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6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鸿林:教改应当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8 01: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回顾改革三十年,一条发展的历史轨迹十分明确: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经济上,由单一的公有制导向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市场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政治上,“一国两制”,既维护了两岸的和平现状,也留下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最大可能性,更争取了世界和平合作的国际关系。这些显见的改革发展历史进程,昭彰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多元化发展才是中国的可取之道。这一正确之道,大而言之,与世界发展的多元化大趋势相吻合,也与人类社会的前进步伐相协调。

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讨论,我们根本不应该只注意所谓高中应否文理分科等鸡毛蒜皮的枝节问题,而应该直面问题的主要症结——教育的体制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认真、严肃地责问:难道不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拒绝走多元化的道路,显然与改革总体进程背道而驰,实际上就是拒绝进行真正的改革。毫无疑问,目前中国的教育,已是改革以来最为落后的领域,已与整体的改革相背,依然故我,坚持专制、垄断的体制,各种弊端也就由此而生: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成就的是学术堕落、师道败坏、校风日下,学生受害,家长鸣怨……教育实际上已成了民愤最大的领域之一。

对教育的改革,民众已经是等了又等,失望了再失望。所谓“公校民办”,说穿了就是为了捞钱。产业化的结果,只使家长掏空了腰包。所谓“素质教育”的中央决定,迄今已经十年,实践证明却只是一纸空文,徒增笑柄而已。只有从体制改起,进行真正的改革,教育才有希望。再也不能用官本位、党意识的行政官束来统死教育。上海教育部门对孟母堂的再次取缔,实际上体现出这种僵硬的行政管束又要扼杀可能的教育改革呼声。取缔上海孟母堂,出现在当前全民对教改的大讨论之时,只能引起民众对上层的教改努力是否真有诚意表示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8 01:23:12 | 只看该作者
2

专制和垄断将毁掉我们的教育。上海孟母堂事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问题。最近,一位新浪网友在孟母堂家长吕丽委的博客上留言:“古代的专制政策是不让大多数人受教育,现在的专制政策是只让大多数人受一家的教育!”(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442160100c7jo.html#cmt_1035388)这话说出了为什么孟母堂在三年里被叫停两次的实质。



在专制与垄断面前,当然没有理性,不讲事实,不分青红皂白。取缔孟母堂,打着义务教育法的幌子,抓的是孟母堂没有合法的办学资质。然而,郭宇宽先生针对此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孟母堂更应感动中国》。(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2/16/content_704451.htm)郭先生说:只要教育局一直把这个“办学资质”卡得这么死,就是一种实际的垄断,教育市场不可能有多样化的尝试给家长提供选择的机会。郭先生看着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对中国的“办学资质”有不是滋味的感觉:那个让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故事,一对夫妇来到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在悬崖峭壁之上办学19年,孩子们上学都得爬五把木梯连起来的“云梯”,一共培养了149个学生。这对夫妻的情怀让人感动之余,我禁不住想他们怎么在教育局的眼皮底下办学19年而没有被行政处罚。央视的宣传中这对可敬的夫妇简历不详,但以我在农村地区民办教育走访的经验推想,他们的学历,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估计肯定比不上孟母堂的创办者;要说教学环境对孩子们的安全条件,孟母堂再怎么样也比悬崖峭壁要强;如果拿义务教育的标准来衡量,一对夫妇教所有年级,所有的课程,即使他们尽全部的努力,其教学水品一定是山寨版的。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把“教育部主管部门”拉来评评理,孟母堂都应该比“悬崖小学”更具备“办学资质”,“悬崖小学”更应该被列入“非法办学”。但两者的遭遇是,孟母堂被勒令关门,“悬崖小学”被推荐去大张旗鼓地感动中国了。郭先生认为“是如此不合逻辑的事情”!郭先生还说,从孟母堂的创办者对于其教育理念的坚持和一些家长执着追捧,我祝愿他们能至少像“悬崖小学”那样坚持下去,因为中国太需要这样多样化的教育探索了。如果能够挺下去,并且有可以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教育业绩,我想这个办学故事更加能够感动中国。



然而,我们的教育当局已经利令智昏到不顾事实,不讲情理,也根本不顾民意。请看官方机构的民意调查:


你如何看待孟母堂被教育部门关停一事?

