体的育儿指导等等。几年来不断总结和调整并不断补充完善,逐渐归纳出一套规范的婴幼儿早期发展关键期教养指导方案。
      2000年以后,我们进一步总结指导服务的经验,不断补充和丰富指导服务的手段,发展和细化了一整套促进关键能力发展的方法和技巧向家长示范和讲解,开发了喂养、睡眠、情绪行为等问题综合调理以及高危儿系统早期干预训练方案,创新了早期教育重点能力发展游戏活动,将“关键期跟踪指导模式”向更加全面和更加系统的方向推进,取得了更好的收效。
      对专业人员来说,了解这些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深入地理解孩子,而且能够更好地熟悉家长的教养状况,从而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更深入的服务。对于家长来说,学习婴幼儿早期发展关键期教养的知识,不仅能够更准确更细致地了解孩子,还有助于反省和认识自己的育儿水平,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概括起来至少有五大好处:
   1、准确把握孩子每个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
   2、事半功倍地促进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3、预见可能面临的育儿难题,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4、及时发现生长发育中的问题,促进孩子早日康复
   5、积极发展亲子交流关系,奠定良好心理行为个性基础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我们将婴幼儿早期发展关键期教养的有关内容编辑成册,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家长抓住成功育儿的金钥匙,从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奠定最佳人生开端。

什么是关键期教养——什么是核心育儿任务
从宝宝降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被拖进了问题堆里。一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做,很多问题找不准答案。书也看了,顾问也请教了,可疑虑和烦恼就像影子一样,甩也甩不掉。赶上个温顺的宝宝还好,尽管也会有担心的时候,但毕竟孩子乖乖的,家长的精神和体力总还应付得过来。但如果摊上个“磨娘精”型的孩子,整天哭哭闹闹,家长的精神和体力不断透支,苦恼就可想而知了。
      按说也对,天底下没有那么便宜的事,一个小生命张嘴说话就喊爸爸妈妈,没有付出怎么担得起这荣耀的称号呢?!我们常跟家长讲:育儿是一道题,一道全方位的连环组合题,一道需要家长花费多年时间解析无数个步骤的难题。相信任何一位家长都不会吝惜为孩子付出,我们并不害怕今天的辛苦,可我们担心今天的纰漏会耽误孩子明天的前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育儿非朝夕之力,那么多的知识要学,那么多的事情要做,那么多的问题要解决,这纷繁的头绪当如何梳理呢?
      核心育儿任务就是教养宝宝的“纲”,处理好了就会纲举目张。它虽然不是一件具体的事情,但却可以作为衡量育儿质量的标准和尺子。核心任务完成的好,宝宝的发展就有了基本保证,其他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核心任务没解决好,各种问题和矛盾就可能纠缠在一起,理也理不清。
      哪一项事情能够占据如此的位置呢?这就是亲子互动关系。成长过程的每时每刻,宝宝既接受着家长的影响,也在能动地影响着家长。表面上似乎家长安排着一切,其实孩子的一哭一闹一颦一笑会把大人指挥的团团转。各种信息和举动在家长和宝宝之间不断传递和调整,渐渐形成一种模式,对家长的育儿方式和孩子的成长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
什么是关键期教养——怎样理解重点发展能力?
