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改变孩子不良习惯多篇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16 00:1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 src="http://www.bbxpp.com/BBS/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转帖]改变孩子不良习惯多篇文章 <font color="darkorange">制定约法三章,改变孩子不良习惯 --------------------------------------------------------------------------------<font color="#22229c">http://www.sina-qd.com   望子成龙是我们每个做家长的心愿。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需要家长及时纠正。一些小毛病对他严格要求是可以及时改正的,但是对其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很难改的。经常说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你每天都唠唠叨叨,收效甚微。不妨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时加入一些情趣或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制订约法三章,促使孩子改变不良习惯。  我的儿子今年11岁,上小学四年级。他爱好广泛,学习之余对体育、科技、书法等都感兴趣,在学校里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在家里总是懒懒散散,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很晚才能完成。我经常批评却毫无效果。怎样才能改掉他的这些毛病呢?我知道他很喜欢下棋、打羽毛球等,便想办法跟他约定以下协议:1、每天的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作业认真完成后,我可以陪你下棋、打羽毛球或看电视。他痛快的答应了。从那时起,他每天放学后,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作业本,集中精力写作业。写完作业我就陪他下棋或打羽毛球,他玩得很开心。这样坚持下来,儿子改掉了一心二用、拖拉散漫的习惯。  儿子还有个不好的习惯。放学回家。把书包、红领巾、衣服等随便乱扔,第二天早晨上学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我经常督促他把东西放好,不要随便乱扔,但他口头答应,第二天还是照旧。我又想个办法和他订了协议:每天放学回家后,先把红领巾挂在书包上,(以免第二天忘带),然后,把衣服、书包等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如果违约一次,从零花钱中扣掉一元。这种办法也很有效。从那以后再也看不见他的东西乱扔了,天长日久,儿子已经养成把衣服、物品整齐放置的好习惯了。  从以上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能采用强硬方法对待,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变换一些方法来激发他的情趣或约法三章,促其改正,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五年级二班姜星辰家长金姬玉) <font color="#d5912b"> 怎样矫正不良习惯 --------------------------------------------------------------------------------<font color="#22229c">http://www.youth.cn/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对着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坏习惯: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是学习习惯不好;品德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品德习惯不好。怎么办?  我们来重温一下乌申斯基的话:“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广东一位老先生性子比较急,听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让孙女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可是30天也未见效。于是便怀疑专家的理论。实际上,任何理论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应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简单地发号施令是不可能取得好效果的。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登过许多培养好习惯的好方法。例如,有个妈妈姓高,她的儿子上五年级,学习坐不住,写1个小时的作业,能站起来大概有10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没有;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外面玩儿。妈妈陪着他的时候,他老想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就是坐不住。你看,这样做作业,学习成绩能好吗?  学习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高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高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高妈妈的经验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很大的启发。我突然间明白了,我发现了习惯培养的奥秘,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坏习惯,学习坐不住,老站起来,妈妈往往会说:儿子,学习就是学习,不许站起来。你只要说不许站起来,你儿子屁股底下立刻像有钉子一样,那个难受劲,非站起来不可,肯定要站起来。你不让站,他忍着,一会儿还是得站起来。这是神经系统在工作,在不屈不挠地工作。所以说这样做是没用的,只能用递减法。有一年我去阿姆斯特丹,在大街上看到有个店里卖毒品。我说:你们这个国家真奇怪,全世界都戒毒,你们还卖毒品?荷兰人说,我们是卖给那些戒毒的人的,他戒毒一下子戒不掉,我们允许他们微量吸毒,凭一个证,可以来买点儿,让他逐渐减少,这就是递减法。坏习惯就和毒瘾差不多,一定要用递减法去矫正,就是说他比原来次数减少,就可以容许他,一次比一次少,直到成功。我们自己都可以试一试,这很好。  