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6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把日本人作为假想敌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8 22: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把日本人作为假想敌研究?
  
时间:2006060210:42
【作者:周兴旺】
本文节选自《日本人凭什么》一书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日本人的发展正在偏离和平发展的道路,日本人的反华情绪和谋华意识正在高涨。
  20051017,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居然在中国的“神舟六号”飞船返回的同一天,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51122,日本最大的执政党自民党在东京举行的建党50周年纪念大会上,正式公布了《宪法修改草案》,准备大幅修改和平宪法,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这意味着日本在二战结束60年后准备再次正式“建军”。
  先前,日本已经制定了《周边事态法》,将中国的领土和领海纳入日本的防御范围,日本政要也公开宣称:“日美同盟的防御范围当然包括台湾地区在内。”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已经把军队对抗的重点转向中国。
  2005926,日本防卫厅的机密文件《防卫警备计划》被日本报纸《朝日新闻》曝光。这项计划跟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本的防卫重点已经从来自北方俄罗斯的威胁,转变成为“重视西南”也就是来自中国的威胁。中国正式成为仅次于朝鲜的日本第二号假想敌。
  日本人把中国人作为最主要的假想敌,在日本已经是人所皆知的事实。
  其实,400年来,日本人一直把矛头对准了中国人,将中国人作为假想敌反复研究、琢磨,而中国人对此至今缺乏清醒的认识,处于一个麻痹松懈的状态。
  早在1928年,戴季陶先生就在《日本论》一书中大声疾呼,号召中国人加强对日本人的对策研究:“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知)识上的义和团”了。(《日本论》,戴季陶著,海南出版社19949月第一版)
  时至今日,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对策性研究,是否真正改变了“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是否还是“知识上的义和团”呢?
  与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对抗性研究相比,中国人的应对性研究可以说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日本人将中国人作为假想敌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400多年前,日本幕府大将军丰臣秀吉就曾经提出了明确、系统的进攻中国的方案。157710月,当时还只是普通武士的丰臣秀吉就对大将军织田信长提出:“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依君灵威,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也。”在丰臣秀吉的寝宫里,就摆放着一幅中国地图,以供其时刻谋华研究之用。在掌握了日本政权之后,丰臣秀吉加紧了谋华的部署。1578年,他对耶苏会传教士柯艾留说:“如今已统一全日本,地位晋升,领国在握,财富充裕,已无他求。唯望自己之名声与权势留播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后,将让日本于兄弟,自己为征服朝鲜与中华,决议渡海。”1590年,丰臣秀吉在京都接见朝鲜使节时,公开了自己的侵华计划:“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
  丰臣秀吉的谋华设想是“定都北京”、“终老杭州”。1592年,丰臣秀吉悍然侵入朝鲜,妄图“直捣大明国”。丰臣秀吉的侵略计划虽然破产了,但对明朝也造成了巨大损失。在七年多的援朝战争中,明朝“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使明朝的国库和军队精锐几乎消耗殆尽,加速了明朝的覆灭。
  丰臣秀吉的可耻失败,并不意味着日本人放弃了谋华的野心。恰恰相反,此后的300多年间,日本朝野对于日本侵华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的研究反而加强了。据中国学者王向远教授的考证,日本人此后不仅将中国人作为假想敌加以推敲,而且研究的人员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案的设计者,基本上都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在野的民间学者、文化人。”(《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王向远著,昆仑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由此可见,对华的对抗性研究,在日本人中,不仅成为一种风潮,而且是朝野共通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日本人将中国人作为假想敌加以研究分析,400年来连绵不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对用武力侵略中国的可能性、必要性进行学术意味的设想和论证,为侵华提供思想舆论准备。
  丰臣秀吉侵华失败后,日本不少民间人士开始自发地通过各种方式,对侵华计划进行了各种设想和论证。17世纪中后期,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创作了大型历史剧《国姓爷合战》,剧中设想让日本武士开进南京,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建立日本人的王国。这曲戏曾经连续三年在日本上演,观者如潮。《国姓爷合战》在日本人中如此受追捧,说明此时的日本人,虽然默认了丰臣秀吉的惨败,但谋华的动机却更加灼热了。
  到了19世纪初年,日本民间的学者开始以学术著作的形式,系统地勾画对华战争方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佐藤信渊的《宇内混同秘策》。该书设计出了一个周密的入侵和占领中国的计划草案,并论述了如何攻取中国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甚至连日本各省区在进攻中国时的出兵顺序和作战分工,也替后人作了细致的安排。佐藤信渊的《宇内混同秘策》在19世纪初即提出了征服中国的详细计划,其用心之深,计划之密,今天的人读起来都触目惊心。
  不久以后,《宇内混同秘策》被日本幕府末年维新志士吉田松荫进一步细化了。吉田松荫在明治维新前夕提出了“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临印度”的征服亚洲计划。吉田松荫提出的欲征服亚洲,必先“割取朝鲜、满洲与支那”的计划,成为后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的指南针。
  第二阶段,对武力攻取中国的具体部署进行论证和细化,为配合日本政府长期霸占中国进行规划和献计。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人的谋华计划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维新时期的“志士豪杰”,诸如西乡隆盛、木户孝允、板垣退助,再次提出了“征韩论”,他们坚持认为“朝鲜北连满洲,西接中国,使之屈服,实为当前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经略各国之根本。”而一待谋定朝鲜,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步骤则正式展开,在日本参谋本部拟定的《征讨清国策》中,北京和长江中下游的战略要地被列为“占领区”,而从辽东半岛到台湾的沿海地区和岛屿以及长江下游两岸地带,则为“吞并区”,其余中国国土“宜被肢解”,使之成为日本的属国,或者直接在“中国大陆建立一大日本”。而最为露骨的是《田中奏折》出台,田中义一无疑是在这一脉相承中“再接再厉”,而有“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皆已实现。唯第三期征服满蒙以征服中国全土……则尚未完成”的总结,更是对日本侵略盘算的准确交待。


