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胎儿心率低于140次/分,则所怀胎儿是男孩。
女孩心率比男孩高,这只是在刚出生时是对的,胎儿的心率就男孩和女孩之间没有任何差别。心率的快慢只是随胎龄的不同而变化。在约孕5周时,胎儿的心率与妈妈的心率接近,即80~85次/分。然后到孕9周这段时间内心率逐渐加快至170~200次/分。尔后到孕中期这段时间内又逐渐放慢至120~160次/分。
2 孕妇腹部突出过大是女孩,腹部不太突出或下腹部突出为男孩。
如果孕妇上身短,胎儿发育的空间只能向外延伸,所以腹部会显得很大。反之,孕妇上身长,可为胎儿发育提供足够的空间,腹部就无须向外突出。
3 孕妇下怀(下腹部大)是男孩,上怀(上腹部大)是女孩。
如果孕妇是上怀,那可能是第一次怀孕或孕妇的体形好。当孕妇怀过一次孕以后,腹部肌肉松弛,再次怀胎时自然也就"下垂"了。
4 乳头发黑是男孩
乳头颜色受到体内激素的影响,孕期体内黄体酮和刺激黑色素细胞的激素水平的增加,导致体表面某些原本发黑的部位更黑,当生完孩子后就会很快恢复,这种现象与胎儿性别毫无关系。
5 孕期莫给已经会走路的孩子喂奶,以免影响胎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如果孕妇身体健康,继续给已经会走路的孩子喂奶,不会对胎儿造成任何影响。
6 早给孩子穿鞋,孩子会早些学会走路。
事实上恰相反,让婴儿光着脚,有利于脚部肌肉的增强,会早些学会走路。一旦小孩学会了走路,才应该鞋子,鞋稍微大一点,以便留出生长的空间。
7 婴儿学步车可帮助婴儿早些学会走路。
学步车中的婴儿,会坐、会爬、会走路的时间都要晚于不用学步车的婴儿,这是因为长期坐在学步车中的婴儿,肌肉的动作协调性得不到锻炼。而且婴儿在学步车中很容易翻倒受伤,这种病例每年都有很多。所以国外建议禁止生产和销售婴儿学步车。
8 感冒了要多吃,发烧时要饿着。
不管是感冒还是发烧,都应该正常给孩子吃饭,除非孩子吃不下。不吃饭就会降低肌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使孩子病得越来越厉害。同时还要注意给孩子多喂水,以防脱水。
9 饭后一小时才能游泳。
美国红十字会建议,在吃得过饱的情况下,应等到开始消化时再去游泳,在水中不要嚼口香糖或吃其它东西,以免引起窒息。
10 喝咖啡有碍生长。
咖啡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但孩子也不能过多地摄入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影响钙和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
11 鱼是健脑食品。
鱼肉中富含蛋白,对脑功能发育至关重要,但鱼肉中的蛋白与其它食品中的蛋白对脑的作用是一样的。
12 巧克力会引起粉刺。
粉刺是皮肤的油脂腺过分活跃所致,并非巧克力的问题。十多岁的孩子爱长粉刺是因为性激素促使皮脂腺分泌更多的皮脂,这种皮脂是一种油性分泌物,可以堵塞毛孔,形成粉刺。
13 香料食品可引起溃疡。
对某些人来讲,香料食品会加重溃疡症状,但不会造成溃疡。一般来讲溃疡是由细菌感染或过度服用阿司匹林、消炎药物所致。
14 吃胡萝卜可改善视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不想让德国人知道他们使用雷达,所以英国人就传说他们的飞行员因为吃了大量的胡萝卜而在夜间的视力非常好。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确实对维持视力有好处,但若超过日推荐量以后,对视力没有任何改善。
15 如果刚刚洗完头就出门,那就会感冒。
外面天气冷,头发湿,会感觉寒冷,但寒冷不会引起感冒,病毒才是感冒的渊源。人们之所以在冬天爱感冒,是因为冬天空气干燥,病毒容易在室内扩散,所以人们易感冒。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空气干燥就会降低人们对感染的抵抗力。
16 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对眼睛不利。
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尽管没有任何坏处,但明亮的光线确实能防止眼睛疲劳。
17 看电视过近会伤害眼睛。
看电视时无论离电视屏多么近都不会伤害眼睛。但孩子看电视过多不是好事,研究表明孩子每周看电视超过10小时就会体重增加、影响学习。
18 吸吮手指不卫生。
吸吮手指会导致龅齿(上牙突出),尤其是到4~5岁后牙床、颌骨、恒齿的快速生长期。应制止吮指的恶癖。
19 故意令指关节发出啪啪响的声音会造成关节炎。
习惯性令指关节发响会引起手肿胀、降低手的握力、造成手的功能性障碍。
20 长期听重金属摇滚很有个性。
听高分贝的噪音、打击乐、机器声或其它噪音持续1~2天就会造成暂时的听力丧失、耳鸣,长期生活在噪音大的环境中会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
普通的小孩子生来虽有种种不同之点,然大抵是相仿佛的。饿则哭,喜则笑;见好吃好看的东西就伸手拿来,见好玩好弄的东西就伸手去玩。然何以到后来有的会怕狗怕猫,有的敢骑牛骑马;有的身体强健,有的身体孱弱;有的意志坚决,有的意志柔弱;有的知识丰富,有的知识缺乏;有的专顾自己,有的体恤别人;有的多愁病,有的多喜乐;有的成为优秀公民,有的变为社会败类?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己。若从小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虽生来怕狗猫,到大来也敢骑牛马的;虽生来不甚强壮,到大来也会健康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来不怕动物,大来会怕的,本来身体强健的,大来会瘦弱的。至于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然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 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所以我略略地把儿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资施行家庭教育者之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