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2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方百计“对付”犟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26 15:0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Arial"><span class="bold">千方百计&ldquo;对付&rdquo;犟孩子</span><span>首先,我们要知道,从小反抗力越强的孩子越有判断力。德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追踪调查了100名2-5岁具强烈反抗意识和毫无反抗意识的两组儿童。至青年期,发现反抗力强的孩子有85%成长为意志坚强、深具判断力的年轻人;而没有抬高意识的孩子发展成为意志力强的只有24%,大多数则为无判断力而依赖他人生存的青年人。其次,我们也要认识到,大人的行为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孩子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是有原因的――大人说讲话太唠叨。当小孩能听懂大人的话,开始懂得一点事时,大人就变得唠叨。孩子只好捂上耳朵不听,自我防卫。逃避冲突的一种方法。如小孩打翻了杯子,大人开始责怪。孩子只好不吭声,似没有打翻杯子,避开与大人的冲突。不听就不烦心,也就不会有冲突。是检验父母的权威与孩子自主权范围的一种方法。如,大人说,&ldquo;我已经对你说三次了,你还不把它拾起来&rdquo;,此时小孩不听不拾,为的是试探一下父母的权威究竟到何种程度。用拒听观察父母的愤怒反应。那么,大人对孩子的如此反抗、倔犟行为,该怎么办呢?中国办法六例1、要打开孩子的耳朵,先要倾听孩子说话的声音。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孩子的要求常常置之不理。孩子的要求,对大人可能微不足道,而对他却很重要。孩子因能力有限表达不清,大人就没有耐心听。这会使孩子感到沮丧和不被尊重。如果大人能经常倾听孩子的要求,孩子也不大会拒听大人的命令。2、大人对孩子的要求应符合实际。大人常对孩子提些孩子搞不明白的要求,或是一次提出太多、太复杂或不明确的要求,孩子都难以实现。3、不要在房间的另一端或背对着孩子发号施令,应面对孩子,最好是蹲下来,在同一水平面说话,让孩子有亲切感和被尊重感。4、命令要简单、亲切。这个年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大人的吩咐要清楚明了,易懂。5、如果孩子对大人说的要求没有反应,可通过另一种方式引起他的注意&mdash;移动孩子的身体。如叫孩子吃午饭,而孩子只管玩,不理睬,可把他抱起来,带回桌边。如果他在伤害他人,又不听劝告,要立即终止他的行为,带他离开。态度要友好,不要强行把孩子拖走。6、当孩子肯听你话时要表扬,表示更多的关心和注意,如说,&ldquo;我一叫你就过来吃饭,我很高兴,谢谢你。&rdquo;中国新法一例孩子2-5岁时正是处于自我启蒙期,他们开始动脑筋思考问题,观察事物,若在此时压抑孩子的反抗,或消除其反抗因素,反而会抵制孩子算帐思想的能力,相反,应尊重孩子的个性。例如在家中,先要弄清收孩子平日对各位长辈教导接受或抗拒的原因,及时把孩子不讲理或出现不适当行为的情况一一列出,不要给他乱发脾气、借题发挥的机会。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单独与他在一起,交流一天以来各自的活动、感受,最好不要有第三者在场。平时做父母的如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时,就应坦率地向孩子道歉。只要父母态度良好,方法得当,再犟的孩子也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做到这一步,再对症下药,见效自然快得多。外国新法&ldquo;五周计划&rdquo;处理孩子执拗行为有一套&ldquo;五周计划&rdquo;,包含五种育儿技巧,应一次学一种技巧。这些技巧是相互依托的,必须循序渐进地加以掌握。第一周:关注即描述你的孩子的正确行为,有时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加以模仿。从很多方面讲,这是一项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因为它为你和孩子之间的融洽关系打下基础。它使你与孩子的行为合拍,并让孩子知道你喜欢他的良好行为。当你想到执拗孩子的所作所为时,你的思绪也许会集中到不良的方面。关注使你有机会注意孩子的良好行为,从而改变上述局面。在练习初始,每天至少挤出十分钟的时间。这段时间可供你和孩子坐在一起玩耍而不被其他事儿打断。你告诉孩子他玩什么,你就玩什么(在合理的范围内)。而玩耍时,你的任务是关怀的词句,描述孩子得当的行为,你也可以模仿孩子的玩耍活动,但不要加以指导。像描述一欗,模仿行为仿佛在说,&ldquo;我对你和你做的事感兴趣。&rdquo;在三天以后,你执行第二项任务,每天找出两段时间,&ldquo;自然而然&rdquo;关注孩子,只有当这一技巧成为你与孩子日常交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时,倔犟孩子的行为及你与你的关系才能得到改善。第二周:奖励目的在于确保孩子知道你赞赏的行为。奖励不是取代关注,而是建立在关注基础之上。奖励有口头奖励、动作奖励或行为奖励、物质奖励。对所有幼儿而言,最重要的是口头奖励。要使口头表扬产生效果,你不仅要考虑说什么,而且还要考虑如何说。以一种热情洋溢、充满愉悦的口吻进行表扬。