此时谋华的日本人物,不再是单纯的民间人士,而主要是手持国家重器的日本执政者。根据日本人的谋华计划,通过甲午海战、割占台湾、谋求辽东半岛、炮制“满洲国”,步步为营,频频得手,继而再谋华北、华东、华南,扶植“汪伪”,无一不是在上述或侵占、或肢解的预案下行事。甲午海战之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日方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此招得手,便可知“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与七•七事变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阶段,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和“敌人”,渲染中国威胁论,为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复活日本的霸权主义进行舆论鼓噪和思想动员。

1945
8月,日本宣布兵败投降,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暂时刹车,日本被美国人占领。由美国主导的日本战后的和平改造是不彻底的,不久后,为了把日本打造成东亚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波堤,美国政府积极支持日本重新武装,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日本天皇被保留,战前的日本旧官僚重新执政。日美合流后,敌视社会主义中国便成为二者的共同目标。

    冷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坐大,军事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奉行改革开放路线的中国成为日本在亚洲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日本人长期雄踞亚洲首席地位,对于潜在的亚洲新势力极为敌视。“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便是日本人。中国人从来没有威胁过日本,即使将来崛起了,也不会威胁任何其他国家。但日本学者处心积虑炮制“中国威胁论”,其真实的目的就是要转移世界人民的视线,为自己的“扩军备战”提供掩护。
    日本民间的学者与文人,再次充当了谋华的急先锋角色。以日本作家小林善纪为例,小林原先不过是一位知名度不高的日本右翼作家,但自从发表了漫画集《台湾论》之后,居然声名鹊起,不仅在日本国内广受“好评”,而且还得到李登辉、陈水扁等人接见与善待。《台湾论》肯定了日本当年对台的殖民作为,认为老一代的亲日的台湾政治人物和企业家反而最能代表当年的日本精神,值得日本人深思和效法。小林还狂言,他对日本向美国投降没怨言,只是向中国投降心有不服。小林认为中国成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不公平的,日本应当比中国更有资格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至少也应当变成第六个常任理事国。
    小林主张日本应成立国防省、建立国防军,有权力独立自主地不受旧金山和约规范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变“本土防务为全球防务”、“日美安保条约应涵盖朝鲜半岛和台湾”,他甚至主张拥有核武器。他认为日本的经济科技实力制造核武器比制造小汽车容易。
    与日本政府高官不断地鼓吹修宪、重新武装、发展核武器、为军国主义分子翻案形成一唱一和的是,日本民间的谋华呼声也日益高涨。以日本民间学者和财团结盟组建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出版的错误的历史教科书居然被日本文部省认可。
    错误的历史观推动着日本向敌视中国的错误方向发展。从2001年起,日本开始大幅度修改“防卫计划大纲”,明确将中国作为“防卫对象”,这就是日本将中国作为“假想敌”的明确信号。在否认侵略战争历史之风更盛的背景下,日本又有了新的举动:一是加紧为行使集团自卫权做准备,力图使自卫队能有更多的机会跨出国门,以军事手段干预国际事务,而修改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关规定、修改防卫计划大纲以及“周边事态”的计划,就是为行使集团自卫权打造基础;二是加紧推进宪法的修改,以彻底消除日本军事发展的障碍。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正在调整全球战略,并试图将全球战略的重点由欧洲转向亚洲,为此将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军事合作,这无疑将为日本实现军事上的进一步跨越、并为日本修宪提供新的“机遇”。在美国推动之外因和日本努力之内因的互动下,日本对华的军事发展的步子会迈得更大。这不能不引起中国人的警惕。
    据世界各大媒体综合报道,日本政府正在开始着手对规定日美两国安保合作应有状态的《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进行修改。希望根据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新威胁以及亚太地区安保环境变化,进一步明确日美各自负担的责任,以期加强两国间的合作。日美新防卫合作指针以“台海冲突”为着眼点并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的动向须密切予以关注。(据中国新闻网200521报道)
    与日本人周密而持久的反华研究相比,中国人自己的应对性研究可谓乏善可陈。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迅速进占了沈阳。当时的《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深感国家危在旦夕,遂决定由著名记者范长江主笔,撰写“六十年来的中国与日本”专栏,这是中国人首次将日本人作为真正的敌手加以研究而开设的专栏。张季鸾先生在开栏的序言中第一次谈到了将日本人列为“假想敌”加以研究的必要性:

