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助武王的周公、反武王的伯夷叔齐,为何同时是仁人?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3 09:4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aisley按:我读论语中论及伯夷、叔齊处,总是多少有困惑,因为孔子尊崇周公之句俯拾皆是,对武王功业也赞叹有加,所以,想不通“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为什么同时也得到孔子称赞。如此说来,对于周王朝的建立,对于武王以臣伐君,孔子到底是赞是贬呢?似乎很是矛盾。

刚才看到一帖,未能解我全部疑惑,但多少于我有益。转来大家分享。



以下帖子来自
http://rjfx.net/dispbbs.asp?boardID=4&ID=13709&page=1



某网友提问:

請問東海先生,比干、伯夷、叔齊、方孝孺、文天祥、陸秀夫這樣的忠烈仁人,爲什麽會有悲慘的命運結局?而且伯夷叔齊還被孟子尊為聖人,爲什麽卻選擇了與同為聖人的武王周公相反的道路?



東海先生:

略答三点: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那是一种大幸福。古人云:“择福之道,不妨与正人君子同祸。死忠死孝便是了生死。”认为圣贤“有悲慘的命運結局”,乃世俗之见。二、杀身舍生不一定都是成仁取义。孟子说:“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 方孝孺就有“过犹不及”之嫌,我对此有专文解说。三、伯夷叔齊选择的道路与武王周公相反,何以得到孔孟的高度尊重?关此,钱穆著《晚学盲言》有一段话可供参考:


“孔子极尊周公,但亦称伯夷为仁人,不论双方行义不同,其居心则一本之大群,一己之生死利害置度外,故孔子称其求仁而得仁。

孟子亦以大禹、周公、孔子三人并称,皆指其对天下万世大群之造福言。是孟子非不重功业。又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则当不与伯夷同情。但道非一端,天有阴阳,地有向背,人道亦然。武王周公之伐纣,有功大群,事无可议。有人反对,并亦站在大群立场上来反对。此等事非要不得,此等人亦不可缺。专据政治言,君尊臣卑,乃一必然定理。

但有时臣亦可以反对君。武王周公伐纣,即其一例。伯夷叔齐以一穷匹夫,据定理来反对,宁死不屈。孟子特称之为圣之清。所谓清,不仅无功业可言,亦复无权势可仗,一身一志,求仁得仁,实则所得亦仅在其一心。然此心垂之万古,激励兴发又何限,此其所以为圣。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唯其人皆可为,乃得为圣。实则为尧舜尚有外面条件,为伯夷则可无外面条件,则伯夷之得为圣,亦显然矣。”


严格地讲,伯夷叔齊并未抵达儒家圣境。孔子二人称为“古之贤人”,孟子称伯夷为“圣之清者”,相当于得圣人之一端。钱穆后面亦说:“伊尹之任,即是狂;伯夷之清,即是狷。” 狷,离圣境尚有差距也。也可以说,二人属于外道圣人----这里的外道没有贬义,对儒家来说,异乎仁义之端、外乎中庸之道的学说及人物,都是异端外道。
2011-7-30


又“智者仁之用”君回帖曰:

历史并不是线性的,各为其主,但都合于忠义,故儒家义理既有超越之原则性如“忠孝仁义”,又融合情境性,方有春秋大义之“存二王”之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抽出时间再来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09:53:23 | 只看该作者
顺便再说,关于“這樣的忠烈仁人,爲什麽會有悲慘的命運結局”这个问题,提问者如果仔细阅读过《史记•孔子世家》,就会找到答案:

孔子在陈国绝粮,仍不失希望,以诗经中《何草不黄》一诗考较三位高徒,考察他们对于“仁”的理解。夫子对于子路的反问式教导,合上颜渊的回答,大致可以回答那位网友的提问了。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白话翻译:(取自网络,原译者不详)

    孔子在蔡国居住到第三年的时候,吴国征伐陈国,楚国出兵救陈。楚王听说孔子在蔡国,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将拜访楚国。陈、蔡的大夫们相与谋划说:“孔子是贤能的人,他所刺讥的都切中诸侯之痛处。他在这里久居三年,我们所做的都不合他的意思。现在楚这样的大国来聘请他,如果他在楚国得到重用,我们这些大夫就危险了。”于是派兵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山野。

几天后,粮食吃完了,弟子们病莫能兴,但孔子弦歌不辍。

    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穷厄是很正常的事情。小人穷厄了就会做坏事。”

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兴,问子路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路说:“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孔子说:“是这样的吗?假若身為仁人就能取信於人,那麼如伯夷者,怎會困死首陽山上?如果具備智慧就能行事無礙,忠臣比干又怎會被剖心而死呢?”

子路出去了,孔子让子贡进来,问子贡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贡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为何不稍加贬损呢?”孔子说:“赐,良农能种植谷物却不一定能收获谷物,良工的技艺高明却不一定能顺应物理。君子能修其道,却不一定能为世俗所容。现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为世所容。赐,你的志向并不远大呀!”

子贡出来了,孔子让颜回进去,问颜回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虽然这样,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道之不修,是我的耻辱;道已大修而不为天下所用,那是诸侯的耻辱啊。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开玩笑说:“不错啊,颜家的孩子!假如你今后发达了,我愿意给你做管家。”(paisley注:颜回随孔子周游列国第一年,还不到20岁,颜家很贫穷)

    后来,孔子派子贡出使楚国。楚昭王兴师来迎孔子。陈蔡之厄于是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2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21:17 , Processed in 0.07998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