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上海小学生眼中的环保问题和"哥本哈根"
2009-12-10 19:36 来源: 解放日报 小花生
康玮萱:南瓜屋 “这是我们的机会,这是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气候变化大会主席、丹麦前气候和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说过这句话,上海的小学生们近日也表达了这样的想法。
全球瞩目的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时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济济一堂,45个国家或地区的56家报纸在7日开幕当天刊登同一社论,都为探讨并敦促与每个地球人息息相关的减排话题。
而无论是哥本哈根公布要成为世界首个零排放城市的2025年前,还是中国宣布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2020年,都是今天的小学生长大为成人、已经工作或近而立之年的时候。
在这场人类与气候变化的漫长博弈中,这一代的积极作为,无疑是为下一代谋求出路。那么下一代是否已经对气候变化导致的严重后果有所认识,是否已经不再沉默,是否已经开始行动?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8日举行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活动上,记者得到了答案———是。
【认识】 “北极熊是不是都要掉到水里”
突然间,地动山摇,大地被撕开一道道口子,小女孩紧紧抱着心爱的毛绒小狗,掉入翻滚的巨浪———这是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的短片,讲述了一个女孩的梦魇,但这个噩梦变成了6岁男孩尼·莱的现实。大水中,紧紧抱着树干的尼·莱获救了,却永远失去父母和弟弟的消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在开幕式上警告说,如不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包括海啸和飓风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会越来越频繁,大约20%至3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危险……
唐瑞杰:走近鱼类博物馆
问:知道哥本哈根吗? 鱼友谦(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哥本哈根?不是哈根达斯?那个我知道,是冰淇淋。
严畅(二年级):错啦。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一个非常漂亮环保的城市。现在在那里召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呢,是讲全球变暖的。
问:全球变暖了会怎样?
鱼友谦:我看《动物世界》里说,全球变暖以后,北极熊能上岸的地方越来越少,他们连活动的地方也没了,怎么办呢?
侯欣聆(三年级):我看过一张北极熊孤孤单单站在冰上的照片。冰开始融化,海平面升高,以后夏天时候北极熊是不是都要掉到水里了?
邓沁(三年级):天气越来越热,那不是就像电影《2012》里面演的那样,地球就要毁灭了?!
陆沁慈(三年级):还没那么快呢。不过我看过一个动画片,叫《机器人瓦力》,说地球变成了垃圾球,人类就都跑到一个飞船上,在太空中飘。每天人类动都不动,吃啊吃啊,变得非常非常胖。我才不要变成胖子呢。而且,飞船没油了怎么办?所有人不是就都没地方去了吗?
其实,孩子们并不像一些成人所想的,还置身于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之外。
如今,在申城中小学,环保活动渐成“时尚”。500多家绿色中小学开展了“环境教育拓展型课”,相关教材共四册,分别对应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使用。这门课的理念是“绿色、时尚、耐读”,有许多贴合生活经验的环保实践设计。比如,低年级小学生要求寻找校园花坛里的小动物,观察环境变化对它们的影响,还要留意回家路上的废弃物种类,填入每日统计表格;高年级小学生则要求比较城市裸土的覆盖方式及其优缺点等。而且,整套教材全部采用环保再生纸印刷,并要求在至少10名同学之间循环使用。不少绿色学校还成立了环保社团,学生们担当志愿者,宣传环保知识。青少年环保主题科幻画展示、中小学生环保创意赛、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环保活动层出不穷。不少区县还举办“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孩子们将环保理念传播给家人、社区居民等,一起履行环保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