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这样,父母外出的时候,宝宝并非每次都说得通,但眼泪和真实绝对比眼泪和欺骗要好。宝宝慢慢就会知道妈妈是说谎还是讲真话,而且孩子跟妈妈去商场转了一次就体验到跟妈妈出去的感觉并不好。
◎张家妈妈的故事
有时父母需要外出,把宝宝留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着,宝宝总是不乐意。 "我们去给你买漂亮衣服,还给你买好吃的。马上就会回来的。"张家妈妈为了轻易脱身,看着宝宝眼睛对天真无暇的宝宝说着谎话。
"不,我也要去!"小宝宝撒着娇。
"唉,街上人很多,商场要排队,你还是在家里等,我们马上就会回来的。顶多五分钟。"宝宝相信了妈妈的话。这位妈妈只要哄住宝宝不哭就行,只想轻轻松松地离家出去办事,那管宝宝在家无所事事。
宝宝在家惦记着漂亮衣服和好吃的,爷爷奶奶跟她玩耍也没兴趣,爸爸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到晚上,父母还是没有回来。迷迷糊糊地睡着,一有细小的声响都会使她从睡梦中惊醒。第二天,宝宝还记得昨天的委曲,爸爸妈妈拿出一点好吃的或礼物,来引证自己的慌话:"为了给你买好吃的,昨天我们在商店里排了好长好长的队。"下一次,父母又要外出,又是故伎重演。
当宝宝还小时,她是容易被骗住的,但她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慢慢地这套老办法失灵了,她吵得越来越凶,并且伴着眼泪。父母自我安慰:她还小,不懂事,我们有我们的事,大了,会懂得的。但可惜的是,随着宝宝的渐渐长大,她从谎言中懂得了"欺骗","我知道他们不是去买东西,是骗我。"后来,宝宝就号准了爸爸妈妈的"脉",每次爸爸妈妈有活动她都要大吵大闹,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脚疼,弄得妈妈也很头疼。
◎李家妈妈的故事
我们从小就跟孩子说真话,"我们去买衣服,要到好几个商场去转,你去了会很难受的,明天是休息日,我们会整天和你在一起。"还有,我们每次外出的时候,会征求孩子的意见,或者让宝宝到爷爷奶奶家去,或者把她安排到小伙伴家去,等小伙伴的父母外出时,我们让她的小伙伴来家。这样,宝宝在家也会快乐一些。即便是这样,父母外出的时候,宝宝并非每次都说得通,但眼泪和真实绝对比眼泪和欺骗要好。宝宝慢慢就会知道妈妈说谎还是讲真话,而且孩子跟妈妈去商场转了一次就体验到跟妈妈出去的感觉并不好。
◎张家妈妈的教训
有一次张家妈妈在桌上发现打碎了的盘子,就问宝宝,"是谁把盘子打破了?不是我。"宝宝很快地说道。"不是你会是谁呢?"妈妈紧逼一句,宝宝只好说:"是我。怎么打碎的?"妈妈又追问。宝宝边回忆边说,我去喝水,不小心碰到盘子,盘子掉到地上就碎了。孩子低头承认了。晚上,爸爸回家了,宝宝立刻跳起来,"盘子不是我打破的,不是我!"
爸爸抱歉地说:是这样,早上收拾桌子的时候,把盘子打破了,正好邻居老董叫我有事,就忘了把碎盘子扔了。妈妈问宝宝:那为什么承认是你打碎的?宝宝说,"不承认你会打我的!"
◎李家妈妈的经验
开始的时候,宝宝把遥控器搁水里弄坏,如实承认了。可是我们只心痛损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宝宝骂一通。后来,宝宝弄坏东西,我们追问的时候,他就不敢承认,甚至说假话。如果以"说谎受惩罚,承认了就不打你"为条件,孩子就会关心妈妈知道后的态度,而不会关心犯错后的后果。如今孩子有什么过失,我们让他体会失手后带来的不便,以及受损后的心情。
◎结论
宝宝的说谎不是天性,而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不能忽视的是的是,妈妈在不知不觉的"哄"和"逼"会把宝宝变爱成撒谎的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