    国家之可危可耻,百年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也。因念中国本断无亡国之理,然目前则竟有可亡之势……而日本有武力,中国尽灾民,诚所谓图穷匕见,更无躲闪偷安之余地。自今奋发,犹可为也。倘复泄泄沓沓,听其自然,则几番推演之后,真将丧失独立,化为亡国之民矣。吾辈厕身报界,激刺尤重,瞻念前途,焦忧如焚。以为救国之道,必须国民全体先真耻真奋,是则历史之回顾,当较任何教训为深切……事急矣!愿立于兴亡歧路之国民深念之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王芸生编著,三联书店2005年北京7月第一版)
    在张季鸾先生的鼎力推动下,王芸生坚持撰写了三年,后因为战乱加剧,被迫辍笔,《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成为残著,没有完成中日关系60年的总结,这部研究名著因此留下了历史性的遗憾。
    从那以后,中国人再也没有张季鸾先生与王芸生先生这样的激情和冲动,这方面的研究也就付之阙如。
    王向远教授指出:在日本近现代史上,“侵华”问题之所以成为日本人长盛不衰的“思想文化课题”,与日本的文人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复“研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日本学者将中国人作为假想敌研究,其突破口就是研究中国人的国民性。“他们丑化中国人,认为中国人保守、顽固、愚昧、野蛮、肮脏、贪婪、好色、奢侈、懒惰、自大、虚伪、排外、残忍、变态、不团结、无国家观念等等,断言支那国民性已经彻底堕落,成了一个老废的民族,并进而运用这些结论来为中国侵华辩护,胡说中国人民的抗日行为都是受恶劣的国民性所驱动,声称日本侵华是用日本人优秀的国民性来改造支那人恶劣的国民性。在此情况下,日本的支那国民性研究实际上也已经成为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一环。”(引自王向远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第15页)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对中国人国民性的研究非常善于找角度,那就是寻找中国人的致命弱点。他们通过对中国人的细致考察,发现了中国人的命门——内耗。内耗造成内乱,内乱则为外来民族提供了可乘之机。
日本人能有这样的发现不可谓不阴毒,也不可谓不精明。而历年以来,中国人对日本人国民性的研究,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假借外国人的著作,对于日本人国民性的对策性研究,则可以说仍处于空白状态。
    日本人的毛病在哪?他们的长短优劣如何?与日本人对阵的诀窍何在?中国人尚处于茫然的状态。对自己的敌手几乎一无所知,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一大缺憾。
    本书有意于弥补这一缺憾,却无意于挑起中日关系的争端,更无意于效仿日本人在看待外国人时惯用的“傲慢态度”,笔者希望用平和的态度,客观地观察日本人,并得出理性的结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使是为和平和合作的目的,将别的民族作为假想敌加以研究,也不会恶化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
    既然对手执意要将我们作为假想敌对待,我们有什么理由再彷徨退缩呢?
    在这里,我们不妨重温一下鲁迅先生的意见。
    鲁迅先生是很重视研究日本人的,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国难当头,全国一片喊打声的浪潮中,他理智地告诫青年要及时研究日本,他讲到:“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譬如关于他的本国和东三省,他们平时就有很多的书……”,他还讲到:“我们当然要研究日本,但也要研究别国,免得西藏失掉了再来研究英吉利,云南危急了再来研究法兰西……”。(引自鲁迅《“日本研究”之外》,19311130发表于《文艺新闻》第38号)
    日本人确如鲁迅先生所言,它很注意研究中国人的,中国人的过去、现在、将来,它都非常注意研究。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当年侵略东三省的历史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这一点。现在,日本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外务省更是“要组织高级官员定期开会,由首相主持,制订全方位的对华政策,高调处理‘中国问题’”(《联合早报》20051010)。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兴趣已经持续了有400年之久,今天的热度仍然不减,而且这个兴趣还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想一想我们的研究态度吗?如果非要等到炮舰上门、兵临城下,再来确立“真想敌”,到那个时候后果会怎样,不是很容易想象吗?

