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兴趣,神奇的方向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 06: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red">兴趣 ,<font color="red">神奇的方向盘 6岁的Herry有一张聪明的面孔,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上长着长长的睫毛,显得机灵可爱。Herry还没上小学,可是已经有一肚子的“真才实学”了。Herry不是神童,他的聪明才智靠的是爸妈的发现和培养。我们先来看看小Herry的表现,再听听吴先生的教子之经吧。    <font color="red">故事: <font color="red">真才实学让人惊羡   今年6岁的Herry朗读儿童读物绝不卡壳,记者听他朗读《哪吒闹海》一文,读音标准、流利。对于不认识的字,他会根据拼音拼读,读到不懂意思的词,Herry则会停下来问个究竟,原来他是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其中的含义呢。书桌上有一本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随手翻了一篇课文,Herry照样读得朗朗上口,并且重音、语调等要素都基本到位,遇到不会的词他同样会用音标来拼读。    除此之外,Herry还通过看CCTV5的象棋解说栏目迷上了象棋,并由学习中国象棋到爱上了国际象棋。没事就翻看那本《图解国际象棋入门》。吴先生见儿子对象棋入迷,就送他到棋院学习。如今,Herry的棋艺可不一般了,在电脑上玩,时常会占上风。小Herry的才智还表现在数字概念上,他现场给我们算了几道十五位数与十五位数相加的题目。记者在纸上写了两排十五位数,虽然数字长,可Herry一点都不乱,没一会儿功夫就准确算出得数。他的心算技巧更是了得,给他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或四位数加四位数的题,Herry只要听两三遍再思考一会儿便能准确答出得数。    据吴先生介绍,有一次,Herry问:“爸爸,哪三种车可以闯红灯?”正当吴先生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措手不及时,Herry就迫不及待地说:“有三种,110、119、120。”问他理由呢,他还说得头头是道:110因为要抓小偷,不能停车,要不小偷就跑掉了;119因为要灭火救人,必须要快,要不火灭不了人也救不成了;而120车上有病人也要快,要不车上的病人就会因流很多的血而断气的”。而对于东西南北的区别记忆,Herry也有自己的一套。在拼中国地图时,当他拼出湖北、湖南、山东、山西等省后,居然得出了“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的真知,确实让人惊叹他的归纳能力。    <font color="red">经验: <font color="red">从小细节发现兴趣点   发现识字能力    Herry两三岁时,家人从没主动教他认字,然而有一次吴先生惊奇地发现儿子竟然认识字了。那天,父子俩走在路上,Herry指着路边停着的一辆车对父亲说“报日门厦”,吴先生一看,果然是“厦门日报”的送报车。在吴先生的追问下,Herry告诉父亲,他是从电视上学来的。从这个小细节上吴先生感觉自己的孩子识字能力可能比较强,就到书店购买了一套学汉字的VCD光盘。从此,Herry的识字能力也就逐步加强了。到了四岁多时,Herry已经可以认识四千多个汉字了。学英语也是如此,吴先生说,当初无意地给儿子买了英语VCD光盘,没想到他却越看越感兴趣。   <font color="red"> 创新思维锻炼   吴先生说,现在社会注重创新能力,对于孩子的培养也理应如此。创新思维需要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要尽可能地让孩子有拓展思维的想象空间,千万不能去压制孩子的思想,不管他是对的还是错的,做父母的一定要“善待”。儿子正是有了这良好的生活空间,其想像力和思维方式都比同龄人突出。    孩子有很多收获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而在于平时父母对他的引导。吴先生告诉记者,和孩子在一起时,他们经常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发问他从不嫌烦,因此儿子有不懂的问题就问他,如果碰到他也不懂的,两个人就会齐心协力去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做既增进了父子感情又培养孩子爱学习和思考,能收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    <font color="red">创造活动空间   吴先生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活动空间,买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除了留下必要的卧室书房。将剩余的空间布置得宽敞简洁。他还在孩子卧室外的小阳台上放了一个小型跑步机,让孩子更有舒缓的余地。    吴先生说,这样的安排都是为了孩子的活动需要,有了空间,孩子在家也可以灵活地玩耍,不必受空间的局限而影响活动的兴致。当然,孩子的活动范围并不只限于房内。一有空吴先生就会带儿子出去走走看看,为孩子创造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    <font color="red">培养健康心态   如今,父母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呢,是有求必应,还是有理有节地满足呢?对此,吴先生自有一招。儿子喜欢买书,他从不吝啬。吴先生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兴趣了,他就会自觉地投入。而儿子想要那些玩具枪、积木、拼图等,吴先生也会满足,只是不会马上就答应。他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你读书也要用好多钱,钱要留着交学费买书本,不能乱买玩具。一段时间后,吴先生又会把孩子要的玩具买回来,并跟他说“Herry最近很乖、表现不错,这是给你的奖励。”    吴先生说,在物质上不能让孩子形成一种“非要不可”的观念,什么东西都满足他,会对他今后的自立、自强产生不良影响。应该从小就培养他一些好习惯,让他明白只有劳动才能获得丰收的道理。    <font color="red">支招: <font color="red">培养孩子的兴趣 <font color="red">  开扩法:人在多接触事物、多读书、多联想过程中会激发兴趣。赋予孩子以更加开扩的生活,在开扩的实践中,帮助孩子在接触和参与中还要积极思想,展开联想,感受愉快,强化体验。学习兴趣,爱好,包括一种说不清楚的强烈的学习要求都会从内心里自然产生和发展。  <font color="red">  突破法:培养孩子的兴趣,要有所重点,宁缺毋滥,找准一个突破点,从而举一反三。也就是说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发扬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优势部分充分发挥。 <font color="red">  转移法:把孩子对其他方面的兴趣转移到学习兴趣上来。如,有的孩子爱好唱歌,那么多唱一些英文歌曲就会增加外语学习的兴趣。  <font color="red">  讨论法:讨论学习是现代群体互动式学习,有利于孩子获得真知,增长能力,发展交往。进行探索研究性学习,也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孩子在讨论中最能展示他们思维的深刻性、灵敏性、丰富性和批判性。讨论也最能调动人的情感,出现热情和激动,激烈的讨论和争论也最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研究的兴趣。所以鼓励孩子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经常进行讨论,是激发孩子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font color="red">多陪孩子玩一玩   作为一个3岁女孩的父亲,到Herry家采访,我的心情极为复杂,惊喜、羡慕、内疚、失落,通通都有。