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2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并不具备逻辑运算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8 23:0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心理学家
孩子并不具备逻辑运算能力
对于孩子们难以置信的测验成绩,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仁来教授从心理学上,提出了他的不同观点。
电脑测试错误率增加
周教授曾经给在此学习的宝宝准备了两个实验。为了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他选用电脑来进行测试。
“虽然孩子平时用纸卡训练,但用计算机来训练应该是一样的。因为刺激本身没有变,数字也没有变,只是呈现这种刺激的形式有了些变化。这是孩子们从没接触过的途径,更能检测出孩子的真实能力。”周教授说。
这次参与测试的是一名三岁半的孩子博博。经过测试,有些题目孩子能指出来,但有些不能指出来,错误率明显增加。
对此周教授解释说:“这说明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他更多是关注刺激表面的东西,一旦变化了形式,他就不能适应了。”
孩子并不具备运算能力
由此可见,孩子并不具备真正的逻辑运算能力,这只是从心理学讲的知觉流畅性。
周教授分析,每次上课老师都拿出76加上24的两张卡片,再拿出两个100和101比较,孩子会在老师发出的声音和后面轮廓图之间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条件反射的这样一个联系。所以导致做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但是这种联系建立之后,孩子并不是真正学会了76加24的计算方法。
另外,从测验本身来讲,这种二选一的测试方法,本身就隐藏着回答正确的概率有50%。即使孩子从来没有看过,也有50%的概率能够猜对。
周教授介绍说,目前国内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比如两三岁的宝宝识字量能达到四五千,或者会数学计算等等,虽然他们学习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孩子都能表现出惊人的学习成果。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些训练在挖掘婴幼儿的大脑潜能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途径。但是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还需要长时间的评估和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15:17:44 | 只看该作者

不可不思议 ─ 对不起,我错了

不可不思议 ─ 对不起,我错了

记者林照真/调查采访
 
你一定注意到了,台湾现在正陷入一片英语狂热中,幼儿教育受到单一英语入侵呈现畸形发展,再加上家长们要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点」的迷思,在台湾,不到三岁孩子都在拚命学英文。
幼教学界出身的张湘君,不讳言自己也曾经带着女儿堕入全英语的神话世界,但当目睹许多怪诞现象发生后,张湘君顿时省悟,如今非常希望能以女儿学美语的苦果为例,唤回更多执迷不悟的父母心。

张湘君是台北师范学院儿童英语教育研究所所长兼系主任,她是幼教专业学者,留美回台后,自是颇为肯定英语的重要性。虽然现在台湾开始出现美语学习的负面讨论,但坦白说,一开始,张湘君不但不反对全面学习美语,她甚至在自己的小女儿身上进行实验,想试试藉着「浸泡式学习法」,让女儿学得一口好英文。

学英文不是用「教」的,而是用「泡」的,对吗?

所谓「浸泡式学习法」就是把她不及三岁的女儿从幼稚教育起就送到全美语的英语环境中学习,回家时,虽然和女儿说的是中文,但家中电视只看英语频道,弄得女儿直到别人家里,才知道巴斯光年也会讲中文。

这样一来,女儿学英文不是用「教」的,而是用「泡」的,希望在潜移默化中,不用移民一样可以学英文到一定程度。

于是,她的女儿像台湾时下流行的美语幼儿般,从小接触最多的是外籍老师,美语幼儿学校严格要求「NO CHINESE」,一旦说了自己最熟悉的母语,就是「BAD GIRL」,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下渐渐长大。但张湘君很惊讶,女儿身上竟看到太多问题发生了。

纯英语的学习对小女儿产生极不同的文化冲击,因为待在幼稚园和外籍老师相处时间太长,女儿个性变得非常外向,在肢体上喜欢拥抱,会要求大人说「SORRY」,很多价值观和父母明显不同,言谈间亦不排斥长大可以嫁外国人。

同时,女儿自言自语时是说英文,讲中文也是怪腔怪调,会说:「念我一本书」(READ ME A BOOK),张湘君要求她说中文时,女儿便说:「你好吗?今天」、「我肚子很饿,现在。」

台湾儿童学英语全靠老师输入,而全美语的学费很高,但投资报酬率却相对偏低,张湘君最后终于领悟到全美英语和移民到美国完全不同,台湾父母付的成本太高了。

要培养英语流利的庸才?还是培养英语说得通就可以的专业人才?

此外,一般孩子约是从幼稚园开始学中文,但全美语幼教的孩子却从小学一年级才接触中文,已经比别人晚了三年多。张湘君的小女儿因此觉得中文太难,根本不喜欢中文,写功课时很痛苦,也很勉强。纯美语的学校从中班起开始教英文阅读,所以英文是她阅读的母语,相较下中文就难多了。

自此之后,她的小女儿看到英文就觉得很亲切,但看到中文就头痛。

更严重的是,小女儿不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对西洋文化如数家珍,对中国的端午元宵则全无兴趣,自我认同出现混乱。又因为泡在全美语环境太久了,孩子一口外国腔常被误以为是小老外
张湘君问自己:「我们究竟是要培养一个英语流利的庸才?还是要培养一个英语说得通就可以的专业人才?」