1913
年,日本民间学者酒卷贞一郎发表了一本长达600多页的《支那分割论》(东京,启成社出版)。该书指责日本当时的当权者忙于“朋党相倾轧”和“相互的论难攻击”,而对邻邦的中国人正在分裂和被分割的事实重视不足,认为这样下去,届时分不到中国果实的日本人定会“惘然追悔旧梦”,后悔不及。他声称自己写这本书绝非偶然为之,而是为了“醒国人之睡梦”。

    《支那分割论》认为中国人的国民性决定其必然亡国、必然被列强分割的命运:(支那人)是没有活力的腐朽的人民。他们只知道有家,不知有国。甚至只知有我,不知有家,更甚至于只知有私欲,不知有自我。他们有身口,但没有意志;他们有情,但没有智慧……此等没有活力之人民,无仁、无义、无礼、无智、无孝、无悌、无忠、无信。如此人民的国家,纲纪不整,政治不治,连自我存在都不能,或分裂,或瓦解。更何况被强邻所窥!其被吞并、被分割之命运,理固当然,势不可免。
    面对日本人这样阴损刻毒的描述,我们反躬自省,在一个世纪之后,我们的国民性又究竟改善了多少呢?
    如果我们面对对手的步步紧逼,却依然无动于衷,或继续采取鸵鸟政策,不是正好印证了对手的恐怖预言吗?
    本书不可能对日本民族的各个方面都进行考察,而是择其要点加以剖析。
    日本人是可怕的敌手,谁轻视或漠视它的存在,都将付出血的代价。一部中国近代史,大半部分就是中国人与这个岛国种族的生死纠缠。
    笔者对日本人的竞争力或许有过高估计之嫌,但这样做至少比低估对手要安全一些,并希望借此刺激国人之神经。如果本书能够促使读者诸君幡然奋起、绰厉奋发,则我民族之未来必将趋于光明。而著作者兀兀穷年,笔耕于书斋,其抛洒之心血、挥洒之热泪,庶几不会枉费。
    是为序
    周兴旺     
    200626
    于京师佝偻躬耕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6-9 13:53:59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9 14:19:11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很好。

做为一个岛国,小的岛国,对外扩张是它的必然的。看看日本的经济实力,如果我们不崛起,再次被占领,被灭亡,是迟早的事。

东京的GDP,总量相当于上海的20倍、汉城的10倍、香港的7倍、巴黎的5倍、伦敦的3.5倍。想想后面这五大城市的GDP总量加起来也不过东京的4/5,就可以知道日本列岛4.3万亿美元的GDP,总额是一个什么概念。而算上它的海外总资产,日本的经济总量还可以再增加3/4。  


从国民拥有的财富来看,日本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民储蓄总额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金融大国和最大的债权国。都说日本坏账严重,可是处在转轨期的日本银行,坏账率仅为5%。

1990以来日本科研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其每万名劳动人口中的研究人员数也是全球之最:2000年为109.3人,高于美国的73.8人、法国的60.3人、德国的59.6人以及英国的54.8人。

日本2003年的人均GDP是33077美元,为中国的31倍。但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日本是全世界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0.285,可以堪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最公平的时期,而日本近些年的失业率,最高时也不过5.5%。

日本还是世界上较为廉洁的国家之一。今年3月25日,“透明国际”发布的~2004年全球反腐败年度报告》中,中国的清廉 指数得分为3.4分,与斯里兰卡和叙利亚并列第66位,日本却处于最清廉的前30个国家之列。

