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8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说说激发兴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2 09:3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主给我站短,希望能深入谈谈激发孩子兴趣的问题。

我不擅长说长篇大论的,就随便起个头,有人愿意聊,我们就多聊几句,没人聊就收场算了。

有人说教育的核心是点燃激情,而不是灌满水瓶——我这是歪曲之后的大意,原话找不到了,好像是名人说的——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不管怎么样,我都不太相信这个世界有天才培养机,你收集信息列个清单,好,成才需要如下内容:1、钢琴;2、奥数;3、艺术;4、英语;5.。。。然后照单安排,规划好时间、课程,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完成一项划掉一项,最后就能培养出精品人才。
如果人才能这么培养,现在的教育体制就完全可以这样改革了,家长交给学校一个原材料,学校还给家庭一个产品,多好!
可惜,世界上没有这么美妙的事情。

看过井中月版主做的摘编,孩子的学习类型多种。其实孩子的性情和成长速度也有很大不同,有些孩子天性倾向于配合,有些孩子则桀骜不驯,有的孩子早熟,有的孩子却大器晚成。

对于不同的孩子,点燃他们激情的方法,可能也很不一样。

我的孩子还小,我不能拿他当样本。
即使将来他大了,真的很“成功”了,我也不能拿他说事。
因为他是个体,不是大规模研究后的成果。

但我也不介意开帖说下这个话题,看看大家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或困扰,交流交流。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5-12 09:3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42 金币 +42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 + 1 我很赞同。
紫竹林 + 1 + 1 我很赞同。
你带来的幸福 + 30 + 30 入选2012年热点推荐第九期奖金,谢谢:)
dragonfly_re + 10 + 10 谢谢你了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09:53:32 | 只看该作者
既然发帖,总得先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我的想法不多: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这种学习不限于识字读书,也不限于唱歌跳舞做运动,而是贯穿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的。
孩子穿衣服,是学习;系鞋带,是学习;听故事,是学习;提问题,更是学习。
所以我们要激发孩子的兴趣,首先得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知道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学习。只要你去看你的孩子,一定会觉得他其实是个很有激情的家伙,只不过他们的激情所在,和你我想象的标准“学习”可能有相当一段距离罢了。

举个例子,我以前读过一些育儿书,要教孩子用筷子夹豆子,锻炼小肌肉。
可是我的孩子不喜欢用筷子夹豆子,他喜欢用小手抓豆子,抓了还到处扔,这就锻炼不到小肌肉了,怎么办啊?
锻炼不到小肌肉,但他感觉到了豆子,知道了大小、软硬、触觉,看到扔出去之后的反弹、四散,他感觉很快乐,不是吗?
如果我一看他没做“标准动作”,不愿意用筷子夹,我就生气了,横眉立目,甚至大声呵斥,孩子会怎么想?
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本来就没错啊!),只知道你不让他做这个,原因不明。他从此就不做了。激情呢?至少在这个方向上,这扇门就关掉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在生活中学习其实是最自然的事。不需要看育儿书,也不用问专家,给他一盘子豆子,教他剥豆子,他可能都会找到很多方向自己去探索。
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不设限制,保证安全,就这么简单。

就这个话题可能还有些话可说,但孩子要找我玩了,有空再说吧。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1 + 1 我很赞同。
mary_xing + 10 + 10 好贴好话题:)
子云008 + 10 + 10 我好喜欢。。。
anniekaka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5-12 11:07:55 | 只看该作者
兴趣还不是最关键的。老卡尔威特,斯宾塞夫人,他们早期教育的时候都很会用兴趣和游戏来引导孩子学习。孩子不是我们的容器,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灌输,都是不合适的。
作为父母要细心和耐心,发现孩子天赋所在,由兴趣出发,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用热爱追随一生。作为父母关心的应该是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我们需要什么。他们成就的是他们的梦想和幸福,不是我们的。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却不可以把我们的思考给他们。

基本上我同意楼主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1:2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12 11:07 发表
兴趣还不是最关键的。老卡尔威特,斯宾塞夫人,他们早期教育的时候都很会用兴趣和游戏来引导孩子学习。孩子不是我们的容器,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灌输,都是不合适的。
作为父母要细心和耐心,发现孩子天赋所在, ...



是的,如果是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跟着兴趣走完人生,这种兴趣非常好。
但如果只是用“兴趣”包裹学习,使他们误以为自己对什么东西有兴趣,这种“被兴趣”还是少点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1 + 1 精品文章!
ellensun815 + 2 + 2 这句说的很有意思,需要好好想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1:26:3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的几个关键词,先列一下,免得回头忘记了。

前面说过的部分,是由着孩子的天性选择。——虽然他们说不出什么所以然,但他们就是天然的知道自己想要草莓而不是香蕉,你要是跟他说香蕉有香蕉的营养,再把香蕉化妆打扮做成草莓的样子诱使他们吃下去了,这下子他们倒是把香蕉吃了,可惜以后他们真分不清自己本心里到底要的是什么了。。。

以后还想说的是:
1、别做直升机父母盘旋在孩子的头顶
2、给孩子足够的机会犯错误,让他们不怕犯错误

暂时列在这里,周末的时间还真是宝贵,耽误不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10 + 10 草莓香蕉这个比喻很值得反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12 15:41:2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 如何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幼小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和求知欲。他们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这似乎是天性。我记得我自己小时候也很爱学习,或者说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学习。学校的环境、身边的朋友对自己肯定有影响。我至今记得数学老师严厉的面孔,英文老师和善的笑脸。

