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下面这道“选择题”,我是被深深的震了一下的。
假设你的孩子学习不好,有六个选项,只能从中选择一项,请你选择这是谁的责任。
1、孩子学习责任只与孩子本身有关系,与其他人都没有关系。
2、孩子学习责任只与父母有关系,与其他人都没有关系。
3、孩子学习责任只与老师有关系,与其他人都没有关系。
4、孩子学习责任只与环境有关系,与其他人都没有关系。
5、孩子学习责任除了与孩子没有关系以外,与父母、老师及环境都有关系。
6、孩子学习责任与孩子、家长、老师及环境都有关系。
每次讲座中都有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选择最后一个答案,即孩子学习责任与孩子、家长、老师及环境都有关系(这些听众包括了孩子、父母、老师、社会教育负责人、研究教育问题的专家五部分人群)我很平静的告诉这些人说:“在任何情况下,最后一个答案都是错误的。”听者哗然。
"责任共担"是中国大众的普遍心理.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最后一个答案. ……
很明显,我之所以说最后一个答案错的理由就是因为它根本找不到责任者.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要看对象是谁。
如果问学生,那么正确答案就是第一个,是学生自己不够努力.
如果问父母,那么正确答案就是第二个,是父母的人生导师没有当好. 如果问的是老师,正确的答案就是第三个,是老师的责任心还不够。
如果问的是社会教育的负责人或领导者,那么正确答案就是第四个,应该考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如果问的是研究教育问题的专家,那么正确答案就是第五个,除了孩子以外都有责任。
而选择人数最多的第六个答案,遗憾的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正确。……
无论是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是工作的责任、社会责任,都从主观去接纳,不去抱怨,从我做起。这其中蕴涵着积极的人生态度,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上面的文字选自“开心妈妈”屈开老师的一本书:<<把快乐还给孩子>>。我是抱着随便翻翻的态度来看的,不料刚翻了几页,就被震住了。随之陷入深深的羞愧与伤感之中。
我选择的也是最后一个答案。
从事教育有些年头了,教过好的学生,也教过不好的学生。一直自认为还算得上一个负责任的教育者,个别孩子学不好,遗憾之余,也自我安慰:家庭教育有偏差、教育体制有问题、社会环境太复杂……于是就心安理得起来。
现在,那些没学好的孩子好像就站在我的面前,排成队,看着我,漠然的脸上没有表情。他们身后,是一群烦恼迷惘的父母。
突然明白了“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明白了“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纳之沟中”;明白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白了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王财贵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只要天下有一个人不知道读经,就是我王某人推广不力。”
一件事情没做成,当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每个人如果不是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以自己有限的角色去尽无限的责任,只是大而化之轻描淡写地总结一下,只不过是推卸责任罢了。
一个孩子没有培养好,当然有家庭、老师、学校、体制、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我们都这样隔岸观火一般超脱地看,认为自己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无能为力,轻易原谅自己,也不过是心灵的冷漠与麻木罢了。
做为教育者,不管学生多么顽劣,家庭背景多么复杂,既然你收下他,就对他负有责任,当学生培养不好,只能恨自己教导无方,诚意不够。他家庭的问题、社会环境的问题、教育体制的问题等等,都不能成为原谅自己的借口。一切都好,还要你干什么?天下又哪有完美的事情?工作的实质,不就是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吗?
人心的力量是很大的,主观努力的力量是很大的,当你怀着最大的诚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很多看似不可改变的状况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你尽心了吗?
一个父母真有诚意,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教育途径;一个老师真有诚意,一定可以感动孩子,进而感动他的父母,乃至感动社会。只有各方面都抱着“不责人,但尽己”的态度,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实的呵护,不致落入相互推诿而造成的可怕的真空。
[ 本帖最后由 空山泠雨 于 2010-7-11 15:4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