中国人还必须时时记住的一个数字就是:已有12名日本人获诺贝尔奖,中国仍是0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9 15:37:29 | 只看该作者
标  题: 评中国和日本的实力帐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Jan  5 13:34:08 2000)


    转自化云新闻
    http://news.fanso.com

一、账面上的数字
    1、《中国青年报》来源的数据
    按laserr先生转的中国青年报1999年9月13日文章中的数字,国家国内生产总值USD
(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USD
    中国大陆:9180--740
    中国台湾:2830--13070
    中国香港:1720--26499
    日本:41930--33222
    香港与台湾不计,日本GDP为中国大陆的约4.5倍。这应该是97年的数据,中国又高
速增长了两年,但是今年数据应差距不大,大致日本仍有中国大陆的4倍多点。中国官方
大致会一直使用这一体系的数字,这一数字对中国定位于发展中国家有利,经济外交上
便于争夺利益。
    2、美国CIA的factbook网站提供的数据
    http://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ch.html#econ
    GDP:purchasing power parity—$4.42 trillion (1998 est.)
    中国大陆为4万4千亿美元,
    http://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ja.html#econ
    GDP:purchasing power parity—$2.903 trillion (1998 est.)
    日本为2亿9千万美元。
    以购买力计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按CIA提供的数字,中国为日本的1.5倍。这一
数字不为中国官方所接受,认为这是为西方国家提出“中国威胁论”服务的。CIA用这个
数字当然就是这个目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数字,信哪一个?这两个数字,都有其显著偏
离实际情况的理由。所以真实情况大致应该是在4.5倍到0.66倍之间。具体怎样,可能永
远没有确定答案。但是绝不能偏信哪一个。
    二、经济实力与战争实力
    以上所论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是做纯粹的经济对比。一旦发生最严重对抗:全面战
争,那就要看并不完全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战争实力对比。一般对抗之下,应该是经济
实力与战争实力对比的综合,有时经济比重大些,有时战争比重大些。
    (1)战争时期
    中日两国的战争实力可以说是不可比的。一旦转入战时经济体制,会是什么情况?

    1、中国的军工企业有完整的体系,无外援的情况下军工生产资源基本自给自足。日
本的军工企业就算产值不低,也断乎是依赖外援的,十分脆弱。这是最直接的军事生产
能力的对比。如果打成拼军工生产飞机导弹坦克军舰的状况,中国断然有利。但是有可
能日本凭质取胜,一架日本先进飞机顶十架歼十,一艘金刚级顶十艘167舰也不是不可能
。这是指海战。如果陆战,日本不可能有这种优势,再怎样也要硬碰硬互耗。
    2、战时经济第三产业没有大用打起仗来,工农业很有用,是国本。第三产业大多数
不能提供战争资源,没有大用。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约30%左右,美国日本等国占到80%左
右。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与美国已经大至可比,比日本即使按中国官方数字也要多了。
这是合乎实情的。打起仗来,第三产业那么多生产总值能有什么用?日本人到日本饭店
吃一次饭,收的服务费可能比中国人到中国饭店的服务费多十倍不止,可是这些都计入
了国内生产总值。打起仗来这些服务费根本用不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不论中国
以后发展追赶,中国的战争实力现在就领先日本很多。如果再来一次日本全面侵华八年
抗战那样的战争,日本立刻就会十分吃力。三十年代日本的军工体系与蒋介石政府加各
地军阀相比高出甚多,可以说是不可比,仍然不能压制住民国政府。现在日本人可以说
只能绝了这个念头。这还没说到核弹.相反,中国全面侵日到是有很大可能。全力发展高
精尖,制住日本海上生命线,即使不攻日本本土,日本的几万亿美元就基本泡汤了。不
用互扔核弹就行。当然这是指两败俱伤的全面战争,并不是说一定要打。但是打起来了
日本经济绝对受损程度大,即使中国的军事受损程度大得多。
    (2)和平时期
    不打仗,日本的经济实力更能发挥作用。现在情况看,日本对中方有优势。中国第
一大贸易进口国就是日本。很多工厂的关键技术与材料来自日本,如果日本不再供货,
生产总值会受到极大影响。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虽然不如对美出口多,但是也非同小可,
许多厂家如无日本订单过不下去。日元贷款数目巨大,没有了损失也很大。当然日本经
济也有依赖中国的情况,但是日本对中国经济的重要程度绝对大于中国对日本经济的重
要程度。这是日本对抗时的一张牌。现在对抗对中方经济更加不利。但是日方这种优势
只能停在威胁的情况下,不能太过分。否则中日全面对抗,日本要吃大亏。并且这种威
胁动摇不了中国的国本,工农业基础还是稳固的,不会使中国崩溃。日方的策略就是维
持这种优势,控制中国的经济,否则以后真的对抗起来日本完全处于下风。中方则致力
于摆脱这种控制,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方的技术自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家电行业
看来希望是很大的。从困难程度来讲,摆脱控制只要自己努力就行了,而维持控制不仅
自己要不停发展,还要对方不进步,当然是日本困难多了。因此发展趋势上看日本对中
国的经济优势会越来越校
    三、对其它国家的影响力
    1、对其它国家的购买力
    日本人钱多,中国的人多。有些产品是要有钱才能买的,象小汽车,高级化妆品。
也有不少产品并不需要有钱人,而是要买的人多,象自行车,一般化妆品,快餐食品。
还有些介于两者之间的,象电脑,顾客要有一定经济实力,但也不用太富。日本的进口
策略,是要钱多的不进自己生产,只进自己少的原材料,或者生产没效益的实级产品。
这样的政策是非常得罪别的国家的。发达国家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打不进日本市场,不
会高兴。不发达国家没办法,要维持国家运转只好低价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给日本,
绝不是心甘情愿的。这种情况下,开拓日本市场是很不好干的,即使日本人有钱,和日
本人越做生意,越会觉得自己亏了。相反,中国人非常多,有一些钱的也不在少数,也
没什么排外情绪,各种层级的产品都需要,原材料要,电脑要,小汽车也要,实在是非
常值得开拓的市常虽然暂时没什么大钱,但是各国都看好前景。指望日本买更多的将没
有多少,而指望中国买更多的国家数也数不过来。这就是中国两国国际购买力的趋势。