动作奖励、如拍拍肩、把手搭在孩子肩上或对孩子眨眼。这些动作都能让孩子知道你喜欢他。拥抱和亲吻也可用作动作奖励。行为奖励&mdash;同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问他喜欢干什么,让他知道只要完成了某项任务,你俩就能一道去做什么事,以资鼓励。物资奖励,即孩子向往的玩具或糖果。奖励与关注的技巧帮助你增加倔犟孩子的积极行为,同时,帮助你找到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第三周:冷落目的在于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次数,以此清楚地向倔犟的孩子表明:哪些行为你希望更多地看到,那些行为不希望看到。第一天,你开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融入冷落的技巧,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不理睬一些不良行为。第二天开始的第二项任务是,选择一种行为,你准备不理睬的行为,应当是每天可能出现的。选定之后,坐下来和倔犟的孩子谈,解释说明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你会不加理睬,然后付诸实施。从第五天起,选择第二种准备冷落的行为开始实行。第四周:指引到了这一阶段,你也许开始注意到倔犟孩子的行为产生变化了。同他在一起,比以前更令人愉快,你俩相处也少了许多摩擦。这样,当你发布指令时,他顺从你的可能性会增加。在此阶段,你必须完善自己发布指令的技巧。发布的指令一定在明确清晰,否则指令太多、指令模糊,会分散了孩子的注意点,无所适从。如&ldquo;穿好衣服、刷牙、梳头、下楼来吃饭&rdquo;。孩子一般没有足够的认识能力,处理这么多信息并住指令的各部分。如&ldquo;表现好点&rdquo;类问题让孙子不能明确知道你的想法,还有&ldquo;捡起你的玩具,因为你祖母来了,你知道她喜欢整洁的房间&rdquo;类指令的问题是孩子有可能忘掉原来的指令或者注意力分散其后的原因之上。在发布指令时,采用坚定的口吻。不用喊声或者厉声说出,但一定要坚定。你可以说,&ldquo;有时由你选择玩耍的方式。但现在由我来作主,决定我们该做什么&rdquo;,他就会认识到,有时由他定规则,有时则由你定规则。注意的是要前后一致的处理不顺从行为。如果孩子拒绝洗澡,某天你作出这种反应,&ldquo;好吧,如果你愿意就脏下去吧。&rdquo;而另一天你可能会说,&ldquo;现在就洗澡,我们说话算数!&rdquo;你的态度前后不一,会使得孩子更不听话。此阶段在练习发出有效指令时,关键必须保证至少有10分钟继续练习关注、奖励和冷落技巧。第五周:静坐到目前为止,你与孩子的关系进一步融洽。他更听从你的指令,部分是由于你们之间关系有了改善,部分是由于你发布的指令简明清楚,以及你对他顺从行为的表扬。但是,你的孩子有时仍不听招呼。本周就是学会怎样对付不顺从的行为。打屁股与其说改善了孩子的行为,不如说让父母发泄了心中的怒火。此外,打屁股使得父母和孩子都很难平静下来,且教会孩子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这不是你希望孩子学到的!建议你坚持采用&ldquo;静坐面壁&rdquo;法。这是指把孩子置于一个无聊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几分钟时间不去理睬他。这样做与惩罚同样有效,且不会带来很多惩罚都存在的负面效应。首选,在家中选择一处静坐面壁的地点。在选择时应远离玩具、人、窗口、电视、收音机以及其他任何孩子感兴趣的人和事物。地点可是走道尽头、卧室一角或浴室,但注意安全,不要有伤人的物品。记住,静坐面壁是指孩子得不到你或者其他积极的关注。建议你摆上一把大人坐的椅子。其用途有几点。首选,它能提醒孩子,这是实施静坐面壁的范围。此外,它能帮助你规定孩子呆的地方。而大人坐的椅子能让孩子的脚接触不了地面,因此不大可能中途起身。注意椅子不要太靠近墙。不然孩子有可能不断踢墙,也许还在上面抠个窟窿。为人父母与做其他事一样,需要不懈努力,计划安排及妥善解决问题。这虽是一项职责,但也可以变得有趣味,有回报。做个快乐的父母吧!</sp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0-26 15:10: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0-27 13:51:01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读,我个人认为冷处理确实是个好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0-28 15:05:46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读,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0-29 20:24:54 | 只看该作者
深有感触,看来要调整教育孩子的方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0-31 09:40:1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我们正需要呢,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3-1 17:56:4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05:40 , Processed in 0.08793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