总投票 1342
孟母堂扰民,应该关停  6% 80
业主太自私,只想到自己利益  8% 112
教育部门应给“孟母堂”一生存之地  81% 1081
孟母堂违反义务教育法,应追查责任  5% 69

http://vote.xinmin.cn/index.php? ... &voteServerId=1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8 11:14:15 | 只看该作者
3

多元化的方向,既是民间的诉求,也是时代大势所趋。因为对现行应试教育的严重不满,类似孟母堂这样的民间现代私塾,在现今中国已如雨后春笋,对其扼杀只能奏一时之功,绝无长久之效。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中国社会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然是发育不全的多元社会了:经济体制多元纷呈,政治、宗教观念各色各样,衣食住行千差万别,一种统一僵化模式的教育体制已无力面对生气勃勃的多元社会雏形。想用扼杀、取缔、处罚等失去民心的举措来走出教育的困境,无疑饮鸩止渴。放弃专制与垄断,改邪归正,顺应民意,跟上时代与历史的多元化潮流,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佳选择。



上海教育部门的愚蠢举措,在于不仅要取缔孟母堂,而且还不准许孟母堂家长的在家教育申请,可谓是“肉食者鄙”。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当初,美国出现家庭学校运动时,也发生了法律上的纠纷,然而在民意的推动下,美国早已在法律上承认家庭学校的合法性。仅美国现在不上学校的孩子就多达200万,20多个适龄孩子中就有一个是家庭学校的学生。而且,美国的家庭学校已蔚然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多元化浪潮。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在家上学孩子的数量,当不止百万,届时再回望现在,上海教育部门的举措,实在是螳臂当车,与历史开玩笑。


4
然而不然,上海孟母堂在当局的取缔下终于开始演绎现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今年的再度取缔,表面上始与社区的矛盾,但当孟母堂退出该社区,转寻他址时,当局仍然追杀不止。可见社区矛盾只是话由,而非实质。实质仍是抗拒多元化的办学道路。秋风《教改大讨论背景下的孟母堂》一文说得好:正因为孟母堂“是如此特殊,它也就成了测试中国教育体制是否健全的一块试金石。当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无法容忍孟母堂,再三与其纠缠,最近又发文指控全国首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违法办学,要求其限期改正。这种种离奇举措,就是当下教育体制需要改革的最重要理由。改革的方向则是形成一种健全的政府-教育间关系,孟母堂之类的教育尝试能够获得成长的空间。”

总而言之,当局是否决心容忍或取缔孟母堂这样的现代私塾,实际上是对它当前是否真有教育改革决心的一块试金石。关于现代私塾的有关讨论,参见两年前的拙文《现代私塾能成吗?》。http://blog.sina.com.cn/xiandaisishu

[ 本帖最后由 huge57 于 2009-2-23 22: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00:36:17 | 只看该作者
与网友QQ闲聊 (2009-02-22 23:46:07) [编辑][删除]
<script></script>标签:现代私塾 袁小逸模式 在家上学 杂谈   分类:哈利诗抄、杂评、漫谈

simpley 23:32:28

我看了电视,觉的你的女儿表现很好.可是我觉得这不一定是教育的结果,更可能是性格使然.你怎么认为

袁鸿林 23:34:02

全面看,因该不是。遗传会有作用,但不会那么大,我更相信是教育的作用多些。

simpley 23:39:21

你的英语教育效果很明显,但别的科目就不一样,为什么

袁鸿林 23:42:26

别的科目也不差,我女儿是提前四五年与初二接轨,如与同龄比,超前是显然的

simpley 23:46:50

我觉得你不让女儿上学是有道理的,但为什么一定要让她跳级呢?是不是认为学有余力?

袁鸿林 23:47:45

实际上她的知识面,要广于现在的初中生

你看她的文章

simpley 23:48:17

我看过,是很好

你对于你现在的教育方式有什么探索吗?

就是不能定论之处.

