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728|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父母是否应该持证上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8 19:2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成中学生想更换自己的父母
       常言道:“儿不嫌母丑。”可是,一个16岁的初三男生辉辉,从去年到现在却一直想“炒”自己妈妈的鱿鱼,不想让她再当自己的妈妈。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他的家长又怎么了?竟然让自己的孩子如此“痛恨”自己?据不完全调查,约有20%到33%左右的孩子有过换父母的想法。专家建议,合格的父母真的应该“持证”上岗。



  ●个案故事●

  ■16岁中学生想换自己的父母

  16岁的辉辉,是一个帅气的初三男生,还画得一手好画,但学习成绩却不怎么好。辉辉的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兼做多家公司的会计,家境殷实富裕。对于这样本该令人羡慕的父母,辉辉却跟同学绝望地说:“我特别想把父母炒了鱿鱼,再也不让他们当我的父母。”

  辉辉一连用了三个“太”解释自己的举动,“他们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了!他们太爱唠叨了!他们对我的管制太苛刻了!”

  在辉辉的姑奶席志华的记忆中,辉辉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一提起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辉辉,姑奶恨不得把世界上全部的夸奖语都送给辉辉:学习挺要强、热爱集体、有礼貌、人缘好,长得也帅,老师都喜欢他。

  可是,辉辉上小学四年级时,这一切却发生了转变:妈妈迷上了传销,不断地做着发财的梦;爸爸忙着各种社会应酬,为升官作充分地准备。辉辉开始了没人管的自由生活:下午放学回家后自己开门、自己写作业,再后来就迷恋上看电视。如此的生活,让辉辉的学习成绩很快也降了下来,从原来的年级前十名骤降到班级倒数第一名。老师向家长反映问题,孩子就编瞎话骗父母,父母审问后很生气,于是就给辉辉一顿拳打脚踢。

  每一次辉辉挨打,妈妈似乎都觉得心疼。为此,在威严的丈夫面前,妈妈总是替辉辉掩盖缺点,但背后却总是唠叨辉辉的缺点。可是,没有教育方法的妈妈,只能通过唠叨表达对辉辉的不满,却无法帮助辉辉从目前的窘境中走出来。在一次一次被父亲的痛打中、在一次一次被母亲的唠叨中,父母威严的地位也在辉辉的心目中越降越低。

  “刚开始我觉得父母是为我好,可是他们天天唠叨,以至于一听见他们的声音我就心生恐惧。”辉辉说,“妈妈一天到晚唠叨,爸爸只知道打我,我真不想让他们当我的父母了!”

  尽管想换父母的想法不能实现,也多少显得现在的孩子“无情”,但现实中想换父母的中学生还真不少。“保守地估计,这一比例应该在20%左右;往高了估计,这一比例要占三分之一。”从事了32年中学教育工作、退休五年后又热衷家庭教育的中学高级教师席志华说,“这是根据我从教以及与学生、家长接触后估算的数据。”席志华曾经在四所中学教过2万多名中学生,接受过她家庭教育的学生和家长至少在5000人以上。

  ●原因分析●

  ■家教方法缺乏导致孩子“痛恨”父母

  孩子产生更换父母想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孩子积极向上,父母却因教育程度、家庭经济以及其他生理、智力等原因,让孩子错失成功的机会;二是亲子关系恶劣,父母缺乏教育方法。正在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学习的席志华指出,80%的孩子想换父母的都是第二种原因。

  “我知道14岁的女儿就想换掉她爸爸。”北京巨人学校心理老师、河北省妇联的特聘家庭教育专家郝奇志说,“因为她爸爸对孩子的管理教育比较简单,跟不上孩子的想法与成长,而且比较啰唆,自己只管说,不管孩子的感受,减法教育比较多。”所谓的减法教育就是办法就这么多用了一样少一样:先好好跟孩子说———孩子不听就提高声音———提高声音不管用就喊喊孩子———再不听就开骂———开骂不成就开打———这些都不管用就说,“我们是尽到父母的责任了,你该咋办就咋办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8 20:00:52 | 只看该作者
●专家观点●