我们做这个习惯课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和这个课题一起成长,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全国没有先例,把习惯研究和人格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然后我们与课题一起成长,就是在做课题的过程当中,自己也养成一两个好习惯,改掉一两个不良的习惯。我现在在家里就这样做。以前我妻子老说我:你怎么搞的,老是用完东西不放回原处。你看,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个习惯很不容易,这就是一个很具体的习惯。我现在就比较注意了,东西在哪儿拿的,用完了放回去。我亲身体会到这习惯养成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你一定会受益匪浅<font color="darkorange">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已形成的不良习惯,又该怎么办呢?1、通过故事、儿歌、童话等文艺作品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孩子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爸爸妈妈一味要求他改正不良习惯而不讲清为什么要改正,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使不良习惯得到强化。因此,成人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要急于求成,可以针对性地讲一些故事童话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比如,孩子喜欢挖鼻孔,成人可以讲“猎八戒的鼻孔是怎样来的”,让孩子通过这个夸张的故事,明白挖鼻孔所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他改正的愿望2、成人要做孩子的表率。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有些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形成的,如往阳台下扔东西,起床后不叠被,饭前不洗手等。当成人要求孩子改正时,孩子往往以成人也是这样为理由。这时,成人应该检点、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及时改正,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孩子在无声的教育中改正不良习惯。3、适当增加刺激,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不良习惯往往是无意识的行为,所以爸爸妈妈常发现孩子“屡教不改”。这时,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好问、好动的特点,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出现孩子吮手指时,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引导孩子观察某一种物体,或参加某一游戏活动,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改正不良习惯。在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做有心人,可以尝试着在家中的床头、电视机、饭桌等明显的坟贴些简单明了、富有情趣的图画,使孩子时时得到提醒。4、及时表扬,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爸爸妈妈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过程中,要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使孩子在愉快的心境中增强改正不良习惯的信心。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改掉不良习惯。当然,必要的时候,如果孩子知错再犯,成人可以适当采用“惩罚”的手段,如用严厉的眼神或拒绝孩子的要求,或采用冷淡他的方法,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且知道如何去改正。纠正孩子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及家庭各成员的配合,孩子的良好习惯才能形成。 <!-- / message --><!-- sig --> 怎样引导孩子不良习惯   -------------------------------------------   我儿子今年1岁9个月,前几天去老爷爷家,发现他一不高兴就满地打滚,并且要把头在地上碰得砰砰才行,回家后症状就减轻不少,这是为什么,又该怎样引导?专家解答:   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开始用一些方法来控制大人已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当孩子发生这类不恰当的方式时,首先应分析孩子的要求是否恰当,方式上应采用忽视的方法解决,待孩子平静后或发泄一会儿后,进行语言的引导才能起效, <font color="darkred">勿打骂或妥协 ,否则会引起以后一系列的问题发生。-----------------------------------------------------------------------------------------------------------------============================================================<font color="darkorange">放下棍棒,现在开始time Out 中国家长网   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要规范孩子的不良行为,传统的体罚不可取,它只会使孩子惧怕父母,而不能让他分清对与错;而“time Out”作为一种温和的取代体罚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父母的青睐----  “time Out”,可以翻译为暂停、暂休,如同中国的“面壁思过”。还记得令狐冲被师傅惩罚在山洞里面壁3年吗?“time Out”的方法与作用就与之类似,只不过时间要短得多,方式也要温和得多。  “time Out”是一条通过暂时孤立孩子的方式来规范他的不良行为的简单途径,非暴力、平静、而且有效。   Time Out的“有效用法”  “time Out”可以让你用它取代那些会伤害孩子的处罚行为,比如责骂、打等等。为了使“time Out”发挥最大的作用,你要注意:必须要在赏罚分明的前提下,偶尔使用这个方法,即必须突出和奖励好的行为,同时也惩罚不好的行为。专家指出,如果孩子的正当行为得不到积极鼓励,那么“time Out”也将失效。  第1步:解释time Out的目的和方法  只有当孩子明白“time Out”的意义并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时,“time Out”才能最好地发挥作用。所以,在把“time Out”作为一项惩罚措施实施前,你应该向家里所有的人,包括孩子在内,清楚地解释它的目的。  示范一下实行“time Out”的正确方法,告诉孩子,只有当他安静下来后,“time Out”才能开始,而且他必须保持安静直到处罚结束。  