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 为什么是安全
有一首歌曲叫《Trouble is a friend》,盗用过来,我想说,风险也是我们的朋友。回顾过去,人类发展的每一步进程无一不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得以缓缓向前。就像善恶、美丑,有危险,就有安全。
作为一名90后,由于大学三年时间对自然教育的持续关注,使我有幸与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相聚在厦门五缘湾探讨自然教育的发展。今天,随着户外活动日益兴起,安全事故频发。这让我不禁思考,目前蓬勃发展的自然教育行业,同样缺乏专业的户外安全培训,如果出现危险事故,极易引起行业的致命性打击。
2013年,我在上海创益家认识了美国山难救援协会资深导师:简浩炀老师和他的团队。他的讲解让我深切地意识到,户外安全预防与救援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包扎。在对自然教育事业的共同期待下,我们将成立培训机构,决定通过从最基础的户外安全培训做起,帮助自然教育行业排除风险这块绊脚石。
日本:没人比我更认真
基于对安全预防的关注,我参加了2014年8月31日上午的自然安全分论坛,来自日本的森美文老师,从前期踏点到活动时的安全预防,从引导者自身的专业意识到组织机构的安全管理,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风险是怎样被日本的自然教育伙伴们一步步化整为零。在所有的分享中,森老师一直强调的是一种严谨的态度。比如,在前期的实地踏点中,绝不允许出现组织者自己玩的不亦乐乎;设定安全底线,明确发生什么问题必须停止活动;每场体验活动都应配备安全负责的专职人员;在体验过程中,引导者对协作员及参与者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醒,更像是一种警钟长鸣。另外,参与者个人及机构的分类保险更是必不可少。
香港:细节是老大
同时,来自WWF香港教育经理梁恩铭先生,也毫不吝惜地与我们分享了WWF香港针对安全预防与排查的每一步,在他的分享中,细节成为了焦点。我们看到,香港教育机构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列出了详细的管理排查清单;在做海滩观察时,学员进入海岸线深度以不超过膝盖微标准;每一次的活动均配备专业急救袋,依然通过清单的形式列出,活动前一一核对;设立《安全独立审查报告》,在真正出现重大危险的时候,责任到具体的负责人。
嘉宾分享每一个故事无一不透露着一种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日本森老师二十年活动零事故的记录,即是这种态度最直接的体现。我们看到,安全预防不仅仅是机构自身对参与者的责任,更是对机构及行业自身的保护。
愿景—— 一切为了孩子
我常常思考,究竟是什么,促使全国几百号人不远万里,自发地来到厦门参与这场自然论坛?下午的世界咖啡馆讨论,一位父亲的话给了我答案:“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大,却找不到一个真正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我们真的等不及了。”
我们渴望清洁的环境,渴望优质的教育,渴望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成长。今天,自然教育组织在社会发展的压力下,如喷泉一般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在这急匆匆的脚步中,我们期待可以从最基础、最根本的安全预防的角度,为行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