  ■合格父母应该“持证”上岗

  “我在全国各地作巡回演讲过程中,上千万的父母听众让我看到了太多太多伤心的泪水和绝望的眼神。”15年前因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著名教育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说,“我认为合格的父母应该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的父母必须具备5种元素: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曹萍介绍,像青少年厌学、紧张失眠、考试压力、网络成瘾、早恋早孕、校园暴力等问题,不仅造成家庭问题,有的甚至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而许多父母虽然焦虑却束手无策。父母因为自身的素质和生活压力,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教育孩子,他们不太懂得如何做父母、不知道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从而使问题越来越突出,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因此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

  孙云晓说,“家庭教育指导师不同于家教人员或成功父母,也不同于心理咨询师。家教实质上只重视教学,成功父母虽然有教育孩子的经验,但没有系统学习过家庭教育的有关理论。心理咨询师主要关注心理问题,而家庭教育指导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综合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指导经验。当今父母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孩子们通过互联网知道的越来越比父母多,已经是一个菜鸟教育老鸟的时代,因此今天的父母比任何时代的父母都更需要学习。”

  家庭指导教师尽管在中国还是新兴的职业,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却早已发展完善,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亲子)教育指导专家,全美国拥有家庭教育指导专家80万人,人均家庭教育咨询的次数高于中国近千倍。据统计,目前,我国具有专业素养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还不到2万人。据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至少需要6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员。

  ●记者手记●

  ■父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

  在前两天上外教的课上,美国老师要求提出两个自己想做但却不可能做的事情。我想了一会儿后,竟然也想到了“更换父母”。当然,我的这个更换父母跟学生想更换父母的原因不同,他们是真的想换,而我潜意识里也曾经有过跟学生同样的想法。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给营造环境和创造机会。因此,好的父母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们既要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要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好的父母还是平易近人和宽容大度的,他们是孩子心目中能够依靠的一座大山。父母还要以自己的良好行为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用良好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掉缺点。

  什么样的父母会一直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呢?我跟我的孩子以及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他们最喜欢爸爸妈妈和和气气让家里始终充满爱;他们还喜欢父母能抽出时间和自己一起做游戏或讲故事,让家里充满笑声和歌声;看见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看书学习,他们表示自己也愿意翻书看画报;他们希望家里有事能一起商量,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希望和幸福之所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自己的幸福,作为家长的我们实在是应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并以身作则地熏陶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不光生了孩子,而且我们还要养育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0-19 10:59:30 | 只看该作者
好,顶,有收获,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6:21:43 | 只看该作者
没学过开车,国家是不允许开车上路的;没学过开飞机,我们更是不敢自己开着
飞机(如果有机会的话)开上蓝天,可是很多时候,还没有准备好做父母,上帝就把
一个宝贝送到你你的生活中!仔细想想:我们能养好孩子吗?我想: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习
怎么做爸爸妈妈!
    即使要做丁克,不想要孩子,我觉得我们作为孩子也应该为父母做点什么的!


我的孩子去上高中了,我本人电脑不通,又不干教育,但是为了身边的朋友
和自己成长,我居然做成了一个教育论坛,希望有兴趣的朋友支持一下!
叫爸爸妈妈学校!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10-22 16: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0-29 11:07:17 | 只看该作者
我为孩子教育的问题而头痛,真有点束手无策了,不知道为了该怎么办?不知大家能否出出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18:00: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朋友,把孩子的情况说的也清楚,大家也就能越详细的为你支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0-31 13:18:1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朋友,你的网站在哪呢?我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想向各前辈讨教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3 08:05:59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教育准备的家长是不合格的家长,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不合格的家长?包括高学历的人,也大多对教育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没孩子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3 08:08:49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跟我的同学们谈教育孩子的事情(都是高学历),但是他们好像漠不关心,觉得顺其自然,有点 人觉得多投资一点,抓的紧一点,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1-4 17:43:52 | 只看该作者
恩!很好,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更好的培养下一代,应该持证上岗,但愿国家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类似于结婚证,或者在结婚前搞个培训班,合格后发证,然后再发结婚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05:07 , Processed in 0.09791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