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请勿错过幼儿的敏感期教育——台湾资深幼教老师谈幼儿敏感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4 23:1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敏感期是由荷兰生物学家Hugo de Vries提出的,他观察到有一种蝴蝶把卵产在树皮或树枝上,而后孵出来的毛毛虫有一种对光敏感的特性。这些毛毛虫会朝有光的方向爬行,爬到树枝的最顶端,吃树梢长出来的新嫩芽。这是因为刚出生的毛毛虫消化系统还很脆弱,有了对光的敏感性,帮助他们找到嫩叶,得以填饱肚子。但这种敏感性,只会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随着毛毛虫渐渐粗壮长大,对光敏感的特性会渐渐消失。
因此“敏感期”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短暂时期,而且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它一但消失就永远不可能再出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欲望特别强,孩子的成长就只有一次,过了这段学习的良机,就要花双倍的时间和心血培养孩子,之后就算是会,但也不见得流利,更因为如此,老师和家长扮演的角色是尤为重要。

老师的角色应该是:
1、了解适当的学习时机,帮助孩子发展
应多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动作发展,并针对不同敏感期阶段的孩子,设计适合的教具,让孩子顺着敏感期的学习特性,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
孩子需要适当的环境充分发挥。因此营造完全配合孩子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具应是真实且自然的,并带有美的气氛。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会流露出强烈的学习态度,并奠定熟练的基础。
3、给予孩子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需要足够的时间练习与成长。因此当孩子在操作教具时,放慢孩子的生活步调,忍受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家长只需在旁给予适时的协助与指导。让孩子通过教具的操作,从重复操作的练习中让技巧更灵活,同时建构完善的人格。

孩子生命中的头几年里,会对感官的刺激、精确的动作、秩序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这里我们要谈的“敏感期”分为“语言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孩子因个别差异的关系,每个敏感期不见得相同,会有不同的发展,因此要好好观察孩子。

0至二岁“秩序的敏感期”

0
至二岁孩子,放东西时会习惯放自己熟悉的位置,如:放鞋子的位置是固定的,去公园时要走固定的路线等。如果任意变动孩子放物品的位置,孩子会因此感到不安而出现不稳定的情绪,有时还会生气

班上如有这时期的孩子,尽量少变动位置,如果真要变换位置,最好事先告知,好让孩子有心理准备,避免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和不必要的争执。

记得有一次班上游泳课结束后,我协助学生穿裤子,穿到一半时,学生开始不愿意配合,和我闹变扭,顿时,我想起平时都是先穿衣服,当然这次学生不愿意配合。这时是秩序敏感期,孩子喜欢用一定的方式和顺序。结果我就改先穿衣服,此时他立刻愿意配合,脸上也露出喜悦的表情,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假如此时老师用权威,命令的口气说:“快点穿裤子!不要浪费时间”那接下来双方就会起争执了。

这时期的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他认识事物,所以老师要让每样东西都有固定位置,像是衣服、杯子、教具等,都必需要有固定摆放的位置,好培养孩子把物品归回原位的习惯。
0至三岁“动作的敏感期”——“”的敏感期
0至三岁的孩子常会有“”的动作出现,是”的敏感期。例如:会抠大人衣服上的装饰品,会抠桌上的东西或墙上的异物等。可以设计一些教具,如:把小竹子钉在木板上,让孩子一一“”下来。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经常一拿到小东西,就往有坑洞的地方这也是孩子这个阶段会出现的“的敏感期,孩子是喜欢“塞”的动作,也可以说是喜欢“塞”的感觉,因此会不断的想要去“塞”。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具,例如:老师可以找一些空罐子给孩子当玩具玩,在空罐子的盖子上面打个洞,让孩子塞东西到罐子内,来满足孩子“塞”的愿望,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让孩子适当地发挥。多利用生活周边的一些材料,哪怕是空盒子、没水的圆珠笔、不要的布等,都可以变化成很好的玩具。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废物利用,拿来当教具,这些教具是有钱也买不到的。教具还可依孩子不同的敏感期来做变化,况且现在的孩子玩具玩没多久,就不玩了,灵活运用生活周边的资源,来帮助孩子成长,帮助孩子满足需求。
老师要特别注重插座或水,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一至四岁“动作敏感期”——“抓”的敏感期

一岁的孩子会在地上四处爬,对周遭环境的微小事物(例如:抓地上的头发)感到有兴趣与好奇心,经常会捡起来放进嘴里或拿在手里玩耍。这时需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这种敏感期是帮助孩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认识。但要注意教具不可太小,年龄较小的孩子有时会将物品放进嘴里或塞入身体的器官中。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老师可以准备两指与三指抓的教具满足孩子对“抓”的欲望,例如:抓石头、小积木,同时老师更可延伸变化,如:将不同颜色的石头混在一起,请孩子分类,另外老师也可以安排较精细的实物给孩子分类。激发孩子对抓的渴望。这些抓的动作可奠定孩子日后拿筷子、拿笔、擦毛巾等基础。

您不要小看这些小动作哦!这样的动作可是有助于孩子大肌肉、小肌肉的发展,帮助孩子手腕、手指更灵活,多利用生活周边的一些材料,它们都可以变化成很好的教具。
0至四岁“语言的敏感期”

此时的孩子对语言的学习特别强烈,听觉也非常敏锐,孩子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学会语言,会流露出坚持的态度和有趣的语句,这样的情结是短暂的,尔后也不会再出现。一个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日后还想要再学习其他语言,是不可能像在0至四岁语言敏感期间学习语言时那样容易。
曾经在多年以前有个狼童的案例:

有个女孩从小婴儿的时后,就被丢弃置荒野,从小就和狼一起生活,住在山洞里,吃着狼奶长大,被人发现的时候,大约是七岁左右。这女孩用四脚走路,鼻子非常敏锐,跑步的时候任何人都追不上,天气炎热的时候还会伸出舌头,也不曾流过汗,每天晚上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吼叫,和狼的动作以及生活习惯完全一样,不会说话,不管专家学者如何地教她都还是不会说话,也因为如此到最后专家学者都只好放弃。

如果这狼童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是和我们一样能接受到许多语言方面的刺激,相信他会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

一般来说孩子语言的黄金时期是0至四岁,因此老师要在这时多和孩子说话,特别是主要照顾者,不要因此孩子乖乖的就不去理他,这样对孩子来说是相当不好的,孩子的语言是需要长时间,慢慢成熟的,主要照顾者对孩子讲的话愈多,孩子讲话的能力就愈强。

不要因为学生还小,就把学生服侍得很周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欲望,让学生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会使学生养成懒于说话,时间一久,学生就不善于表达。

建议可以每天安排一个固定时段请孩子分享前一天在家中的生活点滴,或者分享当天在园所里发生的趣事。平时可以多用反问的方式,如:我们今天吃的是什么?睡完午觉后我们要上什么课……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信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说故事给学生听,建议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请表现好的孩子当小老师,借此请孩子讲故事给同学听,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及胆量。给孩子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

细心观察孩子的需求与个别特质,帮助孩子通过学习使自己能力逐步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6 00:22 , Processed in 0.09019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