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根据口气可预知疾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3 15:3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气又称口臭、口腔异味,虽无生命危险,但令周围人难以忍受,患者自己也常感到窘迫、孤立,妨碍社交、生活质量下降。

口气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口气指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短暂现象,如饥饿时、食用某些刺激性食品(洋葱、大蒜等)后、抽烟后、晨起未刷牙等。病理性口气可分为口腔来源和全身来源两种。全身来源的口气由系统性疾病或各种感染所致,如胃炎、鼻窦炎、肝炎、糖尿病等。大部分口气为口腔来源,主要成分是可挥发性硫化物,由口腔内的厌氧菌分解氨基酸所致。

小常识:不同口腔异味的背后

口甜 口腔产生甜味,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一般认为此症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口苦 口腔出现苦味,多属肝胆热症、肠胃热症。此症多见各种炎症急性发作期。
口咸 口咸主要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的一种表现。中医认为这与肾有关,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或口腔溃疡。
口酸 肝热则口酸,这是中医的见解。反映了脾胃虚弱,多见于胃炎或消化道溃疡。
口淡 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寒,消化系统的疾病。
口臭 一般认为患有牙周病、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此外鼻腔疾病也会引起口臭。

  此外,还有假性口气和口气恐怖症。假性口气是指患者自我感觉有口腔异味,但检查结果无异常,可通过解释说明和心理咨询改善。口气恐怖症表现为真性口气和假性口气的患者,通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不能消除心理障碍,仍不断要求治疗。

 口气检测手段有鼻测法、通过仪器测量口腔中可挥发性硫化物浓度等。对口气的治疗则分为五步:第一,解释说明及口腔卫生指导;第二,治疗口腔疾病,如牙周洁治及专门的口腔清洗;第三,请相关科室的医师会诊及治疗;第四,进行心理测试,根据结果进行个别的指导及说明教育;第五,转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治疗。

 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各异:生理性口气可采用步骤一;口腔来源的病理性口气,采用步骤一和二;全身来源的病理性口气,采用步骤一和三;假性口气,采用步骤一和四;口气恐怖症,则采用步骤一和五。

介绍几种除去口臭的方法

  一、使用口气清新剂。

  口气清新剂可以及时有效地除去口腔中食物代谢物引起的臭味、因轻度鼻窦炎造成的异味和吸烟导致的口臭等。可以先喝几口清水,喷上口气清新剂后合上嘴数秒,便能令口腔保持数小时的清新。

  二、喝柠檬水。

  饮清水可令口腔保持湿润,在水中加上一片柠檬,能刺激唾液分泌,减少因鼻塞、口干或口腔内残余食物引起的厌氧细菌造成的口臭。

  三、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含有大量纤维质,可帮助消化、防治便秘。蔬菜和水果中含的维生素还可帮助牙龈恢复健康,防止牙龈流血,排除口腔中过多的黏膜分泌物及废物。

  四、早晚彻底刷净牙齿,电动牙刷比普通牙刷更有效。

  此外,每日用一次牙线彻底清除藏在牙缝内的牙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liuqunb + 10 + 10 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5:32:43 | 只看该作者
所谓口臭(也有称“口气”的),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气味。别小看口臭这小小的毛病,它会使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敢与人近距离交往,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人际、情感交流,令人十分苦恼。怎样有效预防口臭>>>
    有些人,口臭较重,自己就可以闻到自己的口气臭秽;而有些人,通过他人的反应,才知道自己口臭。
    PS:自测口气的方法:将左右两手掌合拢并收成封闭的碗状,包住嘴部及鼻头处,然后向聚拢的双掌中呼一口气后紧接着用鼻吸气,就可闻到自己口中的气味如何了。
  人所共知,口臭并非疾病,主要是口腔卫生不良所致。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知识的普及,大多数人已养成了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但仍然摆脱不了口臭的困扰,如何是好?
    科学研究表明导致口臭的细菌并不是依附在牙齿和舌头的表面,而是依附在牙齿和舌头表面上的黏膜中。如果这些黏膜在24小时内保持清洁,那么导致口臭的细菌将不能再寄生在黏膜层中。因此每天只要及时清洁黏膜,去除口腔异味很简单。
    清吻搭档能从人体内脏及内分泌入手,深层调理、疏肝理气、调肠和胃、养阴凉血,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发展,使人体内分泌平衡,全面清除人体内聚积的毒素,从而达到增加机体免疫,全方位的调节人体脏腑经络,调节内分泌、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祛腐生肌,迅速清除口臭的目的,修复受损口腔粘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3 19:31:40 | 只看该作者
“口气”也能反映五脏,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4-3 19:58: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8 03:38 , Processed in 0.07400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