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7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学习] 樊阳人文讲坛 孔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27 18:17: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讲座:孔子是一个虚伪的形式主义者吗?
孔子是一个虚伪的形式主义者吗?
——《论语》之“礼”

预习:
阅读《论语》中关于礼(《诗》、乐)的节选,对照杨伯峻《论语译注》,初步疏通字面含义。
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哪一句或者哪几句无法理解其含义,具体说一下哪个点无法理解?
2、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形式主义的礼仪(礼节、仪式等),为什么觉得它“形式主义”?

讲座大纲:
一、想象一个没有任何“礼”的社会
——礼教真的吃人吗

二、穿越回春秋
——从封建制度谈孔子“堕三都”

三、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藉由葬礼和祭祀构建起的中国社会

四、形式和内容,分离还是统一
——“仁”、“正名”、“乐”、“君子儒”

课后思考题:
追求“平等”、“自由”的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礼”,需要什么样的“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18:37:03 | 只看该作者
4月28日讲座预告 | 《论语》阅读(一)2017-04-27 阿楠 樊阳人文公益讲坛
《论语》阅读(一)


——《论语》之“礼”

预习

思考
阅读《论语》中关于礼
(《诗》、乐)的节选,
对照杨伯峻《论语译注》
,初步疏通字面含义。


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哪一句或者哪几句无法理解其含义,具体说一下哪个点无法理解?
2、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形式主义的礼仪(礼节、仪式等),为什么觉得它“形式主义”?




讲座大纲
一、想象一个没有任何“礼”的社会
二、穿越回春秋
三、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四、形式和内容,分离还是统一




课后思考题
追求“平等”、“自由”的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礼”,需要什么样的“礼”?


>>>读书小组<<<



导师:姚冰淳
《历史》希罗多德
带书或打印第一卷带来


   导师:万蓓蕾
罗念生译古希腊戏剧:《奥狄浦斯王》

阅读:p123第一场到p139第二合唱歌。

思考问题:
1、第一场中,奥狄浦斯王和先知特瑞西阿斯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2、第二场结束时,如果要获知真相,必须要获知哪些信息?


导师:毛莹珺
《论语》
阅读:先进篇
讨论:哪个是你最喜欢的孔子弟子?为什么呢?

   导师:李志春
《孟子》

在关于孟子性善论的讨论中,我们理清了在孟子看来人有行道德的根据,这是人之为人的特质,将其扩而充之就能成就道德。同时,孟子也承认人有与动物相同的欲望部分,那么面对成就道德的义与满足欲望的利,同时存在于人身上的这两部分特质,究竟该如何处理呢?它涉及到孟子性善论研究中的第二大块内容——修身问题。

请阅读以下章节并回答相关问题(如篇章较长,请截取对应部分进行理解阐释):
1.3,对于老百姓的利益,孟子是什么态度
1.1;2.5,对于君王的利益,孟子是什么态度
11.10;11.14;11.15;11.16,对于士的利益,孟子是什么态度
14.35;3.2修养的方法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18:48:00 | 只看该作者
《论语》节选
——礼(《诗》、乐)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1.12)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1.1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1.15)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2.3)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2.5)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2.2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3.1)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八佾》3.2)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3.4)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八佾》3.6)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3.8)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3.9)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3.15)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佾》3.17)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佾》3.18)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3.19)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3.20)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3.22)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3.26)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4.13)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6.27)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7.31)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8.2)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8.4)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8.8)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子罕》9.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9.11)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9.24)

《乡党》全篇都是围绕礼,讲士君子在各种场合,穿什么戴什么,吃什么喝什么,坐卧行走,言谈举止,怎么才算得体,可以暂时跳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1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先进》11.26)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2.1)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12.15)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13.3)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14.12)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卫灵公》15.1)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15.18)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卫灵公》15.33)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季氏》16.2)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17.1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17.21)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微子》18.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4-28 08:26: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6-11 12:44:10 | 只看该作者
啊?你还常来,太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7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39 , Processed in 0.077357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