因为我想一定也在不断思索

袁鸿林 23:50:15

一直在探索呵

simpley 23:50:50

现在主要探索哪些方面

袁鸿林 23:52:51

后续教育,1,与国内高考接轨;2,与国际接轨;3,有否两全其美的方式

另一条思路,培养学者与作家的方式

simpley 23:53:39

与国内高考接轨,倒是很现实的问题

你应该知道郑渊洁,他因为有实力,所以不必考虑儿子的前途

但对于一般人,却不能不考虑

simpley 22:16:04

请问你现在主要教小逸什么内容

袁鸿林 22:17:32

语言文字并向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延伸,

simpley 22:20:19

我认为学习深度和他的经历和年龄有关,而你的教育似乎超越这一点

袁鸿林 22:22:27

女儿年龄有限,但经历并不少,特别是她的感触会比一般孩子深

simpley 22:24:12

她经历很多? 印象中只是私塾中的一个学生

袁鸿林 22:24:59

也许你不理解她的经历,试想四五年来几十家媒体的采访,包括中央媒体,这是一种一般成人也未有的经历

simpley 22:26:43

在媒体面前,你感到她有压力吗

袁鸿林 22:26:59

私塾孩子,可她又去公校体验了一学期,她是学生,可她又当老师

没有压力,自然而又老练

simpley 22:29:33

这是较特殊的经历,接下去你还有为她谋划新的经历吗

袁鸿林 22:30:19

无需谋划,让她自然发展

simpley 22:31:56

我的意思是:如果今后仅仅是在私塾里学习,是不是仍很单调.

而且我注意到你那里的学生基本年龄都小,不大可能和她融为一体

袁鸿林 22:34:37

现16、14、12、8岁各一个,还有要来的。她有时还去学校,有一批交往的学生,包括有来私塾听课的,交往并不少,而且有深度



simpley 22:36:32

哦.另外我觉得你的教育基本以文科为主,那在以后孩子稍大后会不会有所改变,就是说文理并重.

袁鸿林 22:40:19

现在就文理并重,实际上她在理科上的学习量已大于文科

这种情况已持续了半年了

simpley 22:43:42

在私塾中缺乏物理\化学实验设备怎么办

袁鸿林 22:44:48

你以为学校实验室对学生又有多大作用?——形同虚设

simpley 22:46:00

我认为对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是形同虚设,但对于培养科学精神和思维的学生则是必须的

当然,实验设备对考试无关紧要

袁鸿林 22:46:53

学校那么多孩子,动手机会很少

simpley 22:49:28

实际上,做实验确实和考试成绩无关,从不做实验照样可以考得很好.但这决不证明实验是可有可无的

袁鸿林 22:51:41

如孩子确定走理科,还是有可能弥补这方面的缺陷,甚至可以超越学校

simpley 22:54:05

不过私塾可能走的都是文科,从现在的情况看.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果孩子设计的是文科路线更适合上私塾

袁鸿林 22:55:04

能介绍一下你自己吗?我们对话了那么久,我不了解对话者,有点不舒服,啊啊

未必只能出文科

simpley 22:56:21

我是一个记者,比较关心孩子的发展

从成长论坛上知道你的事业,感到有些启发

从成长论坛我学到不少东西

袁鸿林 22:58:03

哪家媒体?

simpley 22:58:57

是我们本市的报纸,小得很,见笑

本人也是一个小报记者

袁鸿林 23:00:10

从提问的角度,就已感到不是一般的家长,我们的讨论会发表吗?

simpley 23:00:19

不会

说句老实话,我们的报纸是不会发这些内容的

我们的报纸发的都是关系稿,要吃请才发的,呵呵

我仅是作为一个家长向你请教

袁鸿林 23:03:53

不必客气,大家讨论。如要发表,先约定须经本人审稿。但我的审稿不问观点,只讲事实。

simpley 23:05:44

我绝对不会.这是和我的工作无关之事.而且我对工作本身也很厌倦,再不会业余时间还来采访.请你放心

袁鸿林 23:06:01

那就好



simpley 23:07:23

你那里16岁的孩子都学什么

袁鸿林 23:08:23

初三学生,因跟不上,只好从初二开始返工

现与我女儿基本同步,只是英语特差

simpley 23:10:08

我觉得小逸的语文应该可以,可是她的考试成绩也不算好,你认为她主要失分在哪些方面

袁鸿林 23:11:20

错别字太多,因为自幼用电脑打字

写的速度也慢

又未系统看过教材

有知识盲点

simpley 23:14:02

语文我认为主要就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他都次要

袁鸿林 23:14:23

她的语文课根本就不学

只凭她的文言基础与阅读能力得的分



simpley 23:16:07

小逸似乎没学过小学数学,能接受初中数学吗

袁鸿林 23:17:26

花一年半,基本搞完小学内容,只是做题少,但她的理解能力强

初中数学,她上得很快

simpley 23:18:25

以前是你教的还是请别的数学教师教

袁鸿林 23:18:43

我教的,难点在科学上

以前接触太少,现在重点补

simpley 23:20:12

现在还是你教她数学吗

袁鸿林 23:20:48

有一个朋友在辅导,包括科学

simpley 23:22:55

我想还是要专业数学教师好些,虽然有些问题大家都会,但教的水平却不一样

袁鸿林 23:24:03

我只欣赏能启发孩子去思考、自学的,而不是满堂灌的那种

simpley 23:24:22

你说得对

真正的好教师就应该这样

袁鸿林 23:25:32

有何建议吗

simpley 23:26:02

我没什么建议,只是和你交流一下.