女儿的英国老师呢,咱不往大了说哈,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更像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女儿的老师都是奶奶辈了,每天上学放学一堆娃围着她说话,我昨天干吗了,我哪里摔破了,我画了张画给你。玩的时候嘻嘻哈哈,上课的时候严肃认真。孩子淘气一样批评,批评的时候会说你哪里做的不对,然后有相应的处罚。啥处罚呢?举例说。有次自由活动的时候,女儿玩沙子,然后往别人身上丢,被老师制止,跟她说不能向别人扔东西,然后让她在边上坐着(算是time out),但很快就让她回去玩。放学的时候老师会跟我说两句,家长也会注意。

这是跟行为有关的,再说学习。平时老师要求孩子读书家长签名,周五会有少少作业(10分钟就能做完),老师也是鼓励、鼓励、再鼓励。每次作业交上去,老师会发回一张小奖状,在签名本上写: 谢谢你完成作业。怎么样?是不是很幼稚?偏偏小孩子无比吃这一套。我只记得小时候忘记带作业本被老师罚站...

这个我无意比较老师,毕竟孩子在学校十几年,遇到投缘不投缘的老师和同学机率都差不多,再说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1 金币 +31 收起 理由
dragonfly_re + 10 + 10 谢谢参与!奖励。
无事生非 + 1 + 1 谢谢回复!我好喜欢!回头还去您的帖子 ...
Xieno + 20 + 20 谢谢参与!支持升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12 20:55:27 | 只看该作者
想要激发兴趣,一是要提供环境,二十要学会倾听和观察,三是要耐心的包容。所谓引导,与我的孩子只是在她兴趣上的扩展而已。先说环境,广泛的接触各种环境总是有好处的。著名的小白鼠试验就说明大脑皮层受到的刺激越多,大脑的沟壑也就越深越多。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就自己体验不同的事物,除了自己培养自理能力外,孩子想要画画,涂得满手都是,甚至弄脏了衣服,不要阻止,画完,孩子还要自己用剪刀胶带把画贴在墙上,这些都不阻止,孩子就有了画画的兴趣。孩子想要听音乐,要穿漂亮衣服,随着音乐跳舞,那就随着她疯,这样她每日都想要听音乐了,这就是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了。大抵每项事物,都是家长先提供环境,然后由着孩子的发展,才能看出是否有兴趣。

在家里如此,出外也是这样,多去动物园,博物馆,甚至看杂技,看儿童剧,看歌剧,甚至公园,游乐场,丰富多彩的形式绝对会激发孩子的不同兴趣。但并不是孩子对每一样都有兴趣,何不放下执着,倾力于孩子更感兴趣的事物。家长可以在此时对喜欢的事物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扩展。比如喜欢一本书是喜欢主题,绘画,还是卡通人物。我们可以做作家扩展,获此奖作家扩展,插画作家扩展,卡通人物扩展,甚至相关主题扩展。喜欢手指画,是否喜欢毛笔画,蜡笔画,胶水粘贴画,毛线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不断改变,过一段时间后也许原先不喜欢的,反而因为理解力和阅历的增加而喜欢了。

孩子对某些事物虽然有了兴趣,但孩子不是课程表,有家长说我每天安排的是你感兴趣的内容啊。可是孩子想出去玩时,你让孩子读书,孩子想读书时你让孩子画画。其实孩子在小的时候各种活动对孩子的锻炼是一样大的。只要孩子肯做,都是会增益其所不能的。那么何不在孩子小的时候多一些陪伴,少一些要求,随着孩子的本心去体验大千事物,孩子可能今天没读书,但她明天必然要求大量读书,这不是出于要求,而是出于热爱。如此便是培养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拍砖。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1 + 1 我很赞同。
子云008 + 10 + 10 深以为然
dragonfly_re + 10 + 10 我很赞同。
无事生非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12 21:33:25 | 只看该作者
鼎鼎妈今天在群里发的那段话,所谓的教育不留痕迹。

按照那段话的意思,“激发兴趣”已经是属于留痕迹的教育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探索欲、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与其说激发,不如说保护!

比如,有几个孩子不爱涂鸦?在他们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已经能画出稚嫩的作品来表达他们眼中的世界,可是到最后,又多多少孩子始终保持涂鸦的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06: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新叶 的帖子

不知道鼎鼎妈发了什么话,如果不是秘密的话,是不是可以贴出来学习一下?谢谢!

如果你认为不需要激发兴趣,那么你赞成的就是保护兴趣啰?
我也很赞成保护兴趣啊。
所以我们在基本的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不过,我之所以说激发而不说保护,还是有一点不同的,就是mtryshy所说的“广泛的接触各种环境”,扩大孩子的视野。等待也不是不可以,但现在的问题是谁肯等待呢?何况,如果孩子特别有兴趣的那个东西始终没出现,那又怎么办?

关于涂鸦的问题,我有个未经科学验证的想法:孩子之所以在早期喜欢涂鸦,而日后并未保持这种兴趣,多半是因为之前他们没有别的更好的表达方式。正常孩子的语言和文字表达都晚于涂鸦,是吧?有些特例,两岁就能读书认字的小孩,他们还喜欢涂鸦吗?这个我还真不清楚,请让孩子早识字的父母来说说吧。
真正能持续一生的兴趣不是处处留心。什么都喜欢的人,往往最后流于什么都知道点,却没有一样真正专精的。
所以真正成大事的人,他们小时候即便有无穷的兴趣,成人之后也会逐渐的有所取舍,至少有阶段性的取舍。别跟我说达芬奇,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还是谈比尔盖茨或巴菲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13 15:06:32 | 只看该作者
兴趣还是要激发的,因为现在又比一般爱好更厉害的武器:电视和电脑游戏,阅读涂鸦这些本来属于孩子天性的东西,也搞不过那哥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7:37 , Processed in 0.103818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