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39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孩子在幼儿园吃了亏,您会怎么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23:3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在幼儿园吃了亏,您会怎么做? 幼儿园里,孩子之间常常会产生一些磨擦,有时是比较轻微的事故,比如谁打了谁一下,谁吐了谁一口,谁骂了谁一句。但孩子的手是没有轻重的,有时摩擦会升级成战争,于是,有的小朋友被抓破脸,有的被咬伤了,有的被小朋友推倒磕在椅子上了。尽管老师在尽力避免这类问题出现,但小朋友打架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于学前儿童中。那么作为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您会如何处理呢?通常,面对比较轻微的情况,家长处理起来大多比较理智,他们会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跟他学。告诉孩子有事要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保护。  

  可是一旦孩子受了伤,那么许多家长就无法保持理智了。

  情景一:“你傻啊?他打了你,你就打他,他打你一拳,你就踢他一脚!打不过他,你就抠他的眼!”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这是一位家长的原话。

  周二早上,自由活动时,丁丁突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鑫鑫打我!”话没说完,鑫鑫已经举着小板凳追了过来。我忙把丁丁护到身后,严厉地要求鑫鑫把椅子放下,而鑫鑫却理直气壮地对我说:“他昨天打我了!我和奶奶说了,奶奶说让我今天来就使劲打他!”“你有没有想过,你把小朋友打伤了怎么办?”鑫鑫这才放下了椅子,试想,如果当时丁丁没有跑过来告诉我,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实,家长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的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中充当弱者的角色。而且,家长们认为,孩提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不能让孩子太软弱,否则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种出发点是没有错的,可是对于孩子的影响却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效果。首先,我们成人已经有了正确的辨别能力和分寸感,可是孩子没有。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是真正的受到了欺负,应当还手。只是记住:别人打我,我就打他。于是我们看到,当一个孩子想和另一个孩子 玩而不会表达时,他往往采取打的方式,而另一个孩子认为:他打我了,我就打他。一场本不应当有的战争便上演了。一旦孩子尝到了打架的甜头,便很容易养成攻击性,不利于幼儿身心的成长。而且,如果每个孩子都这样教育,孩子都习惯于打架,我们的孩子岂不是天天生活在血淋淋的战争中?孩子的安全岂不是没有了保障?我相信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情景二:“没关系,无所谓,孩子打架正常啊,过去就过去了。”一天,小毛和小伟打架了,小毛抓破了小伟的手。放学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小伟的妈妈,小伟妈妈笑着说:“没事啊,我们在家里看也是常常打架,别往心里去!”说完,领着小伟就回家了。
幼儿园中,这样的家长也不在少数。这样的家长处事比较宽容,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对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表示理解。通常,我们遇到这样的家长会十分感动。可是,感动之余,让我们来冷静分析一下这种处理的方式,也是有弊端。遇到打架的情况,如果没有了解孩子打架的原因,就无法针对孩子的情况作出分析和建议。比如,有的孩子总是受伤是因为不会与别的孩子的交流方式,采取了不适当的方式,引起同伴的抵触;有的孩子则是常常不会表达,别人打他也不会说,心情很压抑;还有的小朋友挨了打,不知道为什么,以后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的孩子。如果家长对这种事情不理不睬,很可能错过最好的教育时机,引起孩子心理压抑,或性格暴躁。也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一点都不关心自己 。当然,如果是简单的抢玩具之类造成的打架事件,家长也没有必要过分渲染。但可以引导孩子怎样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如何妥善独立的处理问题。这对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情景三:“告诉你,你要是再打我们家毛毛,我就打断你的腿!”周五,毛毛奶奶来接毛毛,老师告诉他,毛毛和凯凯打架了,被凯凯咬破了胳膊。毛毛奶奶一听,马上怒气冲冲地冲进教室:“谁是凯凯,你为什么咬我们家毛毛?”凯凯吓得缩到了我身后,我护住凯凯,对毛毛奶奶说:“大姨,这事责任在我们,不在孩子,是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您不要对孩子这样。”毛毛奶奶指着凯凯的鼻子骂道:“告诉你,你再打我们家毛毛,我就打断你的腿!”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子心切,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伤了,谁能不心疼呢?可是家长的这种做法无疑是欠妥的。

  第一,这对于打人的孩子而言是一种伤害。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心灵上的伤害,可是您有没有用心去保护别的孩子的自尊心呢?试想,如果您是凯凯的家长,您会怎么想呢?