simpley 22:27:08

你以前计划让女儿成为一个翻译,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想法,现在有改变吗

袁鸿林 22:28:59

我现在觉得,也许让孩子自己选择会更好

因为孩子已公开说,在别人之间传传话,没劲。她希望做更有意思的事,这很好。

simpley 22:31:33

我之所以赞成你的这个计划,是因为我认为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使孩子有一个谋生之技.在此基础上有发展,则是他个人的事

比如你上次说想让她成为一个学者,我认为好则好矣,但有不成功的风险

袁鸿林 22:33:31

谋生之技对我女儿已不成问题,她现在就可开班教学

学者,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可能性较大

simpley 22:35:10



你对自己的外语和古文哪个更看重

袁鸿林 22:43:59

实用角度,外语更重要,但如果研究领域涉及传统学问,文言当然十分重要

坦白讲,国内的很多领域,如果多门外语很好,实际上就进入了前沿

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

simpley 22:46:05

我重视外语胜过古文

袁鸿林 22:47:27

不过,搞文科,没有古文底子,还是不成

写出的文字都差点

simpley 22:48:49

我很佩服你的外语水平

袁鸿林 22:49:54

客气了,英语只是一直在用,没有荒废而已

simpley 22:51:29

我认为你的私塾如果以外语为中心,可能效果会更好

袁鸿林 22:52:10

八岁前的孩子,实际上偏重外语

simpley 22:53:12

老实说,对孩子读经的意义我不太懂

袁鸿林 22:53:14

我还给他们开二外

读经的意义,我多次谈到,还是有用

但我不赞同王财贵,他们太偏了

simpley 22:57:03

我总觉得这是由于成人对此偏爱而喜欢让孩子接触,并由此衍生出许多理论上的益处

袁鸿林 22:58:28

也太僵死了,近乎宗教。也许能出几个偏才,但对大部分孩子不太有利

现代人,还得以现代学问为主

simpley 22:59:48

同意

不能以为什么东西老祖宗那里都有

袁鸿林 23:01:44

更无法以儒教救世,那是倒退,肯定走不通

simpley 23:03:12

我认为你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你懂外语,而不懂外语的人相对思想要闭塞得多

袁鸿林 23:04:42

这有关系,应该要读外国的书,这样才有世界性的眼光,我研究过国际关系,喜欢从全球观点来看问题

simpley 23:04:47

就象鲁迅说的,一讲张三李四就来劲,提起约翰彼得就摇头

你通常让孩子读什么经

袁鸿林 23:07:18

不过这样一说,免不得有点自夸,算是自勉,尽量少点狭隘

simpley 23:08:01

我们说话不要讲究,怎么想就怎么说.你太客气了

袁鸿林 23:08:21

论语、老子,再就是资治通鉴,现在在讲史记

以前也讲过大学、中庸和孟子

simpley 23:09:57

太难了

袁鸿林 23:11:05

四书还是可以读读,从根上了解一些传统观念

simpley 23:11:40

小孩子听得进去吗

袁鸿林 23:13:11

我的所谓讲,带有故事性,小孩子至少愿听,至于吸收了解多少,只有天知道了。真的不敢吹

simpley 23:13:34

哦,那还好一些

袁鸿林 23:13:58

启发、培养悟性,大概多少有点作用

simpley 23:15:31

我觉得你的最大优势还是外语而不是古文.至少从教育的角度讲

袁鸿林 23:16:32

经常也揭揭传统思想的老底

simpley 23:17:06

这么说你对经典也不是膜拜的态度

袁鸿林 23:17:28

我跟那些读经派是完全不同的

我女儿经常要批孔子的

simpley 23:18:31

主要是我现在对读经的意义还是不懂

袁鸿林 23:19:26

当然经书中也有原创性的好东西,这些对孩子思维有好处

simpley 23:20:47

老实说,我看儿子书中的文章真的不怎么样,但觉得他看着这些总比经典要好一些

更适合孩子

袁鸿林 23:23:01

经典中也有适合孩子的,黑格尔说论语犹如儿语,不是没有道理,很多经验性的直觉,孩子也可接受的

simpley 23:24:03

哦.你这一说是有道理



simpley 23:25:11

应该说在10岁前你这的教育是比学校更合理.