独尊英文的情况下,反而排挤掉其他课程

张湘君发现,独尊英文的情况下,反而会排挤掉其他课程,更何况,这样的孩子英文还不见得很流利。

只要谈起台湾当前的英语热,张湘君心中便是百味杂陈,女儿学英语的故事其实可以给很多心急的父母一个参考指标。

如今张湘君非常明确地反对全英语的幼儿学习环境,但这个市场却是扩张迅

速,特别是在台湾七、八个县市都已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英文课时,张湘君注意到幼儿美语生意突然大幅增加,更令张湘君忧心。

张湘君指出,有很多全美语幼儿园根本是以补习班立案,安检不符合幼儿园的严格要求,但政府都不管;也有些全美语的幼儿园以家长的支持作靠山,要收多少费用家长一定同意,对于上门评鉴的教授根本毫不在乎。

张湘君说,家长会要求幼儿教师把证书挂在校门口,却从来不要求看看外籍教师的学历,只要长得一张老外脸就好了,也不知道这个老外是不是合格老师?因为家长根本不敢和老外说话,看到老外家长逃得比谁都快,把外国人高举在上,心态就跟殖民地没有两样。

现在,她的女儿每周六反而开始补中文,张湘君还考虑以后要把英文课完全停掉。孩子学英文的事令她感触良多,张湘君注意到台湾家长从来不谈不好的事,她提出警告又总有「狗吠火车」的感觉。张湘君前后两种冷暖心情,又有多少人能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16:34:12 | 只看该作者

周仁来

周仁来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发布: 2006-12-09 15:42   作者: 心理学俱乐部   来源: 心理学俱乐部   查看: 193次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博士。曾系统担任心理统计学、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级统计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以意识觉察为大范畴的子领域——内隐记忆、阈下知觉、情绪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在《Perceptual andMotor Skills》、《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探心》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内隐记忆:理论与实验研究》、《听觉障碍儿童的诊断与功能康复教程》等专著,以及主编或参加编写了《教育评价与技术》、《教育统计与心理测量》、《同在蓝天下——写给残疾儿童的家长》、《残疾人高等教育学》等专著和教材。


教育经历:
1993-1996,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普通心理学专业实验与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生;
1989-1992,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心理学专业缺陷心理学方向硕士生;
1985-1989,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生;


工作经历:
1. 2004年1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
1. 2002年9月2003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教授。
2. 2002年3月至7月,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3. 2001年4月至10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认知电生理实验室(ERP)高级访问学者.辽宁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 副系主任.
4. 1999年12月至2001年3月,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秘书。曾入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第一届心理学博士后。
5. 1999年5月至1999年11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临床神经学系应邀合作研究学者。
6. 1996年7月至1999年4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副教授,工会主席,科研秘书。

研究领域:
1.人类学习与记忆脑机制。
2.特殊儿童诊断与功能康复。
3.研究设计与数据统计处理。


获奖情况:
1.1996年辽宁师范大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2.1997年辽宁师范大学优秀工会干部
3.1998年辽宁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先进个人
4.1999年辽宁师范大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5.2000年辽宁师范大学科研管理先进个人
6.2000年辽宁师范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百花奖评比教
科院第一名
7.2000年辽宁省优秀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

承担课题:

论文专著:
1. 周仁来。阈下知觉研究中觉知状态测量方法的发展与启示。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第3期。
2. 周仁来,杨莹。阈上与阈下知觉启动之间的差异:来自Stroop效应的证据。心理科学。2004年第3期。
3. 周仁来,靳宏。内隐记忆通道转换效应的认知与神经机制。心理科学。2003年第1期。
4. 周仁来,靳宏 等。幼儿内隐和外显记忆中的通道转换效应。心理科学,2003年第5期。
5. 周仁来,张环,林崇德。儿童“零”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年第1期:29-32。
6. 周仁来,许杰。知觉启动及其脑机制研究的当前进展。心理科学。2001年第1期。
7. 陈寒,张奇,周仁来。不同加工类型的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1年第1期。
8. 周仁来。内隐记忆:理论与实验研究。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9. 肖海汀,周仁来,王东耀等。护士心理素质聚类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1年第1期。
10. 周仁来。听力障碍儿童诊断与功能康复。延边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11. 张宁生,周仁来等。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12. 周仁来,张凡迪,靳宏。“内隐和外显记忆发展速度的差异”。《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第3期。
13. 周仁来。“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的实验性分离:编码程度和提取要求的作用”。《心理科学》2000年第4期。
14. Renlai Zhou, Senqi Hu. Effects of viewing pleasant and unpleasant photographs on facial EMG asymmetry.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Missoula: Dec 2004. Vol. 99, Iss. 3; p. 1157-1167.
15. Renlai Zhou, Yanlin Luo, Senqi Hu. Effects of viewing pleasant and unpleasant photographs on gastric motility indexed by electrogastrographic (EGG) activitie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Missoula: Dec 2004. Vol. 99, Iss. 3; p. 785-789
16. 周仁来 黄俊红 谢华鹃。对基底神经节在内隐启动中作用的再认识:来自一例遗忘症患者 功能恢复期的动态研究。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5年6月,第9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5-19 16:58:34 | 只看该作者
杜曼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方法,关键要看家长的心态了,如果指望圆点卡就能训练出天才来肯定是心态出问题了,杜曼的方法的确很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5-19 22:41:59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晕

的确有点晕了。但是,我们宝宝还在用杜曼。还可以,我想这是一种方法,妈妈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19 22:58:21 | 只看该作者

误导大家的人要出来认错

误导大家的人要出来认错,恩*宇, 林*东, 日*东方, 安*瑞, 单*平..........................................

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16:42 , Processed in 0.16881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