Herry的父亲说,他几乎不刻意去教孩子什么知识,只是尽量挤出时间陪孩子玩,在玩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禀赋,再顺其自然地加以引导。这话让我蓦然发现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父亲,虽然我一直努力着为女儿创造最佳的生活条件,但我没尽到最基本的义务——陪她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利。让孩子放飞童心,在玩中快乐成长,当是对父母最基本的要求。而我恰恰在这方面欠账太多,平时忙于工作,双休日也吝啬地不给孩子一点时间。偶尔带她,也是拿着玩具对她说:“乖乖,自己玩,不要吵爸爸。”    为什么不陪孩子玩?忙,是一个现实的理由,其实是一种托辞。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哪位父母不忙呢?而Herry的父亲就懂得童心无价,挤时间陪孩子聊天嬉戏,骑车带孩子到外面走走,增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财富。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忙,不应是父母不陪孩子玩的理由。曾看过一份孩子的愿望的社会调查,希望父母多陪他(她)玩居然是他们的第二大愿望,排第一的是父母不要吵架。孩子这个要求应该不算高吧,但现实中不少父母却没有满足他们。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尽量挤点时间陪孩子玩一玩吧,在享受童心快乐的同时,你将收获惊喜与希望。Herry已给出一个精彩的答案。    <font color="red">兴趣 <font color="red">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孩子两三岁时,就喜欢拿支笔在墙上画汽车,甚至是画一个车轮才肯吃一口饭,家里所有的墙面都留下了他的笔墨。其实,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天赋此时已经流露出来,可当时的我及家人都没有意识到,却在为家里失去了雪白的墙面而申讨他、阻止他……如果,我也像Herry的父亲那样,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并让他通过系统的学习进行开发,没准早就造就了一个成功的个例。    最近看到历史上有个专偷尸体的人的故事。1536年的一天,在比利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绞刑架上的尸体被盗了。在比利时法律上明文规定,盗尸是要被处以绞刑的。正当警方四处通缉盗尸犯的时候,一个人正藏在秘密的地窖里专心致志地解剖“偷”来的头颅呢!这个偷尸体的人叫维萨里,后来,他多次偷尸体进行解剖,最后终于写成了惊世著作《人体的构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确认识人体结构的科学家。    其实,兴趣的源泉是人的天性——好奇心,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带有感情色彩地积极地去探究某种事物和活动,人们才会产生揭示自然和人类奥秘的强烈欲望。    今天,从社会角度看,兴趣是爱学、会学的重要基础。孩子一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态度就积极,心情就愉快,思维就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们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孩子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现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与兴趣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当一个人的某方面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也就是说兴趣与他的理想,目标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志趣。这时的兴趣会对他的未来发展起到全面的准备作用。    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张目的学习,西方强调兴趣学习。今天,要把兴趣学习和目的学习结合起来。    <font color="seagreen">父母亲要深刻理解<font color="red">“兴趣” 这个普通但神奇的方向盘,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真正的驾驶好未来生命之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4-2 07:06: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我赞赏这样的教育,也深切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多出一些像Herry这样的孩子。当然,在这个论坛上的正人君子们,和以谩骂为主要内容的edu20008之类,看了恐怕是不会舒服的。在他们看来,这个孩子的家长是有问题的,而这个孩子将来也是会有问题的,即使不得什么什么症,也必然在若干年后就溟然众生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4-2 08:42:44 | 只看该作者
孤独老头+-->引用:孤独老头 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育儿不断宣传和提倡,在社会上出现了如“胎教”、“亲子教育”、“早期智力开发”等新名词。家长们让孩子2岁背唐诗、3岁学英文、4岁学下棋、5岁学弹琴等现象比比皆是。专家指出,这样的早期教育是个误区,反而会影响孩子未来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出手大方,儿童读物、各种少儿班来者不拒。一些小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能背诵近百首唐诗。而这样的孩子中有的上学时还不知道怎样系鞋带、穿衣裤。现在家长只要孩子喜欢的玩具就买,但很少有家长教孩子怎样给娃娃打针、吃药,引导孩子探究玩具车的构造、原理。



我市一知名幼儿园的园长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幼儿阶段学习知识并不重要,<font color="red">最重要的是培养<font color="red">孩子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如果家长在平时交流中发现孩子对音乐、美术等某一方面有浓厚兴趣,要<font color="red">因势利导 ,但不能强迫孩子学习。



市心理测量科研所王德明所长介绍,早期教育的确对孩子智力开发有一定好处,有时还会使孩子成为所谓的超常儿童。但研究中却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在某方面会有显著成绩,<font color="red">可人格和心理方面却存在一定问题。如过早地让孩子学习某些东西,使他们没有经历快乐的童年,对于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很不利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4-2 20:33:5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你想把老头逼疯吗?这坛子里神经兮兮的人已经不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6:57 , Processed in 0.07392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