袁鸿林 23:25:52

这点我当仁不让,也谢谢你的赞许

simpley 23:26:42

学校一个是体制,另外教师素质也不是很高

有的时候老师越负责反而越不好

袁鸿林 23:27:48

教材、教法、学习氛围也有问题

simpley 23:29:25

不过也想唐突一句:走出启蒙阶段之后的教育,你似乎还没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理科方面

袁鸿林 23:31:31

这因为我自身的理科不强,但我正在设法弥补,如吸收好的老师来讲理科。从去年暑假开始,就在做了。

simpley 23:32:43
是退休教师吗
袁鸿林 23:33:32
不,年轻力壮的
simpley 23:33:48
哦,那还行
simpley 23:40:09
晚安
袁鸿林 23:40:26
8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364b10100byzb.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23:01:4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们泱泱大国的教育就容不下一个孟母堂?


[5957] (2009-02-10)

  
  “多级世界、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所追求的目标。众所周知,美国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上经常还是一副老大的做派,这导致了包括欧洲在内的很多国家的不满。因为世界既然是由许多个不同的国家组成的,那么无论国力大小,和平共处,彼此尊重才是理所当然。事实上,多元的世界,多样的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所以总体而言,美国想做老大、垄断国际事务、追求单极世界的“梦想”既不得人心,也不符合世界多元的本质。于是中国政府的立场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响应,也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支持。

  但是,当回到国内这个舞台,当换作自己成了单极的时候,这样的目标,却无人再提,或者说只是口头提提和谐社会,在实际做法上却并不和谐。最近上海的“孟母堂”再次被禁就是一例。

  “孟母堂”是一个民间教育机构,提供类似古代私塾的教育,教学内容有古文、昆曲等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英语等课程。这样的办学形式本是中国现有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既不要政府掏钱,又满足了一些家长希望换种方式教育自己子女的需求,应当说不值得有关部门的特别关注甚至再三的禁止。既然国家之间都不喜欢只有一个老大说了算,垄断所有国际事务,那么个人当然也有理由说自己接受多元化教育的要求是正当而合理的。

  “孟母堂”的再次被禁据上次2006年的被勒令禁止已有两年多时间。据说期间孟母堂并没有真正关闭,反而从一栋别墅发展到四栋,十几个学生发展到六十多个。市场需求的旺盛说明这一办学理念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认可,即使收费高昂,仍然发展迅速。中国人自古就有极端重视教育的传统,所以在自己子女教育的问题上,本来是无需政府代替家长来操心的。当然,社会上对这种以传统国学为主的私塾教育形式,想必也会有不少的反对声音。但在上个世纪上半叶,中国诞生了许多学贯中西的学者大师,早年都曾接受过私塾教育,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还有人云: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不论如何,争论也仅限于它的办学效果,不涉及存废问题。关闭与否,可以由市场说了算。

  听说此次关闭的理由之一是扰民。一则新闻还提到了小区居民为它列举的“六宗罪”。假如罪名成立,我想这充其量也只是个技术问题,采取一些措施或者干脆搬走即可解决。另有说法是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招收民办中小学必须要在资金、校舍硬件、师资软件和学生人数上达到政府的规定要求,“以现在孟母堂的情况和教授学生的知识内容来看,都无法符合要求”。

  如前所述,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中国政府追求多极世界的目标得到世人的赞许,其原因之一在于它有潜在的一层含义是:尊重个体选择发展道路的自由权力。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与之相似的是:子女的教育问题,作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家长,自然有选择怎样教育自己子女的天然权力,这是任谁也不能剥夺的。如果说“孟母堂”真的违法,那么,我们则要反思:为什么家长认可的教育方式政府却认为非法?为什么子女受教育的方式要被政府所垄断?决定孩子们受何教育的应该是政府,还是家长?为什么我们泱泱大国的教育就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孟母堂”?

  我无意于这里给出答案。也许更多的探讨是有益的。更多的讨论还可以是政府的权力和职能的边界问题。既然我们的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政府也是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所组成,那么政府到底应该执行怎样的职能,才能让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个人感觉更加的自在与和谐?