    2、对其它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华人遍布全球,许多国家华裔都是一大族。有时这是一
种负面影响,但是绝对表明了中国的重要性。日裔这种情况较少。中国周边国家近二十
个,日本周边国家不过中韩俄。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老大地位是显著的,第三世界
国家显然更注目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经验对它们更有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日本好过
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压力在中日对抗中会帮日本的忙,这是日本的优势所在。但
这是因为西方不指望中国太强,并不是说对日本有什么好感。说来是一种西方国家的离
强合弱的举动,说明西方国家认为现阶段中国对日本是有优势的。而在三四十年代中日
对抗中,西方国家包括苏联显然是更支持中方的。
    3、对美国的影响力
    中日对抗,对美国当然有利,因此美国策略是维持这一局面。如果日方实力强就支
持中方,反之则支持日本。基本大国之间对抗的原则,美国不会象打越战韩战那样赔血
本去支持哪个大国与另一大国对抗。所以中日对抗更多的是中日两国本身实力在对抗,
不能把美国的巨大实力摆在哪一边,只能算一个重要因素,除非中国与美国交恶全面对
抗。
    综上所述几点,中日实力对比1:5是根本错误的。战争时期中国绝对占上风。即使
和平时期中国的综合实力也不弱,局部劣势,全局优势。中日实力对比是中国大于日本
。所以现在是中国主攻日本主守,中国攻中有守,日本守中有攻,这就是中日对抗的基
本局面。中国完全用不着害怕与日本对抗,局面不错。当然这并不是说就要对抗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44.189]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6-9 21:25:43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6-9 22:11:53 | 只看该作者
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有些时候真的无法释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嘀哒嘀 + 2 + 2 说的不是历史,是现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6-10 09:2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qinger 的帖子

地球人都知道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怎么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咧?让人深恶痛绝的小日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必须坚决对小日本进行打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嘀哒嘀 + 2 + 2 了解对手的强大一面,才能把对手打趴,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0 10:34:20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研究日本的文章,简单翻翻.这个民族很可怕的.
就是不喜欢日本人,可能有点偏见.也可能和受的教育有关.
除了数码相机是日本的,其他没有一样电器买日本的,车也不买.
尽管日本的东西外观作的很漂亮,质量也比中国的好,但是就想抵制日货.
其实有点仇视日本人,非常虚伪的一个民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嘀哒嘀 + 2 + 2 只仇视不行,只有了解他,才能打败他,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6 09:11 , Processed in 0.084578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