  第二,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正确是非观念的养成。孩子之间打架有时是没有是非对错的,往往受伤的孩子不一定占理。可是家长的这种处理方式却让被打的孩子产生优越感 ,我被打了,所以我就是对的,他们就得护着我。这样就阻碍了孩子是非观的形成。
第三,家长的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于孩子处理问题能力和独立性的养成。家长直接参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会让被打人孩子认为不论
我做什么事,都有家长替我撑腰,我什么都不用管,那么孩子就不会主动去寻求解决争端的办法。

  第四,家长的这种方式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永久的印象,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平时温文尔雅的奶奶今天在幼儿园是这样子,会让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降低或让孩子认为这样处理问题是正确的,从而模仿家长的这种方式,这无疑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以上是家长在面对孩子摩擦时常常出现的几点误区。那么怎样处理这种问题才是恰当的呢?

  首先,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问清楚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并试图了解孩子当时的想法。这样有利于缓解和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经过,以给予孩子建议与支持。

  其次,与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受伤的原因及责任问题。这一般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意外事故,即打人的孩子不是故意的,如不小心推了一下,致使孩子受伤。对待这种情况,家长要引导孩子宽容,原谅小朋友的过错。

  第二种情况是双方责任,打人者与被打者都有责任,如两人为争抢玩具,双方都打起来。这种情况下,我们先要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再分析怎么避免这种情况,打人的小朋友错在哪里?

  第三种情况是被打人是主要责任,打人者自卫。比如是由被打的孩子引起争端,打人者为了保护自己才打人,这样的情况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初步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如:如果你是他,别人抢人的玩具你是不是很着急啊?

  第四种情况是打人者完全责任,被打的孩子没有惹打人的孩子而被打,或是因误会引起 ,或是欺负。这时,家长就要引导孩子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怎样保护自己不受别人的伤害,如告诉老师,寻求小朋友的帮助,赶紧跑等等。

  总之,当孩子在幼儿园挨了打,是我们老师他家长最不希望看到的事,可是既然发生了,怎样处理,怎样引导,怎样把它变成良好的教育契机,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1-23 09:38:47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好好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11-12 09:05:5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11-11 19:59:54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上幼儿园后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很头疼,正好学习一下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1-11 13:34:55 | 只看该作者
感觉这个贴是幼儿园老师写的.孩子在学校被打,家长的诱导很重要,但最关键是现场处理者,即我们老师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我的孩子曾经亲口跟我说,他被某某多次抓伤,我跟他说那找老师啊,孩子说找老师没用的, 老师最多叫这个小朋友下次别再抓人了就算了,这个孩子以后仍然继续抓.我们也明白老师的难处,毕竟事情发生经过怎样,老师没有亲眼目睹也无法从低龄孩子的描述中弄清楚,所以更多地采取规劝的形式.但这样会造成不良后果:纵容打人的孩子和让被打的孩子对老师失去信心.而很多例子里某个孩子总固定地欺负另外一个孩子,就是这种情况下产生-----绝对的强势和绝对的软弱.
我会告诉孩子:无端地被打,必须先告诉老师,如果一直无效,你要大声警告和推开这个孩子,制止他再打你,下次他就不会轻易动手了.孩子不能总依赖老师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11-11 12:5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huolinger 的帖子

在幼儿园孩子被打上很正常,可天天被打就不正常了。我觉得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教育,让我们经常告诉孩子们:小朋友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的。我觉得只要我们经常、时不时地加以提醒孩子,那么孩子们动手打人的习惯就会慢慢改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1-11 11:30:22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在幼儿园里被小朋友抓破脸过,据女儿说是她想喂小朋友喝水,他不喝,抓了她,后来她老师给我打电话,我的说法就是第二种,说孩子小不懂事,没关系的。看来,也不是个好方法。以后要引导,让女儿自己分清是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11-11 11:29:2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很多父母耽心的问题,自己的孩子被打当然非常气愤,但是不能让孩子“以暴制暴”,我觉得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寻求帮助等,并要和老师沟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1-11 11:24:0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孩子一般判断不了,家长也不好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1-11 09:32:2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17:21 , Processed in 0.08873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