小提醒:当孩子犯了错误,比如打了别的孩子,当着别人的面马上警告他是不合适的。所以你应该尽早对孩子说明错误行为的严重后果,让孩子早点认识到有些行为是不被容许的。  第2步:定“time Out”的时间  一般来说,“time Out”的持续时间视孩子的年龄和态度而定。比如,3岁的孩子,时间可以定为3分钟,以后每长一岁,增加一分钟。但这不是绝对的。对于许多孩子来说,等到他完全冷静下来以后才结束“time Out”,要好过给孩子指定一个有限的时间  另外,使“time Out”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你要了解孩子擅长和不擅长做的事。如果你知道孩子很好动,很少能一动不动地坐上5分钟,那么你别指望他能一个人度过最开始的5分钟。这时,你可以对孩子说:“我希望你一个人静坐1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旦孩子完成了“time Out”,他就会感到成功,这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觉得无法达到惩罚所期望的要求,那么“time Out”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第3步:“time Out”   让孩子到指定的地方,如阳台、客厅的一个椅子上进行“time Out”。注意,这个地方要固定下来。以后孩子每次犯错误都要到这里进行“time Out”。  一旦“time Out”开始实行,你就一定要对孩子在此期间的所有承诺、理由和恳求都置之不理,心软会防碍制度的执行。  如果有必要的话,你也可以让孩子坐在客厅的地板上。因为专门指定的“time Out”场所(如专用的椅子和凳子)可能在需要时恰好不方便用。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呆在房间里,但不要让别人特别是其他小孩子在他的四周活动,以免增加孩子的羞耻感。  小提醒:“time Out”不应该在孩子的卧室里进行。因为孩子的卧室应该是一个舒适安全的场所,而不是受惩罚的地方。  第4步:肯定孩子的努力  在孩子结束几分钟安静的“time Out”的那一刻,你应该表扬他的合作行为,不要再次提起他所犯的错误。“time Out”最忌讳的就是,当孩子静坐了2分钟或7分钟后,父母又旧事重提。  要知道孩子已经为他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补偿。一旦“time Out”结束,你就要让他知道你很感激他的努力和合作,并希望他再接再厉。  第5步:重新开始生活  “time Out”结束后,你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开始一项新的、能让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如搭积木、出去散散步等,告诉孩子安静的“time Out”结束后,生活仍在继续。  time Out前的预备工作  虽然“time Out”这个方法很简单,让孩子一个人呆着“反省”就行了,但为了让它更有效,有一些“预备工作”也是你必须做的----  制定规则  和孩子在一起讨论什么是正当的和不当的行为,并写在一张大纸上。例如:“如果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应该好好对别人说,不能哭闹。”再比如:“拿放东西时要轻拿轻放,不能乱扔。”新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补充进去。同时,向孩子强调,如果他违反了规则,等待他的将是“time Out”。  完成后,你可以让孩子在每一条在规则旁边画插图。比如,如果规则中列出的一项不当行为是吐舌头,那么你就可以让孩子在旁边画一张伸长舌头的面孔,而在正当行为下面,画一张笑脸。  列出一张明确划分正当行为和不当行为的规则列表,不仅有利于孩子发展是非观念,还能建立起一个外部的界线,用来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思想行为上的界线,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孩子更愿意遵守他自己创造的界线。  小提醒:制定好的规则必须严格执行,如果有人乱扔东西而没有受到惩罚,那么这条规则对孩子也就没有威慑力了。<font color="darkgreen">  表扬孩子的积极行为   如果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情能够得到你的关注,那么他一定会做的。所以,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认真完成一项任务、做了好事或者要求一个美好的事物,你都应该积极关注,并对他为此付出的努力给予表扬。  不过,与大人不同,对孩子进行表扬要具体一点。打个比方,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把你的房间整理得这样干净,干得真棒!”要比“你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呀!”更有意义。当然,仅仅赞美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是同样重要的。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你真是一个很棒的孩子。”  讲“榜样故事”  要使正面鼓励更加有效,每天你都可以在孩子入睡前讲“榜样故事”给他听,内容可以集中在孩子白天的活动和他做的所有正确事情上。如:“红红不用爸爸妈妈提醒就穿好衣服,准备去上幼儿园;她饱饱地吃了顿早餐,准时到达幼儿园;晚上回到家里,她洗好澡,听完故事,然后就去睡觉。”当你讲完这些后,问问孩子他有什么要补充的。结束故事时,你可以说这样的话:“你度过了多么美好的一天。现在好好睡吧,我的小宝贝。”  让孩子选择  当孩子犯了错,对他进行适度的惩罚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通过给孩子几个选择并告知后果来纠正他的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向别人扔石头是不对的;你是准备停下来,并向别人道歉还是跟我回家,你自己决定。”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你可以直截了当地表示你的不满或者取消孩子的某项“特权”。比如当孩子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时,你可以告诉他你对此非常不满意,也可以把玩具拿走,不让他继续玩下去。  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所有的孩子也都会偶尔需要“time Out”一下。尽管在实行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孩子会因为不满而流泪或发脾气。但如果你觉得“time Out”比打骂之类的传统解决方法要好,那么就别放弃,它终究会成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8-2 15:01:21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91641">收藏谢谢</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7 05:16 , Processed in 0.07683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