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
您好!自!" 世纪*" 年代开始,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强调整合的教育观,其主要是针对分科教学割裂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言的。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在+,*# 年率先开展的幼儿园综合主题教学实验拉开了我国!" 世纪*" 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帷幕。直至今天,综合教育课程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流。综合教育强调整合。如科学、艺术、社会等学科的整合; 认知、情感、动作、体验的整合;学科与儿童生活的整合。所以综合教育的目的不是多学科的叠加,它更多代表了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综合教育追求的是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科之间的统一联系,知识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
那么在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时我们如何避免您所提出的那些现象,以争取主题教学活动最优的效果呢?依我所见,教师在设计主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主题设计的方式要采用外展式。主题教育是综合课程的一种方式,幼儿教师在设计主题时往往习惯采用内聚式,站在学科的角度考虑:每个学科或领域能对主题贡献什么?然后站在不同的学科或领域向主题递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各独立分科或领域的身份仍被保留于教学内容中,学科的疆界依然存在,主题难免成为学科的大拼盘。如“春天”的主题是唱春天的歌、画春天的画、跳春天的舞,认识春天的景象(花、草)??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设计主题宜采用外展式,不是从每个学科对主题的贡献出发,而是围绕主题核心,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向外扩展,对主题概念充分探讨,层层分解,直到具体的一系列活动。与内聚式相比,外展式设计更为自然,知识或内容之间更为融合,主题所发挥的整体效应更好。
主题要真正与幼儿的感受、探索、体验相结合。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过去教师在设计主题时往往从成人的逻辑思维出发,而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因而设计的主题不得不回到教师的讲解。如“秋天”主题往往涉及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水果、秋天的气候、南北方秋天气候的差异??一旦形成这样的设计主线,教师就不得不去讲解,什么是落叶树、什么是常青树??等等,教学又不自觉地回到学科知识的体系。但如果我们从幼儿对秋天的感受、体验出发,就会发现,“落叶景象”是秋天最显著的特征,而树叶飘飘落落的动感又与幼儿跃动的心灵相契合。如果“秋天”主题能从幼儿对秋天落叶直观的感受、直接的体验出发,幼儿就会产生诸多的观察、操作、思索、表达与表现的行为。这样主题教学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
除了这两点外,设计综合主题教育活动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以保证综合主题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真正价值、能真正契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主题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一个具有教育发展价值的主题应该是幼儿喜欢的、能够调动起他们参与积极性的。即主题应该是幼儿当前关心的、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问题或事物。因而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与学习的热情。
主题蕴涵了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它可能会有助于达成哪些教育目标。一个有价值的主题应该蕴涵丰富的教育意义,有助于达成多方面的教育目标,以增进幼儿在身体动作、认知、社会情感、语言及创造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主题涵盖哪些教育内容,可以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经验。一个有价值的主题应该涵盖比较广的课程领域,有利于幼儿获得均衡的学习经验,也有利于依主题安排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
主题的可行性如何,它所需要的材料是否容易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主题,其可行性应该是比较高的。即其所需要的活动材料容易获得,主题可以转化成具体的活动,幼儿能够直接参与其中。如“西湖”的主题在杭州做很适合幼儿,具有特定的风土人情,幼儿的直接经验也比较多,但在别的城市就不一定可行。
它与其他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无相关的经验进行衔接与连贯。主题设计最好能做到与前一主题的连贯, 使幼儿有经验上的准备,达到前后学习经验与能力的衔接。
总之,一个主题如果能真正具备上述几个方面的特征,不论其外在的形式如何,其都是有价值的。也相信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最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