  最后,我想引用弗里德曼曾说过的一句话:“不管是建筑还是绘画,科学还是文学,工业还是农业,文明的巨大进展从没有来自集权的政府。”对比历史与现在,是该国人反思的时候了。

  wellwu

《联合早报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2:24:37 | 只看该作者
http://club.zj.com/news---/ent/show/89999

與陳明教授討論〔孟母堂〕問題
发布时间:2009-02-20 14:17:13 作者: 皮介行

在我〈從〔孟母堂〕被取締談我們的教改理念〉一文之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明提出幾個質疑,我這裡想用秋風在〔教改大讨论背景下的孟母堂〕一文中
的論說來與陳明討論一下。秋風說:
”多元的社会所对应的必然是多元的教育,孟母堂这类教育机构完全有理由存在。“. ”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职能相对于社会来说是“辅助性”的。换言之,政府只有帮助的义务,而没有禁止的权力。这就是哈耶克在讨论垄断问题时所说的原理:政府可以提供教育产品,但绝不能因为自己提供产品就禁止社会继续从事教育产品的生产。政府介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国民的选择范围。如果政府禁止社会继续从事教育生产,政府就是设立了一个垄断,而垄断绝不可能有利于民众。 “.
以此討論陳明的觀點:
1.“资质”是需要的;审批的公正性是需要的。
在計劃經濟的全能時代,多元主體間的張力與競合不存在,所有多元主體都被權力的一元主體所吞沒。此時所謂的“公正”,只能是權力方所認可與圈定的,所謂的“公正”就只體現強權意志,或者說只是單方面的私意志。
人畢竟非工具,非木偶,世界並非權力所能掌控與定位的。計劃體制在人性與事物規律之前玩不下去了,於是有改革開放,縮小權力範圍,邀請或解放其他方的主體性,促成市場化與多元化。在這個格局下,權力方只維持公序良俗,大框架的正當性,退出其他角色與事務的大包大攬。此時的“公正”是由多方參與競合而產生,並且容許專家.消費者及媒體的選擇與評說。因此市場條件下的“公正”更具公正性與公共性,因為它是在更高更廣泛的場域,通過多主體競合而形成的“公正”。
因此,現在的問題不是“資質”與“審批”要不要的問題,而是誰說了算的問題。陳明話語的潛台詞顯然認為,這“資質”與“審批”的權力在官方,這就延續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全能思維,政府有權壟斷教育。因此“資質”具備與否,必須由官員“審批”,由單方說了算,至於受教者的選擇權,那是不需要尊重的。
秋风指出:“最应当讨论的问题是:政府管制教育的权力之边界究竟在哪儿?”“归根到底,孩子是家庭的,教育是家长的事情,怎么样教育孩子,乃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因而,教育是家长所在的社会的事情。这一点,乃是讨论全部教育问题的出发点,而在当代中国,绝大部分教育官员、教育专家乃至民众,在讨论教育问题的时候,都忘记了这个前提。既然如此,教育就理应是多元的、多中心的,因为社会是无限丰富的,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教育企业家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尤其是在讲求个性、创造性、多样性的现代社会。“.
依秋風的主張,這“資質”與“審批”的權力,不能由政府一方包攬,應該由孩子.家長與社會各方共同來處理。因此 “政府只有帮助的义务,而没有禁止的权力。”政府只是善意的幫助方,用以幫助受教方具有更多更大的選擇空間,同時處罰詐欺與暴力。官員必須尊重受教者與社會的主體性,不可以單方決定受教方的選擇,也不可以單方否決社會多方提供的多種教育產品。
2.“孟母堂或许可以成为凸显公正诉求的一个事件,但孟母堂全日制私塾概念成熟与否是另一回事。因为被送进私塾的小孩才是真正的利益攸关方或主体,而他们在事件中却被严重忽视。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上完这个私塾,如何进入主干的教育系统?衔接不上怎么办?”
這就讓我看不懂了,難道“公正與否”不再是一個社會行為被肯定與否的前題?難道不公正的可以允許,公正的反而可以取締?難道私塾就不能全日?全日就不成熟?這全日與不成熟,誰說了算?孩子被家長送進私塾他們的利益就被嚴重忽視了嗎?被官員強制解散,送到體制小學,他們的利益就不被嚴重忽視了嗎?
至於教育系統銜接問題,依照秋風的多元邏輯,根本就不是問題,其一.教育不是一種單一.直線的關係,教育與學習是隨時隨地都存在的,是多主體.多關係.多面向.多層次.多進路的整體曲線渾沌關係。因此就學習者的能力而言,認為到私塾學習,其能力就不能銜接到一般的中小學或大學,這可能是想當然的多慮了。其二.就體制上學習的資格而言,既然政府是教育的輔助方,既然受教者有權選擇他學習的方式,那麼政府就無權阻隔私塾生選擇其他教育產品的權利,政府只應該幫助學校形成多元入學程序,幫助私塾生擁有更多教育選擇權,實現更大程度的自主學習。因此銜接問題不應是私塾生與家長的問題,而應該是政府必須協助解決提供方便的問題。
3.“也许那个系统问题多多,经典学习、制度改革也十分重要,但让他们作前驱去推动这一切,我敢说很不应该,并且必然代价巨大而收效甚微。”依照老子“圖難於易,為大於細”的智慧,其實整體教育體制的改變,才是代價最巨大,收效最微小的。正如千尋巨木必須立基於根毛,任何真正的改變都必須從微細開始,根毛試驗的失敗,不過損失幾個根毛而已,若在主根上做實驗,一旦失敗,其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再依周易的基本信念,變異是天地之常道,天地間生存的萬物,個個都是前驅,每個生命體的每一分鐘都面臨新挑戰,這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而是生命自身必有的命運,是生命的本質。具體到教育改革的問題上,任何一個學習與教育相關人士,都必須運用他們的智慧,不斷探索自我學習與教育的適當方法,這既是他們實現自我天德之所在,也是社會整體得以提升的契機所在。難道陳明認為每個涉及學習與教育的人士,都應該躺下來學習大鍋飯等.靠.要,等待權力當局為他們安排好一切?
4.““悬崖小学”的意义是改变教育的空白状况,以“有”代“无”使无学可上的孩子多少获得一点知识。孟母堂的对象就不是这种情况了,是以“有”代“有”。症结在这私塾是否比“正规”小学对孩子更有利。经营者如果也去甘洛办学,央视那时不被感动再抱怨不迟。“
搞哲學思想的陳明提出這麼簡單的思維模型,實在令我十分驚訝!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叫“有”?難道“有”了體制中小學,就有了一切孩童教育?因此就可以禁止,除體制中小學外的一切孩童教育?這是明顯錯誤的,這只是一種計劃經濟的全能思維,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怎麼還存在大學教授的心靈之中呢?再說所謂空白,如果陳明換一副眼鏡來看,孟母堂的教育模式,在整個上海難道不正是一種“空白”?按陳明的邏輯“空白”就應該開綠燈,那麼陳明為什麼不給孟母堂開綠燈呢?