    宝宝的能力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比如运动能力的发展,遵循着“首尾规律”,即先学会抬头,然后再学习翻身、坐、爬、站,站起来以后逐渐练习走、跑、跳等等。违反规律进行训练不仅无助孩子发展,有时还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2、3个月就练走路、练爬行,闹不好会造成孩子足部或下肢发育畸形,令家长辛劳的付出适得其反。再比如言语的发展也有规律,宝宝先能分辨人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然后学习语言中不同的发音,从听声到分辨,从听而理解到理解而诉说,说的时候先练习元音再练习辅音,从单字到叠音字,从单词到简单句再到复杂句等等,只有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培养,才能稳扎稳打收获成功。
      0-3岁早期发展的各个关键期,孩子的能力不断发展,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建立在前面的基础上,又成为下一个阶段的基础。在所有的能力当中,有一些技能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如果发展的好就能够保证下一阶段继续进步,如果打了折扣则不仅影响当时,更可能对今后的发展形成障碍。那些在特定阶段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能力就成为重点发展能力。
      我们表面上可以看到孩子技能的进步,其背后则是大脑的发育。宝宝的运动和动作以及接受到的感觉刺激,传递到大脑引起一系列反应,可以促进大脑神经网络发育。同样,大脑不断发育成熟又会反过来推动运动、感觉和思维能力的进步。在脑发育的特定时期会有相应的能力出现,在这个时候进行教育和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宝宝的能力就难以发展甚至不能发展,到时候再来教育和培养充其量也就是事倍功半。
      重点能力发展不良可能有多种原因:宝宝生病导致暂时发育落后,家长养育方法不当或过度保护,缺少必要的玩教具或教育环境不良,而严重的情况往往表示孩子遇到了神经发育障碍,比如四个月大的孩子颈部软弱无力不能抬头转头,很可能是大脑曾经受到了缺氧的损害,需要尽早干预训练,否则会有发生脑瘫的危险。
      我们培养孩子,促进早期发展,根本目标是为孩子将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抓住关键期的重点能力进行教育和培养是成功育儿的又一个关键。
什么是关键期教养——什么是育儿焦点问题
育儿的每一天家长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也总要面对各种问题,喂什么奶,一次喂多少,什么时间喂,一顿喂多久?大小便把不把,什么时候开始把,宝宝不乐意怎么办?宝宝为什么不睡觉,是抱起来哄还是放下让他哭?要不要每天洗澡,怎么洗,宝宝反抗怎么办?
      孩子动不动就哭,究竟哪里出了毛病?怎么皮肤上长了小红点,要不要擦药?大便怎么突然多了,或者好多天不见“拉臭臭”,用不用去医院?打嗝、吐奶、歪头、对眼、抓耳朵、淌眼泪、九个月还不长牙,到底是不是生病?教什么都不学,玩什么都没常性,动不动就发脾气,什么不让拿偏抓什么,什么危险想干什么,孩子将来可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家长学会如何照顾宝宝的生活、如何跟宝宝游戏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发现和准确判断孩子的健康问题,那些令人担心的表现究竟是怎么回事,宝宝是不是生病了?用不用马上看医生?家长如何帮助宝宝战胜困难,是积极的处理还是先观察和监测?经过对几年来家长向专家咨询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家长的所有疑问当中50%左右的担心其实孩子本身都是正常的,也有10-20%的严重情况家长没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损害到孩子的身心发展。
      宝宝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同的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它们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就是因为孩子发育的不够成熟而带来的问题。问题也可能是疾病,除去先天性疾病,在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季节会有一些常见多发的病症。根据宝宝不同的发育水平,还有许多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多半跟家长的教养方式以及孩子的气质特点有关。
有些时候家长可能同时面对很多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分清主次,有先有后地逐一处理,矛盾纠缠在一起,要想一揽子解决常常是非常困难的,不要指望一网打尽。如果我们解决了小毛病,放跑了大问题,那才是真正的悲剧。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个宝宝九个多月大还坐不起来,家长没有意识到严重性,相反孩子十个月没长牙,家长忙不迭地去看医生,结果查出孩子是脑瘫患儿。尽管错过了更早发现和治疗的时机,好在还不算太晚,试想一下如果孩子长出了牙,不知道脑瘫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发现?!
      在所有的问题中,有一些可能无伤大局,而另外一些却非常重要,也就是所谓育儿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能限制或阻碍宝宝正常发展的问题;
2、可能带来连锁的不良影响的问题;
3、当时不解决可能为将来埋下隐患的问题。育儿焦点问题必须及时和恰当地加以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22:00 , Processed in 0.07835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