由此看來,對問題的分析與判斷,理性與思維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反而是心態與信念導引著一個人的判斷。所以中國古人主張“正心.誠意”.“尊德性而後道問學”,實在是有大體悟,大智慧在的。
孔子2560年2月19日[09] 皮介行 寫於 東湖之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2-24 15:2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huge57 的帖子

说句话。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虽然我是文科出身。
中学时代,学理科一定是要重视实验的。实验独立做通了,实验报告独立拿出来了,物理、化学学起来会非常轻松。简直是有在玩中学的感觉。而且,那种科学精神也会自然扎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2-25 16:13:58 | 只看该作者
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现代私塾要长远发展,是应该在这方面投资了。建一个简单的实验室,也许早就在袁老师的考虑之中了。

只是法律、政策方面的阻碍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是,人才是需要培养才能是人才的,我不太相信天分的说法。

要培养就要投资。当然,人也不能望死胡同里钻。一出头就要被打死的事情,恐怕是只有小岗村的农民才可以干出来的事情了。

不过,作为过渡,租用学校的相关资源,恐怕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2-25 16:15:45 | 只看该作者
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现代私塾要长远发展,是应该在这方面投资了。建一个简单的实验室,也许早就在袁老师的考虑之中了。

只是法律、政策方面的阻碍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是,人才是需要培养才能是人才的,我不太相信天分的说法。

要培养就要投资。当然,人也不能望死胡同里钻。一出头就要被打死的事情,恐怕是只有小岗村的农民才可以干出来的事情了。

不过,作为过渡,租用学校的相关资源,恐怕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21 20:57:18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以后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1:17 , Processed in 0.085576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